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文教 > 正文

对中考中招改革有疑虑?省教育厅这样回应

2018-09-06 07:43:24 林耀 张颖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13门考试科目会不会造成变相“增负”?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具体运用?“自主招生”“跨区市招生”怎么改?省教育厅对本报作了独家解读。

东南网9月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耀 张颖)

近日,《福建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这场涉及千家万户的改革,引发了社会热议,也产生了一些疑虑。为此,省教育厅基教处负责人对本报作了独家解读。

国家课程全面考 两考合一减负担

此次改革意见提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信息技术等13门科目均列入考试范围,中考总分调整到800分。对此,有家长提出如何“减负增效”?

大家可能关心考试科目数量增加,但增加的是什么?

13门科目全科开考,是按照教育部明确提出的要求,将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的13门科目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实行全科开考,促进学校开好每门课程,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过早过度偏科,确保达到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

在过去,各设区市中考科目已包含语文、体育等10门科目,此次增加了音乐等3门学科和物理、化学、生物3门学科的实验操作测试,属于技能测试,不是纸笔考试。而且在音乐等3科测试上,允许结合学生平时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成绩。这也是为了确保素质教育常态化实施。

物理、化学、生物3门学科的实验操作,大部分设区市已探索组织推进,目的是促进各地和学校开足实验教学,为学生深入开展探究实践、探索科学世界提供良好的课程服务,帮助学生提高学科核心素养,更好适应今后高中阶段学习需要。

对于“考试负担过重”的忧虑,我们在技术层面做了处理:考试次数上,坚持学生毕业、升学“两考合一”制度,减少重复考试。考试命题上,强调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内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做到题量适度、难易适当。成绩呈现上,提出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形式呈现,克服分分计较。

在录取计分科目构成上,根据教育部要求,参照有关省份做法,结合我省实际,确定语文、数学、外语各150分,体育与健康满分4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满分310分,各科均以卷面分数科学合理折算后计入中招录取总分,具体折算方案由各设区市确定。

综评向“刚性要求” 渐成为录取依据

2021年起,全省初中毕业生全面实施新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案,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考生家长对于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具体运用也非常关心。

对此,省教育厅基教处负责人表示,此次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重在从五个维度(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评价学生成长,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要求对每个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发展历程进行写实记录。同时,从“柔性鼓励”转向“刚性要求”:一方面,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后加分时代”学生发展评价的重要工具,规定2020年起中招录取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科技创新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目的是把综合素质评价打造得“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将综合素质评价应用作为“招生录取改革”的先行试点,规定2019年起,普通高中自主招生,须全面使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2021年中招录取中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而且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中招录取的依据之一,探索基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和内容,以量化积分或等级奖励分数方式计入中招录取总分,目的是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用得“更加有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