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韵悠悠,谱写两岸缱绻情——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侧记
2022-07-11 08:56:5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7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哲昊 林霞)令人捧腹开怀的相声、欢乐律动的舞蹈、高亢悠扬的歌声……2日晚,平潭国际演艺中心大剧场内热闹非凡。璀璨灯光下,姜昆、李金斗、姬天语等两岸曲艺名家新秀各展其才,带来了经典名段、新创曲目,现场观众无不拍手叫绝。 当天,为期3日的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落下帷幕。活动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包含3场曲艺展演、1场曲艺专题研讨会、1次曲艺名家讲座,会聚了40余位两岸文艺新秀,为市民游客奉上了一场精彩的文艺大餐。 名家荟萃 好戏连台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舞台上,中国曲协副主席、苏州评弹表演艺术家盛小云手抱琵琶,献上弹词开篇《枫桥夜泊》,吴侬软语字正腔圆,分外动听;舞台下,座无虚席,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南音、相声、四川清音、南词、苏州评弹……这段时间,两岸曲艺名家新秀表演了10个曲种28个节目,一场接着一场的展演迅速在平潭“出圈”。 2日晚,平潭国际演艺中心。相声演员姜昆、戴志诚带来《乐在其中》,李丁、董建春带来了《对坐数来宝》,来自台湾的刘增锴、姬天语也表演了《歌唱二村》,贴近生活的台词、轻松诙谐的风格,令台下观众开怀大笑。 相声来自大陆,经过几代艺人的努力,也在台湾扎下根来。“平潭是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把地点选在这里,意义非常重大。”中国曲协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说,曲艺架起了两岸的欢乐桥,让我们有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也让传统的文化、价值在两岸更好地传承下去。 时间再往前一天,在福建师大平潭附中,厦门市南乐团青年演员许达妮、潘文龙表演的南音《金石吟》,让现场师生沉醉之余,也唱进了台湾歌手、演员魏晖倪的心。“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传统的文化内涵和曲艺表演形式,比如‘南音’其实是闽南语(演唱),我听到就觉得很亲切,勾起了童年记忆。”魏晖倪说,南音诉情,诉的是乡情,更是民族情、两岸情。 乡音亲切,悦耳婉转。 在上攀村,伴随着高亢而响亮的音色,或是娓娓动听的唱腔,一众文艺名家新秀用民间语言动情地描述着中华大地的风土人情。 “曲艺的芬芳带着泥土味,曲艺的光彩折射现实人生。”中国曲协副主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大鼓传承人籍薇说。 一场又一场盛会,彰显着两岸艺界延续至今的深厚情谊。中国曲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曲华江表示,推动两岸曲艺交流合作,能够增进两岸曲艺界同行情感的共通。 截至目前,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已连续在闽台两地举办12届,由最初的展演、研讨会逐步拓展为包括展览、演出、研讨会、讲座等在内的品牌活动,在促进两岸曲艺界交往、展示中华曲艺魅力、深化民族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 激荡思想 共话发展 闽台戏曲同气连枝、渊源深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曲艺是两岸同胞共有的集体记忆。 后疫情时代,曲艺传播机遇与挑战并存。两岸曲艺工作者该如何捕捉新“风口”,发出好声音、创作好作品? 就在2日上午,“一脉相承继往开来——后疫情时代的两岸曲艺交流与合作”研讨会在平潭举行。围绕如何拓展曲艺交流途径、提升曲艺创演水平等方面,两岸专家学者、艺术家展开热烈讨论。 “最近,单弦、快板节目在抖音平台上颇为火热,这可是一桩好事。”有着“相声小花旦”之称的姬天语说,“只要善用各种平台,推动两岸曲艺相互交流合作,必定能碰撞出更多创意的火花。” “运用新媒介的技术和渠道助推曲艺文化传播”,研讨会上,这样的观点在两岸曲艺工作者心中成为共识。 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盛小云有着深厚的“宝岛情愫”,曾二十多次赴台交流演出,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艺术氛围印象深刻。她认为,曲艺从业者需要赢得年轻人的认同和关注,创造符合两岸年轻一代审美观、价值观的新作品,方能进一步扩大曲艺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 南音是闽南文化的精髓,一曲一韵独具魅力,在海峡两岸有着广泛的观众基础。长期以来,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厦门市南乐团团长杨雪莉致力于促进两岸南音交流与合作。 在杨雪莉看来,后疫情时代,两岸南音艺术家可以利用抖音号、视频号等平台进行线上直播表演,并通过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实现二次传播,让千年古乐南音飞跃海峡、远播海外。 新时代下,两岸曲艺文化呼唤多样化的交流与合作。 无独有偶,本届欢乐汇期间,姜昆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华曲艺文化的魅力》的专题讲座。谈及如何进一步加强两岸曲艺交流,他建议,大陆的曲艺文化工作者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将各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特色传播出去,让台湾同胞在艺术欣赏中更好地认识、了解大陆的经济建设成就、文化生活等,让两岸同胞的情感在优质、正能量的文艺作品中升华。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