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教育篇】变革改变福建教育

2018-12-18 10:22:3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华侨大学校园里的外国学生

办好华侨大学是福建的事

□张罗应 整理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华侨大学复办40年。我是华大复办的受益者,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回忆1978年,作为华侨大学复办后第一届学生的副校长彭霈如是说。

华侨大学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1960年,为适应归国华侨青年回国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在周恩来总理亲切关怀下,华侨大学创办。1970年,学校因“文革”被撤销停办。

据资料记载,1977年底,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提出复办华侨大学和暨南大学。1978年4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务院侨办《关于恢复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有关问题的请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侨办主任廖承志继续担任华侨大学校长。

当时的福建省委第一书记项南指示:“全国只有华大、暨大是面向海外招生的大学,办好华侨大学不仅是泉州市、晋江专区的事,也是福建的事”;“要千方百计复办好华侨大学,把她当作掌上明珠那样关心爱护办好”。福建省成立了由省委书记处书记林一心任组长、厦门市委第二书记汪大铭任副组长的复办华侨大学筹备领导小组。

“学校非常重视这些学生,老师亲自到车站去接每一名同学。”彭霈至今清楚记得,他是1978年10月20日来校报到的,随后参加了开学典礼和复办挂牌仪式。“当年仅招收了181名学生,分别就读数学、化学、土木三个系,其中历届生近3/5,土木建筑工程系暂时寄学在福州大学。我们班最大的1949年出生,最小的1963年出生,大部分是归侨、侨眷子女。”

党和国家同时给予华侨大学特殊的办学政策,明确规定学校的办学方针是“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对华侨和港澳台学生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并将华侨大学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作为教育战线的重点项目进行投资”。福建省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文件精神,把华侨大学作为重点大学给予支持和扶植。

华侨大学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探索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之路:1980年1月8日,学校成立以协助政府办好华侨大学为宗旨的华侨大学董事会,成为新中国最早实行董事会制度的大学之一;1980年10月,校方组团第一次大开眼界出访香港,学习境外先进办学经验,为以后与国际接轨打下了基础;1981年6月开始,华侨大学实行弹性教学管理模式,全面试行学年学分制,并推行双学位制、主辅修制、中期选拔制等;1981年9月,华侨大学招收台湾籍预科学生26人,是第一个向台湾招生的大陆高校;华大率先推出“考试与推荐相结合”招生办法,完成复办后首次港澳招生。

40年过去了,华侨大学已经拥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学生,形成学科门类齐全、层次完善的学科体系,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变化。

泉州理工智能制造工程中心

先行探索店校学徒制

□吴滨如

不久前,泉州理工职业学院获教育部同意升格本科,并被选为全国首批、我省首个“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改革试点。至此,吴金营先生的“办学30年计划”宏伟蓝图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吴金营,一位参加过抗美援越的伤残军人,改革开放使其成为成功的企业家。但是在他的血液里,一直流淌着一种基因,回荡着一种壮志豪情,像陈嘉庚先生那样爱国兴学。因为他坚信“科教兴国”。

1986年,他首创“以企养校”模式,坚定地走上了民办教育之路,并形成了自己一套十分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方向:坚持公益办学;坚持让学生家庭负担最轻;承诺所投入资金全额捐赠给教育事业;以学生学习成效为考核目标,要求技术过硬、人人过关,在职业教育中先行探索前店后校、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面对逐渐向好的外部环境,学校不忘初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内涵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努力办成有特色、高水平的民办高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为学校进行差异化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健康长寿心灵美,就业创业能力强,造福社会贡献大”的人才培养目标,很真实、很接地气。“早起床早锻炼”坚持了32年,这一习惯成了学校育人品牌;科研必须是应用性的,必须能落地转化的才是好科研;下一代的接班人,不是一个,而是一个群体。我们不再顾虑我们和别人不一样,正是这种不同使得我们的事业焕发着不一样的生命力。

近年来,新技术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职业教育受到了党和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各种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利好政策。其中对分类管理、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绿色生态的高度重视,与学校近年来精心凝练形成的“非营利民办高校、产业伙伴型大学、创业者的摇篮、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校”等标签式办学特色不谋而合。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多年来深耕民办教育、职业教育领域的探索实践和执着追求,也许在当时不为人所理解,如今逐渐都有了最好的“正名”。“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改革试点的机会,不仅是对我们过去32年办学实践的最大肯定,也让我们站在历史节点上,为国家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先行先试,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民办教育作为促进教育改革重要力量的一个有力例证。

(作者为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副董事长、执行校长、博士)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