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启动农林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
2025-05-10 22:07:0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
东南网5月10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今日农林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启动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福建农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专家,以及有关政府部门、高校和行业领域的80余位院士专家、领导嘉宾齐聚一堂,共商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大计,擘画筑牢我国农林生物安全防线的战略蓝图。大会由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教授主持。 实验室建设牵头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以及共建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的校领导先后致辞。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赖海榕教授表示,农林生物安全,是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国之大者”。农林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承载着筑牢生物安全屏障的重要使命。福建农林大学作为牵头单位,将举全校之力支持实验室建设,和共建单位一道,努力将实验室打造成为守护国家生物安全的“战略屏障”、驱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动力引擎”、汇聚天下英才的“创新沃土”。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田见晖、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分别致辞,强调三校将发挥学科优势,深化协同攻关,共同打造农林生物安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保障国家生物安全、粮食安全等提供有力的教育科技人才支撑。 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3所高校领导为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首届学术委员会由23名院士和知名专家组成,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担任主任。 建设启动仪式后,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学术委员会成员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对实验室的建设方案、研究方向展开讨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农林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由福建农林大学牵头,是福建省属高校牵头建设的唯一一所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在“省部共建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重组,于2025年1月获批建设。中国科学院谢联辉院士、谢华安院士担任实验室首席顾问,国家杰青、863/973/国家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李毅担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126人,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30余人,汇聚了我国农林生物安全研究领域核心力量。 福建农林大学在农林生物安全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长期以来为维护我国农林生物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福建是全国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最典型的省区之一,同时地处两岸融合发展最前沿,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内外贸易往来频繁,动植物检疫措施很难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覆盖,存在一定的有害生物输入风险,比如香蕉穿孔线虫、粉蚧、大豆疫霉等一批重大有害生物主要从台湾地区输入大陆,还有许多迁飞性病虫害伴随东亚季风从东南亚进入福建,福建成为建设东南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的最佳区域。福建农林大学农林学科门类齐全、人才荟聚,10个学科进入ESI前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近10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细胞》《自然》《科学》三大国际顶刊主刊论文19篇、子刊论文400余篇,获得国家三大科技奖35项,科研实力稳居全国农林类高校前列,农林生物安全涉及的两个主要学科——植物保护和林学均为教育部建设优先支持的优势特色学科,这两个学科近年来均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均主持承担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均入选福建省一流培优学科计划。 下一阶段,农林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将坚持“四个面向”,紧紧围绕生物安全、粮食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农林重大有害生物和入侵生物成灾与控制关键问题开展深入研究,着力突破松材线虫、柑橘黄龙病菌、水稻病毒和稻瘟病菌、大豆和马铃薯晚疫病菌等农林重大有害生物防控的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一批早期监测预警、灾变风险评估与可持续防控的技术模式,有效抑制农林重大有害生物在我国的高发势头,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筑牢我国农林生物安全防线。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