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裁缝”侯国建的初心
2020-12-16 07:47:4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12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 通讯员 黄晖 洪铭钦)“放中间,两边要一样多,这个要夹平,不要让它起波浪,车的时候稍稍带点劲往前推。”11日8时许,在位于晋江英林镇的福建柒牌时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茄克生产车间里,400多名工人在20多条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进行流水作业,茄克生产管理中心主任侯国建站在一台机车前,手把手教一名刚入职的女工使用机车拼接剪裁好的布料。 40岁出头的侯国建15岁来到晋江打工,一直专注于裁缝工作,如今已是晋江服装界的“大咖”,2019年被授予“八闽工匠”称号。 做一名实实在在的裁缝 “专注制衣,时刻以一个新人的质朴姿态去精雕细琢每一件衣服。”这是侯国建秉持的理念。 “服装行业门槛低,进入容易,但留下来的人不多……”侯国建一边查看工人手里的活,一边向记者介绍。突然,他在一台机车前停下,提醒工位上的工人:“布头一定要对齐画好的这个点,不然口袋的位置就偏了。在机台上定位,就是要让你们做到精准。” 说完,侯国建不放心地从机车边的筐子里,拿出几件拼接好的茄克前襟,仔细地看了看,确定没有问题后,又叮嘱工人要严格定点拼接。 侯国建认为,做一名裁缝,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那就是要实实在在。 1992年侯国建就进入柒牌打工。那时厂子还是个大作坊,只管学徒工的吃住,没有发工资,一起来的八个人陆续走了,只有侯国建熬了下来。 “两年里我几乎没有出过厂门,身无分文就不爱逛街。没事就到车间看师傅们做衣服,不知不觉学到了很多。”侯国建感慨地说,“那两年是我收获最多的两年。当时没有奖惩制度,也没人在现场盯着,但师傅们都很注重衣服的质量,认真做好每一道工序。他们说如果质量不好,顾客就不会再信任我们了,我们接不到单,就没工可做。要让人信任你,你自己就要做让人信任的事情。” 侯国建觉得,师傅们的话很朴实,但道理很深刻,“师傅们是在教我诚信做事,诚信做人”。从此,侯国建认准了自己要做一名讲诚信、实实在在的裁缝。 做一名会思考的裁缝 “侯主任特别喜欢动脑筋,带着我们开发了不少模板夹具,包括我们的制衣模板。这种模板是自动化的,可以代替人工操作,新员工上手很快,可以立即上岗,而像这种S形模板,制作一件衣服既节约5元成本,又保证制衣质量,达到制衣统一标准化。”工友邓世斌说,“在侯主任的带领下,团队还取得拉链滚线一次成型装置、防跑绒羽绒服及其缝制方法、专用模具车磁铁扣、立领款式加铝丝、门襟拉链模板上法、唐装盘扣等6项国家专利发明。” 女工温冬香告诉记者,过去茄克拉链都是纯手工上链,需要具有至少3年工龄的师傅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工艺。是侯主任带领团队开发出夹具,让普通人零门槛就业,只要用模板操作,就可以完成上拉链的工序。 对于这些成绩,侯国建一直认为是自己的运气好。“经常听说师傅带徒弟,有的会留一手,但我遇到的师傅都很肯教,思想很超前,他们认为如果年轻工人一直在流水线上重复一种工序,那么做到老也不能单独做出一件衣服来,这样很不好。于是,我被师傅们逼着从面料、量体、裁剪、缝制、锁眼、钉扣再到熨烫,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不断学习,就这样,我扎扎实实学会了整套手工制衣工艺,也学会了从整件衣服角度思考每一道工序。” 做一名不断进步的裁缝 侯国建介绍,柒牌接到的订单款式众多,很多还是订制单,很考验工艺技术。“一件衬衣的诞生,需128道工序、36000多针。这个看似枯燥简单的工作,我做了近30年,依然乐在其中。” 作为公司的熟练工、老裁缝,几乎每一种款式的服装侯国建都做过。如何将一针一线车得精准,如何确保针线平整、有棱角……这些就是他每天琢磨的事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防护用品告急。刚回到老家四川不到24小时的侯国建大年三十晚上接到电话,初一就返回晋江。 尽管做了近30年的衣服,有着丰富的服装制作经验,但第一次接触防护服,侯国建还是有点犯难:“做男装我很专业,但是防护服拿在手里,我们当时都有点蒙,我们不知道国标的标准、布料要求、工艺要求。当时,我们在会议室拍着桌子,齐声喊着‘一群人一条心一定赢’的口号,接下了这个难啃的硬骨头。” 经过连夜研究、调整设备,三天两夜连轴转,侯国建和工友终于完成任务,并将首批一万件防护服送往武汉。 11月24日上午,侯国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现在谈起,侯国建仍然激动不已:“从四川来到晋江,从流水线工人一步步成为茄克技术生产研究的核心关键人员,每一份收获、每一份荣誉都十分珍贵,离不开师傅们的教导,离不开同事的合作与帮助,离不开技艺的不断磨炼。每一份荣誉都是我下一个目标的起点,我要做一名不断进步的裁缝。”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