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新起点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2021-03-12 09:14:3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合理利用农业设施用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陕西日报记者 王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抓好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昝林森(上图)说,“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十三五”时期,陕西28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4.93万户贫困群众搬入新居,预计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692元提高到12491元,占全省农村居民收入的比重由88.5%提高到93.8%,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 昝林森长期关注“三农”问题和设施农业的发展。他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发展,对有效保障我国蔬菜、肉蛋奶等农产品季节性均衡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20年,我国设施农业的种植面积达到6150万亩,2021年将达到6600万亩。 昝林森介绍,设施农业的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可观,可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2020年是陕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实现生产总值2.62万亿元,增长2.2%。陕西坚持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增290万亩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以上。 “设施农业用地规划要与当地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昝林森说,“设施农业用地尽量利用未利用地、荒山荒坡等非耕地或质量较差的耕地、农村闲置设施农业用地、存量低效建设用地。合理引导设施农业布局,要根据农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结合各地不同的地域条件和特点,优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原则,积极推进设施农业发展。” 2020年,陕西农业农村系统持续深化“3+X”两年攻坚行动,创建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和8个产业强镇,陇县跻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行列,建设22个省级产业园,配套冷链物流和产后整理,创建24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特色产业实现板块推进、全链条发展,洛川苹果、白水苹果、咸阳马栏红、眉县猕猴桃、富平羊奶粉、柞水木耳、平利茶叶等品牌价值不断提升。2020年,陕西苹果和设施农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陕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代表。 昝林森表示,要明确坚持“农地农用”,对于直接服务农业生产的,或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业设施占用土地,要给予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对以发展设施农业名义,搞变相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民宿、产品展示营销等的,要严格禁止,引导办理建设用地管理手续。区分设施农用地管理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管理的边界。农旅结合、三产融合等方面的用地需求,必须另行规定,不能将二三产业用地保障寄托在设施农用地管理政策上。另外,要建立一套国家、省、市、县多级互联互通的设施农用地信息监管平台,对设施农用地申请、备案、经营使用、动态检查实行监管。 昝林森说,要建立设施农用地用地标准和农业设施建设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制定生产设施用地、附属配套设施用地的限额标准。对各类农业设施的建设标准作出规定,规范设施农业建设,防止任意改变农业设施结构,确保设施农用。鼓励设施用房特色化建筑,打造风格各异的田园建筑风光。 接续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国人大代表,喀什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帕尔哈提·肉孜(上图)表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我们走在一条更为开阔的大路上。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上集中资源,精准发力,连战连捷。 2020年11月14日,新疆最后10个国家级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全区现行标准下306.4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366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新疆千年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新疆以‘两盆’为鼓,‘三山’作槌,在脱贫‘疆场’,我们鼓点铮铮。”帕尔哈提说,在天山南北创造人间奇迹,得益于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疆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坚持“六个精准”,扎实推进“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尽锐出战、攻坚克难,推动党的扶贫政策在天山南北落地生根,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作为“三区三州”之一的喀什地区,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盯巩固提升,攻克贫困最后堡垒、啃下“硬骨头”,全地区累计实现29.48万户119.57万人脱贫、1543个贫困村退出、12个国家级贫困县摘帽,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帕尔哈提看来,以消除绝对贫困为新起点,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制度机制,加强发展乡村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着重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抓好产业提升工程,强化‘一县一品’战略,优化‘一县一主导产业’,对主导产业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四个环节进行优化。”帕尔哈提表示,对喀什地区而言,就是精选一批产业招商引资项目,打响“叶城核桃”“麦盖提灰枣”“泽普骏枣”“泽普苹果”“莎车巴旦木”“英吉沙杏”“伽师新梅”“喀什石榴”“疏附仙桃”“岳普湖无花果”等区域公共农产品品牌,提高竞争力,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更多着眼于村庄和村民的整体进步,为解决相对贫困提供长效内生动力。 “对我们喀什地区来说,要不断拓宽本地就业容量,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创业。”帕尔哈提表示,用好用足自治区转移就业政策,不断开发新的岗位,充分发挥喀什特色餐饮和香味馕等优势,建立国有、民营等多种形式的餐饮连锁公司,在对口援疆省市建设特色餐饮广场(街区),推动以馕为主的“喀什味道”走出去、创品牌、促就业,确保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 突出产业振兴引领带动乡村振兴,认真谋划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喀什力争在“十四五”期间谋划培育建设一批地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设施服务便捷、生态美丽宜居、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特色小城镇,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又一个春天来临,又一次新航程开启。帕尔哈提满怀信心地说:“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以更有力的举措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接续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谱写发展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