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时政 > 正文

政协委员大会发言(摘要)

2019-01-16 09:22:34 郑璜 李烈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赵舒文  
分享到:

东南网1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 李烈 整理 照片由福建日报记者 周明太 摄)

全面推进健康福建战略 加快新福建建设

刘献祥委员代表农工党福建省委会的发言:当前民生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在医疗卫生等方面供需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

为此建议:以“335”举措为切入点,贯彻落实《“健康福建2030”行动规划》,全面推进健康福建战略。第一个“3”是指坚持“三个转变”,引领全民健康生活。即转变公众思维模式,转变卫生发展模式,转变政府管理模式,将居民健康作为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首要考量。第二个“3”是指把握“全面”“均衡”“合作”这“三大关键”,明确健康发展方向,建立综合治理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利用,实现健康服务覆盖全体人民。“5”是指践行“五大联动”,全面落实健康举措:一是政府与公众的联动,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二是理念与行为的联动,传播健康生活理念,促进居民健康行为,改善全民健康状况;三是自然与人文的联动,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四是医疗卫生与健康产业的联动,发展食品药品制造产业、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五是传统与创新的联动,探索健康管理与保险融合的中医健康服务模式,延伸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链,实现科技创新和卫生健康事业全面融合。

激发民企活力促进我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

李家荣委员代表福建省工商联的发言: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要加大服务力度,真正让民营企业在政策落实中提振信心、在把握机遇中焕发活力,为我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作出更大贡献。

为此建议:一是普惠政策与个性服务互补,提升民企政策获得感,建立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服务机制,形成进一步重视支持民企发展的部门合力和社会导向。二是优化服务与促进竞争结合,打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要以“自己人”的心态对待民营企业,放心放胆为企业做好协调服务,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既要深化国企、财税金融、市场准入、行政审批等领域改革,平等对待民营企业;又要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时,充分考虑企业享用政策的公平竞争性。三是政府帮扶与市场运作并举,防范民企流动性风险,打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强化政策性帮扶资金的市场化运作水平,以专业化管理和大数据决策为支撑,以公开透明的信息沟通机制为后盾,提升纾困基金、纾困债的使用效率,防止资金闲置。四是典型宣传与舆情管控并重,营造尊商亲商扶商的良好氛围,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建立完善民营经济舆情研判处置机制,助力新时代福建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推进我省“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

董良瀚委员代表民革福建省委会的发言:当前,我省仍存在一些制约“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和问题,如互联网文化企业规模偏小,“互联网+传媒产业”融合不深,财政资金、金融资本支持力度不够,互联网文化企业人才引进困难等。

为此建议:一要培育壮大互联网文化市场主体,支持国有文化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建立成长型民营中小文化企业跟踪服务机制,加大扶持引导培育力度。二要加快培育互联网文化融合新业态,利用新兴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兴市场。三要推动“传统文化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支持传统文化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与农业、制造业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四要加强互联网文化产业园区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支持各地新建或扩建“互联网+文化产业”园区,鼓励发展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吸引更多互联网文化企业和机构入驻,形成互联网文化企业聚集区。五要加大财政金融税收的支持力度,鼓励组建互联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引导海内外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及社会资本投资互联网文化产业。六要加强互联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重点互联网文化企业有关人才实行补贴和奖励政策。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林全金委员代表民进福建省委会的发言: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三治”体系建设面临着不少新情况和新挑战。一是村“两委”行政事务多,牵扯了乡村治理精力。二是村规民约体现民意不够,自我约束力不强。三是村民利益取向发生变化,乡村治理主体弱化。

为此建议:一要理顺乡村治理主体关系,增强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立村级工作事项准入制度,构建政府治理和农村自治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使乡村治理真正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二要坚持服务村民,健全农村依法治理机制,促进乡村治理的内生需求和动力,探索“互联网+村治”新模式,深化普法教育,完善基层诉求表达机制和人民调解制度,促进村级治理依规依法。三要强化村规民约共识共为,营造浓厚道德良俗氛围,引导村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民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发挥群众自治组织和本土乡贤示范教化作用,形成新时代农村良好新风尚。四要合理调整乡村区划设置,增强乡村治理内生动力,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引导乡贤能人及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增强新时代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大我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

王宗华委员代表民建福建省委会的发言: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我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简称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要完成这一目标,还有一定难度,主要存在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科技研发与产业化的机制创新不够、利用创新资源的步伐滞后等问题。

为此建议:一要加大研发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功能和杠杆效应扩大融资支持,撬动资本市场各种要素资源投向科技创新。二要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和自主创新企业,政府给予与事业编制研发机构同等的研发经费和其他政策方面的待遇;鼓励有条件的事业编制研发机构向企业运作型研发机构转变;注重引导我省外资高科技企业加大本地创新投入。三要激发国企改革创新活力,建立健全我省国有企业创新经营考核制度,加大科学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经营绩效考核中的比重,调动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积极性。四要加速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支持本地高等院校与国内外知名院校、跨国机构合作,加快建设科技研发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创业服务平台,提升人才引进速度和效率。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推进海丝核心区建设

吴棉国委员代表致公党福建省委会的发言:五年来,我省推动海丝核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一带一路”各省(区、市)参与度测评中居全国前列。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我们应当进一步发挥海丝核心区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为此建议:一要推动基础设施提升,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完善海陆空关键通道设施,拓展航线航班网络布局,强化福建机场中转功能,提升中欧(厦门)班列运营效益,优化班列运行线路,增强班列回程揽货能力,拓展东南亚等地区货源,支持福建企业“走出去”,参与境外基础设施项目,融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主骨架建设,打造标杆项目和示范工程。二要推动产业素质提升,壮大高质量发展动能,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传统优势产能转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支持农业对外投资,深化服务业开放,大力发展服务型经济,推进海洋经济合作,建设海洋强省。三要推动改革开放提升,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打造开放新高地,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提升引资质量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打造“绿水青山”般营商环境,积极涵养企业茁壮成长的“生态湿地”。

优化我省森林林分结构

刘泓委员代表民盟福建省委会的发言:福建是我国重点集体林区,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但森林质量总体不高、树种单一、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仍较突出。

为此建议:一要“见缝插绿”,优化森林面积布局结构,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和生态产品共享工程,拓展造林绿化空间,把山下、城乡造林绿化作为重要的森林面积补充。二要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优化林分树种结构,大力推广乡土、珍贵阔叶树种造林,实施“百区千带”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提升森林质量效益和景观效益,丰富生物多样性,提高人工造林质量效益。三要加大抚育管理力度,提升森林质量效益,启动森林抚育工程,制定抚育规划和年度抚育方案,加强新造林的抚育管护和中幼龄林的抚育间伐,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提高经营者抚育管理的积极性。四要完善采伐管理制度,合理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管严生态公益林,放宽放活商品林经营利用,确保林农得实惠、生态得保护,确保林木采伐处置权的落实。五要探索可持续经营模式,培育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建立一批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示范模式林,建立健全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监测评价体系,创新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机制。

惠及台胞政策背景下加快引进台湾人才

廖明宏委员代表台盟福建省委会的发言:当前,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诸多领域出现人才紧缺问题,而台湾由于经济发展欠佳,优秀人才西进大陆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在惠及台胞政策大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台湾优秀人才的引进,让他们助力新福建建设。

为此建议:一是保障惠及台胞政策的有效执行,使台湾同胞切实享受到我省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活便利。二是扩大惠及台胞政策的宣传面,建立统一的惠及台胞政策发布和网络信息平台,建立政府职能部门与台胞台企沟通联系制度,提高涉台业务经办人员的政策解读能力和执行能力。三是提高我省对台湾人才的吸引力,积极向岛内宣传我省人才引进政策及发展规划,加强对高校学界青壮精英的引进。四是构建我省引进台湾人才的均衡体系,大力引导台湾优秀人才到闽西、闽北等地发展,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多层次、宽领域引进人才。五是积极引导台生留闽发展,定期举办台湾人才专场招聘活动,拓宽台湾学生就业渠道,适当放宽台生在我省企事业单位的录用标准。六是做好台湾人才服务工作,积极帮助台湾同胞解决信用卡申办、大陆驾照换取等方面问题,引导其加入相关台协会和组织,增强台湾人才在闽的亲切感和归属感。

促进我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吴小颖委员代表九三学社福建省委会的发言:大规模集成电路对国民经济发展、产业技术创新和国家安全都极其重要。但目前我省集成电路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自主掌控先进生产线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严重不足。

为此建议: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发挥我省“台”和“侨”的优势,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快我省高等院校相关学科建设,扩大急需人才培养规模。二是打造政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及孵化体系,将现有公共服务平台、产研院等体系整合成立福建省微电子研究院,打造我省“学院+研究院+企业”和“研发+孵化+产业化”的集成电路政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体系。三是创新产业扶持方式,将我省集成电路产业嵌入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布局中,帮助和服务企业积极获取国家划拨的市场,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订,深化与台湾集成电路产业合作。四是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在现有政策基础上,设立省级集成电路领域重大专项,对于小微初创企业在技术平台利用、启动专项等方面给予更优惠的政策支持。五是关注产业未来发展突破口,引导现有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差别化发展,培育行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有针对性地满足下游应用需求。

深化闽港澳台文创产业融合发展

宋碧琪委员的发言: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出“一带一路”倡议及多项规划相继出台,闽港澳台融合发展面临新一轮的重大利好机遇期。文创产业作为闽港澳台交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必要继续深入挖掘各自比较优势,为交流合作提供更好条件,助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为此建议:一是搭建闽港澳台文创产业立体化交流合作平台。由省相关主管部门牵头,整合闽港澳台政、产、学、研等具有代表性的组织资源,为闽港澳台文创从业者搭建常态化、一站式的合作交流平台。二是深耕中华文化内涵,共同培育文创消费市场。在统筹闽港澳台优质文化资源基础上,以福建为基地,联合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创意旅游观光体验区。利用创意街区、创意小区等形式,通过实物、影像、仪式等各种不同载体,讲好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民众情感体验,培育民众文化消费习惯。三是携手合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抓住当下各项利好机遇,通过建立专项合作机制,集聚闽港澳台优秀的文创企业、品牌、人才等资源,联手打造具有民族特色、时代内涵的中华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各种国际舞台和机会,加快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把“侨”的优势转化为福建发展的重要动力

何优仙委员代表侨联界的发言:福建是著名侨乡。然而,在推动海外侨胞参与我省高质量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对侨商的服务意识有待提升,保护侨商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等。

为此建议:一是出台优惠政策。定期走访侨企,了解他们的生产发展情况,对土地、用水、用电、税收等方面问题进行集中梳理。通过政企联通互动,及时解决侨资企业的实际困难。二是完善服务机制。将招商引资目标任务清单化,明确产业招商方向,创新招商引资模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项目生成和跟踪服务,构建起项目招商主体、承接主体与服务部门无缝对接的服务体系。三是落实依法护侨。制定促进侨资企业发展的相关地方性法规,健全涉侨投诉纠纷解决机制,保障侨胞的各项权益,建立“侨企热线”和侨商法律服务平台。四是提供人才支撑。建立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建立我省海外侨界高层次人才数据库,为侨企提供信息服务和对接载体,积极实施双语人才培训计划和民心相通的人脉滋养计划,坚持以项目为纽带,以海外华侨社团为依托,多渠道引进人才。

加快推进我省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

李晖委员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省政协委员小组的发言:大力推进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是我省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仍面临如何打破地区的利益藩篱、如何形成合理分工格局、如何推动全面的协同发展等问题。

为此建议:一是打通利益链,促进区域共存共赢。强化利益共同体导向,统筹推动“产业—港口—城市”联动发展;强化沟通协调机制,共同制定城市协同发展规划、区域联动发展计划;以项目为导向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发展,促进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二是延伸价值链,实现产业共生共融。建立产业联动机制,进一步形成分工合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合作体系;完善协同发展区重点项目库建设,加强在制造业、旅游、现代农业、环保、物流等领域合作;构建政产学研联动机制。三是整合物流链,实现设施共通共享。积极推进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动一批重大合作项目落地;加快推动区内港口间的协同发展,提升港口服务能级和国际化水平;加快构建“海陆空铁邮”多式联运的物流通道,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四是完善生态链,推动环境共建共担。加强生态环境的联防联治,加快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不断拓展生态环境合作领域。

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黄海委员代表经济界的发言:当前,制约银行为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从小微企业自身来看,抗风险能力弱、信息透明度低、难以提供有效担保;从相关配套来看,担保和信用保险体系建设滞后,融资体系不完善、融资渠道单一,信息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为此建议:一是完善风险补偿机制。逐步形成小微企业、中介机构与银行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互利局面。各级政府积极鼓励和引导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力度,鼓励保险公司开办小微企业信用履约保险。二是扩充融资渠道。逐步完善VC(风险资本)和PE(私募股权投资)投资小微企业的渠道和机制。支持具有较好成长性和较高科技含量的小微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三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小微企业信息,为小微企业授信用信提供依据。进一步建立以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中介机构为主体,以信用登记、征集、评估和发布为主要内容的征信评价体系。四是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机构逐步实现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实现小微企业贷款管理专业化、集中化。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担保方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