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科特派:把更多创新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

2021-10-28 08:30:1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赖昊拓
在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建瓯市房道镇西际村打造的“千竹园”成为当地农旅融合新地标,吸引许多游客观光。

image.png

在松溪县旧县乡下塅村,科特派叶敏(左一)在指导果农种植柑橘。黄杰敏 摄

东南网10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赖昊拓)“科特派制度源起‘三农’,近日获评全国人才创新工作案例……”近日,在南平市委党校内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展示馆,一批参观者仔细听着讲解员讲解,不时提问并加以记录。他们是由国家歌剧院编剧和影视公司创作人员组成的采风团,正计划拍摄一部描写科特派生活的电视剧。

“展示馆的图文、实物资料翔实齐全,呈现方式丰富多彩,给了我们很大帮助。”来自世纪长龙影视公司项目部的张树青表示,要想创作出真实、接地气的好作品,对科特派“前世今生”的了解必不可少。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作为闽北山区的农业大市,南平同全国各地农村一样,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农业长期以粮食生产为主,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农民增收缓慢。

1998年11月,南平市组织开展“千人大调研”,全市千余名干部进村入户,为“三农”问题把脉问诊。调研中,农村基层一线科技力量不足、科技服务缺位等问题反映突出。

经过“千人大调研”,“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成为南平市上下的共识。把科学技术直接导入农村,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成为南平破解“三农”难题的突破口。1998年12月,南平市下发《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下村服务”活动的通知》,从市县乡三级农业、科技部门选派初级以上职称、有一定科技服务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驻点建制村开展服务。1999年2月,南平首批精挑细选的225名科技特派员,奔赴全市215个建制村,直接对接农村基层展开科技服务、产业帮扶,将创新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

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深入南平调研后,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的署名文章,提炼出“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实工作基础”的农村工作思路。此后,科技特派员制度开始在全省推行。

同年11月,科技部在宁夏等西北五省区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至2004年底,全国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0余个县(市、区、团场)实施科特派制度。2012年起,科技特派员工作先后7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随着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全国广泛实施,国际社会也开始关注科技特派员制度。2010年以来,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中德合作项目办公室、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等国际机构和组织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与科技部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和合作。2012年5月,科技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署了《关于探索开展科技特派员国际合作的框架方案》。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一个地方的探索实践正式上升为国家制度安排,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

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年来,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平市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目前,我省科技特派员所提供的创业和技术服务已实现全省乡镇全覆盖。包括我省科技特派员在内,22年来,数十万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农业农村生产一线,领办创办企业或合作社达1.5万家,平均每年转化示范3万余项先进适用技术,为科技兴农富农作出了突出贡献。

讲述

用技术让菇农的钱袋子鼓起来

讲述人:高允旺 (顺昌县大历镇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科技特派员)

福建日报记者 赖昊拓 整理

image.png

高允旺(中)在林下传授竹荪栽培技术。(南平市科技局供图)

我是教授级高级农经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高允旺。2001年,我主动请缨成为一名科技特派员。

我的家乡顺昌地少林多,林下气候阴凉,是竹荪生长的天然优质环境。早年我担任乡镇经管站干部时了解到,由于竹荪产量低,许多菇农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那时我便有了研究竹荪种植高产技术的念头,暗下决心要让菇农的钱袋子鼓起来。

经过多年的摸索,我研发了一套利用竹屑替代木屑栽培竹荪的“三增加、建堆发酵”新技术。该技术利用竹制品企业的废弃物竹屑、农作物秸秆为培养料,既提高了竹荪产量,又延伸了产业链,增加了毛竹附加值。

此外,我在当地率先利用林下空闲地种植竹荪。由于树林里枝叶遮阴,不用搭棚,既省工省本,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形成菌林共生的生态群落,解决了菌与稻、烟等农作物“争地”的矛盾,让农户实现了“不砍树,也致富”。

利用新技术,林下竹荪的亩产干品从约4公斤提升到了19.5公斤。我也因此参与制定了福建省《竹荪栽培技术规范》,还在省农科院科技干部培训中心的“农村远程培训”、省教育电视台《乡约科普》栏目上,向更多人介绍生态竹荪栽培技术。

为了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这些年我的足迹遍布5省21个县市的130多个村,累计推广竹荪种植30多万亩。每年为合作社成员、残疾人等举办食品安全、实用技术等科普知识培训,共开出各种产销处方100多份。现在,我还借助互联网,建立了科特派竹荪生态科普微信群和“慧农信”,农忙季节每天都有3~5位农民找我咨询竹荪栽培问题。

科技惠农连万家。10多年来,新的栽培技术共帮助闽北3万多户农户脱贫致富,实现增收3亿多元。

2008年,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顺昌县“中国竹荪之乡”称号,顺昌也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竹荪栽培基地和食用菌产业发展示范县。很感谢党和国家对科特派工作的支持,使我见证了家乡的巨变。 (本报记者 赖昊拓 整理)

记者手记

在田野大地上写出更多更好的“论文”

福建日报记者 赖昊拓

科技特派员制度源于南平、兴于福建,之所以能够产生巨大效应,贵在立足服务“三农”,聚合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持续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22年来,全国数十万名科技特派员带着技术深入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小小的菌菇、水果、树苗,变成了一个个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目前,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已全面覆盖南平市圆梦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和重点项目村,一系列的科技服务使得南平市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0%以上。

进入新发展阶段,科技特派员制度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在于进一步深化落实“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实农村工作基础”的工作思路。近日,南平市出台了《深入推进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进一步优化完善选派、管理和考核评价等机制,让科技特派员制度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有了制度规划和引领,科特派的步伐将越走越有力。

不仅在农业领域,新时代的科特派还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比如,南平市鼓励个人科技特派员组团开展跨专业、跨领域、跨区域的全方位创业和技术服务,促进创业和技术服务向全产业链条延伸覆盖,向农村的新兴产业、社会治理、城乡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拓展。

除了制度引领、拓展领域,为了调动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需要打好激励机制的“组合拳”。一方面,在人才引进、项目资金、创业扶持等方面制定更多含金量高的优惠政策,鼓励科特派离岗创新创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另一方面,继续落实利益共同体政策,支持和保护科技特派员通过自主创业、技术入股、成果转让、科技服务等方式,依法依规获取科技成果转化、股份分红和适度兼职收入的权利,让更多的科技特派员实现“下得去、留得住、得实惠”。

服务永不停歇,创新永不止步。不断加大政策保障、完善选派机制、创新帮扶方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让科特派制度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我们期待在这样的环境下,广大科技特派员在田野大地上写出更多更好的“论文”。

红色传承

深化改革 科特派有了新模式

福建日报记者 赖昊拓

近日,省级科技特派员艾茂才来到邵武,指导、推广中药材种植,并引导农户成立合作社,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经过我的牵线搭桥,不少中药材种植大户都申请到了‘科特贷’,免担保,年利率不超过4.35%。”艾茂才说。

“越来越多的科技特派员与农民、合作社等结成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收益共享,长效服务。他们大多为初创期的小微市场主体,需要金融机构扶上马、送一程。”南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余德荪介绍,近年来,南平市出台深化创新科技特派员制度十项措施,创新“科特贷”专项金融产品就是其中的一项。

“南平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推出科技特派员风险补偿贷款业务。由市财政出资500万元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与商业银行合作放大规模效应,对科技特派员创办、领办或所服务的企业(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给予贷款支持。”余德荪说,目前“科特贷”已发放480笔,放贷总额5.89亿元。

类似的创新,让广大科技特派员与农民建立的利益共同体愈加紧密。截至8月底,全省科技特派员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超过2.5万项次,实施科技开发项目超过1.7万项,由科技特派员创办创建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达5700余家,举办各类技术培训超过2万场。

科特派选派机制也是创新的重点方向。由传统的政府“拉郎配”的选派模式,向着需求方与科技人员双向选择、精准对接转变,服务模式也由“单人单点”转向了“组团联动”。通过团队与个人结合、专职与兼职结合、工农业技术与经管文旅结合,一批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梯队正在形成。

“几年前的科特派主要聚焦优良果树品种的引入,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但未来的美丽乡村不仅需要这些,还需要更多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建瓯市东峰镇农户陈道慧说,这些年从事生态农业、风景园林的专家进入到新一代科特派队伍中,让他的种植区域实现了“田地”向“田园”的转变。吊桥悠悠,碧水环绕……在科特派的指导下,陈道慧对生态农庄的未来信心满满。

“基层提出需求、市县主动认领、省里统筹安排,我们搭建的‘菜单式’服务供给模式,为高校与科研院所提供了更多服务农民和经济实体的着力点。”南平市科技局科特办主任林扬告诉记者。

如今,在南平建立的首家科特派学院,已举办省内外培训班6期,培训近700人。此外,南平市共有139个乡镇和53家重点企业建立了科特派工作站,90%的建制村建立了科特派服务点,累计建立的科特派工作站和科特派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已达300余个。

科特派服务云平台、“慧农信”专家库等线上平台的出现,也为加强科特派在线管理、绩效考核提供了有力抓手。按照科特派提供服务、组织培训和回答农户咨询成效情况进行的积分制管理和对应奖励,极大鼓舞了科特派群体干事创业的热情,2020全年内共实现服务农民超2万人次。

南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平将继续围绕巩固发源地优势、精准选认模式、全产业链服务、利益联结机制,深化科特派制度改革创新,使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1  2  3  4  5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