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时政 > 正文

屏山时评:善用“大思政课”应做好“二维”加法

2024-06-09 08:14:00 林清智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瑶

近日,福建省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在福州召开,对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全省思政课改革创新进行谋划部署。会上,10家单位作交流发言,发言者除了全省的大中小学代表外,还有两个设区市的副市长以及网信、文物主管部门和出版社的负责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的要点有不少,其中之一为善用“大思政课”,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因此,思政课不仅是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分内事”,也离不开其他部门和各地的配合与助力。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就此而言,福建具有明显优势。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17年半,留下诸多动人故事,成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的独特资源;再者,福建文化底蕴深厚、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八闽山水间的文化传承和精彩蝶变,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鲜活教材。

如何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近年来,福建从两个维度进行探索,其中不乏创新举措并取得明显成效。

在横向上做加法,跨部门联动,调动各界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打通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这些资源既包括教育系统原有“存量”,也涵盖了宣传思想文化等部门贡献的“增量”。例如,线上,网信部门常态化制作传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推出深受青年欢迎的“大思政课”作品,结合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持续壮大主流思想文化;线下,全省文博单位梳理馆藏教育资源,挖掘其中的时代价值和思想内涵,既推出精品展陈吸引学生“走进来”,也主动“走出去”,深化馆校合作,更好发挥博物馆这所“大学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

在纵向上做加法,跨地域联动,打破行政区划壁垒,连点串线、连线成圈,实现优势互补。为构建校地“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区域共同体,去年福建启动了“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实践圈目前包括南北两个区域共同体,南部区域联盟由厦门大学作为牵头单位,分8个主题,联动厦门、泉州市的多个县级行政区,分类建设100多个实践研学点;北部区域联盟由福建师范大学作为牵头单位,联动福州市多个区县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打造“寻古传文”系列主题研学实践圈,建设“侯官寻踪”等研学实践路线。经过一年试点,社会实践活动在大中小学蔚然成风,“大思政课”育人活力不断释放。

需要指出的是,两种“加法”并非割裂开来,而是纵横交错、协同推进。不同系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育人资源有机整合,全社会关心重视思政课建设的氛围空前浓厚,全省上下形成省级层面部署推动、地方政府协同配合、大中小学校一体融入的工作合力,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元联动的实践育人新格局。

“动起来”的形式带来了生动化的效果,学生反响热烈。今年以来,“大思政课”建设的“福建样板”得到了包括央媒在内的各级媒体的关注报道,5月中旬在京召开的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上,福建作为地方省份代表交流发言,同样备受瞩目。可以说,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在“大思政课”建设方面福建迈出了坚实步伐。

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作为改革开放的沃土,福建应乘势而上,继续探索,汇聚各地各部门合力,强化统筹联动,加大资源投入,建好各级各类“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深化“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为“大思政课”建设贡献更多福建经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