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十一届三次会议今日上午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图为委员上台发言

东南网1月29日讯(本网两会报道组)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委员进行口头发言。

省政协委员郭振家、徐平东、张兰、刘泓、杨琳、凌友诗、樊美清、吴小颖、廖明宏、黄红武、黄玲、蓝旋飞、王秋梅、张立先、王光远、谢小建、苏文菁、朱锦懋等18位委员先后上台发言。

其中,郭振家代表民建福建省委员会,为适应经济新常态促进福建发展,提出重市场、微刺激、励创新、促创业、去杠杆、固实体、净环境的“二十一”字建言。

徐平东代表致公党福建省委员会在“关于做强做大我省产业龙头建议”的发言提到,要引导支持产业龙头增强核心竞争力;鼓励产业龙头以多种形式实施兼并重组;支持产业龙头聚集创新提质发展;推动资源要素向产业龙头倾斜。

张兰代表民进福建省委员会提出“加快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创新发展的建议”。张兰提到,平潭综合实验区要有明确的功能定位;要用好自贸区与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叠加效应;要有良好的人文环境;要有灵活的应对机制;要有强大的产业支撑;要有健全的法治保障。

刘泓代表民盟福建省委员会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的意见建议”发言中提出,中小企业负担,主要有税负偏重、涉企收费偏多偏高等问题。为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刘泓建议减税轻赋,做好税收系统规划;加强监管,加大清费减负力度;多措并举,有效缓解融资难题;加强建设,增强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加大宣传,推动惠企政策落实。

东快讯 (记者 齐榕 陈楠)要推进海上之神“妈祖”申报世遗,构建大妈祖文化圈;要利用好港、澳、台胞,海外华人是海丝建设的宝贵资源;做大做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两会”期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热点,委员纷纷从旅游、经贸、文化等角度建言献策。

省政协委员李绚:启航“海丝友好之船”

省政协委员李绚认为可以启航“海丝友好之船”沿郑和下西洋路线巡航、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设立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推动旅游资源共享、品牌共建、客源互动,增开与重要节点城市的直飞航班;支持各市与“一带一路”城市缔结友好城市。

同时,可以有重点、有步骤地组织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家,特别是APEC商务旅行卡持有者到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发展,实现产业转移升级。福建应开拓南亚、西亚、非洲东海岸等印度洋沿岸地区新兴市场;通过境外办展、参展、推介等方式,参加中国-亚欧、东盟、南亚、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等重要对外经贸活动,帮助企业拓展营销渠道;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服务、通信、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贸易,促进动漫、出版等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出台政策支持境外投资,鼓励水电、路桥等优势施工企业开展境外工程承包。争取率先开放对东盟的劳工输入,开辟劳务合作新领域。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省政协委员王玉芳:构建大妈祖文化圈

省政协委员王玉芳认为,妈祖文化源于莆田、属于中国,源于“海丝”、属于世界,源于古代、利及千秋。构建“一带一路”战略,绝绕不开妈祖文化这一重要内容,很有必要合力启动和推进“海上丝绸之路保护神”世遗申报。

王玉芳提出,莆田是妈祖文化发祥地,是妈祖信俗世界遗产地,是湄洲妈祖祖庙所在地,是祖地文化的典型代表,要成立专门机构,加大投入,抓紧省、市层级有关资源和研究力量的梳理整合,在这基础上建立更高平台,统一对外联络交流,统一运作世遗申报各项工作。在“一带一路”新背景下,深入挖掘妈祖与“海丝”的渊源关系,构建大妈祖文化圈,不断提升妈祖文化软实力,建立新的话语体系,与海外世界实现无缝接轨。

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建海丝博物馆为福建海丝造势

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员会则提出应该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的文化融合,凸显福建省在建设海丝战略中的地位。因为历史上,福建省的福州太平港、漳州月港,都是海上丝绸之中的重要枢纽港。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丝起点,都有大量的海丝文化交流遗迹。应加快整合资源,创建具有一定规模的海丝博物馆,加强对外宣传,扩大福建省在海丝沿线国家的影响,为福建融入海丝战略创造优势。福建省还应该吸收创办9·8投洽会的经验,筹办“海上丝绸之路论坛”,把它办成国际性的交流平台,吸引东南亚、西亚和南欧、东非国家的参与,把这个论坛办成国际性论坛。

另外,他们还建议福建省在经济上应该融入国家海丝战略的政策配合。例如把厦门建设成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在湄洲湾设立“阿拉伯石化专区”、依托马尾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建设的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依托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和平潭邮轮码头,推动厦门、平潭至东盟国家的国际邮轮航线开通。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民革福建省委:打造国际精品旅游线路

民革福建省委则认为,目前,我省在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的人文交流圈和旅游圈方面还缺乏力度,“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及其相关旅游没有很好整合起来,没有一条成熟的旅游线路让游客去观看“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和古迹;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层次还比较低。

民革福建省委提出,要加大投入,做大做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全面规划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尤其是对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之一的福州、泉州、漳州,既要花大力气集中投入财力保护好当地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存,又要合理开发和利用。

另外还可以争取参照赴港澳台个人游政策,率先实施赴东盟个人游政策。与东盟国家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双边旅游业发展,打造国际精品旅游线路,推进福建形成跨国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

茉莉花(资料图)

(东快讯 记者 黄淑平 林鸿胤)去民办医院看过病的朋友们都知道,很多时候没法用医保。因为不少民营医院没有纳入全省医保联网,很多地方甚至对民营医院开具的税务发票不予报销,相当一部分病源,就被挡在民营医院的门外。此前,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促进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然而东南快报记者走访了我省不少民营医院了解获知,医保报销机制无法同步启动,成了民营医院发展的另一困境。

昨日,有省政协委员提出,要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医保报销机制也需同步。

现状调查不少民营医院被医保“拒之门外”

去年8月,省人社厅、省卫计委、省财政厅出台《推进福建省公立医院改革医保联动十条措施》,放宽了医保定点准入条件,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资本办医的发展。对经批准的民营医院在内的医疗机构,取消批准时限和空间距离的准入要求,符合条件的均可纳入定点范围,民营医院执行与同级公立医院相同的报销政策。

然而,东南快报记者在走访我省多家民营医院了解后获知,从2008年开始,医保政策就暂停对民营医院申请医保定点医院的批准,致使新成立的民营医院被医保“拒之门外”。而在2008年之前成功申请为医保定点医院,医保政策对于不少民营医院来仍是“雪中不送炭”。

福州某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成立于2012年,虽然已经运行了2年多,但至今仍没有申请到医保定点医院。据该医院一名管理者占经理介绍,从2008年开始至今已经6年了,医保中心没有批准过一家民营医院的申请,而不能申请的理由是医保政策没有放开。

占经理告诉东南快报记者,精神疾病是一个治疗周期长,费用大的慢性疾病。这类疾病在公立医院的报销比例,在60%-80%之间,患者就诊只需要自费20%左右,这对患者来说,是非常惠利的事情。然而,对于民营医院来说,医保报销机制没有放开,患者就诊需要全部自费。一方面患者不愿意到民营医院就诊,使民营医院的资源白白浪费,限制了医院的发展;另一方面,患者都挤到公立医院,给公立医院增加了就诊的压力。

此外,成立于2006年的福州一家男性专科医院的负责人告诉东南快报记者,民营医院要开业一年以后,才有资格申请医保,手续也比较繁琐。而因为没有医保定点,医保用户就不愿意到医院来就诊,在这一年内,医院要依靠少数自费患者来生存,确实很困难。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委员建议医保报销机制应同步放开但审查要更严格

在正在召开的省政协会议上,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医保报销机制要如何放开的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热点。

省政协委员郑振佺提出,就目前发展趋势来看,要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促进社会办医的发展,医保报销机制应同步放开。不过这个放开是有条件,有标准,在放开的同时审查也要更严格。

一、对民营医院申请医保定点应全面放开。郑振佺建议,在全国各地都放开对民营医院申请医保定点医院的大流下,我省也应该全面放开。不应该因身份差别区别对待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对于有资格申请医保定点医院的民营医院,不应该全盘拒绝,这既限制了社会医疗资源的发展,也增加了公立医院的就诊压力。

二、应该严格审查把关申请医院。郑振佺说,目前民营医院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有些民营医院甚至存在违规操作,医疗事故频发。因此如果要放开民营医院申请医保定点的政策,同时也要加强审查制度,包括医院的资质、经验、诊疗技术,诊疗设备、运行时间和门诊量。如果技术不规范、经验不够硬,在规定的一年观察期内门诊量不够,从保障患者利益和医保基金角度出发,是不应该予以批准。

三、发现医院存在违规,若整改到位也该批准。郑振佺建议,民营医院申请成为医保定点医院,审批标准比较多,确实有些小规模的医院在申请时存在不达标的情况。但医保部门不应该因为一次的不达标,而永远拒绝医院的申请。如果医院在规定期限内按要求整改到位,也应予以批准。

关键词 高考改革

省政协委员刘若嘉:我省高考改革方案应该尽快出台

省政协委员刘若嘉是三明二中校长。长期在一线教育工作的他认为福建应该尽快出台高考改革的方案,让学生和学校有的适从,做好准备。

他认为,目前,我省实行的是文理科反向会考的制度,例如文科学生会考时考理科的科目,理科学生会考时考文科的科目。如果新高考实行全科会考,对于学生和学校的影响比较大。

因为目前福建省的方案尚未公布,全科会考怎么考,哪些科目计入高考成绩,哪些科目只是合格的要求,这些都没有明确规定。新的规定对于学校而言,学校什么时候开什么样的课,如何开课,对学生如何进行辅导,这些都是在新形势下学校要考虑。如果制度定下来,学校就有章可循,早做规划,也能实现改革的平稳过渡。

而对于学生而言,如果实行全科会考,学生要尽快发现自己的长处,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尽早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兴趣所在,然后选择好自己的学习方向。对各个学科自己制定出不同的要求。以前的文理分科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对未来进行文科或者理科的职业规划。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关键词 茉莉花文化

省政协委员刘健:建议茉莉花文化进小学

昨日,省政协委员刘健在《关于保护福州茉莉花茶文化生态的建议》的提案中就提出如上观点。

刘健提出,不能让福州茉莉花和她的历史文化第三次落寞。茉莉花是福州的市花,福州是全国唯一以茉莉花作为市花的城市,还是茉莉花茶的起源地,茉莉花茶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就形成特定的茉莉花茶文化习俗,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独特的福州茉莉花茶文化是福州的名片,是一笔发展潜力巨大的宝贵财富。为弘扬茉莉花茶文化传统,建议冰心的《茶的故乡和我故乡的茉莉花茶》入选小学课本,从小学开始普及茉莉花茶知识、灌输茉莉花茶文化传统、培养小学生对福州传统文化尤其是茉莉花茶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承福州茉莉花茶历史文化,要从娃娃抓起。

关键词 村干部养老

人大代表蔡慧娟:村干部的养老应该要有保障

“我来自基层,关注的话题也是与基层居民、干部息息相关的问题。”昨日上午,来自莆田的省人大代表、仙游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蔡慧娟告诉东南快报记者,自己作为基层干部,养老保障还有政府可“依靠”,可是广大的村干部的养老保障却是一个字“难”。

蔡慧娟本次将提交《关于尽快出台福建省村干部养老保险办法的建议》,建议我省出台村干部养老保险办法,并村干部养老保险纳入省级统筹。主要从为现任建制村党支部(包括总支、党委)书记、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文书,采取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村干部养老保险费的政府补贴部分,由省、市、县(区)、村四级财政承担,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关键词 企业转型

省人大代表洪肇设:企业要发展就要不断创新转型

省人大代表洪肇设最关心的还是民生问题,而对于整体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的服装行业,他认为需要在战略上进行转型等。

他说,企业要发展,就要不断创新转型。现在企业目前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都比较大,企业要做到要坚持变革和创新,要不断对企业的发展,商业策略、管理制度加以深化、改革和创新,在应对市场环境冲击中寻求转型,告别过去简单粗放的战略,避免品牌大同小异。

在企业的发展战略重新做了梳理,零售市场的业绩将成为战略重点。同时,在将来的发展方面,对怎样激励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请执行顾问及专家做了一些规划和改进。目前主要市场还在国内,筹备在内地上市,将来也有准备开拓至国际市场。

东快讯 (记者 陈楠 林娟)昨日,省政府工作报告发布,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我省2014年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的许多工作部署大多围绕着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而展开。

福建省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会原会长杨益生,福建省职业经理人协会副会长林永健昨日对政府报告进行了解读。

专家表示,本次政府报告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结合省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展开,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共识与合力。

节能减排问题需实时关注

林永健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在福建有特殊意义,习总书记曾经用“三个最”概括了福建的生态。省委尤权书记也反复强调,要做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杨益生也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福建的优势,也是难点,虽然福建目前走在全国前列,但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不可掉以轻心。

林永健说,在去年福建的生态省建设很有成就,福建成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继泉州、厦门之后,福州和三明二个市经过考核验收,成为省级生态市,最近漳州市也通过省级生态市的考核验收。

但我省在节能减排方面,却出现了下滑的现象。国家发改委对节能形势设立了三级预警,一级预警是节能形势十分严峻,二级预警是节能形势比较严峻,三级预警是节能进展基本顺利。往年我省的预警级别都在三级,去年一季度预警却达到了一级,表示问题相对严重。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还是一个需要实时关注的问题。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工程和减排项目,落实差别电价等,合理控制煤电规模。这对节能形势的好转是有利的。

另外,林永健也指出,目前,福建省有34个县不进行GDP的考核,其中22个是农产品主产区,12个是重点生态功能区。这34个县都属于限制开发区域,省里对这34个县市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核,取消对其地区生产总值的考核。在今年的生态建设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做好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做好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建设生态优美祥和宜居区,特别是要在生态制度创新方面进行大胆探索。


自贸区建设要与“一路一带”相结合

自贸区的建设将成为今年工作的重点。

杨益生说,今年自贸区一定要破题,自贸区平台,能够使我们的开放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发挥福建的开放优势。如今福建经济发展的根本的思路在开放。

报告中指出,建设自贸区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贸易管理新体制,营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林永健说,加快建设自贸区,要重视制度创新。我省自贸区的负面清单管理可以参考上海,但步子要大一些。上海的负面清单瘦身了二次,现在还有130多项,今年上海还要继续瘦身,福建自贸区可以考虑一开始就控制在100项以内。

林永健说,实际上天津、福建、广东三个自贸区的定位都与“一带一路”有关,因此,福建在建设自贸区时要实行差异化发展,从自身特色出发,探索福建自贸区如何与“一路一带”战略更有特色的结合。

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明年要突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杨益生说,福建的“一路一带”在全国大局中起到重要作用,这一方面要进一步突出,特别是空港,海港铁路的网架建设。从而体现“一路一带”的枢纽城市作用,只有这样,自贸区能更好的发展。

服务业的发展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

在关于“促进产业创新转型做大做强”的部署中,报告明确要促进服务业大发展,深入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区建设,加快落实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与工业同价等,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水平提升。

对此,林永健认为我省今年促进服务业大发展非常重要。我省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就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支柱产业从原有的制造业范畴扩大到服务业范畴,即除了原来的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又增加了旅游业和物流业作为我省的支柱产业。“服务业的大发展非常重要,它涉及到我省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问题。”林永健说,过去拉动经济增长主要是以投资为主,现在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应该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尽管我们在十二五期间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但在我省三大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仍然不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好几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短腿的局面不改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才有可能。他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将促进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作为促进产业创新转型做大做强的重要举措,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只要认真实施政府工作报告,福建的服务业就一定能不断发展,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杨益生指出,今年重点大发展服务业,针对发展短板,我省应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而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到了,在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进金融、物流、商务服务、服务外包等与实体经济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在生活性服务业重点拓展旅游、商贸、养老健康家政、教育文体、物业服务等产业。除此,今年还特别着力发展旅游业,引进旅游产业龙头,实施景区提升和旅游线路整合工程等。“这些对服务业的发展都是具体有利的措施,一方面满足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省外消费。”杨益生说。


产业创新需职业技术人才作保障

在关于“提高教育文化发展水平”的部署中,报告强调要实施人力资源素质提升工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一批应用技术大学和技能型高职院校。

对此,林永健认为,职业技术教育是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目前,国家要求600多所大专院校转型为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也有此类的任务。他说,想要建设产业优的新福建,就需要有产业创新,而创新则需要有职业技术人力资源保障。

就目前福建的整个产业来说,创新队伍除了高层次的人才,还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首先学科的设置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职业技术教育对经济发展,相对基础教育而言,更直观更明显。而目前,基础教育比重大,职业技术教育薄弱。因此,围绕产业发展要大力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杨益生也表示,所有的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教育问题。福建的基础教育已发展得不错,但职业教育相对来说是短板,实际上从社会的需求来看,随着创业环境不断改善,职业技术可能会迎来一个大发展。今后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路子可能比专业高等教育更广,高等教育就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可能会被打破。

谈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林永健说有两个方面要注意,一是传统的职业技术院校目前存在实训基地建设不健全、学科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因此需要转型升级。另外,省里的二级学院也应该要向职业技术方面转型,省里应该给予政策支持。

尝试土地流转新方式

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在关于“加强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的部署中,报告明确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鼓励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以股份合作、托管、信托等多种方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对此,杨益生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此次重点提到了“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明确部署创新多种方式发展农业经营,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力量。另外,报告中明确提出“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这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力,推动农业园区的土地集中集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我省是农业大省,传统农业的比重还比较高,要向现代农业发展,就需要创新发展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关键还是要有制度的创新。林永健说,龙海市目前已初步具有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征,区域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那里已经出现土地向农业专业公司流转集中的新做法,拥有土地的农民,将土地的使用权有偿转让给农业公司,获得租金,同时还作为农业工人到农业专业公司工作,再拿一份工资。农业专业公司则可将集中起来的土地统一规划使用,按公司的模式进行管理,提高土地产业率。各地都可以用租赁、转包、转让、入股等方式推进土地流转,也可以将零星分散经营的土地相互置换集中,使“多处变一处、小块变大块”,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省政府已经出台过发展设施农业的文件,发展现代农业,就要加快设施农业的发展。在这方面不能单纯依靠上面的政策和资金,而是要创新思路。“我们可以引入设备租赁的做法,解决设施农业发展不快的问题。”林永健认为,设施农业造价不低,要一下子拿出钱来建大棚,很多农民做不到,若想大面积推广大棚生产,就要引入设备租赁方式,鼓励专业公司为农民打造大棚,然后以租赁的方式提供给农民使用,这样就可以破解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缺资金问题,推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实施强县强镇战略

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关于“扎实推进以中小城市和城镇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的部署中,报告提到“产城互动做强县域经济”,加快实施“大城关”战略,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重点推进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县一园区”建设,做大“一县一业一品”,打造块状经济。

林永健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不仅要把城镇的市容市貌建设好,还要发展相应的产业,解决就业和收入问题。城镇化一定要有产业支撑才行,所以产城互动做强县域经济作为今年的重点是正确的。

他说,一个省的经济要做大做强,一个是产业要做大做强,一个是县域经济要做大做强。在发展县域经济方面,一个省不可能把所有的县都变成强县,应该集中打造一批经济强县,同样的话,一个县不可能所有的乡镇都是强镇,要集中打造经济强镇,即使再贫困的县也会有一两个稍好的乡镇,可作为强镇打造。因此,应实施强县强镇战略,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东快讯 (记者 吴静 夏菁)苏树林省长所作的报告指出,今年省政府工作将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将增长约1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外贸出口增长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此外,报告还提到,省政府今年将办好21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涵盖教育、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领域。

关键词:医疗

城乡居民医保财补提至每人每年380元

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实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深化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鼓励组建医疗联合体,推动形成分级诊疗制度,全省医疗机构新增床位8400张以上。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设区市统筹,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8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标准提高到40元。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和配送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支持建设医疗园区。

关键词:教育

新建改扩建100所公办幼儿园

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面,新建改扩建100所公办幼儿园,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校际交流力度。实施人力资源素质提升工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一批应用技术大学和技能型高职院校。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扩大工科、医科、农林等紧缺人才培养规模。

加强师德教育,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规范发展民办教育,扶持特殊教育,重视继续教育和老年教育。


关键词:住房

支持群众首套房等刚性住房需求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群众首套房、首改房等刚性住房需求,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12万套、基本建成7.5万套,推动住房保障逐步从实物保障为主转向建设和租赁补贴并举。

关键词:城镇化

推行无门槛居住证制度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行无门槛居住证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支持开发区、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推动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推进福州省会城市建设,加大厦漳泉同城化协调推进力度。更加注重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

关键词:养老金

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和居民基础养老金

继续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关键词:就业

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

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实施企业用工调剂和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


关键词:食品安全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

持续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支持“三品一标”认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

关键词:交通

建成三明沙县机场

加快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开通合福、赣龙铁路,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1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加快新一轮机场建设,建成三明沙县机场。新增港口吞吐能力2000万吨。

关键词:闽台融合

吸引更多台胞落户平潭生活

以平潭开放开发为重点推动综合试验。用好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建设新兴产业区、高端服务区、宜居生活区,借鉴自由港经验,建设国际旅游岛。

抓好城市开发建设,保护好自然生态和独特风貌,创造便利生活条件,吸引更多台胞参与平潭建设、落户平潭生活。

实施闽台产业对接升级计划,推进产业合作搭桥试点,密切与岛内工商团体的联系,大力引进台湾百大企业、行业龙头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尽快落地。


关键词:自贸区

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

坚持区内率先突破、区外积极跟进,强化试验功能。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贸易管理体制,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放宽投资准入,构建对外投资促进体系。

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突出对台特色,推动货物、服务和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建设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

关键词:海丝

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突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推进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力争突破一批带动力强的合作项目。办好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活动。

关键词:海洋经济

推进平潭海岛研究中心建设

大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促进海洋工程装备、邮轮游艇、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强渔港建设,加快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建设一批远洋渔业生产、冷藏和精深加工基地。推进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平潭海岛研究中心建设,提升海洋科技支撑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

支持电商企业向农村延伸业务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引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打造闽货网上专业市场、行业垂直电商平台,支持电商企业向农村延伸业务,促进快递等配套产业发展。

扶持发展物联网产业,加快在交通、环保、安全、旅游、市政等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扩大信息消费,建设智慧城市。

推进发展面向市场的云计算、大数据和信息安全服务,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信息消费,建设智慧城市。


关键词:电气改革

推进大用户直购电试点

实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推进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深化天然气价格改革。

关键词:生态

对突出的环境问题省长一季度一督查

严格落实环保监管“一岗双责”,严控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精心呵护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对各地突出的环境问题,省长一季度一督查,环保厅一季度一通报。

深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出台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深化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强化畜禽养殖、石板材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加强城市内河整治,全面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完成植树造林150万亩。

强化环境风险预警和防控,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通过综合施策,努力让人民群众喝进嘴里的、吸进肺里的、吃进胃里的都更加洁净安全。

关键词:清新福建

推进旅游“全域化”,打响“清新福建”品牌

着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引进旅游产业龙头,实施景区提升和旅游线路整合工程,推进旅游“全域化”,打响“清新福建”品牌。

关键词:法治政府建设

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源自法授,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着力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简化审批、创新服务、马上就办,破除“熟人经济”“吃拿卡要”等顽症。


关键词:作风建设

多看看老百姓的口袋、饭碗和脸色

强化宗旨意识,践行“三严三实”,常怀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勤勉之心,坚持反对“四风”,坚持“四下基层”,多看看老百姓的口袋、饭碗和脸色。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抓住机遇、用好政策,确保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强化效能建设,加大问责力度,整治“慵懒散拖”,认真解决“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问题。强化廉政建设,使广大公务人员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收不送”,廉洁从政。

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加快建设新福建

——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5年预算草案报告解读

东南网1月2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龙友情 谢贤伟)

据快报统计,2014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828.02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6%,比上年增加397.66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62.29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4%,比上年增加242.84亿元,同比增长11.5%。

2014年,中央财政对我省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补助我省各类资金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财政部代理发行我省政府债券资金132亿元,比上年增加35亿元,增幅为全国第一。

2015年预算草案提出,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309亿元。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将按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化财税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进一步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关键词:经济发展

力促转型升级

去年,省级财政从支持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改进财政支持方式、支持科技创新等四个方面发挥职能作用,落实好“稳增长、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统筹319亿元,支持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环保等城乡基础设施“六项提升工程”建设。统筹60亿元,推动外贸稳定增长、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海洋经济和旅游经济加快发展。

通过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兑现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即征即奖”资金、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小微企业税费,共计减免税费约100亿元。

分别出资10亿元设立省龙头产业投资基金、增加省再担保公司资本金、投入城乡综合开发投资平台,推动财政政策杠杆与金融工具有机结合,引导社会资本服务实体经济。

支持科技创新。完善省级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扩大科研经费补助范围,加大对产业发展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

今年,省财政将继续发挥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整合工业、外贸、农业、科技、旅游等涉企专项资金,设立省级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汇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合力。

进一步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稳定外贸出口、扶持中小微企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继续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六项提升工程”建设。

支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推广运用。建立项目储备库,给予示范项目前期费用补贴和资本补助,通过设立风险池等形式,为项目贷款提供增信支持,力争培育树立一批标杆项目。

支持科技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完善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逐步将财政补助直接与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挂钩,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关键词:民生保障

注重投入绩效

去年,省财政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文化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全省财政涉及民生相关的支出2416.6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2%,有力保障了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2014年,民生投入更加注重使用绩效,逐步建立重点民生支出绩效评价机制。

去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5.2亿元。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标准,去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0元,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提高20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家庭年人均收入2100元。

去年,省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08.6亿元。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将城乡医疗救助政府筹资标准提高到200元,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提高到35元。完善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着力构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去年,教育支出112.47亿元。实施城区中小学扩容工程,增加7万个学位。实施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增108所公办幼儿园,增加3.2万个学位。支持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今年,要把加大投入和完善制度有机结合,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安排442.08亿元,着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

教育优先发展,支持公办幼儿园建设,计划新改建100所,增加2.7万个学位。完善医药卫生和社会保障制度,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提高到4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家庭年人均收入2300元。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剧种公益性演出,支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支持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关键词:城乡建设

统筹协调发展

去年,省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203.06亿元,同比增长2.4%。

积极支持茶业、竹业、渔业、油茶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福建农民创业园等“一区两园”建设。支持推进“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支持“四绿工程”和林下经济,保护林业生态。

推进“六江两溪”重点流域保护及中小河流治理。持续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农业综合开发向生态省建设、涉海产业、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倾斜。

今年,省财政将继续支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省财政将安排53.67亿元,用于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补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造林绿化、水土流失治理和宜居环境建设等。继续支持节能减排,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积极争取中央加大对我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

通过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建立镇级金库、壮大产业、支持基础设施规划水平和建设品质提升等方式,支持15个“小城市”试点镇和46个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

安排均衡性转移支付、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补助、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转移支付73.18亿元,逐步缩小区域财力差距,提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水平。

积极支持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一县一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继续支持平潭、武夷新区、三明生态工贸区及莆田城乡一体化发展。

支持“三农”发展。持续加大对特色现代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粮食生产、水利工程、林下经济、海洋经济、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业综合开发、造福工程危房改造的财政投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

实施交通便民工程,重点做好海岛交通便民和公交服务便民工作,开展“村村通客车”工程。

稳增长 调结构 促改革 惠民生

——2014年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计划草案报告解读

东南网1月2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王永珍)

2014年,9.9%的增长靠什么

初步统计,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24055.76亿元,同比增长9.9%(注:以下“增长”均为“同比增长”)。去年,我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和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目标任务,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取得新成效,亮点纷呈。

亮点一:三次产业稳步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014.91亿元、12515.36亿元和9525.49亿元,分别增长4.4%、11.7%和8.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9∶52.0∶39.1调整为8.4∶52.0∶39.6。

农业保持平稳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22.3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较快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38.2亿元,增长11.9%;服务业持续发展,建成一批现代物流综合园区、配送中心,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3.3%;海洋经济加快发展,海洋生产总值6500亿元,增长13.6%。

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设立国家和省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新增5个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141家高新技术企业、126家创新型企业、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6·18”虚拟研究院加快建设。


亮点二:投资消费有效拉动,扩大内需成效明显

投资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449.48亿元,增长18.8%。

重点项目加快推进。357个在建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85亿元。

新型城镇化积极推进。推动不同层次不同主题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城镇化率提高到61.8%。

“三维”项目积极推进。纳入全省“三维”项目跟踪管理系统的央企、民企、外企项目共4761个,全年续建和开动工建设4038个,建成投产1460个。

消费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05.55亿元,增长12.9%。

亮点三: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推进十大领域44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了进展。

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推进省级党政机关与所属企业及经营性资产、所办院校、干训机构脱钩。整合组建了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推行省级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省级保留行政审批事项310项;简化企业投资审批程序,省级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从49项减少为19项。

市场环境持续改善。加快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企业登记前置许可项目仅保留17项,新登记企业数增长71.1%。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特许经营等领域推出122个、总投资2248亿元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

与建设运营,32个项目开展PPP试点,17个项目开展省级政府购买服务试点。

外经贸发展水平提升。全省进出口1775亿美元,增长4.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1.1亿美元,增长6.5%。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设立。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闽台交流合作纵深拓展。闽台贸易额124.4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1.9亿美元,增长10.9%。


亮点四: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生态省建设取得成效

持续推进“四绿”工程,完成植树造林163.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6万亩。

开展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23个城市空气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9.3%;实行流域保护“河长制”,12条主要河流水域功能达标率、Ⅰ ~Ⅲ类水质占比分别为98.1%、94.7%。

亮点五: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2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66.1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22元,增长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50元,增长10.9%。

积极开展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管理”试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省92.6%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实现标准化。

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省成为国家医改试点省份,基本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所基本药物全覆盖,新增床位8630张以上。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地市级图书馆4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和县级综合档案馆9个,成功举办大型舞剧《丝海梦寻》晋京展演等重大文艺活动。

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12.86万套,基本建成12.13万套,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养老床位总数达13.66万张。解决263.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造福工程”危房改造5万户。


2015年,10%的目标怎么实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出口总额增长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6%。

保障民生水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9%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

推进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年度控制目标。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如何实现上述目标?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重点做好8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有效扩大内需

促进投资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技改投资4100亿元,力争民间投资总量超过1.3万亿元。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安排省重点项目490个,其中在建项目357个,年度计划投资3500亿元。

切实推进项目落地。抓好列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行动计划的重大项目,力争实现“十二五”规划新开工项目全部开工,一批带动性强的“十三五”规划项目提前开工。

积极促进消费。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旅游、文化等非商品消费,培育信息、健康等新型消费热点,稳定住房消费,支持信用消费业务。

二、发展现代农业

保障食品安全,完成“十二五”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25万亩,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50万吨。

发展优势特色现代农业。做大蔬果、茶叶、竹业、油茶、花卉、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大力推广林下经济,发展优势海水养殖业。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新扩建设施农业重点项目600个,突出建设一批投资上千万元的项目和上千亩的设施果蔬基地。

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民合作社建章健制、完善机制,建设省级规范社;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家庭农场,培育省、市、县三级家庭农场示范场。


三、推进产业发展升级

壮大龙头和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具有集聚带动和辐射引领作用的龙头项目,实施省级重点技改项目500项,力争产值超500亿元产业集群(基地)达20个。

加强“三维”项目对接。新对接项目开工数争取达到50%以上,完成投资3500亿元以上。

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出台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骨干企业。推动332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推动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海工装备、海洋生物等海洋新兴产业。加快远洋渔船更新改造步伐,建设东盟渔业综合基地。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累计建成1000家以上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等,推进“6·18”市场化改革,突出互联网经济发展,加快“数字福建”建设。

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和福州大都市区发展,深化国家级和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推动首批15个中心镇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

加大城乡宜居环境建设力度。新建改造城市道路、燃气管网、雨水管网、污水管网、供水管网各1000公里,继续实施新一轮“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深化“两违”综合治理。

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抓好国家扶持我省苏区老区等政策落实,推进闽粤经济合作区、厦门龙岩山海协作经济区、长(汀)连(城)武(平)扶贫开发实验区建设。确保完成全年20万人的减贫任务。

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快外经贸发展。建设福建电子口岸公共平台,持续推进通关便利化,扶持跨境电子商务,加强品牌培育,促进外贸加快转型升级。

建设“海丝”核心区。编制实施福建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实施方案。发挥华侨、华人作用,促进与“海丝”沿线国家双向投资,加快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和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建设,推动实施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等一批合作项目。

积极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强化制度创新,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和试验重点,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完善工作方案和路线图,创新具体举措。

推动闽台深度融合。扩大闽台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深度对接。完善两岸“三通”机制,增辟闽台航点航线,推动开通闽台空中直线航路;积极推进台湾海峡通道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在厦门、平潭等地试点两岸机动车辆通过客滚航线互通行驶,实施台湾地区车辆便利进出政策。

加快平潭开放开发。进一步落实国家赋予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实施全岛封关运作为契机,探索“放地、放权、放利”的途径和措施。加快建设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园。


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清理各级行政审批事项,逐步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推进并联审批。健全省网上办事大厅服务功能,全省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入驻。全面实施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推行“三证合一”、实施“直接登记制”、加快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和完善全省公共信用信息系统。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推进重要资源性产品、医药、环保等领域价格改革。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基本完成全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推进各类改革试点。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开展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中小城市、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七、扎实推进生态省建设

推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推动闽江、九龙江源头和以武夷山—玳瑁山为核心的生态功能区增列为国家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植树造林150万亩。出台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实施办法。

加大节能减排降碳工作力度。严格落实节能减排降碳目标责任制,深入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综合示范城市节能减排降碳工作。启动节能量交易试点,持续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汽车,推广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完善加气站、充电站等规划建设。

八、加强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

加快构建扩大就业长效机制。实施企业用工调剂和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办法。

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规范完善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新开工保障房12万套,基本建成7.5万套。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增城区中小学学位8万个、幼儿学位2.7万个,改造新建中小学校舍40万平方米、幼儿园校舍27万平方米。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改试点省工作,实现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所有城市和县级公立医院实行药品和耗材零差率改革。积极组建医疗联合体,加快推动分级诊疗制度。新增医疗机构床位8400张以上。

扎实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加快推进海峡演艺中心、省图书馆改扩建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精心办好首届全国青运会和第三十三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

2015年,这样建设新福建

——聚焦政府工作报告

目标

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左右;外贸出口同比增长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节能减排任务。

1

全力落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行动计划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

实行“一月一协调、一季一督查”,分级管理、分类推进,实现“十二五”规划项目全部开工,一批“十三五”规划项目提前实施,今年安排省重点项目490个、完成年度投资3500亿元。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实施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1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

加快新一轮机场建设,建成三明沙县机场。

新增港口吞吐能力2000万吨。

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00万千瓦以上。◎加强要素支撑保障

落实项目用地、用林、用海、减排总量、火工油品。

争取各银行总行加大信贷规模倾斜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

鼓励保险公司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基金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


2

促进产业创新转型做大做强

◎推动工业扩量提质

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重点抓好500个项目。深入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抓好产业链建设工程。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推进“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加强新能源汽车开发和推广应用。

◎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打造闽货网上专业市场、行业垂直电商平台。

扶持发展物联网产业。

支持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

推进发展面向市场的云计算、大数据和信息安全服务。

◎促进服务业大发展

深入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区建设。

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进金融、物流、商务服务、服务外包等与实体经济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

着力把金融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性产业。

生活性服务业重点拓展旅游、商贸、养老健康家政、教育文体、物业服务等产业。

◎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

促进海洋工程装备、邮轮游艇、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规模化发展。

建设一批远洋渔业生产、冷藏和精深加工基地。推进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平潭海岛研究中心建设。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推动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

加快建设提升工程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

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各类标准制修订,加大品牌创建力度。

深化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推进国家专利审查协作福建分中心建设。

3

加强特色现代农业建设

◎强化粮食安全保障

加大对规模化粮食生产者扶持力度。

继续抓好粮食产能区和150个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大型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

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特色高优农业,建设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中区。

出台差别化扶持政策,支持山区发展特色农业。

扶持一批投资上千万元的设施农业项目和上千亩的设施果蔬基地。

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示范场建设。

培育10家省级以上“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创新农业经营方式

支持以股份合作、托管、信托等多种方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扶持发展家庭农场,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发展“三农”融资担保服务。


4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更大进展

◎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

再取消和下放一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

实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加快资源配置市场化

稳步实施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等确权登记发证。

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林权联户证分发到户和流转。

集中力量打造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实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推进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启动实施省直部门信息中心、数据中心的整合。

◎深化财税和企业改革

逐步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通过设立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社会事业、特许经营等领域。

◎推进社会事业综合改革

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实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全省医疗机构新增床位8400张以上。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80元。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标准提高到40元。稳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


5

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

◎加快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坚持区内率先突破、区外积极跟进,强化试验功能。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贸易管理新体制,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放宽投资准入,构建对外投资促进体系。

突出对台特色,推动货物、服务和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建设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

◎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推进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力争突破一批带动力强的合作项目。

办好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活动。

进一步做好华侨特别是新生代华侨工作。◎优化通关环境促进对外贸易

实施全省统一的“单一窗口”,推进两关两检通关一体化。

推动重点出口基地转型升级。

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资源进口。

◎创新机制有效利用外资

推进外资企业设立、变更备案制试点,完善外资项目“四个一”工作机制和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

引导国际产业资本、投资基金参与我省企业并购重组。


6

扎实推进以中小城市和城镇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推行无门槛居住证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

支持开发区、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推动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实施“百万农业转移人口素质培训工程”。◎优化城镇化规划布局

推进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

推进福州省会城市建设,加大厦漳泉同城化协调推进力度。

抓好46个小城镇综合改革和15个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

◎加大宜居环境建设力度

实施新一轮“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保护。

突出市政设施建设与管理,完成新一批“五千工程”。

◎产城互动做强县域经济

加快实施“大城关”战略,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培育产业发展的新载体。重点推进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县一园区”建设,做大“一县一业一品”。

◎坚持科学扶贫精准扶贫

深化山海协作,加快共建产业园区发展。完成5万户20万人搬迁和危房改造任务。

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等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

深化扶贫小额信贷创新试点。


7

推动闽台融合发展

◎以产业合作为抓手推动经济融合实施闽台产业对接升级计划。推进两岸产业对接集中区建设。鼓励台湾青年来闽创业就业。

推动设立闽台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和两岸合资股权投资基金。

◎以广泛交流为基础推动文化融合

深化闽台乡镇对接,持续开展同名村联谊和宗亲交流。加快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开展万名台湾青少年来闽交流活动。

打造两岸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的合作先行区。

◎以平潭开放开发为重点推动综合试验

加快建设新兴产业区、高端服务区、宜居生活区,建设国际旅游岛。

深化与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对接合作,推进两岸关检合作模式创新。

推动两岸车辆互通。

抓好城市开发建设,吸引更多台胞参与平潭建设、落户平潭生活。

8

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加大能源资源节约和减排力度

严格落实环保监管“一岗双责”,严控高能耗、高排放项目。

对各地突出的环境问题,省长一季度一督查,环保厅一季度一通报。

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工程和减排项目。

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

积极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


◎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

深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出台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

深化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

完善大气污染监测和预警体系。

全面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试点。

强化环境风险预警和防控,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

持续推进“四绿”工程,完成植树造林150万亩。严格控制过度开山种茶种果,建立水土流失治理长效机制。

实施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办法。

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

推动实施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9

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

继续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12万套、基本建成7.5万套。

提高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水平。◎提高教育文化发展水平

新建改扩建100所公办幼儿园,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实施人力资源素质提升工程,办好一批应用技术大学和技能型高职院校。

扩大工科、医科、农林等紧缺人才培养规模。

发挥家训家风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作用。

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积极发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

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


◎强化社会治理创新

严格按照“路线图”和“七项机制”依法处理信访事项。

深化“平安福建”建设,继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进一步打好“清剿火患”战役。

持续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提升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社区建设,做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力争连续四届所有设区市均成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进一步做好军转安置和优抚工作,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承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东南网1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周琳)

人民政府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心尽力对人民负责,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源自法授,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着力营造良好环境

进一步简化审批、创新服务、马上就办,破除“熟人经济”“吃拿卡要”等顽症。

全面推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严格规范涉企收费行为。

支持创业、激励创新,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持续深化作风建设

践行“三严三实”,常怀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勤勉之心,坚持反对“四风”,坚持“四下基层”,多看看老百姓的口袋、饭碗和脸色。

整治“庸懒散拖”,认真解决“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问题。

强化廉政建设,使广大公务人员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收不送”,廉洁从政。

同时承诺:

——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精心呵护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

——通过综合施策,努力让人民群众喝进嘴里的、吸进肺里的、吃进胃里的都更加洁净安全。

——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周琳整理)

东南网1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抒捷)28日,参加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委员们继续分组审议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报告部署新一年的工作,思路清晰,简练清新,内容务实接地气,具有很强的计划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委员们纷纷表示,要把报告当成行动指南,开拓进取、认真履职,积极为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贡献智慧力量。

报告提出,要深入研究新常态下福建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新举措,以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分析我省改革发展中哪些机制要活,怎样才能活起来;哪些产业要优,如何才能优化升级。对此,委员们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家表示,要通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协商,围绕自贸区体制机制创新和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和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课题,出实招、谋良策。

新常态下需要有新作为。在委员们看来,这既为政协工作与委员履职提供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他们认为,今后工作要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切实加以改进,守正出新,进一步创新工作的思维思路和方式方法,丰富协商选题内容,提高协商成果运用力度和履职质量,发挥好人民政协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优势和作用,为实现福建的新发展凝聚广泛共识,汇聚强大合力。

报告提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难点就是我们应当关心关注的重点”“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委员们表示,要践行履职为民的宗旨,在新的一年里,充分发挥界别作用,畅通民意渠道,深入基层组织和界别群众,访民情、集民智,针对保障广大劳动者民主权利、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民生问题,准确反映社情民意,踊跃建言献策。

当天,委员们还分组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他们认为,报告总结2014年的工作实事求是、客观全面,提出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方向明确、内容实在、重点突出,是一份指导性强、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东南网1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28日,出席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开始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踊跃发言,认为报告全面总结了2014年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客观分析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明确提出2015年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体现了中央要求,顺应了群众期待,符合福建发展实际,催人奋进。

过去一年,福建发展取得辉煌成就,让代表们备受鼓舞。

代表们认为,报告对今后产业创新转型、特色现代农业、重点领域改革、开放合作、新型城镇化、闽台融合、生态文明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只要同心协力,勇于改革创新,一定能在新发展中抢抓新机遇,再创新辉煌。

福州代表团表示,报告科学务实,给今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福州要牢牢抓住福建自贸区设立、“一带一路”建设等发展机遇,在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有效发挥省会城市作用。

厦门代表团表示,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岛内外一体化,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扎实推进改革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自由贸易园(港)区试点。


泉州、宁德代表团表示,要不折不扣地落实民生工程,推动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报告中提到的改革事项很多,建议专门列一个改革具体项目和内涵的明细表作为附件,让代表和群众更好地了解改革的内容,积极主动地配合政府做好改革工作。

莆田代表团表示,要加大优势产业的投资和培育,加强招商选资,突出抓大项目好项目,壮大实体经济,齐心协力推进莆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南平代表团表示,南平将以合福高铁即将开通为契机,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和运作力度,提升相关产业,并利用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龙岩代表团建议,在产业布局和项目建设上更多向苏区老区倾斜,支持厦门龙岩山海协作经济区设立综合保税区。

代表们还审议了《关于福建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福建省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过去一年亮点多

全省生产总值24055.76亿元,同比增长9.9%;

公共财政总收入3828亿元,同比增长11.6%;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362.29亿元,同比增长1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449.48亿元,同比增长18.8%;

外贸出口1134.6亿美元,同比增长6.6%;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1.1亿美元,同比增长6.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9%;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22元,同比增长9%;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50元,同比增长10.9%;

城镇登记失业率3.47%;

人口自然增长率7.5‰;

年度节能减排任务预计可以完成。

稳增长 调结构

促改革 惠民生

成绩来之不易

东南网1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周琳 整理)

全力以赴稳增长

★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74%,企业直接融资1404.45亿元。

★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2.4%,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85亿元,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18公里。

★信息消费同比增长19%,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8.4%。


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培育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37家。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11.9%。

★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金融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6%。

★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6%,远洋渔业产值居全国第2位。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9.5%,“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居全国第7位。

★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高新技术企业14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8家。

★第十二届“6·18”对接合同项目5273个、总投资1173亿元。

城乡统筹力度加大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5%,粮食总产量667万吨。

★新增设施农业29.88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7.3%。

★428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预计年销售总收入同比增长13.8%,带动372万户农民增收。

★新增耕地11.9万亩。

★“造福工程”改造危房5万户,农村263.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超过20万人实现减贫。

★城镇化率提高到61.8%。


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突破

★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省级政府行政权力清单、行政审批目录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公布运行。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起步早、力度大,新登记企业数同比增长71.1%。

★推出122个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实施PPP试点项目32个,民营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7.2%。

★我省成为国家医改试点省份,所有县(市)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稳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同比增长31.5%。

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升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东盟贸易额同比增长3.3%,对东盟投资同比增长93.7%。

★中央同意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

★实现“三个一”通关模式全覆盖,外贸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增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1个,新批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350个。

★闽台贸易额124.4亿美元,台湾地区银行在闽设立分行实现零的突破,经福建口岸进出的两岸人员达261万人次。

★平潭综合实验区封关运作,国务院赋予的28项优惠政策全面实施。

生态建设持续推进

★地表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首位。

★实行流域保护“河长制”,12条主要河流水域功能达标率为98.1%。

★全年植树造林163.9万亩,其中“四绿”工程完成68.8万亩。

★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56万亩。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新增城镇就业66.1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4万人。

★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增加到2053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提高到70元。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以上。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惠及88.61万人,农村低保省定标准提高到家庭年人均收入2100元。

★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12.86万套、基本建成12.13万套,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新增中小学学位7.3万个,新增公办幼儿园108所、学位3.3万个,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9.8%,建设省级高职示范专业5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5个。

★新增医疗机构床位8630张,“单独两孩”政策审批发证30119本。

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全面停止新建楼堂馆所,“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32.5%,以省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同比减少8.8%、下发的文件同比减少3.14%。

★全年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838件、省政协提案945件,办结率均为100%。

★全年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20件,制定省政府规章17件,全面清理现行的省政府规范性文件。

东南网1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严顺龙)28日上午,十一届省政协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福州召开。省政协主席张昌平,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姜信治,省政协副主席张燮飞、张帆、郑兰荪、郭振家、杨根生、陈向先、陈绍军、薛卫民,秘书长刘明出席会议。

会上,姜信治作人事事项的说明,刘明作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选举副主席、常务委员选举办法(草案),选举工作总监票人、监票人名单(草案)的说明。

会议经酝酿协商,通过了十一届省政协副主席、常务委员候选人建议人选名单(草案)和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选举办法(草案),选举工作总监票人、监票人名单(草案),决定提交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分组审议。

郭振家主持会议。

全面推进依法治省

着力建设法治福建

尤权参加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南平代表团审议

东南网1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胡斌)28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尤权来到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南平代表团,与代表们共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尤权指出,依法治省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对各级党和国家机关的重大考验。我们要按照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省作出的部署要求,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不断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真正体现人民意愿;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切实保证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尤权强调,山区发展条件相对薄弱,希望南平抓住行政区划调整、高铁时代到来的机遇,加快发展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保护好青山绿水,努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切实增强机遇意识 推动更好更快发展

尤权参加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龙岩代表团审议

东南网1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胡斌)28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尤权来到他所在的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龙岩代表团,与代表们共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尤权说,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全省人民团结奋斗取得的成就,提出今年的发展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相信在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新一年福建各项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更大成绩。

尤权指出,当前福建发展面临难得机遇。中央支持政策力度大,过剩产能相对少,结构调整空间广,生态环境优势足。但也面临着产业基础相对弱、转型升级压力大、改善民生任务重等诸多挑战。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牢牢把握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奋力攻坚、齐心拼搏,吃透用足中央和省里出台的各项政策,只争朝夕抓发展。希望龙岩充分发扬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用好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老区召开的新机遇,进一步加快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老区人民生活水平,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和全省人民的期望。

新华网福州1月28日电(记者 张志滨)福建探求“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路子,或可升级到2.0时代。2015年福建省两会期间,来自福建省政协经济委的林志强委员建议,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省内绿色风险投资发展,进一步推进福建生态文明建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近年来,福建金融机构绿色信贷投入逐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产能过剩的信贷政策导向也较为有力。

但林志强认为,与其他先进省份和国际发达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金融服务相比,福建绿色金融发展存在信贷产品不够丰富、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等问题,企业节能减排融资过于依赖银行信贷,对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的利用不足。

“福建的环境产权交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尚处于培育阶段,与全省经济发展转型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林志强在提案中如是说。


他建议,应该持续推进绿色金融信贷产品和机制创新,通过信贷投向的“有扶有控”,切实促进节能减排政策落实到位,鼓励金融机构加强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

在林志强看来,要加大政府支持和上市辅导力度,支持一批有实力、发展前景好的环保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发挥政府性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通过参股设立股权投资基金、跟投等多种方式,支持省内绿色风险投资发展,为初创期、成长期的节能环保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此外,林志强认为,应该培育环境产权交易市场支持节能减排的战略实施,建立企业节能减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大力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和发展,调动企业和保险公司双方积极性。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