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泉州专场答记者问
2019-09-05 16:02:3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林晨 |
记者:福建是中央明确支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泉州又是海丝重要起点城市之一。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泉州近年来在建设海丝战略支点城市上有哪些成效,下一步有哪些新的举措? 泉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永礼:泉州主动担当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的先行区建设,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我想有四句话:第一句话泉州担当这个职责有他的文化积淀,第二句话泉州担当这个职责有他的经贸基础,第三句话泉州担当这个职责有华侨的资源优势,第四句话泉州担当这个职责还有口岸的潜力。所以我觉得泉州是名副其实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也是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 我想围绕福建省建设海丝核心区和泉州在推进先行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是按“四个门户”城市的定位来推动。 第一个,打造海丝综合交通重要门户城市。为了打造这么一个定位,我们从硬件入手,已经在推进泉州港、泉州晋江机场的扩建,以及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我们还要主动与厦门,与其他地方进行对接,这个对接建设有福建省推进的丝路海运联盟我们主动融入、积极对接。我们航空港也跟厦门航空港积极协作。同时,国家授时中心平台,我们已经跟中科院签定协议,中科院把陆路授时中心放在西安,海丝授时中心落户泉州,目前已经有办事机构,有合作的协议在按序推进。 第二个,打造海丝经贸合作重要门户城市。泉州的产业与海丝国家联系最密切,我们目前外贸总额中第一外贸伙伴就是东盟国家,海丝沿线的增幅始终在外贸增长中是排第一,第二是欧盟,第三才是美国。我们目前的合作推进过程中,有共建的园区,有跟意大利已经达成协议,在国家发改委支持下叫做“两国双园”,把意大利的设计技术、人才,包括品牌运营注入到泉州传统的纺织服装和鞋帽、雨伞等产业中。同时,我们也在那儿设立营销中心,设立我们的研发总部和合作平台。我们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也是按这个维度来推进合作。 第三个,打造海丝文化交流展示重要门户城市。泉州是海洋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刚才康书记说宋元时期泉州曾是东方第一大港,在这时候形成很深的泉州与海丝沿岸国家文化往来与文化融合,也叫文化积淀。目前海洋文化,海上交通文化以及多元文化,都在进一步融合。 第四个,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重要门户城市。泉州已经是海上丝绸之路工商理事会永久会址单位,是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华侨资源在城市重要门户城市牵头单位的塑造与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我们始终走在前,始终做见证。 下一步我们还会按照既定的平台作用持续推进,这方面的推进也期待各位媒体跟我们多指导,多参与,为我们多宣传。 记者: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福建要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去年8月,福建向金门地区正式供水,两岸一家亲、共饮一江水,拉近了两岸人民的距离。新时期,泉州如何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如何发挥独特的祖地文化优势,多做促进两岸心灵契合的事? 泉州市委书记康涛:今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纪念会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对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独特优势,积极先行先试,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泉州是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约44.8%、900万人祖籍泉州。泉台有着浓浓的同胞情、乡亲谊。这几年,我们主要是做好“3个一”。 共饮一江水。就是向金门供水工程,去年8月成为现实,目前每天有1万吨的水流到金门的家家户户。亲望亲好。泉州努力筑牢供水保障体系,今年4月已全线通水,金门乡亲用水的量和质将得到稳定保障。 融为一家人。就是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推出更多便利举措,让台湾同胞能够享受更多福利。泉州全面落实国家“31条”措施、省“66条”实施意见,细化出台了市“73条”,今年还进一步提出“30条”。对台胞普遍关注的,包括参加医保、住房、子女教育等,实行市民同等待遇。比如医保方面,2018年起,在泉常住的台胞就能一样参保、一样报销比例。比如在泉稳定就业的台胞,可申请公租房保障,在泉购房的首付比例、办理时限、贷款申请等,都与当地居民一视同仁。 情系一乡里。就是打好“民间信仰、宗亲宗族、青年往来”三个交流品牌,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心灵契合。这方面泉州有优势,泉台语言相通、民俗相同,同名同宗村50多个、宗祠100多座,有着隔不断的天然情感。目前,泉台两地民众常来常往,每年来泉台胞10万多人,各类民间交流200多项。民间信仰方面,信奉关帝、郑成功、妈祖、清水祖师等的台湾信众很多,每年台湾来泉的进香交流团组就有600多个,今年7月泉州澎湖重启宗教直航,澎湖县长率领500多名台湾信众来泉开展妈祖会香活动。宗亲宗族方面,晋江每年元宵期间都举办“闽台东石灯俗——数宫灯”活动,就是因为晋江东石和台湾彰化东石、鹿港、布袋等地百姓的祖先很多是同村同宗,数宫灯活动在两地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现在每到元宵佳节,台湾乡亲都要组团回乡与东石乡亲聚集嘉应庙一起数灯祈福,共同传承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来泉参加宗亲宗族交流的团组70多个、5000多人次。青年往来方面,双向交流十分热络,海峡两岸大学生记者挑战赛、文创互动年年举办,青年研学旅游、体验交流越来越多,去年3000人次,今年到现在已经超3500人次,还有很多是第一次来大陆。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增进台湾青年对根、祖、脉的认同。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