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福建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漳州专场答记者问实录

2019-09-25 15:25:32 冯川叶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赵舒文  

东南网9月25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9月25日上午,福建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漳州专场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以下是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实录。

记者:漳州是“谷文昌精神”的发祥地,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谷文昌“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东山人民至今还保留着“先祭谷公,后拜祖宗”的习俗,谷文昌得到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当前全国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漳州市委如何用好这一宝贵的红色资源,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漳州市委书记邵玉龙:谷文昌同志是1949年8月来到福建,1950年5月到了东山,1950年12月份参加解放斗争。他在东山工作14年,这14年从东山县城关的区委书记、组织部长,工会的五人小组组长到东山县的县长,后来当了十年东山县委书记。

当时他到东山后看到风沙肆虐,很多村庄被称作“乞丐村”。所以解放东山以后,谷文昌首先抓住东山人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风沙肆虐的问题,那时候条件太差,信息极度不对称,谷文昌说种什么东西才能把风沙挡住?后来偶然得到广东有一个地方种木麻黄,马上派人到那边学习,事实表明东山能种,但是这个有一个艰难过程。从当时欣喜若狂种了9万株,后来只剩下9株存活。但是那9株存活,谷文昌说就会有9000、9万,现在东山的421个山头3万多亩全部都是木麻黄,那时候是非常艰难。谷文昌同志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当时老百姓出岛很难,修了八尺门,把东山变成一个半岛,跟大陆连在了一起,方便了百姓出行。东山缺水,谷文昌做了大量的水利基础设施,东山人民今天还在用,还做得非常好。

所以谷文昌在东山14年的工作真的跟总书记要求的新时代的干部标准是一脉相承的。总书记多次提到谷文昌,把谷文昌同志作为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四有”县委书记的典范。谷文昌“不带死心干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对他的爱人、小孩在要求非常严格,对自己严以律己。他留下的自行车现在放在谷文昌纪念园。他一生很坎坷,但是谷文昌说,党组织要我们干什么,我们永远跟着党走,这是他的原话。到了文革期间,他下放三明宁化,到了宁化干出了一番事业。在中央党校除了伟人雕像以外,还有两个优秀共产党员的雕像,一个是焦裕禄,一个就是谷文昌。十八大以来开展的主题教育中,漳州市委都把谷文昌同志作为先进典型。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们把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作为我们找差距的标准。

我们要挖掘谷文昌精神的新内涵。谷文昌离开我们已经38年,但是他的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常学常新,他的那种价值和取向是时代精神,时代榜样。我们把这些精神和学习总书记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要求有机结合在一起,深受教育,深受感动,也给予我们鼓励、自信。同时,我们要用好谷文昌干部学院这样一个新的平台。谷文昌干部学院经过三年的努力已经正式开班,学院建设得到了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这个学校已经纳入中组部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基地,中央党校培训基地,明年中央党校的春季县委书记班将在东山的谷文昌干部学院开班,前一段中宣部把谷文昌纪念园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要把谷文昌这样一个平台用好。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班式和两场主题报告9月12日正式在谷文昌干部学院开展。我们掀起学习谷文昌精神新热潮,要把大学习的热潮从感情,从内心,从我们的举措都要做到位,把谷文昌的精神和总书记现在要求的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社会主义事业,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每个党员干部的力量和智慧。

记者:请问刘远市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您能不能介绍下漳州在营造发展环境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漳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远:漳州是机关效能建设的发源地,2000年3月21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专程到漳州调研机关效能建设,号召全省“远学深圳,近学漳州”。近20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认真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以机关效能建设为重要载体,全方位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探索形成了一批爱商亲商护商的“漳州经验”。2017年,漳州获评“中国十佳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

这么几年来,我们重点在打造四大环境上下功夫:

一是营造“真爱商、真护商”的政治环境。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旗帜鲜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始终把企业家当做自家人,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家事,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让爱商亲商护商成为漳州每一名干部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良好的政治生态带来的是招商引资的强大感召力和聚合力。2018年,我市新增市场主体比增24.5%,近三年来全市共签约10亿级以上大项目121个、计划总投资2650亿元。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到良好的政治生态带来的地方经济发展。

二是营造“更有序、低成本”的经济环境。主要盯紧三件事:第一,构建良好的法治环境。我们倡导公平竞争、有序发展、守法致富,对假冒伪劣、强买强卖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坚决予以打击。第二,让制度成本更低。我们探索推出的“多评一表”“集中会审”“四检合一”“即报即放”等改革经验做法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全市行政审批平均时限由38.5个工作日压缩到9.5个工作日,在全省全国效率比较高。在减轻企业负担上,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减税降费的部署,仅今年前七个月,就为企业省下了各种税费近22亿元,真正以政府“过紧日子”换来企业“过好日子”。第三,让扶持政策更实。我们积极推行“一企一策”“一业一策”,为企业量身定制了一批的优惠政策,比如说有“民营企业18条”“食品产业8条”“钟表产业8条”“中小企业9条”等专项扶持政策,以“真金白银”“真情实意”帮助企业爬坡过坎。2018年,食品产业产值超1500亿元,漳州从“中国钟表之城”晋升为“中国钟表名城”。2017和2018年,我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

三是营造“最舒心、最安心”的社会环境。近年来,我们致力于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业、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20条措施,并在中心城区创新建设了用于安置人才的“安得广”工程。这对于许多青年创业者和企业人才产生了较大吸引力。近期发布的《2019年中国青年理想城报告》中,漳州入选最具“青和力”城市前百强,成为年轻人最钟爱的城市之一。我们坚持把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作为提升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平安漳州”建设。2018年,全市群众安全感率达98.34%,居全省最高,为广大企业家在漳州安居兴业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四是营造“高颜值、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漳州城市定位就是田园都市、生态之城。近年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要求,把生态环境作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来打造,坚持做好“好生态+好业态+好项目”等“生态+”的文章,不仅“加”出了生态环境的“高颜值”,也“加”出了百姓生活的“高品质”,更“加”出了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有很多老板因为爱上漳州,不仅来做生意,还把他的家人带到漳州安居扎根。如焙之道公司的董事长薛从福自2013年来漳州发展后,不仅产值从创建之初的200多万元快速增长到现在的5.8亿元,企业营业额“一年一翻倍”,还把家人全部带来漳州定居。可以说现在的漳州是“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景有远方”,我们竭诚欢迎更多企业家和媒体朋友到漳州走走看看,感受一下“诗和远方”。

记者:请问,近期漳州密集开展市属重点开发区“区地合一”体制机制改革,请说说这项改革的意义?它将为未来工业发展带来哪些红利?

漳州市委常委、漳州市常务副市长张慧德: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责任所在。今年5月起,漳州市委、市政府按照“成熟一个、推出一个”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市属重点开发区“区地合一”体制机制改革,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加快解决开发区发展的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开发区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迸发。目前,古雷开发区、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已实行“区地合一、委托管理”体制。

改革的意义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理顺了管理体制。实行“区地合一”管理体制,开发区管委会对辖区实施全方位的行政管理,“人权、事权、管理权”三权合一,不仅打破原开发区属于不同行政区划的限制,而且赋予了独立的财政、规划、审批等职能,建立起统一审批权限、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经济发展、统一财政结算、统一组织人事、统一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六统一”机制,极大提升了开发区自主管理水平。以古雷开发区为例,将漳浦县的古雷、霞美、杜浔、沙西等乡镇成建制委托管理,这四个乡镇人口达到23.6万人,比漳州其他几个县镇人口总量还多。开发区管委会书记、主任分别由市委常委、副市长两位副厅级领导担任,进一步配强了力量,更能协调各方资源和优势,统筹全局发展。

二是优化了资源配置。实行“区地合一”,将产业园区与行政区合二为一,坚持一体规划、一体运作、一体投入,既拓展了产业园区承载空间,又将产业园区的创新发展模式和经验向整个行政区扩展,有效解决开发区与行政区之间跨部门协调配合、政令不畅等问题。以漳州高新区为例,将原隶属于三个县(市、区)的255平方公里的管辖权成建制委托管理,有效促进了区域内各类要素配置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三是提高了行政效率。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原则,赋予开发区更多自主权,将市级部门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行政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实现“区内事区内办”。以古雷开发区为例,项目从进入审批程序到开工平均时间缩短53天(从平均98天缩短至45天),开办企业实现当天办结,为工业项目落地创造良好的环境。围绕完善开发区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赋予开发区相当于县一级党委的干部管理权限,推行“大部门制、扁平化管理”,打造“责权一致、运转高效”的管理体系。

应该说,开发区改革创新,短期来看,是一个“蓄势”的过程;长远来看,必将对漳州未来工业发展带来巨大红利。改革后的开发区,资源更加集中、要素更加集聚、服务更加高效,具备承载工业大项目、好项目的条件,目前在谈及签约的福佳炼化一体化、中铁世博城、联盛浆纸一体化等产业项目都处在开发区范围内,开发区进入了大项目加快落地、大产业加快集聚的关键阶段。

漳州市委书记邵玉龙:我讲两点体会,开发区也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高新区、开发区是聚集要素的平台,也是政策支持的平台。所以我们把开发区做好,我们产业就能发展。我们通过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项目落地时间能减少50几天,时间就是效率,效率就是效益,也是一种营商环境。所以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的改革。这也是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还要不断地完善,不断修正,使得这个开发区真正成为产业,特别是大工业的一个承载地。

记者:习总书记提出要着力外营造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请问邵玉龙书记,我们留意到您刚才讲话中提到“当好先锋,着力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建设工业新城”。请问今年来漳州做出“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战略部署,是居于什么样的考量?

漳州市委书记邵玉龙:我们基于几个方面的考量,一个是对漳州发展现状的考量,漳州一二三产的比例,大的数据一产11%,二产48%,三产41%,从这个比例来看跟先进发达市比较,我们一产比例太高,二产不够强,高质量发展有一个数字,把每年财政收入和GDP相比,财政收入除以GDP,代表三产发展的质量,这个数字提高的关键在二产。

第二个考量是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建设富美新漳州的考量,什么是富美新漳州,这是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要打造的。工业是我们财政税收最主要的支撑者,也是创新平台集聚最重要的一个载体。特别是近年来总书记多次强调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要高质量发展,总书记前一段时间对中国制造业大会有一个批示,要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除了数量,还有质量,关键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上,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维度。

再一个考量漳州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协调的考虑,一个区域,一个地方考虑的事情很多,花钱的地方很多,有发展,有民生,有保稳定,有基础设施,三大攻坚战脱贫,环境整治,一个地方要统筹方方面面。

统筹过程当中,哪个事先要做,哪个保稳定,哪个兜底线,都是全方位的优化统筹,但是最终还是要有财力。漳州这几年尽管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我们一些短板还是很明显,要加大力度,加大力度需要各方的支援,特别是财力。我们除了自己的财力,也利用社会资本、市场资本共同做这些,但是至少财力上要有贡献。

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是一个方面:高质量,我们既要提高GDP,也要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这个数字越高越好。这几年工业投资的增长在全省第一位,今年1-8月份增长34.5%。大家知道投资是三架马车,投资当中有基础设施、民生等等。去年省委、省政府说今后要看工业投资,因为工业投资会把税收、财政提上去。今年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位列第二。基于这几个方面的考虑,我们要大抓工业、抓大工业,首先是思想理念上要转变,第二个实际的举措上我们把现有的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要结合漳州的资源,引大项目,引大企业家,引大的创新团队,引大的新业态来到漳州,一起创新创业创造,把我们的高质量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记者:请问刘远市长,漳州是台湾同胞重要祖籍地,都说“两岸一家亲,漳台亲上亲”。请问漳州在深化漳台融合、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方面有哪些优势基础,主要做法和成效是什么?

漳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远:感谢您对漳州在两岸发展过程当中所起的作用这个方面的关注。在新中国建国7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年这么一个辉煌的历程中,漳州在两岸关系发展变化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也有了可喜的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蜕变:一是漳州自身从过去的对台前线到了现在对台前沿的蜕变;二是台湾同胞重回大陆,回漳州寻根、扎根的蜕变。这是我们在探索、实践和发展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这对漳州既是机遇、更是责任,我们要牢记嘱托,把第一家园的政治责任完成好,我觉得漳州最有条件、最有基础、最有责任、最有信心。

首先,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漳州最有条件。漳台“本是同根生,本是一家人”。有个数据最能体现“一家人”的概念:台湾现有2300万人口中,祖籍漳州的约占40%,有1000万台胞的根在漳州。现在漳台两地大家讲同款的闽南话,唱同调的歌仔戏,吃着同味的“蚵仔煎”,拜祭同宗的神明,这种天然的情感纽带把两岸同胞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家园认同,这种血缘关系是别的地方不可替代的。

其次,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漳州最有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两岸同胞携手打拼出来的共同“家产”。

1981年7月,台商张正光先生在漳州创办了大陆第一家台资企业“诏正水产联合公司”。此后,一系列的全国“第一”相继落地漳州:台商李瑞河创办的“天福集团”成为大陆第一大台资农企;东山县是最早获批实行对台小额贸易的地区之一;1997年设立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是第一批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是第一个冠以“海峡两岸”的经贸盛会;2006年设立的“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是第一批台湾农民创业园;2009年,漳州成立全国首个涉台案件审判庭;2010年设立大陆唯一的古雷台湾石化产业园;2018年,漳州台商投资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台资企业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试点”;漳州农业利用台资位居全国设区市第一位。

这些“第一”,折射出漳台两地日益密切的经贸往来和产业融合。全市累计批办台资项目3155个,合同台资168.3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18亿美元,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我们深感漳州最有责任。省委于伟国书记对漳州提出了“当好新福建建设先锋”的要求,当好这个先锋,也要体现在打造“第一家园”上。我们致力于从三方面打造台湾同胞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

一是永远敞开“家门”。“两岸一家亲、漳台亲上亲”。现在每年都有超过十万人次的台胞来漳寻根谒祖、文化交流、经贸考察,我们还将着力打造一批文化交流品牌、办好一批基层民间活动、建设一批青年交流基地,持续传承弘扬两岸文化,让家人常来,走得更亲。

二是继续做大“家业”。我们要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新四通”要求,进一步发挥对台载体作用,促进经济深度融合。特别对漳州来说,我们要重点推进两岸石化产业深度合作,做好钢铁产业、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在两岸富有优势的产业对接,继续加大农业交流合作。

三是精心呵护“家人”。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要求。漳州市近两年先后出台“58条”和“22条”惠台措施,仅今年上半年就为在漳台企办理出口退(免)税5亿多元;我们在全省率先成立台胞台商服务中心,全力维护“家人”的合法权益。近三年来,共协调解决台胞台商诉求296件、办结率97%,得到广大台胞充分认可。我们将继续落实好“两个同等待遇”,让台湾同胞生活更舒心、工作更顺心、投资更放心。

我们将继续按照习总书记对台工作指示批示要求,我们有坚定的信心把漳州建设成为两岸往来最便捷,合作最紧密,政策最开放,服务最贴心,交流最活跃,情感最融合的第一家园。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打造第一家园当中作出我们漳州应有的贡献,交出漳州出色的答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