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昌吉的“沉睡”大棚
2025-07-28 09:17:3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7月28日报道(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涂文进 通讯员 米桃乐 吕振江) 在昌吉市佃坝镇土梁村果蔬繁育基地的玻璃温室大棚内,一株株西红柿苗在栽培槽中舒展枝叶,长势喜人。这是泉州援疆通过科技赋能助力昌吉果蔬产业提质升级的一大成果。 该玻璃温室大棚面积为15461平方米,于2023年完成主体建设。然而,作为昌吉单体面积最大的温室大棚,其内部设施却一度短缺。福建援疆泉州市分指挥部获悉后迅速行动,投入援疆资金为温室大棚配备保温系统、种植系统、补光系统、水肥中心等种植设备,让“沉睡”的温室焕发新生,于今年5月正式建成投用。 “通过福建援疆的资金投入,我们引入了智能农业设备。借助这些设备,我们不仅能根据植物需求精准设定并控制温度、湿度、水肥等生长要素,还可根据天气变化自动调节施肥灌溉频率与温室内环境,精准把控基地作物口感与品质。”昌吉市佃坝镇土梁村果蔬繁育基地负责人王向川说。 据了解,该基地由土梁村村集体牵头运营,主要种植西红柿、水果黄瓜、彩椒等特色攀藤类果蔬。目前,该玻璃温室大棚种植西红柿苗4.32万株,每株产量10至12公斤,总产量可达50吨,预计今年产值200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该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推动我镇设施农业向专业化、标准化、科学化迈进。目前,我镇规模化特色果蔬种植面积已增至2万余平方米,有助于形成‘种植+销售’的特色一体化产业链。”昌吉市佃坝镇党委副书记魏晨说。 近年来,福建援疆泉州市分指挥部多措并举拓宽农业援疆覆盖面,有力助推昌吉市农业转型升级。除了佃坝镇土梁村果蔬繁育基地,还投入资金建设佃坝镇土梁村现代花卉阳光大棚、三工镇庙工村温室大棚等项目,以科技赋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建设六工镇艾草加工产业园,构建“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打造全产业链;在阿什里乡牧区建成标准化药浴池并捐赠设备,助力畜牧业疫病防控与品种改良;同时,积极搭建产销新通道,开展招商引资与产业对接,推动名优特产品流通和农文旅融合,为昌吉市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