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一所乡村学校的足球之路

2021-12-23 09:13:17 作者:何金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2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 通讯员 黄瑜鹏)“球进啦!”记者日前走进南安市宝莲中学,只见下课时分的足球场上进行着一场紧张激烈的足球赛,场上球员你来我往,场边“啦啦队”热情高涨。这样的场景,在这所乡村学校里并不鲜见。

宝莲中学位于南安市霞美镇,近年来,在教学事业稳健进步的同时,学校在校园足球发展方面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之路。自2012年创设校足办全面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以来,学校先后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福建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示范校”“福建省足球项目体育传统学校”等,校足球队也赢得了2个省级冠军、6个市级冠军。

发展的土壤很重要,南安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之一、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第一批重点推进城市之一,多年来一直有效调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热爱、推动足球发展的强大合力,为校园足球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据南安市教育局局长陈少波介绍,该市长期坚持体教融合发展战略,建立完善“商会助力校园足球”工作机制,大力改善足球场地设施条件,积极创建省级以上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目前,我市常态化开展小学、初中、高中三级校园联赛,也已连续举办十届‘市长杯’全市中小学足球赛。”

在此基础上,宝莲中学坚持将“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改革落实在学校足球活动之中,通过深化足球校本课程研训推广、改革学校大课间活动、开展足球社团活动等举措,实现了学生全员参与足球活动。“我们希望同学们通过参与足球运动,淬炼自身的品格。”学校校长李华凉对记者说,这也是学校多年来一以贯之的教学理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年,南安市充分发挥足球协会、异地商会等各类社会资金和财政资金的叠加效应,大力改善校园足球硬件设施。得益于此,宝莲中学也建起了十一人制的天然草灯光足球场,八人制、五人制的人工草灯光足球场各1个,还建造了与校园足球相关的更衣室、战术指导室等功能室,添置了能满足校园足球活动安全训练和各类比赛等所需的物品和器材。“以前只能在土堆起来的操场训练,一下雨就变成泥地了。”谈到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李华凉不禁感慨。

教学理念要落到实处。校园足球要蓬勃发展,除了硬件设施的支持外,雄厚的师资队伍也不可或缺。很难想象,这所来自乡村的学校,已经拥有中国足协A级教练员1名,C级教练员2名,D级教练员5名。戴志宏教练就是其中的一员,非科班出身的他本来只是学校的政治老师。热爱足球的他,买了很多的足球书籍并下载了很多足球教学视频钻研训练方法,自费参加了D级教练员培训。执教过程中,需要操心的事情可谓繁多。“不仅要抓好训练,设计好战术,学生们的心理建设也非常重要,我现在几乎可以说是个‘全才’了。”戴志宏笑称。目前,这位半路出家的“土帅”已经带着他的学生们拿到各级各项比赛10个冠军了。

对于学校来说,成绩固然重要,更重要的却是学生们的成长,这也是宝莲中学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初衷和落脚点。

大二学生小龙(化名)和小艳(化名)都曾是宝莲中学女子足球校队的队员。两人与足球结缘,都是在13岁踏进宝莲中学校门的时候。从开始不会绕杆跑,到最后游刃有余,在教练的帮助下,两人取得了跨越式进步。终于,两名足球女孩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

两名女孩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学校高度重视刚从小学升入中学的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通过多渠道帮助足球队员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

“学校设立足球补助资金,给予贫困足球生生活费补助,还特地为他们设立了专门的文化课辅导班,并配备了最强的师资队伍,努力提升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李华凉说,“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踢足球会影响学习,但是其实学习和运动是能达到平衡的。”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