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七品县官”演绎千年之舞 浦南古傩绽放时代新姿

2020-10-21 11:03:1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李姗姗 卢丽娟
近日,2020闽南文化圩日系列活动在漳州市艺术馆举行,活动舞台区,动态非遗展演如火如荼,两尊两米多高的“大神尪”引人注目,这项有趣的非遗叫浦南古傩,又称“大神尪”,流行于漳州芗城一带的古老傩舞。

三十年磨砺锻造全能技艺

李春华(左二)正在指导队员训练“大头娃娃”的舞步。东南网记者 李姗姗 摄

“右臂绷直,扇子再举高一点,左脚使劲踢步!”再访李春华,他正指导着队员训练。

从“大神尪”中出来,本是凉爽秋日,李春华却汗如雨下。“这个头部面具有四十几斤重,人在里面光是站着不动就能流汗,更不要说行走了。”李春华说。

年少时“图好玩”踏入这一行,如今从舞尪到锣鼓伴奏,都能胜任。他说:“初学者都要从‘大头娃娃’学起,那是最难的,既要有武术基础,又考验个人的平衡感和节奏感。”

浦南古傩表演中,由“大头娃娃”开路,舞蹈多为吸跳步、抬跳步等对表演者体能要求较高的动作。为此,李春华三十年如一日,每天晨练,夯实武术基础,闲暇时到山里骑行,如今五十多岁,俯卧撑能轻松做上二十来个。

李春华的儿子李斌说:“我父亲对自己十分严格,每次表演结束,他都要复盘当天的演出。甚至有一次,他半夜把我喊醒,探讨哪个动作还要再细致一些。”

在李春华看来,传承就要把身上的本事,好好地传下去,不得不严格。他接过梁太金衣钵,带领这支队伍走出小镇,曾受邀到上海世博会演出,让这项千年非遗技艺重新绽放异彩。2011年5月,浦南古傩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90后”扛起创新传承大旗

李斌示范如何穿戴大神尪。李斌 供图

李春华对古傩的深切热爱,直接影响着李斌。幼时李斌跟着古傩队出巡,李春华在台上表演,他在台下模仿着父亲的样子,挥拳、踢腿、蹦跳,有模有样。李春华注意到了儿子身上的天赋,在李斌6岁那年,定制了小小舞狮服饰,组建一支30人的少年舞狮队,让李斌在玩耍中得到锻炼。不负所望,李斌逐渐成长为古傩队的中坚力量。

趁着天气好,李斌将两尊“大神尪”头部拿出来晾晒,这是他融合古法与现代材料复刻出来的新“大神尪”。

浦南镇流传下来的两尊“大神尪”神采不复当年,为此李斌拜访多位木偶雕刻大师,学习手艺。他参考古法,先用泥土与石膏混合制成“大神尪”头部模型,再雕刻面部细节。经过一到两周晾晒,泥塑干燥成型,取来棉纸沾上牛皮胶,一层复一层贴在泥塑上,最后涂上特制黄土浆,涂上大漆彩绘,赋予“大神尪”新面貌。李斌说:“这样手工制作出来的,比起机器建模,更加耐用,不怕磕碰、不怕下雨。”

李斌创作的系列古傩国画。李斌 供图

就读国画专业的李斌,大学毕业时创作了系列古傩国画。画中,李斌以自己扮演的大头娃娃为创作主线,10幅作品串连着看,连环画般还原出一场原生态古傩表演。李斌说:“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认识到我们有这么一项传统技艺。”

随着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传统民俗日益淡化,浦南古傩传承面临着民间保护基金流失、表演者后继乏人、系统的实证材料欠缺等难题。为此,当地文化部门牵头成立浦南古傩文化研究会,每年拨出专款,用于“大神尪”的保护、发展。研究会中活跃着以李斌为首的90后身影,他们组织拍摄古傩表演影像、整理文字资料、开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让浦南古傩逐渐从民间走向大众视野。

1  2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