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奋斗新起点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2021-03-12 09:14:3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十三五”期间,福建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涌现一大批产业强镇、强村,农村也越来越美(资料图片)。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全国两会期间,福建日报、新华日报、陕西日报、新疆日报等四家省级党报开展互动式报道,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奋斗新起点,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主题,分享好经验、好做法以及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建议。

特色农业蹄疾步稳乡村振兴扬帆起航

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工作过十七年半的地方,作为全国率先开展有组织的开发式扶贫的省份,福建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意志啃下硬骨头,以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的姿态奋勇夺取新胜利。

一张高质量脱贫的福建答卷已呈现在时代与人民面前: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退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获全胜,乡村振兴新起航。如何在更高起点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国人大代表、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陆銮眉(上图)认为,应当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特点优势,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耕地面积约0.5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三分之一,但生态禀赋优越,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她说,特色农业是福建农业的优势所在,也是福建农业的亮点所在。

走特色路,打特色牌,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蹄疾步稳。

安溪铁观音、平和蜜柚、古田食用菌、建宁水稻制种等十大现代农业产业园欣欣向荣,武夷岩茶、设施蔬菜、福建百香果等八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方兴未艾,一批产业强县、强镇、强村蓬勃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正在显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2%,中央厨房、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物流等新产业新业态全面开花;深入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不用化学农药绿色茶园基本全覆盖,化肥、农药连续四年减量增效,“清新福建、绿色农业”成为亮丽的名片……2020年,福建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食用菌、乡村旅游、乡村物流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突破2万亿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持续做大做强做优特色现代农业,赋能乡村振兴?陆銮眉认为,要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

打好种业翻身仗,夯实现代农业基石。农业现代化,种业是基础。打好种业翻身仗,首要任务是加强特色种质资源挖掘、保护和利用,加强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同时在生物育种科技攻关、产业化应用、知识产权保护、育繁推一体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提质增效。应当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绿色特色产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

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研究,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创新动能。应当加大力度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机作业补贴。

强化人才支撑,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不仅要大力引进高层次和高素质的人才,还要培育好本土的高层次人才,更要做好职业教育,加大对涉农专业的扶持力度,围绕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培养有“三农”情怀、家国情怀,下得去、留得住的人才。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代表,陆銮眉多年来致力于为农业农村发声。她的愿景便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与希望的田野。

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拓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善红(上图)连续7年对口帮扶江西、陕西等省(区)贫困地区,先后帮扶5个村摘掉“贫困帽”,帮扶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719户2728人全部脱贫。

因病致贫是广大农村地区贫困产生的主要根源之一,也是脱贫攻坚彼时最难啃的“硬骨头”。如何阻击因病返贫卷土重来,筑牢返贫致贫的“防火墙”,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也是周善红思考的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周善红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提出了关于“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这一思路性要求。如何提高乡镇、县市医疗诊治水平,并在制度机制上最大限度地补齐误诊误治这一短板,成为我国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全面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性步骤。

“针对已脱贫的偏远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要重视防控因病返贫的情况,尤其是防止大病误诊误治导致的社会资源严重浪费和困难家庭经济损失。”周善红说,因乡镇、县市的医疗资源欠缺相应的诊疗能力,所以农村老百姓一旦得了疑难杂症,往往会长途跋涉,辗转去省城或一线城市的大医院,导致很多大医院都超负荷运转,每天人满为患,也滋生了在医院周边伺机骗取老百姓救命钱的“医托”“号贩子”等。

周善红建议,由国家卫健委、医保局等相关部门共同调研在我国建立“偏远贫困地区大病再诊断”制度的可行性,利用大城市医院专家远程医疗模式,执行大病再诊断,把远程会诊大病再诊断费用纳入普通老百姓的医保范围,并选择具备条件的相关机构与合适的地区先行试点,以此积累经验,完善制度。让边远地区的疑难重症病患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权威的医疗服务,进一步防控因病返贫的风险隐患。

当前阶段,要避免出现脱贫后再返贫的现象,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核心在人。周善红说,乡村振兴,人才为先,“我在参与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仍然存在青年人才外流、老龄化严重等问题,制约乡村经济的发展”。

“只有具备足够的人才资源,才能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他说,基层党委、政府要“筑巢引凤”,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围绕生态优先的原则把基础设施建设好,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引导扶持包括原籍大学生、农学专业人才、在外乡贤等高层次人才到农村施展才华。让这些有志青年带动村民整体素质的提升。

“相关部门要注重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鼓励高层次人才领衔组建科研技术团队,瞄准前沿科技,拓展高效农业。”周善红说,要引导高层次人才通过“传帮带”,培育一批“本土能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职能,使农民熟悉农业生产的相关政策和法律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农村青年对乡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在外企业家、优秀农民工、退休干部等反哺家乡的情感,扎根乡村,将工业化流程引入农业生产,促进更多的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1   2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