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净滩的一个环节。 净滩也是很生动的环境教育,麦子在讲解海洋垃圾的种类。 孩子们在洪山桥进行净滩。 编者按: 海洋垃圾污染问题目前已经是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对海洋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危害,同时对社会经济和人类安全造成了威胁。去年初,福州姑娘麦子申请加入上海仁渡海洋发展公益中心发起的守护海岸线科研监测项目。在过去的1年多时间里,她带领志愿者在福州连江连续跟踪一片海滩,定期净滩、监测垃圾状况,同时还在福州市区的洪山桥河滩区域开展地球公民净滩活动。她希望能带领普通人身体力行地将环境保护做得更为科学。 8月底,上海仁渡海洋发展公益中心在福州举行了全国守护海岸线科研监测项目年中会。作为福州监测点的负责人,麦子向全国52个监测点的伙伴们分享了经验和做法。 从去年开始,麦子就在福州连江选取了一片海滩作为监测点,将净滩作为环境保护公民教育的重要方式,希望通过带领普通人科学地捡垃圾,切身感受垃圾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树立起自觉垃圾“减量”的意识,并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去。 海岸线科学监测不能少 麦子大学时念的是环境法专业,毕业后误打误撞正式进入了环保行业,在福州的一家环保机构工作。2013年她学习了国际海洋海滩清洁活动(ICC)的监测方法。“与普通的净滩活动相比,这种方法还要求用ICC卡对垃圾进行分类和记录,我觉得这种方式能够直接感动参与者。”麦子说道。此后,她就“迷上”净滩,与国内其他环保机构合作,在内蒙古草原与沙漠地区,在青海的高原,用不同的ICC卡(海洋垃圾记录卡)进行垃圾捡拾的分类统计。 “当时我发现,不仅在海洋,在其他没有垃圾回收系统的地方,人们随意处置废弃物的情况相当普遍,有山倒山里,有河扔河里,实在没处放了就挖坑或焚烧。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每天的生活生产行为都在影响着自己以及下一代的生存环境,即使有感觉到,也没意识到已经到了怎样的程度。”麦子深切地感受到公众对于垃圾问题的认知和关注度有待提高。 2017年,麦子获知上海仁渡海洋发展公益中心发起了守护海岸线科研监测项目。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专注于海洋垃圾议题的公益机构,他们使用本土化后的ICC卡,搭建互帮互助网络,支持全国各地的小伙伴参与净滩、科研监测并相互学习,并将各监测点的数据收集分析之后形成《中国若干典型海滩垃圾监测研究报告》,提交给国家相关部门参考。 “我在反思一个人做环保毕竟力量有限,要加入网络作战。”麦子说道,“福建省海岸线长度全国排名第二,福州大陆海岸线长达920公里,这组数据里不能缺了福建。”2017年,她申请厦门进入监测网络。2018年初福州加入,选取连江定海为监测点,全年按计划完成6次科研净滩。 去年1月27日,麦子带领14个志愿者共同完成了福州站第一场监测行动。他们在监测的550㎡海滩上共收集垃圾978.5件,重量为54.3912kg,按照8个大类58个小类进行分类统计其数量与重量,同时记录能辨识到垃圾的品牌信息及数量。 向公众普及友好环保理念 “同是捡拾海岸垃圾,科研监测比一般的大众净滩更严谨、更繁琐。”麦子说道。它要求合作伙伴在固定区域按照固定频率进行垃圾的捡拾、分类、称重并记录。 多年与垃圾打交道,麦子觉得将净滩拓展提高到科学监测垃圾,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首先它是最直观的环境教育宣传方式,“垃圾造成的危害很多时候就是一种描述。但只要亲临现场,花费1~2个小时将垃圾进行科学分类、称重、记录,许多人都会有所触动”。其次,每年6次的捡拾垃圾,起码可以提高监测地带海岸的干净度,直接减少监测地带的垃圾量。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科学监测是持续一段时间的连续跟踪,数据更有说服力,可以推动公共政策的走向,为未来可能的补救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每一种类的垃圾后面都牵涉到一整条的产业链,都反映了特定的行为。”麦子透露,韩国的海洋垃圾监测就推动了一项环保政策的出台:强制使用环境友好材质替换泡沫类渔业用品。 在科研净滩进行了一段时间后,麦子觉得还有缺憾,“科研项目对于公众参与其实还是有门槛,连江监测点招募志愿者必须15周岁以上,对于监测质量的要求也不适合未成年人,而且2小时的车程也影响了参与度”。 麦子觉得环境保护宣教应当从小做起。去年夏天,她启动了福州洪山桥地球公民净滩活动,借鉴科研净滩的方式,又增加了不同的辅助教育内容,例如人文历史教育等。活动主要招募亲子或者师生,在洪山桥固定区域每月开展1次活动。 麦子表示,洪山桥项目就是希望有更多的福州人能参与活动,“在高楼大厦群里,在市井中间,在我们的母亲河畔,一起做一次力所能及的清理”。 麦子设计了两个特别的环节:一个是开始的宣誓活动,一个是结束后的分享环节。她说道:“除了触动之外,要有反思与行动的可能。尽可能地妥善处理人类制造的废弃物,这应该是我们对地球这个空间的基本礼仪。” 小努力也能改变大世界 不点外卖,自觉垃圾分类,这是多年来麦子一直坚持的习惯。她希望越来越多的公众被“唤醒”,志愿者的回馈也让她有了更强的信心。 陈勤是一个私营企业主,从去年初开始参与净滩活动后,他笑称已经被“同化”,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公司,垃圾减量已经成为自然而然的举动。“现在我走在路上都会时刻关注垃圾,关注塑料袋。以前让我弯腰捡空水瓶是不可以想象的,现在我很自然地看见就会捡,然后放置到该放的垃圾桶里。”陈勤说道,“有一次我去一家工厂商务谈判,看到厂房外的垃圾堆,二话不说找到负责人提醒,要把这堆垃圾做好分类。” “每人每次参与净滩可以捡拾多少垃圾不重要,我觉得背后的转化效益更大。改变我们的环保意识,并付诸行动,从捡垃圾走向‘减’垃圾。”通过参与项目,陈勤认识了很多同道中人,对于麦子的理念也更加认同。 在各方努力下,今年8月初,“福州市守望助困服务中心”正式在福州市民政局注册成立。麦子没有请专业人士设计组织的徽章LOGO,而是采用了福州本地志愿者设计的LOGO“三山一水”,“就像环境要从身边做起,我希望LOGO也是本土设计。也不希望太复杂,环保理念也是越简单越好”。 中心成立后,如何扎根本土做好环境宣教,麦子表示,会培育更多的有生力量,挖掘设计更好的本土化教育课程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培养出更多的能熟练操作垃圾监测方法的伙伴,在更多的地方开展垃圾监测行动这是第一步目标。”麦子正在对洪山桥项目进行总结反思和提升,“争取在明年推出一套更适合未成年人的环境教育课程,走进学校,引领孩子,带动家庭。每个人小小的努力,才有世界大大的改变。科学地捡拾垃圾,为地球打工,这是我们能为世界更美好而做的努力。”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