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厦门北站。

  2007年9月,厦门北站建设场地处于场平阶段。

本版文/本报记者 应洁 郭睿 通讯员 陈跃生

本版图/本报记者 王协云(除署名外)

厦门日报讯 以今年3月1日为“起点”,偌大的厦门北站由空旷变得热闹起来:本月起,厦门火车站封闭施工,厦门所有动车都在厦门北站到发。动车拉来的“大部队”,使得日客流量原本在四五万人次的厦门北站,每日承接量陡增为8万至10万人次。涌动的人潮,给北站交通、治安、服务配套等各方面都带来极大考验。

作为进出厦门的“第一站”,厦门北站自然成为美丽厦门建设的重要窗口,全天候接受市民游客的检阅,其建设管理、服务保障也折射了一个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广泛征集建议 让出行更舒适

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行动中,由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成立的合资子公司——厦门北站枢纽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受市政府委托,负责管理运营厦门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资产,其中就包括目前已投用的北站站前南广场及其地下停车场、餐饮配套以及国际茶港城等。

在管理单位看来,动车“出岛”的近一个月来,天天都是“大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障北站及周边顺利运转,这个月以来,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积极配合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从治安、交通、配套、服务等多方面入手,努力提升北站管理服务水平,为旅客提供方便、舒心、满意的出行环境。

为了更好地提升北站周边配套服务,厦门港务控股集团还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意见建议,推动有益的“金点子”尽快实施。

200多个摄像头全方位监控

今年初备受关注的北站“黑车抢客”现象,在各相关部门的严控之下,现在已经基本“绝迹”。在北站站前南广场,集美公安分局、集美区交通管理综合执法大队等执法部门都加强了警力,有力保障了站前广场的治安交通秩序。

今年以来,在市交通运输局和市铁路建设指挥部牵头协调下,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对北站周边及出站重要位置的交通指引标志标线进行了提升,并增设了监控设备,200多个监控摄像头形成了一张全方位、无死角的“安全网”。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08年9月7日,厦门北站主站房建设现场。


  2009年5月3日,福厦铁路厦门北站片区段开始铺轨。

加急赶工建成公交专用场站

今年1月底以来,北站站前广场有一个大变化:在站前广场西侧,原本是BRT、普通公交车共用的停车场及乘车点,为了避免拥挤和混乱,在市民的建议下,BRT和公交车站现在实行空间分离——广场东西侧仍作为BRT站点,在广场东侧,另辟一块场地作为普通公交车站。

据了解,这块场地有4.3万平方米,是建设单位在一个月内“加急赶工”才完成的。旅客出站后,可经由一个带遮雨棚的钢结构天桥来到公交场站,场站拥有8个公交车道,旅客可方便地在这里找到要乘坐的公交车。

针对停车难 调整收费方式

本月以来,骤增的客流量让本来“清闲”的北站南广场停车场突然“一位难求“起来,北站站前广场地下停车场只有777个车位,十分“抢手”。记者调查发现,停车场内有不少车辆是过夜车。而之所以有这么多过夜车,一部分原因在于北站停车场现有收费标准低于普遍水平——每天最高收费不超过10元,而且过夜车不增加收费,按月停车的标准也仅为每车位200元。

为此,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已经向物价部门提出申请,本月内就将实施新的收费标准,旨在用“价格杠杆”撬走长期停放车辆,提高车位周转率,改善停车难。

据了解,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由南广场、北广场和长途汽车站三部分组成,共规划了近2400个停车位,待长途汽车站和北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后,北站“停车难”将彻底得到改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09年10月19日,厦门北站及南广场建设现场。


▲2009年12月31日,福厦铁路全线通车。(本组图由厦门北站枢纽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提供)

北广场建成后 吃饭问题将改善

客流增加以后,北站的餐饮、商业配套凸显不足,尽管目前南广场地下层已经引进了不少商家,仍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北站餐饮配套确实需要提升。”相关负责人坦言,原本北站的餐饮配套全部布局在北广场,因各种因素,北广场目前还未投入使用,而南广场的功能规划为国际茶港城项目,并不主打餐饮,因而没有配备相应的排污、排烟、排水设施,目前只能利用有限条件引进部分餐饮企业。

这位负责人表示,等到北广场建好后,北站餐饮规模和档次都将有所提升,“至少不输于原来岛内火车站。”

名片

厦门北站枢纽中心

管理有限公司

厦门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总用地面积约3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0亿元。该项目除北站主站房部分铁路部门占60%股比外,其余投资均由厦门港务控股集团代市政府融资。

厦门北站枢纽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是厦门港务控股集团于2009年成立的合资子公司,受市政府委托负责管理运营厦门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资产,包括北站南北广场、后溪长途汽车站的公共设施和配套商业。

北站北广场和后溪长途汽车站尚处于建设阶段,南广场已于2010年投入运营。南广场商业部分面积约3万平方米,以茶叶专业批发市场为主,配套部分旅游、通讯、银行等公共服务业态。

厦门北站大事记

●2007年9月27日 厦门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08年7月10日 厦门北站主站房开工建设。

●2010年4月26日福厦铁路动车组正式投入运营,厦门北站及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的南广场部分正式启用。

●2012年6月29日 龙厦铁路通车运营。

●2013年12月28日 厦深铁路通车运营。

●2014年3月1日  厦门站封站改造,进出厦门的所有动车组全部迁至厦门北站。

●预计2014年5月份后溪长途汽车站可建成通车。

人物故事

搬来旧式火车头 让北站更有味

建设者齐聚一堂讲述北站成长故事

上周六,厦门北站枢纽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在厦门北站组织了一场特别的“茶话会”——十多位曾经参加厦门北站建设、看着厦门北站“成长”的建设者以及因为北站建设被征地拆迁的后溪村民,受邀来到北站国际茶港城品茗座谈。这些和厦门北站有着深刻关联的贡献者,回忆着北站建设过程中的点滴往事,还为北站片区积极“出谋献策”。

市药监局副局长、原新站指挥部副总指挥牛天禄

把家搬在工地 与沙尘黄土作伴

回眸:“初到还只有钢筋框架的北站,工程车从身旁经过,拖着长长的黄土尾巴”

寄语:“北站要提高服务能力,真正让游客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2009年10月25日!”牛天禄脱口而出第一次到北站的日子。当时,从海军部队退役的他,已在家写了799篇赋闲日记,第800天,他接到了新任务,成了原新站指挥部的副总指挥。“因为我是工程兵出身,领导就让我去北站,说这里需要。”牛天禄兴冲冲就来了,来到还只有钢筋框架的北站,工程车从他身旁经过,还会拖着长长的黄土尾巴。

接过工作,牛天禄就把家搬在工地。“工程量大,大家都在这里吃这里住。”牛天禄说,他时常坐土车查工程,下来连眼睛都看不清。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牛天禄自己这样解读:“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就是很有劲头,觉得这样一份有意义的工作到了自己手中,能出多少力就一定不能少半分。”就这样,他看着这片土地一点点发生变化,和这片土地一起历练,终于见证了北站正式通车。

即便离开了原来的岗位,牛天禄也并没有真正离开北站这个综合交通枢纽。“有事没事都会来看看,毕竟把感情都留在了这里。”牛天禄想了想,给他热爱的北站提出新期许,“硬件设施建设完成后,最需要紧跟步伐的就是管理能力。”牛天禄说,未来的北站应该会吸引大量人流、物流,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提高服务能力,各类指示牌做到清晰实用,进出站秩序有所保障,让游客和市民遇到困难都能找到服务台,真正在这里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感觉。他说:“等到那时候的北站,一定更让人欢喜。”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市交通运输局铁道处处长、原新站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朱文彬

讲述时加入精确数据 就如图纸摆在眼前

回眸:“北站不应只有绿化作装饰,所以就把烧煤炭的旧式火车头搬到北站”

寄语:“让这座崭新的交通枢纽有更多人文味道”

朱文彬把北站的建设看成一场战役,而并肩奋斗的同伴就是他的战友。作为来到这里的第一批的建设者,他讲起北站往事,时间就要拨到更早的日子。

“我是2006年进入北站建设,先进行前期工作。其实,北站最早的选址不是在后溪这里,而是另一处。”朱文彬从背后的故事讲起,讲了很多看得见的工程背后,很多看不见的努力,譬如筹款、譬如前后五轮的协议谈判。谈到具体工程建设时,尽管回忆里的工作已完成,但他还是因严谨的工作习惯,在讲述中不自觉加上一些精确数据,就好像图纸还摆在眼前。

在“战友”眼中,朱文彬工作起来不仅认真,还常常能提出自己的设想。如今,很多人都对北站广场前的“火车头”很感兴趣。说起这个老物件,还真得感谢朱文彬的贡献。最初,是他和几位同事先提出这个设想。“大家吃饭的时候讨论出来的,就觉得这里不该只有一些绿化作装饰,既然是火车站何不来个火车头呢?”朱文彬还真就这样,和同事一起两度去杭州洽谈,最终把这个烧煤炭的旧式火车头搬到北站,让这座崭新的交通枢纽多了历史的气息,也平添些许人文味道。想必,这也是他对北站发展的期许。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北站项目部经理钟平南

日夜奋战在工地 小山坡变大枢纽

回眸:“北站通车那天,我自己买票,最早坐上了从厦门北开往福州的动车”

寄语:“希望更多企业看到北站的商机,齐力推动它的发展”

北站还没动工前,钟平南就为它奔波在路上。身为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北站项目部的一员,他和同事从2007年开始就在为这片土地奋斗。“当时我们公司参与了北站建设,开始做些前期准备,像方案设计、工程可行性研究,包括和铁道部、南昌铁路局讨论相关设施。”钟平南还记得,第一次来到规划用地,他眼前就是乡间的小山坡,稀疏长着树木。如今看着一张张记录北站发展史的图片,他不禁一遍又一遍重复着“真的太快了。”

钟平南真正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的激情,是2008年港务集团开始做南北广场的工程。“眼前都是黄土地,条件很艰苦。特别是2009年我们做地下室,周边没有路,车都开不过去,大家全都步行。”钟平南回忆说。

让他最难忘的是2010年北站正式通车前的20天倒计时。“因为主站房、广场还有地铁都由不同工程队施工,最后时间我们要完成衔接,特别是出站口的位置,要做到保证大客流还要考虑公交、BRT、社会车辆的分流。”钟平南说,当时为了赶工期,他们几乎24小时都在干活。北站通车那天,他自己还买了票,体验了从厦门北开往福州的动车。

钟平南说,周围的房地产也在悄然发展,希望更多企业看到北站的商机,能够齐力推动它的发展。

声音

后溪镇后垵村党支部书记王聪明:

早日完成北站配套

后垵村原来贫穷落后,2006年,后垵村因为北站建设开始征地,都说一张白纸“好写字”——现在的主站房,当年是成片成片的龙眼树。几年过去,北站变化太大了,以后地铁也经过我们家门口,希望北站的配套能尽快完善,给村民带来收益。

后溪镇岩内村村民林建陆:

让北站留住更多客人

2005年,听村里说确定要在这里建北站的时候,想到小村庄要变成大城市,我还真是挺激动的。希望接下来北站配套建设可以加快速度,让北站留住更多客人,相关部门也可以多关注农民思想意识转型,引导更多本地村民来这里投资。

原新站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招商组组长杜兴宇:

大力完善交通设施

2008年北站还在建设期,我们招商组的工作就开始了。虽然一开始也面临招商困境,但这几年入住北站片区的商家越来越多,我们还会继续努力。我觉得日后北站还需大力完善交通设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

大型施工机械进入厦门火车站站区拆除老站房。

厦门日报讯(记者 徐景明 通讯员周溶冰)昨日,随着厦门火车站运转车间信号楼搬迁工作的完成,厦门站站房搬迁工作全部完成,当天,新铺设的厦门站7、8、9股道启用(封站期间股道供列车整备使用),标志着厦门站站改第一阶段工作顺利完成。

为确保厦门站站改顺利推进,客运业务良好衔接,厦门站拟定了搬迁工作推进表,就人员分流、岗前培训、搬迁工作等进行仔细的安排,按站改时间进度,3月1日厦门站开始停办客运业务,原有业务、客运人员及时转到厦门北站与厦门高崎站,同时他们加强现场作业巡查与客流分析,以便调配各岗位人力、设备,完善管理,确保站改期间旅客运输平稳过渡。

目前,大型施工机械已经进入厦门火车站站区,开始拆除老站房,厦门火车站站改全面进入第二阶段。

东南网3月6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许茵茵 通讯员 林艺静)大家都知道,坐火车时有些东西是不能带的。那么具体是哪些,你清楚吗?

随着厦门站改造,厦门北站的客流量飙升。昨日,厦门铁路警方特发出提醒:尽量提前进站安检;不要携带各类危险、违禁品进站上车。

昨天13时许,在厦门打工的南昌人王先生带了一桶玻璃胶,准备乘坐动车回南昌。玻璃胶是他之前帮别人做装修剩下的,正巧老家也在装修房子,便打算带回去用。不料,在厦门北站,他一安检就被民警拦住——这桶玻璃胶可是违禁品。

厦门北站民警说,自3月1日厦门站封站改造后,北站日客流量由1.5万人飙升至5万人左右,每天查获的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的危险、违禁品有50多件,相比之前多出一倍,而查出的危险品中,最多的是发胶水、玻璃胶等工地上的工程用品,由一些从事建筑装修行业的旅客携带。

为此,厦门北站派出所副所长黄小勇提醒广大旅客,到站安检时请注意看好行李并分清各类违禁品:

1.多人同行,每样行李应分专人看管;

2.过机后,先拿随身小包和装贵重物的包,不要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拿取;尽量整合行李,小件容入大件行李;

3.不要将自己所携带的提包放在他人行李上过安检机;

4.客流量大,尽量提前一个小时到达车站接受安检;

5.严禁携带物品包括:易燃、易爆、毒害性、腐蚀性、放射性物质等,如:天那水、玻璃胶、油漆、毒蛇、毒蝎子;管制刀具、枪支、弹药,以及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管制刀具以外的菜刀、餐刀、大型水果刀、工艺品刀、剪刀、钢(铁)锉、斧子、锤子等利器、钝器,一律托运,不得随身携带;

6.限制运输物品、妨碍公共卫生的物品、动物以及损坏或污染车辆的物品(如:鸡、鸭、鹅、狗、猴、猫)都不能带入车内。

但在保证安全和卫生的前提下,可携带下列物品:安全火柴20小盒,气体打火机5个。不超过20毫升的指甲油、去光剂、染发剂。不超过100毫升的酒精、香水、冷烫液。不超过300毫升的家用卫生杀虫剂、空气清新剂。


□相关新闻

厦门北站和高崎站 配套公交时间调整

东南网3月6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薛辉 通讯员 杨锦强)3月6日起,厦门北站、高崎站的配套公交服务将得到调整。

自厦门站封闭施工后,公交集团已通过微信等形式征求了广大旅客、市民的相关意见,并在3月1日至3日进行客流跟踪调查,之后作出如下调整:

首先,延长末班服务时间。

往翔安方向的792路和往海沧方向的898路,每日末班均延至23:20。这样,22点之后,从厦门北站始发的公交就有943大站快线、950路、953大站快线、790路、792路、690路、898大站快线、快1路等8条线路。

另外,提前首班服务时间。

943路(厦大—厦门北站)每日厦大站的首班提前至5:50;BRT快1路(第一码头—厦门北站)每日第一码头站的首班提前至6:00,并在早晚高峰期采取各种调度方式及时疏运客流,如“即到即走”,或从起点厦门北站放空车至中科院站、华侨大学站上下客,方便途中站点乘客出行等。

高崎火车站的始发线路93路,每日首班提前至6:00。

这样,往厦门北站方向、首班时间在6点半之前的线路就有快1路、943大站快线、950路、901路、905路、907路、936路、980路、790路、792路、690路、691路、692路。

厦门火车站封闭改造,普列、动车分别被分流到高崎站和厦门北站,连日来,有不少不了解情况的旅客,稀里糊涂地赶到厦门火车站乘车。梧村派出所民警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特意制作了一块醒目的警方提示牌,并安排人员在每天上午7时20分至晚上9时30分,轮班在厦门火车站广场值勤,提醒不知情的外地旅客,应该乘坐哪一路公交车去厦门北站或高崎站。

(丰晓飞 摄影报道)

火车站广场上的一家餐饮店,如今只剩下“骨架”和招牌。

随着3月1日厦门火车站封闭改造,周边不少商家已不见昔日生意红火的场景,一些商家选择关门歇业,部分商家甚至选择了转让。相比火车站封闭改造前,如今厦门火车站广场上的人流量锐减,附近几家大卖场内的顾客三三两两,一些餐饮店更是拆得只剩下招牌。

□早报记者 丰晓飞 文/图

火车站广场 不少餐饮店关门了

前天中午12时15分许,记者在厦门火车站广场上看到,周边已被铁皮包围,几部工程车正拆除广场上临时搭建的“候车大厅”。广场周边的一些餐饮店、冷饮店,已是人去店空,个别店面只剩下招牌。

“火车站改造,动车都到厦门北站停靠了,普通列车转移到了高崎站,客流也被带走了。”站在自家店门口,在厦门火车站经营快餐生意20多年的孙勇强有些失落。他说,随着厦门火车站改造施工,他租的店面也将被拆除,1年后是否还能回到这个地方经营餐饮生意,还是个未知数,到时如果租不到新店面,只好到别的地方重新开店了。孙勇强表示,不只是他一家,不少昔日在火车站周边经营餐饮店、冷饮店的同行,情况也跟他差不多。

尽管不在火车站改造拆除的范围,在火车站对面经营一家快餐店的龙岩人老李,在火车站改造启动后,也明显感觉到了经营的压力。“尽管没了客源,但房租还是原来的价,由于租期还没有到,只能亏本硬撑了。”老李表示,目前他已经选择转让店面,但转租的消息发出半个多月,却没有遇到任何有意向的客户前来洽谈。而附近一商厦5楼的美食城,如今有近5成的店铺选择了关门歇业。

周边大卖场 商家改变货品种类

前天下午1时许,记者在厦门火车站周边的3家大型卖场转了一圈,发现客流量已大不如前。在厦门火车站地下通道经营玉米汁生意的陈小姐称,目前店里的客流量与火车站封闭改造前相比,不到过去的1/10,3月3日整个上午都没有客人来消费。“照这样下去,我肯定也经营不下去了。”陈小姐说,目前这个大型购物广场里的一些租户,已开始筹划调整商品种类,“过去的商品,都是针对过往的旅客,现在没有了旅客,只能改成面向本地市民消费习惯的商品了,主推米、油、蔬菜等市民购买较多的东西,而旅客消费较多的特产、水、泡面和速食品的进货量相应减少”。

针对目前火车站周边商家所遇到的困局,某购物广场相关负责人黄先生表示,客流量减少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周边3家购物广场的生意,但周边还有许多成熟的小区,居民已习惯前来这些购物广场消费,因此还不至于出现购物广场的整体亏损。“实质上看,只是赚多赚少的事,因此在进行相应的商品调整后,依然可以继续经营下去。”不过,黄先生也坦言,在厦门火车站未来改造的近11个月时间内,购物广场的整体销售量,相比往年同期,或将减少6成。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目前火车站周边的大型购物商场内,顾客相比以往明显减少。

一些服装店 搬至别处忙着转让

除了餐饮行业和大型购物广场,厦门火车站周边的不少服装店也遇到了客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个别服装店甚至贴出店铺转让和亏本甩卖的标语。

在某地下商场,一些服装店由于没人光顾,有的工作人员干脆玩起手机打发时间,还有的店铺干脆贴出暂时歇业的提示。在某商城,一些服装店为了吸引客源,贴出2折甩卖的标识;4楼、5楼的一些服装店,有的店面关门停业,有的直接清空了店里的商品,在门口贴出店铺转让的牌子。据某服装店工作人员小张介绍,她供职的这家服装店,近日将转移到别处经营,目前老板正在别处找店面,“卖服装都是季节性的,没了客源,衣服卖不出去,过季就亏大了”。

记者拨打了一家服装店转让告示上的电话,店老板刘女士坦言,她早在半年前听说火车站要改造时,就已在别处联系到了合适的店面,并在一周前将所有的物品进行了转移。由于刘女士的店铺,目前还有1个月的租期,她贴出转租的告示,也只是想赚一笔转让费而已。

对于多家店铺忙着转让这一现象,该商城相关负责人透露,在一部分商家选择退出时,已有新的商家趁机前来抄底商铺,“他们看中了厦门火车站改造完工启用后的商机,等到明年年初改造完毕,价格肯定会上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周边一些商家贴出转让告示

厦门晚报讯(记者 吴笛 通讯员林艺静)随着3月1日起所有动车移至厦门北站,这里的客流量迅速上升。为保证旅客安全出行,厦门北铁路警方增派警力,特警、搜爆犬、巡逻车24小时巡防管控。记者昨日在北站出发层看到,进站口有民警维持秩序、疏导旅客,广场上四五名特警带着一只警犬正在巡逻。

厦门北站派出所副所长黄小勇说,铁路警方抽调50名多警力增援厦门北站,加强对广场、候车室、售票厅、站台和旅客列车的巡查控制,以及对重点可疑人员的盘查。

据了解,除特警带搜爆犬和巡逻的警车实行24小时交叉巡逻外,北站前广场、进站口、安检口、寄存处、旅客列车等,还有“五道防线”实施安检措施,对旅客及携带的行李进行“全覆盖”式安检。厦门北站安装了153个全方面监控探头,监控室内有民警24小时盯控。

需要提醒的是,厦门北站出发层实行即停即走,送客车辆一律不准在出发层停放。旅客出行前要提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要携带各项管制刀具、易燃易爆品等危险违禁品进站,并提前进站安检,以免耽误行程。

公交车随着动车时刻调整。

厦门晚报讯 根据旅客、市民意见建议,经3月1日至3日的客流跟踪调查,公交集团昨天决定,明天(3月6日)起调整厦门北站、高崎站配套公交服务首末班时间,应对突增的大客流。

据悉,这是厦门火车站封闭施工以后,厦门北站、高崎站首次调整公交服务时间。

文/记者 王绍亮

通讯员 杨锦强

图/郭航

首班提前

去北站公交线路

早上6点半前有13条

调整后,往厦门北站方向首班6点半之前的线路有13条:BRT快1路、943大站快线、950路、901路、905路、907路、936路、980路、790路、792路、690路、691路、692路。

BRT快1路第一码头站首班提前到6点,此外在早晚高峰期还将有多种调度方式及时有效疏运客流,如采取即到即走的高密度发车方式;适时从起点厦门北站放空车至中科院站、华侨大学站上下客,方便途中站点乘客出行;及时调配BRT各条线路运营车辆,实现运力的互相支持,快速输送客流。

此外,943路厦大站往厦门北站方向的首班发车时间,也提前至5:50;高崎火车站到梧村车站的始发线路93路,首班时间提前至6:00。

末班延迟

往翔安、海沧的公交车

比末班动车晚21分钟发车

调整后,厦门北站始发的公交线路末班时间在22点后的,有8条线路:BRT快1路、943大站快线、950路、953大站快线、790路、792路、690路、898大站快线。

厦门北站最后一班动车22:59到达,为方便往海沧、翔安方向的旅客,往翔安方向的792路和往海沧方向的898路末班发车时间延至23:20,比末班动车晚21分钟走。公交与动车运行已形成联动机制,一旦动车晚点,公交末班时间也会相应调整。

考虑到每天21点后厦门北站客流量较少,公交末班服务时间延长段的发车间隔也会适当拉大。

3月1日厦门火车站封闭改造,所有动车移至厦门北站始发,厦门北站客流量迅速上升。昨日,记者获悉,为确保旅客正常出行,厦门北铁路警方增派警力,特警、搜爆犬、巡逻车“三位一体”24小时巡防管控,全方位加大巡控力度。

据厦门北站派出所副所长黄小勇介绍,铁路警方抽调50多名警力增援厦门北站,加强对广场、候车室、售票厅、站台和旅客列车的巡查控制,并加强对重点可疑人员的盘查。同时,不断加强北站站前广场、进站口、安检口、寄存处、旅客列车等安检查危措施,增加了安检人员和安检设备。

(康云 林艺静 摄影报道)

■相关提醒

厦门北站铁路警方提醒:3月1日起,厦门北站出发层实行即停即走,所以送客车辆一律不准在出发层停放。

 

乘客在厦门北站公交站等车。(资料图)

厦门日报讯(记者 徐景明 通讯员杨锦强)昨日厦门公交集团表示,经过四天的运营,经过整合各方的意见,厦门北站公交配套服务将从3月6日起进行调整,厦门北站、高崎火车站配套公交首末班时间有所延长。

延长末班服务时间

具体调整方案为:每日晚班21:00后的厦门北站客流量少,因此适当拉大末班服务时间延长段的发车间隔,后续根据客流情况适时做调整。

调整:往翔安方向的792路每日末班服务时间延长至23:20。

调整:往海沧方向的898路每日末班服务时间延长至23:20。

调整结果:调整后,从厦门北站始发的公交线路末班时间在22点后的线路有:943大站快线、950路、953大站快线、790路、792路、690路、898大站快线、快1路等8条线路。

提前首班服务时间

调整:943路(厦大—厦门北站),每日厦大站的首班服务时间提前至5:50。

调整:调整BRT快1路(第一码头-厦门北站),每日第一码头站的首班服务时间提前至6:00。

调整:高崎火车站的始发线路93路每日首班服务时间提前至6:00。

调整结果:目前,往厦门北站方向首班时间在6点半之前的线路有快1路、943大站快线、950路、901路、905路、907路、936路、980路、790路、792路、690路、691路、692路。

同时,北站BRT在早晚高峰期采取各种调度方式及时有效疏运客流:采取即到即走的高密度发车方式;适时从起点厦门北站放空车至中科院站、华侨大学站上下客,方便途中站点乘客出行;及时调配BRT各条线路运营车辆,实现运力的互相支持,快速输送客流。

东南网3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詹文 通讯员 杨锦强/文 吴晓平/图)3月6日起,厦门北站、高崎站的配套公交首末班时间将调整。

3月1日厦门站封闭施工、动车搬迁至厦门北站、普速列车搬迁至高崎火车站后,公交集团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网络征求意见等形式,征求广大旅客、市民对厦门北站、高崎火车站公共交通出行的意见建议,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突增大客流。

根据旅客、市民的意见建议,经3月1日-3日的客流跟踪调查,公交集团将在明天起调整配套公交服务。

首先是延长末班服务时间。每日21:00后,厦门北站客流量少,因此适当拉大末班服务时间延长段的发车间隔,后续根据客流情况适时做调整。往翔安方向的792路每日末班服务时间延长至23:20;往海沧方向的898路每日末班服务时间延长至23:20。

调整后,从厦门北站始发的公交线路末班时间在22点后的有943大站快线、950路、953大站快线、790路、792路、690路、898大站快线、快1路等8条线路。

同时,提前首班服务时间。调整943路(厦大-厦门北站)每日厦大站的首班服务时间,提前至5:50。高崎火车站的始发线路93路每日首班服务时间提前至6:00。

调整BRT快1路(第一码头-厦门北站)每日第一码头站的首班服务时间,提前至6:00。并在早晚高峰期采取各种调度方式及时有效疏运客流,如:采取即到即走的高密度发车方式;适时从起点厦门北站放空车至中科院站、华侨大学站上下客,方便途中站点乘客出行;及时调配BRT各条线路运营车辆,实现运力的互相支持,快速输送客流。

目前,往厦门北站方向首班时间在6点半之前的线路有快1路、943大站快线、950路、901路、905路、907路、936路、980路、790路、792路、690路、691路、692路。

高峰期,BRT售票窗口前常排长队。

明日起,BRT快1路(第一码头—厦门北站)第一码头站的首班服务时间,将由原来的6:10提前至6:00。如果你觉得乘坐BRT赶不上首趟动车,也可以选择公交换乘的方式。岛内乘客可以乘坐651路到孙厝路口后,换乘901路公交车,651路从会展中心的首班发车时间是早晨5:30。

海西晨报讯(记者 张婷婷 通讯员 杨锦强)昨日晨报报道,3月1日动车移至厦门北站到发后,不少乘客反映,BRT趟趟爆满,挤不上车,而且BRT发班时间赶不上首趟动车。记者从厦门市公交集团了解到,明日起,BRT快1线从第一码头发出的首班车时间将提前,同时多趟涉及北站的公交车也调整了首末班运行时间,以方便乘客乘车。

据了解,3月6日起,BRT快1路(第一码头—厦门北站)第一码头站的首班服务时间,将由原来的6:10提前至6:00,并且早晚高峰期公交集团还将采取各种调度方式及时疏运客流,包括:采取即到即走的高密度发车方式;适时从起点厦门北站放空车至中科院站、华侨大学站上下客,方便途中站点乘客出行;及时调配BRT各条线路运营车辆,实现运力的互相支持,快速输送客流。

不过,即使提早了首班车的时间,如果不是已经换好车票,或是直接刷身份证乘动车的乘客,也许还会觉得有点赶。除了乘坐BRT,通过公交换乘也可以在首班动车发车前到达厦门北站。岛内乘客可以乘坐651路到孙厝路口后,换乘901路公交车,651路从会展中心的首班发车时间是早晨5:30。

除此以外,943路(厦大—厦门北站)厦大站的首班服务时间也将从3月6日开始提前至5:50。

目前,往厦门北站方向首班时间在6点半之前的线路有快1路、943大站快线、950路、901路、905路、907路、936路、980路、790路、792路、690路、691路、692路。

首班车提前了运行时间,部分末班公交的服务时间也会延长,以保证末班动车的乘客疏运。公交集团方面表示,根据这几天客流情况的调查,每天晚班21:00后的厦门北站客流量少,因此将适当拉大公交车末班车的发车间隔,后续也会根据客流情况适时做调整。

具体为:往翔安方向的792路每天末班服务时间延长至23:20;往海沧方向的898路每日末班服务时间延长至23:20。届时,从厦门北站始发的公交线路末班时间在22时后的有943大站快线、950路、953大站快线、790路、792路、690路、898大站快线、快1路等8条线路。

 
厦门北站地下一层的餐饮店,人头攒动。
火车站和世贸大厦间的店铺全部关闭。

厦门火车站地下通道里,人流量锐减。

厦门日报讯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厦门站封闭改造,动车全部迁移到厦门北站,两个商圈的店家们尝到了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滋味。昨日中午,厦门站已是闸门紧闭,曾经的繁华已是明日黄花;北站的无人问津则变成人流如织,营业额暴涨三倍多。

厦门站商圈

地上

便利店生意差,店主不想补货

昨日的厦门站,紧挨着广场的绝味鸭脖和饮品店,只剩了招牌,卷闸门关得严严实实,对面的餐厅拆得只剩了空壳,吓到了恰好经过的小陈:“几天没来,怎么冷清成这样?”

关门的,还有世贸大厦和小广场间的那排店面。就连日日“驻扎”在那条通道里的出租车和私家车,也没了踪影。以厦门站为中心,歇业之风由内至外逐渐递减。记者走至BRT桥下时,终于看到了仍在营业的便利店。

可能是无人光临,店家和一个朋友正在聊天。货架上饮品占了主要位置,空着的那个货架,店家说没打算补货。“人少了近一半,今天只卖了几瓶水,零食之类的压根没动。”店家说,“不进货了,把库存卖完了再看要不要搬走。”

地下通道

客流锐减,店员闲得无聊

厦门站附近人流量的锐减,影响的不仅是地面,地下也被波及。在记者记忆中,无论什么时段,中闽百汇地下商场总是人潮汹涌。若要赶时间,必须在人群中闪转腾挪。这个技能在昨日完全没了用武之地,从梧村汽车站入口到火车站出站口的入口,在整个商场里,记者可以大摇大摆随意穿行。

地下通道的一家饮品店,除了记者光临,没有其他顾客。这种情况在店员的记忆中,就是这几天才出现。“老板暂时没说搬,一年后就会恢复正常了,那就坚持嘛。”店员说。“坚持”和“观望”是不少店家的态度。尽管这两天客流量足足减了一半,罗宾森购物广场二楼一家快餐店的老板还没动过搬走的念头。

昨日中午12:30,理应是就餐高峰的时段,快餐店里包括记者在内,只有四个食客。清闲无事的店员慢悠悠收拾完桌子,转身侍弄起了店外的花草。“来吃饭的旅客少了,逛街时来就餐的人群倒是没减。”店主说。但那些较大型的连锁餐饮店,依然爆满。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厦门北站商圈

候车厅外

餐饮店家家爆棚

员工没空吃饭

厦门站往日的繁华,在厦门北站重现。昨日中午12:30,记者站在厦门北站南广场地下层的入口,听着喧闹的人声竟有了气温回升的错觉。“人多的时候,就像地震一样。”在入口处摆摊的叶小姐眉开眼笑。源源不断的客流,让她的日营业额暴涨三倍——从三四百元升级到一千多元。

十个卖厦门特产的摊子,每家都有人光临。“老板,这个怎么卖?”、“厦门本地的特产哪个比较特色?”……询问声此起彼伏,摊主们应接不暇。叶小姐告诉记者,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厦门馅饼。提着行李的旅客们,基本直奔特产摊而去,让那些卖工艺品摊子的老板很是“眼红”。

摊位若称红火,地下层的餐饮店绝对叫火爆。记者一走进餐饮店集中区,就听到店员热情嘹亮的吆喝声,嗓音高的总能多招去几个旅客。原计划吃碗咸饭,记者却被店员告知,客人太多,咸饭早就没有了。

幸好餐饮类型众多,记者转战至一家港式套餐店。店门口的20多张桌椅被旅客和行李占满,点餐窗口前已有十多人排着队。切菜厨师们的手像上了发条,根本停不下来。负责舀菜和煮面的店员,更是连头都没抬过,任凭细密的汗水流下。店员们的中饭,只能站着扒拉两口了事。“太忙了,恨不得有三头六臂。”一位店员说。

候车厅内

客流量媲美春运

肯德基一位难求

二楼的候车厅,算是厦门北站商家的另一个“战场”,聚集了便利店、精品店、茶叶店和书店等好几家店铺。记者在便利店外大概待了五分钟,就看到了35个旅客先后进去。收银的店员说,昨日的客流量可和春运媲美。说句话的功夫,又有三名顾客等着结账。

厦门站“闭门谢客”的消息,店家们早就知道,也事先做足了准备工作。预计会热销的饮品和方便面等商品,便利店提前增加存货。“目前没出现断货的情况,提前订的货还算够。”店家说。

若你不爱吃泡面,想在站内吃个快餐,那你就得有足够耐心。候车厅里的肯德基一座难求,足足排了五列队伍,每队都有十多人,不少旅客只能外带食物,去旁边的候车座位上吃饭。餐饮店的火热,越发让茶叶店和书店显得冷清。但茶叶店店员却充满信心:“虽然今天店里的客人和以前差不多,但接下来客流一定会越来越多。”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明蕾

实习生 陈淇淇

不少自助设备出现故障。记者 马晨 摄

现在,厦门北站承担了大部分的客流量,售票系统和岛内至北站的BRT承受了不小压力。20台自助售票机一半都出现故障。而BRT首班车时间不够早,导致首班动车上座率下降不少。

海西晨报记者 马晨

昨日是厦门火车站封闭后第一个工作日,厦门北站到发的客流量达到6万左右。与前两天相比,这个数字略有下滑。但是,厦门北站的售票系统和岛内至北站的BRT仍承受了不小压力。

机罢工

不少乘客误了车次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厦门北站出发层,南售票处的队伍已经排到了人行广场上。“太多人了,我排了一个小时也没买到票。”不少旅客十分焦急。

记者注意到,除了12个人工售票窗口,现场有20台自助售票机和5台网络取票机。相比前两天,自助购票换票的设备数量已经翻倍,尽管如此,自助售票机和取票机前还是排起了长龙,甚至有不少旅客因排队耗时太长而错过了乘车时间。

“我排得好好的,机器突然就坏了。换了一台,正要买票时又坏了。”面对自助售票机的“喜怒无常”,游客章女士哭笑不得。记者数了一下,现场有10台自助售票机出现故障,有的显示“设备维护中”,有的显示“暂停服务”。

“只要少了一种面额,就必须补充,才能继续售票。”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购票旅客比较多,找零金跟不上,才导致自助售票机出现故障。“我们会派工作人员去现场维修,也将增加补充找零金的频率。”

发车晚

首班BRT赶不上首趟动车

“这边BRT还没进站,那边动车就已经开走了。”来厦门出差的陈先生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为了尽快赶回福州的公司总部,他一大早就坐上了首班BRT,以为可以坐上首班动车,没想到最终还是误点了,不得不改签车票。

“到了车门口又被挤下来了。”家住文灶的蔡女士好几次都与首班BRT“失之交臂”。经过几次努力,她终于坐上了一趟BRT。可是,望着车窗外的“壮观”场面,她还是惊呆了:“车上一堆人在挤,站台上还有一堆人在挤。”

据了解,BRT快1线从第一码头始发的时间为6:10,抵达北站大约需要70分钟,而北站始发的首班动车是7:15。这意味着,旅客就算坐上了首班BRT,也可能赶不上首班动车。据厦门北站相关工作人员反映,首班动车的上座率因此下降不少。

对此,厦门市快速公交运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已向上级领导反映了相关情况,是否对首班BRT的始发时间进行调整还要等进一步通知。

入夜,乘出租车离开北站,乘客排长队。(郭航 摄)

厦门晚报讯(记者王绍亮)厦门北站“迎考”首日的数据显示,1条BRT线以482班运送到达旅客18655人次,而17条常规公交线812班运送到达旅客14275人次。这样一对比,你就知道最近BRT有多挤了。

昨天公交集团微信公共平台发布乘车指南,用淘宝体开头:“亲们,到厦门北站您还是选择挤着BRT去吗?北站公交进出岛怎么走,巴叔为您来指路。”

厦门北站配套进出岛常规公交线路5条、岛外各区线路12条,直达快线2条。

5条进出岛公交线路分别是950路(理工学院—厦门北站)、949路(前埔公交场站—厦门北站)、953路(梧村车站—厦门北站)、957路(思北—厦门北站)、943路(厦门北站—厦大)。其中953路、957路、943路是大站快线,沿途停靠站点均较少,如果从舒适性和节省时间的角度考虑,可以选择这三条线路。

据介绍,常规公交出行的高峰时段在早上七八点和下午六七点,可考虑错峰出行,更轻松。高峰期四五分钟一班,平峰期七八分钟一班。

在现有公交、出租、BRT等交通方式的基础上,选择直达快线出行,也是个好办法。目前开通的有直达梧村汽车站和曾厝垵的快线,沿途不停靠,直奔终点站。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相关新闻】

高崎站

到嘉禾路坐车

公交线路有20条

高崎站始发和途经常规公交线路共23条。在小广场始发的有3条(125路、93路到火车站、59路到湖里公交场站),其他20条在嘉禾路高崎火车站(中埔站)乘坐,可以到第一码头、火车站、会展中心、轮渡、厦大等地。中埔站距离高崎站还有些距离,出了高崎站,步行到嘉禾路,右转前行150米就可到达。

小广场公交站点的站务人员介绍,小广场只有3条公交线路始发,主要是途经湖里一带,方便外来务工人员出行;而要去其他地方,最好到嘉禾路中埔站坐车,那里线路更多。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比比看哪个好?

以厦门火车站和厦门北站为起始点,本报记者对比BRT、常规公交、直达快线、出租车优缺点,为旅客提供参考。  制图/李甦歆

BRT

性价比最高,带行李不方便

BRT快1线平均2至3分钟一班,最后一班是23:10,比末班动车晚开11分钟。全程时长约45分钟,全程费用票价3.5元,刷卡9折为3.15元。

优点:性价比最高,方便,快捷;缺点:拥挤,舒适度不佳,带行李不方便。

公交车

最省钱但最耗时

以953大站快线为例,从火车站到北站全程时长:1小时7分钟,投币2元,刷卡8折为1.6元。

优点:最省钱,2元封顶;缺点:耗时,比BRT慢20分钟左右。

出租车

时间最短,费用最高

出租车走嘉禾路-厦门大桥-沈海高速-田集连接线-厦门北站,全程不到半小时,费用五六十元。

优点:时间最短,环境最舒适;缺点:价格最贵。

直达快线

带行李方便

直达快线2全程时长40分钟,全程费用20元/人。车内45个座位,一人一座,底层还有专门放行李的区域。

优点:时间较快,舒适度高;缺点:北站半小时一班,乘客上车要稍等片刻。

厦门日报讯(记者袁舒琪)3月1日起厦门站封闭后,动车全数移至厦门北站。动车始发地点更改、客流量激增等问题,给岛内到厦门北站最快速的交通方式——BRT带来一系列考验。

问题1

发车时间晚,赶不上首班动车

“动车转至北站开,首班车如何赶得上?”动车移至北站而带来的不便,常坐首班动车的旅客感受最深。

市民吕先生是在福州工作的“钟摆族”,每周一都要乘坐首班动车返回福州,可自从厦门火车站改造封闭后,他发现要赶这趟动车实在不容易。“BRT是最快的交通方式,可首班BRT抵达北站时间太晚,赶不上首班动车”。市民纪小姐也向本报反映,住在白鹭洲的她想乘BRT赶首班动车,简直就是奢望,无奈之下只好选择乘坐的士,“车费要一百元,太不划算了。”

的确,从第一码头始发至厦门北站的BRT快1线最早出发时间为早上6点10分,抵达北站需要70分钟,也就是说,至少要7点20分首班BRT才能到达北站,但首班动车7点15分就发出了。首班动车的上座率因此受到影响,据铁路部门统计,首班动车在厦门火车站始发时,每天都几乎满座,而如今移至厦门北站,上座率仅有过去的四分之一,一下子直降约75%。

有市民建议首班BRT发车时间能根据首班动车发车时间进行调整,记者已将此建议反馈至市快速公交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行考虑。

问题2

北站始发车人太多,进岛成难事

自3月1日开始,在中科院附近工作的市民小梁回家就成了件难事——由于BRT快1路A、B两线合并,自此以后BRT快1路全部由北站始发。可北站客流量激增,导致每部从北站发来的BRT车上全部爆满。

“想坐BRT回岛,实在太难了。”高峰期时,小梁曾经尝试在不同站点试图挤上BRT,可是都失败了,更别提想找个座位。从前在中科院站上车能有空位坐,成了美好的回忆。他质疑为什么要将快1路A、B两线合并,“从前有的车从中科院始发,有的从北站发出,能达到分流的目的,不是很好吗?”

对此,市快速公交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过去之所以能把中科院站作为终点站,是因为站点旁有条断头路,可以临时作为停车点,如今断头路通了,车子没法停放,只好把中科院这一终点站取消。公司将积极推出应对措施,如在高峰期加设班次缓解客流压力等等。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