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东南网1月31日讯(本网记者 陈薪宇)高校书店是高校的文化象征,是师生的精神愉悦家园和文化休闲之所。但是,近年来随着实体书店的不断倒闭,高校书店也在不断减少。就此,省人大代表何强建议,我省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高校书店的扶持力度。

现状:高校周边难觅书店

店租高涨是根本原因

何强介绍说,目前我省有高校79所。据他初步调查,在高校校园及其周边只剩下实体书店约25家,其中以人文书籍为主营业务支撑的仅泉州华侨大学树人书店一家;其他高校校园及其周边,已难觅专营售书业务的书店的踪影。

“以福州大学城为例,现有13所高校,在校全日制学生约19.17万人,校园及其附近实体书店却只有6家。目前尚存的高校实体书店,基本是惨淡经营”,何说,“如福师大新校区文化一条街上有2家实体书店,其中一家已已处于半歇业状态;另一家十年老店起初还行,近年经营每况愈下,除了一些考试必读书和工具书,已难觅其它图书踪迹,经营利润微乎其微。”

何强认为,造成目前高校实体书店经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网络的冲击,也有读者阅读方式转变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房租租金的持续上涨,“实体书店本身是微利经营,但却与餐饮、服装等门店租金相同,今年有的高校店租价格甚至较去年翻了一番,估计今后还将以每年10%涨幅上调,而图书价格则是固定的,没有上浮空间。因此,他们虽然尽力经营,但书店生存希望渺茫,关张也是无奈之举。”

建议:高校成投资主体 减免书店租金

鼓励在校学生参与经营实践

何强也指出,省外一些高校对实体书店的支持的力度也在加大,“如上海华东师大为季风书园免费提供400多平方米场地,复旦大学对鹿鸣书店予以低价租金扶持,北师大以优惠租金将校外准备关门的墨香书店引进校园等做法,都是很可贵的,可借鉴的。”

就高校实体书店发展问题,他建议,省教工委、省教育厅协调我省各高校,在高校内外的自有房产中,开辟一处不少于100平米的空间,用于开办大学书店。所在高校对书店场地减免租金,并将此项工作列入高校党委的工作内容之一。

他还建议,高校要采取积极措施,以投资主体的身份形式参与书店建设,并鼓励在校学生参与经营实践,把书店建设成为学校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文化的主要平台,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的场所,青年志愿者活动基地等,为高校书店的发展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部门要协助高校,对高校书店的建设进行指导,并对合乎要求的高校书店,按照有关政策,给予相应的奖励支持。如省文明办把高校实体书店建设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学校考评体系,也可使我省的高校书店成为文明福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何强说道。

东南网1月31日讯(本网两会报道组)今日下午,福建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福州闭幕。提案委员会主任林文杰作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报告中指出,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和政协参加单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政协职能,通过提案积极建言献策。截至1月29日12时,大会共收到提案975件,其中:委员提案752件,占提案总数的77.1%,参与提案的委员361人,占委员总数的46.8%;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政协专门委员会、界别、委员小组提案223件,占提案总数的22.9%。根据《福建省政协提案工作条例》规定,提案委员会对大会提案进行了认真审查,共立案899件,占提案总数的92.2%;对不立案的76件提案,将以委员来信或信息专报件等形式送有关部门参阅。

本次会议提案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建议具体、针对性强,涉及我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这些提案凝聚了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心血,体现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愿望和呼声,对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提案委员会主任林文杰指出,提案是履行人民政协职能的重要方式,是践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载体,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协提案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按照中共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不断推进提案办理协商,丰富协商形式,强化协商效果,为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做出新的贡献。

东南网1月31日讯(本网两会报道组)今日下午,福建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福州闭幕。

闭幕会上,提案委员会主任林文杰作《关于福建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大会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福建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议》。会议还举行了省政协2013至2014年度优秀提案、提案办理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的表彰颁奖仪式。

省政协主席张昌平在闭幕式上讲话。他说,会议期间,各位委员认真履行职责,弘扬良好会风,积极协商议政,展示了胸怀大局、致力发展、履职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张昌平指出,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关键是要牢牢把握“建设新福建”这个主题,牢牢把握“推进协商民主”这条主线,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起来,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平台作用,在交流、交锋、交融中,寻求人民意愿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在互通、互动、互助中,增进社会各阶层的最大共识;进一步把赶超劲头鼓动起来,以高昂的热情、理性的态度,激发最大的履职潜能,让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部署成为履职的方向,把全省人民的渴望期待化成履职的动力;进一步把智慧力量汇集起来,扎根于自己所代表的界别群众之中,使人民群众感受到政协委员距离很近、联系很紧、感情很亲。在倾听探讨中汲取民智,在务实建言中凝聚民力。

东南网1月31日讯(本网记者 吴燕敏 陈晓青)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召开第三次大会,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福建省委员会副主席3名、常务委员1名。

大会首先通过了政协第十一届福建省委员会第三次选举办法,通过政协第十一届福建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选举工作总监票人、监票人名单。

大会经过无记名投票,选举出政协第十一届福建省委员会副主席、常务委员。刘可清、陈荣凯、陈义兴当选为政协第十一届福建省委员会副主席;张健当选为政协第十一届福建省委员会常务委员。

当主持人宣布选举结果时,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东南网1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 卞军凯)

福建准备好了吗?政策上如何衔接?如何避免陷入误区?如何推进制度创新?怎样释放政策红利?……围绕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最热的词语之一“自贸区”,委员们各抒己见。

厦门、福州、平潭三地如何避免单打独斗、各自为战?“要建立三地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对接平台,形成自贸区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工作任务分解落实机制和监督机制。”姚元根委员说,三地各有发展禀赋和资源条件,全省要统一布局,制定合理的战略和产业合作政策,探索不同层次的产业分工和合作路径。福建师范大学省政协委员小组提议,通过建立“自贸区城市联盟”,推进三地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对接,引进协作性竞争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外围城市的跨区域合作。

建设自贸区,要先了解自贸区,扎牢人才基础。集美大学省政协委员小组建议,要加强自贸区专业人才资源的储备,建议由多部门共建自贸区研究院,各高校联合组建自贸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最大限度减少不合理前置审批条件,是委员热议话题。“要尽快梳理出我省自贸区建设的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实施行政审批目录化管理,削减审批事项目录。”姚元根委员说。李子林委员的观点与之类似:“对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外商投资项目,如金融、物流、专业服务以及先进制造业等项目,可以最大程度放宽或减少对境外投资者资质、股权、业务范围等准入限制。”


郭学军委员认为,自贸区政策红利和央行配套支持措施的落实,需要融资渠道的创新。“要以特许经营权形式适当引入民间社会资本,拓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建立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

委员们认为,与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对接是福建自贸区的使命,福建自贸区应积极对接台湾物联网应用、智慧城市、文化创意、云计算、生物科技等优势产业,扩大对台湾现代服务业的开放。

民进福建省委建议,在ECFA后续协议中,应争取闽台先行先试互认通关单证、查验结果、海关封志和原产地电子证书,促进贸易便利化。还有委员建议,福建自贸区有平潭的特殊税收政策,可在税收优惠上打造政策洼地,率先就两岸税收问题建立定期协商机制,打造两岸税收协调试验田。

此外,还有委员在福建自贸区金融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黄克安委员建议,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国际化背景下,福建自贸区可借助金融开发契机,将前端的“产业金融”向后端的“商务金融”延伸和转型,发展海峡两岸物流金融合作平台,创新自贸区物流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要建立物流金融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健全和完善与物流金融业务相关的法律规范,降低金融全面开放的负面影响。

“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国际上往往将知识产权局、工商局和版权局的职能整合,而在我国则是各有分工。”林治良委员建议,在福建自贸区试点将知识产权保护所涉职能统一,与国际接轨。

适应新常态 

抓住新机遇 

建设新福建

省政协委员继续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报告

东南网1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何海铭)29日,参加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委员们继续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报告。

委员们认为,福建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新常态下要抓住新机遇,施展新作为,开创新局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努力建设新福建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符合中央对福建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是推动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行动纲领。

委员们纷纷表示,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蓝图契合我省实际,反映百姓心声。我们要一张蓝图绘到底,集中精力抓到底。

做好今年的工作,既要看到发展阶段转换带来的新挑战,更要看到新常态孕育的新机遇。委员们说,政府工作报告始终贯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一主线,思路清晰,指导思想明确。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前我省发展的有利条件,保持一个较快的有质量的发展速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产业创新转型,做大做强。在委员们看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的战略选择,也是未来福建发展的战略支撑。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创新,让机制更活、产业更优。政府部门要打破惯性思维,营造创新的氛围,让创新落到实处,将创新驱动作为解决发展瓶颈制约、增强发展后劲、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

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提出,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委员们认为,我们应坚持区内率先突破,区外积极跟进,注重机制、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实验,最终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委员们还表示,报告中关于“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表述,倡导了自觉接受监督的理念。新的一年,委员们要认真履职,敢于担当,在民主监督方面积极发挥作用,推进政务公开,让行政权力更好地在阳光下运行。

新机遇新作为 新福建新篇章

省人大代表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报告

东南网1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29日,省人大代表继续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等报告。代表们认为,报告主题鲜明、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贯穿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主基调,是一个开拓创新、催人奋进、体现民意、关注民生的好报告。

三明市代表团认为,政府工作报告靠事实说话,靠数据说话,方方面面的成绩都是实干的结果;报告又很平实,用群众语言,深入浅出。报告部署今年工作,符合中央精神、切合福建实际,适应新常态的要求,彰显了跨越发展的内涵,体现了民生的期待。

漳州代表团认为,政府工作报告贯穿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这条主线,谋划未来站位高,推动发展举措实,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切实”要求,体现了新常态、新要求,展现了新作为、新面貌,集中反映了全省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


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

来自莆田的黄福华代表说,福建龙头企业不多,带动力不强。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突出创新驱动,抓龙头强化带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

来自厦门的郑金泉代表说,在产业优方面,要梳理出重点产业,聚焦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福建特色产业,发挥国企、民企和外企的各自优势,弘扬闽商精神。

来自三明的吴莉娟代表说,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要全面落实院长、医生年薪制和药品集中采购等制度。建议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健全差别化医保支付制度,拉大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就诊的报销比例以及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标准的差距;对确实因病情需转诊的病人,可采用累计起付线政策,引导患者分流就诊。

来自宁德的钟冬季代表说,支持山区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农业才有奔头。需加大金融扶持,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还要加大技术培训,送技术下乡,科学种田,农业才能成为体面的职业。

来自福州的陈金发代表说,在自贸区建设上,省里要加大力度支持,在理顺机制、充分授权、产业发展上有所突破。要更关注实体经济,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帮助民企发展壮大。

代表们还审议了大会选举办法草案等。

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

通过大会选举办法草案和候选人名单草案

东南网1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昭)29日下午,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尤权主持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徐谦、陈桦、苏增添、张广敏、陈伦、张健、邓力平、刘群英、黄琪玉、潘征、牛纪刚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关于大会选举办法草案审议情况的报告,表决通过该办法草案,决定提请大会表决。

会议听取主席团成员、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姜信治作关于候选人名单草案的说明。根据大会主席团的提名,会议通过了补选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政府副省长、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候选人名单草案,交全体代表酝酿、讨论。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

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尤权参加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三明代表团审议

东南网1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胡斌)2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尤权来到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三明代表团,与代表们共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报告。

尤权指出,实现新一年各项发展目标和任务,关键在于抓落实。各级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更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带领群众,真抓实干,切实把中央对福建加快发展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资源是三明最宝贵的资源,要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建立和完善流域、森林等生态补偿机制,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生态资源转化为致富资源,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希望三明继续发扬精神文明建设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

尤权苏树林等到会听取委员发言

东南网1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严顺龙)29日上午,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进行大会口头发言。18位委员围绕做强做大我省产业龙头、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深化闽台农业合作、推进我省精准扶贫等方面议题建言献策。

大会的执行主席是张昌平、张燮飞、张帆、郑兰荪、郭振家、杨根生、陈向先、陈绍军、薛卫民、刘明。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尤权,省委副书记、省长苏树林,省委副书记于伟国,省委常委、秘书长叶双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志南,副省长陈荣凯,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刘可清,驻闽部队领导盛炳荣、卢江辉以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委员发言。杨根生主持会议。

会上,郭振家委员代表民建福建省委作“适应经济新常态促进福建发展的‘二十一’字建言”的发言,徐平东委员代表致公党福建省委作“做强做大我省产业龙头”的发言,张兰委员代表民进福建省委作“加快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创新发展”的发言,刘泓委员代表民盟福建省委作“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的发言,杨琳委员代表农工党福建省委作“深化福建与海丝沿线国家合作,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发言,凌友诗委员作“抓住教化根本 尊重教育传统”的发言,樊美清委员代表民革福建省委作“加强闽台农业种苗业合作交流”的发言,吴小颖委员代表九三学社福建省委作“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发言,廖明宏委员代表台盟福建省委作“当前我省台资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的发言,黄红武委员代表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作“推动我省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发言,黄玲委员代表无党派人士作“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言,蓝旋飞委员代表少数民族界作“加快推进我省民族乡村发展”的发言,王秋梅委员代表省妇联作“推进我省家庭服务业建设”的发言,张立先委员代表农业界作“持续推进我省精准扶贫”的发言,王光远委员代表省工商联作“支持闽商回归创业 助力福建跨越发展”的发言,谢小建委员代表省侨联作“提升服务侨资工作水平”的发言,苏文菁委员代表福州大学省政协委员小组作“把握‘两区’建设的新机遇,在更弘阔的平台上经略福建”的发言,朱锦懋委员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省政协委员小组作“加快我省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发言。

东快讯 (记者 林雅 林鸿胤 文/图)“这几天血压有点高,要不要调药?”昨日,福州台江70多岁的林依伯打电话咨询在社区签约的家庭医生。

自从2年前,林依伯听从家庭医生建议发现早期胃癌并及时手术后,他就把自己的健康完全托管给了家庭医生。

我省在2013年,全省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全面启动实施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签约后居民可以享受社区全科医生带来的个性化家庭医生式服务。另外,以家庭为单位的签约,2015年要实现全覆盖。

然而,东南快报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居民对家庭医生认可度逐年升高,但仍有不少人不知道,以至于这项惠民政策仍存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现象。昨日,省政协委员建议对家庭医生不要设编制,实行市场调节,来提高服务质量,从而真正实现分级诊疗。

现状调查

“叫好不叫座”一些人还不知家庭医生

70多岁的林依伯是第一批签约居民。2011年9月他和台江区瀛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全科医生签约式服务协议书》。

林依伯患有高血压,经常需要检查开药。他说,每次都去大医院,排队很麻烦,因此他与家人平时有点小病就到社区找签约的家庭医生陈医生治疗。家庭医生团队也会定期上门给他查查血压,提供一些保健知识等。

2年前,林依伯发现自己大便有点黑,但是人也不痛不难受,不过他还是找了陈医生咨询。


陈医生发现林依伯健康档案中有记录20年前有“胃出血”的既往病史,因此综合判断后,对症开了些药。林依伯的大便很快恢复正常,考虑到他的年龄,陈医生仍建议他转诊市一医院做个胃镜。市一医院的医生发现了林依伯患了胃癌,所幸是早期。

如今术后2年过去了,林依伯恢复很好。自从这件事后,他对于这项服务非常认可,平时有啥毛病都经常电话咨询家庭医生。

从福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量来看,不难发现居民对社区全科医生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瀛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2009年日门诊量50人次不到,到2014年日门诊量超过200人次,最近门诊量还在上升。2013年1月刚启用的宁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开出8473张处方,到2014年就达到36822张,同比翻了4倍多。

目前,两个社区中心居民的建档率都达到了8成,但有签约个性化家庭医生式服务仅1成左右。

签约的享受到了甜头,不知道的人则充满了困惑。

昨日,在旗汛口公交车站附近,记者随机采访了路过的居民,不少人均表示不知有这项政策。还有一部分人说听说过,但是没有享受过这项服务。

“我们普通市民还能有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么?”一名家住金祥社区的黄大姐摇摇头反问记者:“我不知道有这个协议,这是免费的还是收费的?”

存在问题

人员不足仍是“老大难”

昨日,东南快报记者走访了多家首批试点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名社区卫生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异口同声表示,人员不足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最大的难题。而人员不足必将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数量与质量。

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瓶颈问题,台江区卫生局有关负责人告诉东南快报记者,目前对社区卫生中心的投入应该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的政策方面比如要设置更符合实际的全科医生评价标准,提高市民对全科医生的认可度,政府部门要做的功课还很多。

此外,东南快报记者获悉,福州市正在征求各方对于《关于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讨论稿)》的意见。

而多名社区卫生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心人员不足的原因主要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任务量增加编制却不足

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日益重视,公共卫生服务投入日益增加,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从2009年九项增加到现在十二大项项目。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数量到质量要求也不断增加。同时,社区居民对中心的认可,近年来各中心门诊量均大幅增长。

而现有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为2009年核定。对此,福州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表示,编制不足,你想招人,招不了。

2.人才培训周期长“远水解不了近渴”

我省出台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实施意见》,计划2013-2015年争取再培养全科医生2500名,力争达到城乡每万名服务人口有3名全科医生的工作目标。

对此,瀛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郭实说,目前瀛洲中心提供服务的全科医生有8人,都是通过转岗培训的。虽然还聘了2名“5+3”规范培养全科医生,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5+3”规范培养全科医生,毕业后,要进行3年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因此,2名医生,1名要今年10月,才结束规培到位,另外1名今年1月刚送出去规培。按照目前瀛洲中心的服务人口5.4万人,按照每万人口3名全科医师的基础配置,需要16名的全科医生。如果1年招聘2名,全部到位最快也需要8年。

宁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吴梦妤主任也告诉东南快报记者,从2009年起,针对在基层工作的医学毕业生如果没有拿到规培证,则不能考中级。而这样的限制,也就导致中心人招来了用不了,而且规培3年后还存在变数。

3.待遇低,招人难留人难

东南快报记者从台江区获悉,近几年该区连续向社会公开进行招聘,但2012—2014年台江区向社会公开招聘101个卫技人员,录取40人,招聘率仅40.59%,而临床、超声诊断专业岗位招聘率仅10%。

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归根结底,社区医生的待遇太低,所以才招不进人,也难留住人。而且社区医生都是“一个萝卜蹲多个坑”,除了看诊,还要负责公共卫生等其他任务。

福州一名从业8年的全科医生告诉东南快报记者,她每个月平均绩效都只有1000元出头,她在医院上班的同学的绩效至少是她的两三倍。

另外一名从业7年但是已经跳槽了2个社区中心的全科医生坦言,之所以从编内跳到了编外,是因为薪酬机制不太活。

“干多干少都一样,长期容易打击积极性,造成不良影响。”吴梦妤说,去年中心业务量比前年翻了4倍,但是工资没有变。由于薪资低,肯定影响到“军心”。举个最简单的,如果签约5年,就有1.8万元的奖励金,但是中心好几个新人都不愿意领这块补贴。中心变成了培训机构,积攒了经验和人气后,有了更好的选择,人就走了。


建议

借鉴医生承包部分医保费用模式

省政协委员郑振佺介绍,全科医生的概念,2000年就开始提出了。我们中国最早的时候叫全科医生,跟美国交流多了以后,就叫家庭医生。

美国的家庭医生就是以家庭为单位,上门服务,关注一个家庭的健康情况,且不仅仅是解决临床的问题。

郑振佺说,英国一名博士曾经提出的一种家庭模式值得借鉴。这种模式是,从医保的人均费用中拿出一定比例,以承包的形式给家庭医生。如果这笔钱用不到,剩下的比如90%就给家庭医生作为奖励,如果超过了,医生也不要去承担这个责任。而参保居民则根据上一年家庭医生的情况,自愿选择家庭医生。

郑振佺说,这样一来,家庭医生就会及时地帮助服务对象预防疾病。而后,家庭医生会对你很熟悉,他不能看的病他就会帮你转到最适合的医生那里,这样也有利于实现分级诊疗。

大胆改革激励机制

郑振佺指出,目前激励机制没上去,自然没有人愿意来干,更谈不上要干好。目前基层存在的两大问题就是基础资源配置不够,社区医生觉得我就是这点工资,绩效考核方面干多干少都一样。

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后的改革,就是要提出有效的激励机制,必须让他们付出得多,得到的也高。如果有一个基层医生做得特别好、特别多,回报特别高,甚至超过大医院的医生也是有可能。

另外,社区医生的招聘,不要搞编制,要让患者去选择医生,实行灵活的调配机制,工作量超过现有人员的负荷量,就增加人员。政府部门不管人只管准入,人多人少让市场来调节。

郑振佺举例说,按照当前的模式,如果一个家庭医生没人跟他签约,他就没钱赚了。另外,如果一个家庭医生今年干得很努力,来年会有更多的人来找他,如果服务下降,和他签约的自然也会减少。

 

沙塘里摄影点

小皓摄影点

东快讯 (记者 夏菁)如今,在宁德霞浦各大酒店、旅行社的房间内,总能看到一份《霞浦滩涂摄影指南》,它为远道而来的摄影游客提供了详尽的摄影点攻略、摄影点线路、特色、拍摄贴士等信息。

不仅如此,为方便摄影游客,更好地打造霞浦滩涂摄影名片,政府部门2014年投入资金280万元,提升小皓摄影点,新建花竹摄影点。

“目前小皓摄影点提升工程已动工建设,完成道路拓宽、停车场拓宽、地面平整。春节前可完成停车场硬化,春节后动工建设摄影平台等设施。”霞浦县旅游局相关人士称,新建花竹摄影点,配套门楼、步游道、摄影平台、停车场、坐凳、亭子、公厕等设施,目前正在开展征地工作。

回顾2014年,霞浦滩涂摄影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已经有了不少新的变化和举措。

据旅游部门统计,2014年接待摄影游客30多万人次,比2013年增加了50%左右。

此前若是没有到过霞浦进行滩涂摄影的游客,很难想象到,早些时候通向摄影点的上山路,都是些烂泥巴路。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回访代表:滩涂摄影点基础设施滞后

去年两会上,王斌、李捷增等省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对滩涂摄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做出决定的议案。

“据初步统计,滩涂摄影每年可为霞浦创造2亿多元的产值和2000多个就业机会。”霞浦沙江镇涵江村党总支书记李捷增表示,去年提出上述议案,也是希望滩涂摄影文化旅游产业能得到更多的重视。

当时,代表们提出,霞浦滩涂摄影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例如,霞浦滩涂摄影的推介,目前主要还停留在民间层面,霞浦至今还没有滩涂摄影专门的宣传册、宣传片和官方网站,也缺少一个专门介绍滩涂摄影的文化场所。滩涂摄影景观点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滩涂摄影的品牌优势还没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滩涂摄影产业尚未形成。

为此,代表们联名提出,建议由省政府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和部门,帮助和指导做好霞浦滩涂摄影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做强、做精滩涂摄影文化产业。

摄影点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吸引摄影爱好者的一个关键因素。代表们提出,霞浦滩涂摄影旅游景观点布置较为分散,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滩涂摄影产业发展需求。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较大财力,而霞浦县财力有限,建议省、市在资金上予以一定扶持。

同时,代表们还建议,安排、引进一些示范效应和拉动性强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充分挖掘霞浦滩涂摄影资源,打造霞浦滩涂摄影品牌,提升霞浦的城市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

“最美滩涂”走向国际舞台

对于人大代表们提出的上述建议,霞浦摄影协会主席、霞浦滩涂摄影发起人郑德雄也感同身受。

“谁会想到,在10年前无人知晓的霞浦滩涂,如今却让众多摄影师为之疯狂。”郑德雄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从2003年起,他开始拍摄霞浦滩涂,不少作品陆续被《中国摄影》、《大众摄影》、《国家地理》等专业杂志刊登,同时在网络上得到广泛传播。

不少摄影爱好者是看了他的作品后,才慕名前往拍摄。“滩涂摄影逐渐带热了霞浦的经济。近年来,霞浦县对滩涂摄影也越来越重视。”郑德雄称,后来的文化节、摄影比赛等,部门都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在摄影文化旅游产业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力度。

而这些,在衍生出的“导摄”、渔民模特身上,也或多或少可以感受到。

今年40岁出头的马朝武是霞浦最早一批入行的“导摄”。而如今,在霞浦,像马朝武这样的“导摄”已有一两百号人。

“最初开始从事导摄,以前上山拍摄的路会比现在难走些,都是些烂泥巴路,也不太好找。”马朝武告诉东南快报记者,有些原先是荒山的,后来由于是拍摄滩涂的好位置,来的人越来越多,政府就因此修了上山的路。

而另一方面,渔民模特也发展到了二三十人,偶尔客串当当模特,也能为自己赚些外快,虽然依旧还处于“小打小闹”的阶段。

与之同步的是,从2007年起,霞浦县政府与《中国摄影》、《大众摄影》杂志社联合,成功举办了两届《霞浦:我心中的那片海》摄影艺术大赛。

就是这样以霞浦海上风光为题材的全国性摄影艺术大赛,在当时引起全国摄影界广泛关注,并将霞浦滩涂摄影一举推上国际舞台。

1月18日,第三届“海洋杯”中国·霞浦国际摄影大赛也已落下帷幕。

而此次,在郑德雄看来,算是规模最大的一届,又将进一步提升霞浦摄影旅游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吸引力。

“现在也在争取每年举办一次摄影大赛。”郑德雄说,这将更加有力地向全国乃至世界推介霞浦海上滩涂美景。

2015年,霞浦县将继续做好“我心中的那片海”国际摄影大赛,吸引世界各地摄影家来霞创作,邀请国内外摄影界名人、国内知名媒体人参与摄影展和摄影赛的颁奖,着力打造霞浦摄影新亮点。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今年将推进创建国际滩涂摄影创作基地

目前霞浦县也正在着手编制《摄影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国际滩涂摄影创作基地创建,打造摄影旅游品牌,成了该县2015年工作的重点之一。

总投资12亿元、规划用地1400多亩的宁德(霞浦)国际滩涂摄影基地项目截至目前已投入资金3389万元。目前也已完成一期项目摄影酒店和名人名家摄影艺术创作室建设用地平整;完成边坡和施工道路建设,完成牛头岛工程的建设。

在推广宣传上,霞浦滩涂摄影旅游也被提上省旅游局的议事日程。

“继续利用海峡旅游博览会等平台,进一步宣传推介霞浦滩涂摄影旅游。借助节庆平台,邀请境内外主要客源地旅行商和媒体记者到霞浦滩涂考察踩线。”省旅游局相关人士表示,《福建省旅游产业创新提升规划》提出“六大黄金自驾游线路”,将霞浦滩涂列入“钻石海岸自驾游线”的一个重点景区。

接下来,还将着手精心编制旅游宣传折页、地图、旅游指南等宣传资料,深入挖掘和全面展示滩涂摄影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有效整合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媒体资源,积极展开宣传造势。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中央电视台春晚片头摄制组走进霞浦,拍摄美丽的海岸风光。摄制组先后到松港街道北岐村、下浒镇上澳村渔排、长春镇斗米村等地取景录制春晚片头。

此次拍摄的霞浦风光,有望在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片头形象中展示。

“这对霞浦来说,可能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开始。”郑德雄说。

减了负,还有20多种“费”

“快嘴”委员当着省领导的面,直陈名目繁多的涉企收费

东南网1月30日讯(海峡导报特派记者 吴林增 骆余民 黄少毅)昨日,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大会,进行大会发言。其中,一位“快嘴”委员在发言中一口气念了20多个“费”,向在座的省领导直言目前企业的负担,赢得满堂喝彩。

他就是省政协委员刘泓,在会上作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的意见建议》的发言。

“减轻企业负担,从总理到总经理,从国务院到屏山大院,都在想各种的办法和解决途径。”他说,但涉企收费还是偏多。“比如,涉房收费项目就有:新增建设用地费、土地复垦费、土地登记费、征地管理费、房屋所有权登记费、建安工程社会保障费……工程监理费,等等。”

这还没完,他继续说:“其中,国土资源部门和住建部门分别在土地和建设审批过程中,对测绘、放线、验线方面收费,属于重复收费。”

这个“快嘴”委员,一口气读完了所有的“费”。接着,他建议,要减税轻赋,做好税收系统规划;加强监管,加大清费减负力度。“快嘴”委员,不仅语速快,而且声音也洪亮。他作完发言后,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伙鼓掌不仅在于他“快嘴”,更在于他提了一个好建议。

昨天的大会发言,先后有18名政协委员上台发言,为福建发展出谋划策。其中,厦门市科技局副局长徐平东、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杨琳、厦门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廖明宏也分别上台发言。声音立法严禁贩卖个人信息

收到诈骗信息,没有辨别出来,不小心钱被骗走了。对于这种诈骗信息,大多数老百姓都深恶痛绝,只是又对这种现象束手无策。

“这是群众的呼声,我一定要说。”昨日,省人大代表、厦门国源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雯建议,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立法禁止贩卖个人信息。

陈晓雯在调研中发现,很多老百姓的个人信息,被人当成商品拿来贩卖,最后落到诈骗分子手中。他建议,是时候出台相关法规政策严惩虚假信息诈骗的问题。

东南网1月30日讯(海峡导报导报特派记者 吴林增 骆余民 黄少毅)“自贸区”,本届两会的热词之一。福建自贸区要怎么建?代表、委员们也是做了很多思考,频发“好声音”,“献计”自贸区。

在福建自贸区建设中,厦门有优势。省政协委员姚元根建议,自贸区建设厦门可先行一步,积累经验,然后,推广到福州、平潭。

自贸区建设,人才是基本。省人大代表、厦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秋雄建议,在厦门建设两岸人才合作交流试验区,以吸引更多人才来到厦门工作。

引人

厦门可从台湾引进人才

“厦门要建设两岸人才合作交流试验区,让人才往来便利化。”陈秋雄建议。他认为,自贸区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厦门的对台特色。“人才工作上,厦门可以在全省发挥先行先试作用。”陈秋雄说,“我们提供平台载体,台湾人才提供技术。”

陈秋雄认为,对台湾人才居住生活条件可以有更多灵活政策,打通台湾人才在厦门的职业门槛、准入通道,发挥厦门先行先试作用。他还建议,让省里给予更多支持,由厦门行使省一级对台事务管理权限,这对引进台湾人才非常重要。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创新

对金融体制进行改革创新

在很多人看来,自贸区的建设最重要的是金融的创新。就此,省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认为,自贸区的建设关键就四句话: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监管服务。

在郑栅洁看来,自贸区的建设就是要突破现有的一些限制,厦门最有条件在金融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厦门可以从体制机制突破进行考虑”。

省人大代表、厦门金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小林也认为,自贸区金融创新,应该是福建自贸区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她建议,福建自贸区要学习上海自由贸易区。上海自贸区在一年时间里,注册的金融机构已达80多家,融资租赁企业一年就成立236家,这一点特别值得福建学习借鉴。“福建金融改革,可能会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陈小林建议,学习上海的经验,福建自贸区还要重点研究对台产业资本流,建议成立区域性资本要素市场,拓宽台湾人民币投资回流渠道,建立区域性人民币交易平台。

管理

建议成立自贸区管委会

厦门、福州、平潭三地分属不同行政区划管辖,地理区域相对分割,有各自的港口运营公司,在行政管辖上不便于管理。

姚元根说,三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相关政策不同,国内自贸区建设许多制度创新成果难以在三地同步复制推广。

因此,他建议建立自贸区建设协调推进机制,成立自贸区管委会,统一名称、统一管理、统一规划。

他说,福建自贸区发展,要学习上海自贸区创新成果,结合本地特点,及时推广复制,并在实践中推动具体项目的创新突破。

在成果复制推广方面,他建议,厦门先走一步,将飞机融资租赁作为突破口。为下一步开展飞机、船舶、大型设备、轨道交通设施以及中小企业境外融资等积累经验,然后,将经验推广到福州、平潭。

同时,他建议,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梳理出自贸区建设的负面清单、权利清单和责任清单,削减审批事项目录。

张立先委员发言

东南网1月29日讯(本网两会报道组)“过去的一年,我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大力实施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日上午,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进行大会发言。张立先委员代表农业界作了“持续推进我省精准扶贫的若干建议”的发言。

张立先委员表示,扶贫对象比较分散、贫困村造血功能比较薄弱、一些帮扶措施时效性差,当前我省精准扶贫工作存在这三方面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为此,张立先委员向大会建议从完善管理机制、落实扶贫到户、推进危房改造等五个方面持续推进我省精准扶贫工作。

持续完善精准扶贫管理机制

张立先在发言中提到,要继续深化建档立卡工作,对原有基础数据进一步核查,对新的数据进一步采集,力求做到贫困人口一个不漏,逐步实现对贫困人口脱贫返贫的等情况的动态管理。对已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进行分类管理,认真制定帮扶计划,力争让每户重点扶贫对象都有帮扶责任人、有具体帮扶方案。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持续落实精准扶贫到户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扶贫对象,因户施政,努力做到一户一策。”张立先表示,应加大小额信贷扶贫力度,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中尚未开展试点的10个县,今年内要全面进行试点。应加大对贫困户的培训力度,力争3年内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劳动力轮训一遍。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做到扶持一户、脱贫一户,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持续推进造福工程危房改造

张立先认为,切实落实好各级财政造福工程补助资金,研究制定差别化补助政策,适当提高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搬迁补助标准。要根据搬迁户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严格控制建房面积。要鼓励引导统规统建,对承建施工单位应给与相关规费减免优惠。鼓励引导整村搬迁,尽可能集中安置在城镇、工业园区周边,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后续生活、发展问题。鼓励引导搬迁村落开展宅基地复垦,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持续开展整存推进扶贫开发

张立先提到,要进一步整合下派驻村干部、乡镇保村干部以及村两委和农村“六大员”等力量,建立以“第一书记”为核心的帮扶工作队,重点推进贫困村经济发展,帮助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项目和“农家乐”等休闲旅游项目,尽快使贫困村集体经济摘掉“空壳村”帽子,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接近所在 县(市、区)平均水平。

持续强化挂钩帮扶制度

张立先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省领导、省直部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对口帮扶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制度,适当调整挂钩帮扶工作方案,重点加强对“十弱县”的结对帮扶力量。进一步健全服务协调机制,切实提高帮扶实效。加快推进山海协作产业园区建设,年内每个扶贫开发重点县都应建成一个以上共建产业园区,进一步增强造血功能。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