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东南网2月5日讯(本网记者 陈晓青)我省煤矿开采已有近60年历史。近年来,随着部分煤矿资源枯竭相继关闭退出,遗留了大量废弃土地,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小的危害。今年福建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福建能源集团董事长林金本建议利用废弃矿山闲置地建设绿色小镇(乡村)。

全省废弃矿井恢复治理率仅26%

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共有25种矿类的废弃矿井1212对,其中以煤矿为主共781对,占总废弃矿井数的64.43%,煤矿井破坏废弃的土地约4.1万亩,仅省能源集团所属煤矿企业土地使用面积就达1.8万多亩;目前全省废弃矿井恢复治理率仅26%。林金本表示,部分矿井因资源枯竭退出后,产生了闲置土地再利用难、被周边村民无序占用或低效使用等问题。利用废弃矿山用地开发建设绿色小镇(乡村),有利于贯彻节约集约用地理念,挖掘存量土地效益,提升矿山废弃土地的利用价值。

建设绿色小镇 消除废弃矿山隐患

林金本指出,由于土地复垦利用和环境治理恢复成本高,煤矿企业所提取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仅仅是“杯水车薪”。废弃矿山闲置土地如长期得不到有效利用,将产生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问题。若能通过建设绿色小镇(乡村)加以治理和利用,可以消除废弃矿山的地质灾害隐患。利用闲置或废弃矿山土地建设绿色小镇,不仅可以盘活存量用地,缓解土地资源瓶颈约束,促进耕地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而且可以还利用矿山原有的一些道路、绿化、水电、网络、排污、商业网点等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成本,降低入住费用,全面改善周边群众和矿山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走出一条集约、绿色、低碳、有工矿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同时,绿色小镇(乡村)也可以建成集老龄休闲、特色乡村旅游、特色商业、农业体验、医疗保健、居家式养老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性场所,可以为部分矿山“关停并转”富余人员安置以及解决矿山老弱病残人员费用开辟一条新的渠道。

建议:开发不再办理征转用手续

为此,林金本委员建议开展矿山企业用地清查,若因历史原因没有办理用地手续的矿山企业,针对具体情况,依法补办用地手续并适当缴纳土地使用相关费用后,给予确权登记发证。对矿山企业现有闲置土地,允许按“退二进三”变更用地性质,通过补办出让手续、按优惠价补交出让金后,直接协议出让给原矿山企业进行重新开发利用。利用废弃矿山闲置土地建设绿色小镇(乡村)涉及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的,由所在地市、县(区)政府进行统一收储后公开出让,土地出让起始价(底价)可低于基准地价;住宅及其配套设施用地允许捆绑出让并超过规定的出让面积限额。

他还建议,鼓励原矿山企业优先开发建设绿色小镇(乡村),绿色小镇(乡村)项目中的绿化、植被恢复等生态用地,不再办理征转用手续,不再缴纳土地出让金,以降低用地成本,调动开发企业的积极性,做到“谁治理,谁受益”。并参照工矿棚户区改造相关政策享受财政税收优惠,即由企业开发的绿色小镇(乡村)比照工矿棚户区改造的安置住房免征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和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对个人购买绿色小镇(乡村)住房的减征契税。

同时,建立废弃矿山用地利用奖励制度,并在乡村旅游专项资金等财政政策方面予以扶持。鼓励绿色小镇(乡村)突出当地风土人情,把生态优势和人文特色融入小城镇建设,带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东南网2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 卞军凯)

因为“森林的诱惑”,周末约上好友到森林公园里自由呼吸,已成为不少福州市民的生活新时尚。我省森林覆盖率已领跑全国多年,在建设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新时期,如何珍惜“树先生”,更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功能?参加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委员们纷纷给出建议。

我省林业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树种结构不尽合理。杨河涛委员建议,继续提升绿化品质,对生态有破坏作用的树种不宜推广;詹祖仁委员说,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和生物入侵治理工作很重要,有害物种监测预报工作牵涉面广、人员少、任务重,需要重视……

近自然林业能够兼容林业生产和林业保护,使林分能进行接近自然生态的自发生产,以达到森林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柳红委员建议,要加强我省近自然林业发展,切实保护好现有天然林业资源,多营造阔叶林,重点培育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珍贵树种,延长人工林的主伐年龄;同时,可设立近自然林业森林资源专项培育基金,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经营者营造近自然森林,或将现有人工纯林改造为近自然森林。

福建农林大学省政协委员小组则建议,根据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点,应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科学制定符合福建生态环境现状的综合治理措施,将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和工业、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要扎实推进“四绿工程”,认真做好闽江、九龙江流域等重点领域造林、补植和封山育林工作,大力推进矿山废弃地、水土流失和生态脆弱区的治理,切实增强林业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禁止商品性采伐”让林农再也无法按传统方式“靠山吃山”。陈培仁委员提出建立国家赎买生态林制度,通过赎买收购政策,把个人所有的林权收归国家或集体所有,既保护生态环境,也维护林农利益。

郭秀宾、刘勇委员认为,目前我省生态公益林补偿金为每亩每年17元,保护区内林权所有者补偿为每亩每年3元,补偿标准远低于实际产生的林木价值,非法侵占林地、乱砍滥伐现象时有发生。建议加快完善公益林补偿机制,进一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和保护区内林权所有者补偿标准,并建立逐年增长机制,同时加大“下游补偿上游”的力度,确保流域生态安全。

“靠山吃山”也可以有新招。近年来,风生水起的林下经济就是其中之一。民革福建省委员会提出,福建应在巩固森林覆盖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科学编制《福建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是第一步,要依据林地现状,规划确定不同等级的利用保护区域,合理确定林下经济发展种类和规模,立体开发森林资源,做到开发适度有序;选取的品种也要突出地方特色,逐步实现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目标。还应该发挥森林生态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森林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不断开辟旅游新资源新亮点。

东南网2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抒捷 卞军凯)省政协委员、鑫桥联合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施锦珊在分组讨论中关于PPP的发言,像一块石头投进湖水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

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融资模式。去年9月,省政府专门印发了《关于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试点的指导意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说,过去一年我省共推出了122个项 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实施PPP试点项目32个。

这是一片有些陌生又充满诱惑的财富热土。施锦珊说,闽商应该抓住机遇,大胆地参与PPP项目建设,这既能帮助政府解决融资困难,也能为自身转型升级找到新出路。

不少委员 已经看到了 PPP的前景。工商联界别的一些委员说,在PPP模式下,政府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共项目建设,公私合营,可形成政府、社会资本和公众服务的多方共赢局面。“尤其是社会资本,获得了长期无法企及的特许经营权,是一个很大的突破。”省政协委员陈昆说。

怎样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加入“PPP大军”?省政协委员、福建拓维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许永东说,地方政府要以真诚的态度来吸引企业,不能损害合作方的利益。他建议,尽快出台关于PPP融资模式的配套规定,特别是在立法上予以支持,通过明确规则降低风险和收益的不确定性。同时,PPP项目实施时要建立合理公平的风险分担机制,制定好收益分配规则,确保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能实现。

福建省第十二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闭幕

代表们步出会场

东南网2月1日讯(本网记者 陈薪宇 王坤明)历时5天的福建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于今日下午在福建会堂闭幕。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尤权主持闭幕式并讲话。

大会表决通过了《关于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福建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关于福建省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5年预算的决议》、《关于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福建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东南网2月1日讯 (本网记者 陈晓青 实习生 罗霞)网络发展深刻改变着舆论格局。近几年来,通过网络反映群众利益诉求,通达政情民意,日益成为一种趋势,网络发言人、领导与网民在线交流、领导邮箱、政务博客、政务微博等,政府、部门与市民、网民的沟通渠道越来越多。网络问政平台为网民提供了一个零门槛、零距离、零成本的沟通交流渠道。

《直通屏山——福建省委领导留言板》(isay.fjsen.com)是东南网开设的大型网络问政栏目,于2011年1月6日上线开通。平台开通后,即成为福建网民,甚至是全国网民与福建省委领导沟通的最为直接的桥梁,为福建的发展搜集了不少建议,为“下情上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一般的政务平台不同,东南网发挥媒体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主动将网友的诉求转交给政府部门,更好、更快地促进了问题的解决,获得了网友的称赞。1月29日,《福建日报·东南网事》发表了《直通屏山》专版,全方位地体现了《直通屏山》在助推网络问政方面取得的成效。

今年两会期间,东南网记者专访了省政协委员、网龙公司总裁刘路远,在观看了《直通屏山》专版后,刘路远充分肯定了东南网近几年在网络问政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他说:“我觉得这个很好,将口水变鲜花,日后可以多关注年轻人,做一些更适合当代年轻人的内容,这样监督都可以变成一种正向的导向,把这个变成一种传播正能量的渠道。”

信息传递要用受众听得懂的语言

今年,“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刘路远对此也很关注,还为网络媒体的发展支招。他建议东南网根据人的年龄来分析受众需求去定位发展。“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对现在的东西提倡娱乐化和兴趣化,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很多生活压力,所以都不会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一直都觉得90后的人过于有个性的原因,但恰恰也是因为90后的这种特点,所以他们便是很好的爆发点,只要迎合他们的兴趣去推动,抓住他们最想要的感觉,就能够获得这个群体的受众。”刘路远说。

在他看来,媒体想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就一定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他们习惯接受的语言以及他们习惯的形式。刘路远说,他曾经看过一篇帖子,大量使用网络语言,写得很好玩,但是传递的信息都是正能量的,像这种就非常好,因为大家都喜欢这种传递正能量的方式。

东南网2月1日讯 (本网记者 陈晓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清水秀是最宝贵的资源,是福建最大的后发优势。当前,全省上下正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清新福建”品牌,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生态文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也被赋予了重大的意义。近年来,我省在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上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深入人心。省政协委员卢江辉认为,我省现在在生态文化宣传普及教育的群众性、经常性还不够,民众生态意识有待增强比较薄弱,参与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品牌打造、链条产业开发和专业人才培养等基础性工作重视不够、做得不细,相关工作标准体系正在全力推进落实,但有的工作比较滞后,有的针对性不够强。生态文化相关机制不够完善,主要是在总体规划、领导力量、组织协调、考核评价、各项保障等方面,尚缺乏统一调度、协调高效、运转顺畅的机制。

养一方山水也是政绩 人才是关键

卢江辉建议,我省应加强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强化各级领导政绩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富一方百姓是政绩,保一方平安、养一方山水也是一种政绩”,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核心要求。扎实开展不同社会公众阶层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增强生态知识,倡导生态道德,唤醒生态意识,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严峻性、复杂性、长期性,使先进的生态文化理念扎根于心,最大限度地调动民众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同时,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建立优秀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扶植各类民间生态文化团体,评选民间文化技艺大师,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才,搞好专业技术和宣传教育人员培训,打造高素质的生态文化人才队伍也是我省生态文化建设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以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在具有水土流失治理成功经验地区、生态资源丰厚地域或先进环保技术企业,打造几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不断拓展生态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发挥福建优势特色 做大做强生态产业

在卢江辉看来,福建要立足海峡西岸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位置,大胆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定势,突出用好福建“海”的特色、“红”的特色、“绿”的特色,着力打造一批彰显福建文化底蕴和环境特色的品牌,推行一县一主题、一乡一特色活动,分区域按特色建设一批生态文化旅游名市、名县、名镇、名村,加强对闽越文化、历史名人、红色资源、民俗文化和森林文化、海洋文化的保护、整合和利用,提升其文化知名度和政治影响力。大力支持发展区域特色生态文化产业群,推进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生态文化园区建设,用好温泉文化、森林文化、花卉文化、茶文化、竹文化等,努力做大做强生态产业。

运用科学推进生态文化建设须坚持不懈

生态文化建设不能只靠一时之功,要坚持不懈长久地抓,就要有科学的体制机制作保障。卢江辉建议,成立生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抓紧对地区和行业生态文化基础性工作进行细化规范,形成系统全面的生态文化工作标准体系,推动生态文化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并从严执行环评制度、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强化生态风险预警和防控等方面工作,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具体举措,确保监督好管到位。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的导向作用,建立生态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由生态文化建设协调部门和同级财政共同管理,持续增加生态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建立起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行生态保护有限的绩效考评方式,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当中,进行目标考核,形成绿色发展的导向。

东南网2月1日讯 (本网记者 陈晓青 实习生 罗霞)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苏树林省长指出:要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深化“数字福建”建设,出台系统措施扶持互联网经济发展,加快在若干领域取得突破。这让互联网产业经济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那么,我省的互联网产业该如何发展?省“两会”期间,东南网记者专访了省政协委员、网龙公司总裁刘路远。

互联网产业日新月异 政府应多倾听企业声音

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整段篇章讲到互联网产业,让所有从事这个产业的人都感受到了政府的态度。刘路远也是如此,作为我省互联网龙头企业总裁的他,也建议政府部门在关注这个产业的同时,能够多听听来自企业一线的声音,因为互联网产业是一个日新月异、变化非常快的产业,这样才能跟得上整个产业发展。

在他看来,企业对一个行业的动向是最敏锐的,因为如果不敏锐的话企业就会倒闭了,所以能够生存下来的,基本都是敏锐地感觉到了,而且应变了。这个时候企业把自己为什么这么想、这么做、这么调整去跟政府进行交流,政府就能清楚客观地了解到这个行业的动向。政府应该多听企业的声音,尤其是文创产业和互联网产业这样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产业,更应该专项地去听取意见,甚至更应该让专门的机构去关注。

发展互联网经济部门思想要更开放

作为福建互联网产业龙头企业的一把手,刘路远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思想上能够更开放一些。因为互联网产业的变化快,并且整个产业是在不断尝试创新的。创新就意味着今天做的事情,在过去的法律法规中是没有相关规定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去尝试一些新的突破。刘路远说:“对于企业来说就没办法更快速地去做事情了,就没办法放开手脚去做一些新的东西。有这么一个观点,就是如果他不是违法的,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违反的话,其实都应该可以去尝试的。”

刘路远把在互联网产业经济中的尝试叫成福建的二次创业。因为改革开放30年,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多的成绩,就是因为解放了思想。说这种尝试是二次创业,其实是呼吁政府能够再一次解放思想。

近几年,福建政府一直在提倡招商引资,刘路远也建议政府在招商引资的同时,多多关注扶持本地企业,让本地企业有机会变成龙头。“拿成都来说,在过去的工业版图里,成都并不是非常突出,但是自从成都建立了双流的产业园区后,便开始大力培植和孵化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创意团队,园区也向外招商。2014年,成都的双流产业园已经形成了一个集合大几百家企业的金字塔形的结构,估值几亿甚至十几亿的企业,下面有围绕着这个龙头企业的小企业,形成了一个非常健康的产业环境了。”刘路远告诉记者。

福建发展互联网产业优势明显

刘路远是福州人,一心想在自己的家乡发展事业,在他看来,在家门口做事情会更有安全感。网龙公司从1999年创办至今,16年来几乎全在福州发展,所以也期望公司的各项业务能够继续在自己的家乡发展,也期望家乡的政府给予企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所以,当选政协委员以来,他一直在提案中提及福建在发展互联网经济上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近几年是整个全球的产业都在升级换代,刘路远认为,如果踩对了步伐,福建就能够非常快地跟上这种升级的步伐,真正地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互联网行业里,马太效应是最明显的,强的越来越强,弱的越来越弱,资源是不停地向优质的方面倾斜和集聚。

他认为,福建是一个发展互联网产业优势非常明显的地区,福建的侨民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他们在外面接触到的很多都是国际上最关注且最先进的,这是福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优势之一。企业家不同于专家学者,他是通过实操去展现观点,最贴近民众的才是最能产生大效的,最早提倡分绑放权的也是福建的企业家。福建的政府应该支持闽籍企业家的热情,让更多人为福建的跨越发展去拼搏。

网龙公司2015年的定位和发展已清晰明确

近几年,网龙公司也在不断地调整战略和产业布局。据介绍,未来的网龙将会以网络游戏、移动互联网和在线教育作为很重要的战略方向。

在做网络游戏时,网龙就提出建议,把福建省打造成网络游戏动漫方面的龙头,让龙头的产业产生持续的效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龙认为,移动互联网未来的发展,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产业,而是冲到传统产业里面去,改变所有传统产业的呈现形式,让更多的用户更方便地使用原来传统产业的服务,这样就产生出很多新的机遇。刘路远说,如果福建能抓住发展互联网经济机会,可能会让福建重新成为这个行业的全国领头羊。

补齐民生短板 让百姓更幸福

东南网2月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王永珍 赵锦飞)

“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是今年政府工作重点,也是参加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们的共同心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特别是老区贫困地区,他们建议,当前我省应主攻薄弱环节,补齐民生短板。

省人大代表、泰宁金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局长曾凡人表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系列政策含金量高,但还应降低政策门槛,扩大政策效益。由于贫困县现代农业基础薄弱,不少农业企业是租赁土地而无法抵押贷款,且被列入“一区两园”的企业项目很少,无从享受贴息政策。建议对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未进行贷款的现代农业企业,将贴息补助调整为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采购资金补助给予扶持,并扩大贫困县现代农业项目的支持面。

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省人大代表、永安市光明医院院长熊星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着力点之一,建议加快形成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既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人员不足的问题,也可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状况。在制度设计上还应将民办医院纳入改革范畴,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方便群众就医。

省人大代表、罗源县委书记吴兰铮关注的是失海渔民养老保障机制问题。他说,因项目征用海域、水产资源减少等原因,许多渔民“失海”。对陆上农民而言,失去土地会有相应补偿,但“失海渔民”没有保障,许多渔民老无所依。应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


在当前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织好基本民生安全保障网? 代表们纷纷建议,应加大改革力度,鼓励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

“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是保障教育公平的基础。”省人大代表、宁化县中沙乡下沙畲族村党支书雷旺金建议,应根据居住人口、生源数量就学交通距离等因素科学合理布局小学教学点,采取完小适当扩规模、在新农村建设规划点建分校等形式,统筹规划幼儿、小学教育,并推行农村办学条件标准化。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或合作开展学前教育办学。

“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是老龄化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省人大代表、中腾时代集团董事长陈雪峰建议,加快推进老龄工作迈向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进程,针对收入较高但又不愿离家的空巢老人,政府可尝试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完善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体系,并鼓励社会组织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对服务机构实行竞争性考核购买服务,提升社会养老服务质量。

民生改善,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才能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热情和才智,更好地建设新福建。省人大代表、泉州泉港区区长吴礼源建议,省里在构筑“底线民生”体系的同时,应逐步向更高水平的“质量民生”转变。除了在保障最低生活、完善社会救助等方面满足民众最基本生存需要外,还要致力提供更好的教育、工作、收入、环境、医疗服务等,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

东南网2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林智岚)顺应新常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在哪里?

代表委员们表示,创新驱动是福建适应新常态的必然选择。福建要以创新驱动实现产业“凤凰涅槃”,当前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让一切有利于创新驱动的活力源泉充分涌流。

放手让企业唱主角

代表委员们认为,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唱主角。

“企业对于市场需求是最敏感的。”在厦门钨业公司常务副总裁黄长庚代表看来,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创新才是可持续的,对于产业技术创新,应采取市场评价的办法,科技成果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

代表委员们认为,政府转变职能,要更有利于深化改革和市场机制的发挥。

徐迪委员说:“现在有个误区是,政府总是试图给企业支招。实际上,政府应该关心的是其应该为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有了适宜创新的环境,他们自然就能够发挥主体和灵魂作用,这是企业和企业家的本能。”

黄长庚认为,要集中力量在核心关键技术领域下好先手棋,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而政府部门要减少对具体项目、技术和产品的直接干预。他建议,政府不要用条条框框给企业束缚,只需提供一个宽松、公平的环境,其他可以放手让企业自己去做。


改革科技机制体制

要创新,就必须改革科技机制体制,不断创新管理和监管模式。

脱胎于计划经济的科技体制,不尽合理。比如,在资源配置机制上,相对于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了较多的资源,但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福建赛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坤明代表认为,一方面,应该优化资源配置,将政策向企业倾斜;另一方面,更需要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让市场需求和价值越大的创新,从源头上配置的资源越多,成果也就会越大。”他认为,对企业而言,科技创新投入往往很大,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基础项目持续时间长、见效慢、风险高,这使得许多企业对科技创新投入的积极性不高。他建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给予较长时间的资金支持,筛选有发展能力的高新成果进行产业化或其他方面给予扶持,做到精准支持,集中火力。

企业内部的机制创新同等重要。黄长庚代表说,厦钨已经试水,在激励机制上,科研人员的技术可以参与分享,进入公司团队后,创新要素可以参与分配,以此“留得住”人才。

代表委员认为,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还是要靠产学研结合。而推动产学研结合,尚须细化鼓励科研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

郑兰荪委员建议,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要迈出大步伐,尽快明确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操作方法,让个人能够获得科技成果带来的大部分收益。黄培强委员还建议,适时对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等进行地方性立法,构建适应科技发展要求的科技法律框架体系。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主任、蔡锋代表建议,尽快制定有利于人才引进的创新政策。


搭建协同创新平台

机制体制激励重要,平台创新同样不可或缺。

我国每年产生的科研成果,真正能够转化为产品的只占25%,其中能够形成量产的只有不到5%。原因何在?

“缺乏产学研的有机结合。”黄长庚代表的回答一针见血。

“应建立一批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基地,聚集企业、院所高校科研信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战略产品研究所所长、张秀兰代表说,政府可以为企业搭建比较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利用政府掌握的优势资源,比如高水平的专家、高端精密仪器设备等为企业创新服务。

省政协委员们建议,加快建设由各类商会(协会)、中介机构、产业联盟或龙头企业自发组建、提供技术创新共性服务的市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的重点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凡沛代表建议,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组织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建立健全行业技术管理团队,帮助企业技术诊断,研究行业发展态势。

 东南网2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昭)记者从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大会议案组获悉,至议案截止日1月30日17时30分,本次大会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43件,建议545件。

今年议案建议的显著特点是,往年的热点问题继续受到代表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保障、农业农村发展等仍然是代表关注的重点;新形势带来新热点,面对我省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城市管理和文化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成为代表关注的新热点。

关于代表提出的议案,大会秘书处将向主席团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由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代表提出的建议,将交给有关机关和组织办理,并在法定期限内答复代表。

东南网2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静雯)1月31日,出席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认真审议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省法院工作报告和省检察院工作报告。

审议中,代表们说,过去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做了大量工作。

三明代表团、南平代表团表示,去年省人大常委会紧贴中心工作开展立法,紧跟时代步伐开展监督,紧密联系代表服务基层,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新的一年,相信省人大常委会能够以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继续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充分反映人民群众意愿。

宁德代表团、福州代表团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建立立法专家库,加强立法队伍建设;推进立法与司法工作互动;进一步加强与代表的联系,为代表开展专题调研提供指导和帮助;进一步完善代表建议督办工作机制,建议办理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

在审议两院工作报告时,代表们纷纷表示,2014年,两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司法为民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在司法改革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成效显著。

龙岩代表团、漳州代表团、泉州代表团表示,两院积极运用法治理念和司法手段,促进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保障经济发展;注重我省特色,为我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提供了有力保障。

厦门代表团、莆田代表团希望,两院能够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和司法公开,不断提高执法办案效率,创新接访方式,使矛盾化解在最基层。

代表陈小林、曾建成建议,两院加大信息化建设,创新司法理念和司法工作,加大推广先进做法,有力推动法治福建建设。

代表王光文等建议,要培养壮大人民调解员队伍,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的作用;加大社会失信信息共享,提高公民遵纪守法的意识;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做好基层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不要“找关系”,而要“找法律”

——代表委员热议依法治省

东南网2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何海铭 何祖谋)法治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代表、委员们认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着力建设法治福建,让法治成为社会共同信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迫切。

在立法工作上先行先试

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福建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代表委员们认为,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法律体系必须随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都有法可依。

“过去的一年,中央对福建的发展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福建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涂崇禹委员认为,要善用中央政策,在立法工作上先行先试,使立法进程与改革发展的进程相适应,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为改革发展服务。

福建是全国唯一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樊美清委员建议,要建立和完善与生态环境建设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将科技标准纳入环境立法体系,使生态治理更具科学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破除人治思想特权思想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源自法授,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人大于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依然存在。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必须提升法治思维水平与能力,带头营造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骆沙鸣委员建议,建立健全行政机关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完善纠错问责机制,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以及配套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在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中,应注重破除人治思想和特权思想,树立法治思维,让法治思维成为领导干部自觉的惯性思维方式。

赵曾海委员则建议,要逐步把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作为基层法官,要以100%的真情对待当事人,审理每一起案件,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省人大代表黄志丽说。

杨新华委员说,当前,有些人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通过法律手段去解决,而是“找关系”“走后门”,如果这些人心中有法、办事依法,很多问题反而能够简单化。要引导群众正确处理情理法的关系,增强全民法治信仰。

重视青少年的法治教育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占到社会刑事犯罪的70%-80%。培养青少年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势在必行。

郭志荣代表建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把法治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综合考评的内容,逐步将法治文化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实现教育管理干部和教职工法治文化宣传教育的全员覆盖。

黄月莹代表建议,应转变观念,让现行的法制教育向法治教育转变,培养青少年的法治观念、知法守法的生活态度。学校教育应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全社会统一的教育平台,让更多的群众参与法治教育中来。

姚亚甘和林芳委员建议,将普法教育引入学校,建立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普法教育体系,让法治观念树立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确定正式候选人,提请大会选举;通过总监票人和监票人名单草案,提请大会表决;通过六项报告决议草案,提请大会审议;通过计划、预算草案的审查报告和代表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东南网2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昭)1月31日晚,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四次会议。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尤权主持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徐谦、陈桦、苏增添、张广敏、陈伦、张健、邓力平、刘群英、黄琪玉、潘征、牛纪刚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大会副秘书长、组织组副组长袁毅作关于代表酝酿、讨论候选人情况的报告,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决定提请大会选举;表决通过总监票人、监票人名单草案,决定提请大会表决。

会议表决通过关于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福建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草案,关于福建省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5年预算的决议草案,关于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和关于福建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决定将上述决议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会议听取、审议并通过省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刘修德关于福建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关于福建省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5年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决定将上述两个审查结果报告印发大会。

会议听取、审议并通过大会秘书长徐谦关于代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本次会议共收到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43件,内容涉及内务司法、农业农村、财政经济、教科文卫、涉台、环境与城乡建设等方面。大会秘书处对代表议案逐件进行了认真研究,建议将43件议案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审议结果依法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报告。

东南网2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郑昭)1月31日上午,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尤权主持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徐谦、陈桦、苏增添、张广敏、陈伦、张健、邓力平、刘群英、黄琪玉、潘征、牛纪刚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大会副秘书长、组织组副组长袁毅作关于代表酝酿、讨论候选人和代表联合提名情况的报告,审查代表联名提出的候选人名单,决定印发全体代表酝酿、讨论。

东南网1月31日讯(本网记者 吴燕敏)“减轻企业负担,这个话题谈了三十多年。从总理到总经理,从国务院到法院,都在想各种的办法与解决路径。但是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在1月29日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中,省政协委员刘泓代表民盟福建省委员会作了“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的意见建议”发言。

刘泓认为,企业负担过重这个“顽疾”一直没能得到根治,原因在于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够到位,而究其深层次原因,最主要的还是由体质因素造成。

刘泓在发言中提到,当前我省中小企业负担,除了融资困难、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攀升外,主要还有税负偏重;涉企收费偏多、偏高的问题。

刘泓表示,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关乎经济民生与社会稳定。为此,刘泓向大会建议从减税轻赋、加大清费减负力度、有效解决融资难等五个方面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减税轻赋 做好税收系统规划

刘泓表示,要呼吁中央政府科学规划税费比例,企业税负要与企业规模、经济增长相匹配,要按照不同行业的特性、经营特点和盈利能力来设计针对性强的优惠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核定税收标准,灵活调整税收宽紧尺度。

加强监管 加大清费减负力度

“对涉及我省权限的税费规定要进行清理,真正做到收费清单公示和评估。”刘泓表示,对实行政府定价和指导价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要纳入政府定价目录,明确收费标准和范围。针对不合理收费,要采取暂停征收、降低标准、减免或取消项目等措施。采取联合检查的方式,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纪检、纠风与审计等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尤其是对垄断行业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收费行为。

多措并举 有效缓解融资难难题

刘泓建议,当前应尽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门槛,延长贷款周期,简化贷款手续,同时,积极拓展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模式和手段。

加强建设 增强社会组织服务能力

刘泓在发言中提到,要明确各类市场中介的职责规范、行业规则、收费标准。尤其是行业协会、商会等经济类社会组织,要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实力,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会费收缴标准,主动及时反映企业的合理意见和诉求,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加大宣传 推动惠企政策落实

刘泓建议,出台政策要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企业办理。要提高政府公务人员的政策沟通及宣导能力,主动、及时、便捷地公布辖区内企业规划标准、符合产业政策目录和土地使用情况等信息资料,免掉企业不必要的申报审批环节,加快惠企政策落实。

刘泓在发言中呼吁,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切实做好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工作,有关部门要通过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来提升行政治理能力,释放更多改革发展的红利。“尤其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是竭泽而渔’,而应该是‘放水养鱼’,不应该是‘雁过拔毛’,而应该共同创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让中小企业这只‘大雁’,能够茁壮成长,胸怀大志行天下,直向云天逞英豪!”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