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位委员站上主席台,为闽为民协商建言来
2025-01-15 10:20:40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1月14日上午,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进行大会发言。 15位委员围绕加快建设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多措并举促进我省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以机制创新推进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自贸区改革创新等方面建言献策,同商共议。一起看看>>
加快建设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 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发展 章高路委员代表福建省工商业联合会的发言:创新联合体是由领军企业牵头,联合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共同组建的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的创新合作组织,有助于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创新联合体建设和运行制度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打造创新联合体“福建模式”,出台全省性创新联合体建设指引和扶持政策,对省级创新联合体按其建设运营情况给予资金支持,建立动态监测评估机制。二是优化创新生态体系,推动领军企业开放机会场景,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与合作意愿,加大力度引导创新联合体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推动创新成果商业化。三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强化对创新联合体的资金与人才保障,支持创新联合体的成果高效转化,鼓励创新联合体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鼓励科研人员到重点企业兼任“产业教授”“科技副总”,进一步研究制定高校院所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探索“先确权再转化”“先评估后买断”“先授权转化再确权”等多种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牵住引才聚才用才“牛鼻子”为奋勇争先提供人才支撑 鲍红丽委员代表民盟福建省委员会的发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牵住引才聚才用才的“牛鼻子”,为此建议:一是聚焦发展需求,构建“精准高效”的人才引育机制,健全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的“揭榜挂帅”机制,并对重点企业在省级重大人才项目中实行“单列”。同时,创新实施区别于全职化用人的引才机制,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培养跨学科创新人才,并加强产学研协同育才。二是优化服务保障,打造“近悦远来”的聚才留才生态,建立健全公共技术服务体系,拓展人才政策保障范围,探索发展以货币补贴为主、实物保障为辅的人才住房保障政策,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人才服务机制。三是加强突破创新,构建“不拘一格”的人才使用格局,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建立充分体现人才知识和技术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鼓励事业单位实行市场化薪酬制度,并通过“周转池”制度推动关键核心技术人才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一体化配置,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这一系列措施旨在为我省吸引、培养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多措并举促进我省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 吴礼源委员代表经济界的发言:近年来,我省港口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在体量、临港产业耦合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为此建议:一是优化提升港口功能,强化港口基础支撑,完善重要港区深水航道、锚地以及疏港公路、铁路和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依托产业发展基础,打造临港工业集群。以港口功能引领临港工业产业定位,紧紧围绕全省“两集、两液、两散”(两大集装箱港口、两大液体港口、两大散货港口)六大港口定位,布局后方的相应产业。加快临港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推动“风光核储氢”产业链延伸,推动临港海工装备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三是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促进港产深度融合。加大与临港工业、临海产业园配套的临港物流园区布局力度,推动省级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为临港产业提供便捷、高效和专业的物流服务。四是打造开放合作平台,大力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加强“丝路海运”和“中欧班列”对接,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东南陆海新通道,拓展与海丝沿线国家的合作网络,推进闽台港口融合发展。 科学利用林下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石全秀委员代表农业界的发言:发展林下经济,是践行大食物观、增加多元食物供给、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重要实践和有效路径。福建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一,森林面积1.21亿亩,可利用发展林下经济的空间巨大。为更好地科学利用林下空间,建议:一是强化机制创新,省级层面加强林下经济统筹协调,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县级同步推进林下经济与乡村产业振兴,兼顾生态保护,出台灵活土地政策。二是强化资金支持,财政部门多种方式支持林下经济,电力部门优惠电价,鼓励地方争取资金建设基础设施。金融部门纳入政策性保险,创新中长期信贷产品,简化抵押贷款程序。三是强化产业提升,聚焦合作经营、产业升级、延链补链,推动林下经济立体、复合、精致经营。拓展产业链条,促进与旅游、教育等产业融合,提升综合效益。同时,发展食药同源产业,培育精深加工企业。四是强化科技服务,林业部门成立省级专家库,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科技部门组织联合攻关,支持相关项目。设立“科技小院”,引导科研人员入驻,解决基层技术难题,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谢光球委员代表民革福建省委员会的发言:我省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们建议:一是强化规划引导定向,立足自然禀赋、产业优势,制定跨行政区域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形成省市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合力,实施多村、多镇、多县联动,重点规划发展一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优化资金使用考核。二是壮大特色产业立根,打造形成一批特色农业产业百亿强县、十亿强镇、亿元强村;保障产业发展用地,为乡村产业项目优先提供用地,优化专项资金使用,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统筹多部门项目资金支持重点产业,打响“福农优品”品牌。三是挖掘文化内涵铸魂,在特色产业发展基础上,推动乡村农文旅融合;挖掘乡村文化内涵,融合地域特色文化元素,让游客领略独特风情;融合体育产业,依托福建山水滨海与红色资源,举办多元赛事;提升基础配套,延伸公共交通至乡村景点,建设智慧旅游平台与智能公共服务设施;引进先进农业技术与管理经验,进一步打造台创园和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 发挥港澳优势 助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张源委员代表特邀(二)界的发言: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福建的重大政治责任,建议借鉴、借力“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一是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闽籍乡亲在港企业可进一步壮大“福海联创”助力基金,为台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同时,港台在新兴产业合作紧密,福建可通过专项政策引导港台企业向福建转移,打造闽港澳台合作标杆。二是发挥澳门世界旅游业重要地位,闽籍乡亲联合澳门文旅集团成立文旅实训学院等平台,招揽台青参加联合培训,引导其来闽就业。同时,以澳门为平台,组织台胞赴闽开展文化交流,吸引侨界力量加入,深化台胞对祖地历史文化渊源的认同。三是依托港澳闽籍社团,发挥澳门对台免签、民间交流频繁优势,以文化纽带引导支持台胞走进福建,助力两岸融合发展。同时,推动港澳人士入台宣讲“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深化港澳与台湾合作交流,展示大陆历史性成就和制度优势,增强台胞民族、文化、国家认同。 以机制创新推进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林菁委员代表民进福建省委员会的发言: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重要嘱托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途径。为此建议:一是聚焦内涵发展,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深化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打造新时代实践育人新范式。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改革,丰富课后服务课程资源体系,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为主线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实践。二是聚焦资源配置,创新管理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完善教师分类分层评价标准。优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深化乡村教师“定向评价定向使用”、中小学教师聘后管理等改革,促进学龄人口与教育资源有效匹配。三是聚焦辐射引领,创新协同机制,促进义务教育扩优,加强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在山海协作框架下推进城乡学校建设帮扶共同体。整合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等,成立县级教育发展研究院,常态化开展“下沉式”送教送培。因地制宜打造“教联体”,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大力推进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何伟燕委员代表农工党福建省委员会的发言:生物医药是我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一是培育产业新生态。具体措施包括做强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并购融资产品、简化审批流程等,以降低企业成本、促进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同时,鼓励与国际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应用。二是优化人才要素配置。制定高端人才目录,实施精准引才,提供优惠政策,打造国际化工作环境。建立创新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施多元化人才激励机制。三是完善评价机制。科学规划生物医药园区空间布局,提供全方位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创新效率。建立园区发展评估机制,定期评估成效,优化政策措施。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强与国内外园区交流合作。四是统筹资源要素配置。加大对临床试验、检验检测等服务平台的支持,提升技术和服务质量。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加强监管和行业自律,保障新药研发和生产质量,推动服务平台健康有序发展。 完善数据要素市场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陈国平委员代表民建福建省委员会的发言:近年来,我省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环境构建、打造全省一体化公共数据平台等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但目前仍存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我们建议:一是健全数据要素市场交易体系,探索制定数据确权、定价、交易、隐私保护等地方性政策法规,开展基于数据资源入表的数据要素型企业认定;探索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准入分类分级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数据要素交易活动全链条可追溯机制。二是加快培育数据产业链生态,提升数据供给能力;支持数据服务产业发展,鼓励市场主体探索数据要素质量提升机制。三是强化数据开发利用技术攻关,争取数字经济领域内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投向具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探索建立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推广机制,引导资本市场完善对我省数据领域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投资服务;建设不同行业大数据实习实训平台,培育具有世界水平的数据科学家、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四是建立完善数据市场风险防控体系,推动公共基础数据的分层组织和治理,鼓励和督促大企业开放数据,规范数据流转相关制度。 营造银龄台胞宜居地 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 黄美辉委员代表台盟福建省委员会的发言:许多银龄台胞由于传统教育、家族情怀等原因,具有来大陆来闽定居的意愿。吸引、留住银龄台胞在福建生活,既能辐射更多的家庭、青年前来,又能促进两岸情感的凝聚融合,为此建议:一是加快研究基本养老保险衔接政策,确保在闽常住台胞能享受同等养老保险待遇。同时,鼓励台湾金融机构在大陆推出适合台胞的养老理财产品,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建立统一养老平台,实现养老服务资源共享与信息互通,让台胞灵活选择养老服务。二是鼓励在闽台胞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改善参保手续便利性,享受大陆医药集采成果等优惠。建立闽台远程医疗合作平台,双向打通就医渠道,提供一站式专家看诊、线上视频问诊及医疗费用核退等服务。同时,吸引台湾高水平医师来闽执业,引进台资康养医院,提供差异化医疗照护服务。三是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打造人才驿站,吸引有专业背景的台胞参与创业活动。同时,打造两岸养老产业样板,征集康养、文创等项目,开展系列活动,促进创意、创造与市场的有效融合,为银龄台胞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深化自贸区改革创新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叶玲委员代表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员会的发言:以改革创新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是提升我省对外开放层次水平的重要举措。为此建议: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赋予自贸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特别是在两岸融合发展方面赋予福建更多先行先试政策。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合作新空间,促进区域联动创新发展,尽快提高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制度型开放水平。二是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探索创新加工贸易管理方法、海关、监管、税务、外汇收支等管理机制。推动企业资质认证、信用查询和信用担保等规则国际互认,优化跨境金融制度,推动对外贸易保稳促优。三是深化服务体系改革,推进数字自贸区建设,强化知识产权等创新要素支持力度,推进闽台产业融合、重点区域率先突破,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四是深化产业布局改革,实施差异化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跨境电商、金融服务、航运物流、会展服务等优势产业,建立福建自贸试验区智库,吸引国际化高端人才、全球创新技术成果、大数据信息、新质生产力等高端要素聚集,协同推进产业集群建设。 推进非遗宝藏“破圈出海”提升福建文化海外影响力 王惠忠委员代表致公党福建省委员会的发言:福建是我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三个系列获得大满贯的唯一省份,建议加快推进非遗项目“破圈出海”,更好展示福建新形象:一是深入挖掘丰富的非遗资源,借助文创产品拓宽对外贸易市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RCEP成员国搭建贸易平台,设立推广展示和海外仓销售中心,构建跨境电商平台。同时,鼓励文创企业、非遗传承人开发具有中国、非遗及现代元素的热销单品,并在交通枢纽设立非遗体验中心,提升福建非遗文化的国际知名度。二是通过跨界合作创新非遗表达方式,携手各国非遗项目开展跨国、跨界创作表演,吸引更多关注。鼓励不同非遗项目跨界设计、组合,并加快培育跨界人才。利用国际会议、展览等平台,开展非遗国际巡演交流活动,增强非遗项目的国际影响力。三是支持非遗保护主体与海外爱国社团、国际商协会合作,在各国使馆、福建会馆打造海外文化空间,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鼓励闽籍海外留学人员参与非遗文化活动,促进双向文化交流。同时,设计系列“非遗国礼”作为涉外赠礼,以福建元素共建“一带一路”友好关系。 优化产业供应链 促进闽港澳跨境电商合作共赢 黄丹青委员代表特邀(二)界的发言:闽港澳三地在跨境电商领域优势互补、潜力巨大,为进一步推进深化合作,我们建议:一是细分优化产业供应链。进一步垂直细分适配产品,将“福品闽货”产业带与闽港澳跨境电商产业链衔接起来;可将闽港澳三地的仓储、报关、运输、货代单点串联起来,形成“基础分段+全程整合”物流智能云网络。二是延伸优化供应链综合服务。闽港两地可以从物流、融资、信保拓展到采购与分销服务,加强合作,进一步延伸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整合服务,尤其可以借力香港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三是着力优化高阶产业供应链。建议闽港澳跨境电商合作,瞄准产业供应链垂直纵深服务模式,共同探索打造“超级产业供应链”。可以先从政策协调衔接入手,探索协同管理运营,做到产业链上有深度,供应链上有广度。目前,闽港澳跨境电商的硬件配套已经相对完备,但在税收政策、商品检验标准及物流政策等软件配套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迫切需要三地先行组织统一梳理,逐步调整衔接,探索协同管理运营的体制机制,在此基础上实现共赢。 发挥福建独特优势 打好新时代新“侨牌” 陈式海委员代表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的发言:福建是全国重点侨乡,为坚持“大侨务观”理念,打好新时代新“侨牌”,建议:一是铭记“历史侨”,致力于塑造华侨魂。为弘扬华侨精神,需深化“闽侨记忆”传播工程,开展主题活动,守护华侨精神家园。同时,推动华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提升,出台相关条例,并争取社会各界对福建华侨博物馆筹建的支持。二是壮大“当代侨”,发挥侨力量。当前海外侨界新老交替,新生代成为重要力量。应深入实施“引侨资、汇侨智、聚侨力”工程,促进资源要素汇聚。搭建中外友谊桥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引导侨胞在“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作用。加强海外闽籍社团联谊联络,增进团结协作,维护归侨侨眷权益。三是培育“未来侨”,涵养侨资源。针对华裔青少年,需加强根亲意识培养,实施寻根工程,举办“中国寻根之旅”系列活动,增进文化认同。同时,支持扩大海外华文教育,优化师资培训,提高华文教育质量。创新青少年交流形式,以科技赋能增强吸引力,为华裔青少年提供更多感知家乡、体验中华文化魅力的机会。 (本版文字由福建日报记者林蔚、赖昊拓整理,图片由福建日报记者林熙摄)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