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福建两会特别报道】再上新台阶 建设新福建

2017年春节前,福州市每个县(市、区)各建成开放一条休闲步道。大腹山步道等12条休闲步道频频刷屏,有些还成为“网红步道”。它们不仅成为本地市民的休闲好去处,也成为外地游客领略有福之州“生态美”的目的地。

 资  讯 

再上新台阶 建设新福建(组图)

即时 | 2018-01-31 10:27

市民在福州市图书馆新馆看书。 卞军凯 段金柱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福州把解决厕所问题作为推进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街头公厕越来越美。 周明太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南靖县湖心岛彩色音乐喷泉,是去年南靖城乡民生基础设施重大建设项目。 林辉 林国浈 张梦帆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城厢区霞林社区社会治理网格站 周明太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18年元旦新开馆的莆田市图书馆。 周明太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依托福建中医药大学人才、技术及资源优势,坚持致力于“纯中医”特色的临床诊疗模式和教学科研活动。 周明太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进行质保初检工作。 周明太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连日来,在位于南安市霞美镇的泉州园林花卉产业园里,工人正加紧修剪金橘盆栽,迎接农历春节花市到来。林辉 黄瑜鹏 陈鑫炜 摄

【再上新台阶 建设新福建】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

即时 | 2018-01-30 09:04

东南网1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琳斌)

2017年,我省养老事业再上新台阶: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水平继续提升,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又迈出坚实一步,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加大顶层设计力度,完善政策机制。

我省已明确,到2020年,基本形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要想按期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养老政策体系,形成全面、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体制机制。

去年3月,《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开始施行。此外,去年,我省紧紧围绕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快补齐养老服务短板,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力度之大全国少有,成为当年全国养老事业发展的一大亮点。这些政策措施包括《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十条措施》《进一步促进养老机构健康发展十条措施》《“十三五”福建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养老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等。这些政策措施,努力加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方面工作,积极完善老龄政策制度,强化老年人民生保障和服务供给,改善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支撑条件,确保老龄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

不断探索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应对银发浪潮,推动养老事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会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有的事先难以预料,有的涉及多个部门。这就需要我们以对老年人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法治的框架内,敢于创新,积极探索破解发展难题的新路。

去年,针对居家养老设施不足、机构养老发展不快、医养结合水平不高、养老服务人员匮乏等短板,我省加快实施兜底保障、医养结合、精神关爱、智慧养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产业培育、队伍建设等工程。注重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在促进专业化组织落实服务、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准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让更多老年人享受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力争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全体老年人,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

截至2016年底,全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32万,占总人口的13.73%。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616万人,占总人口的15.85%。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与老年人相关的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等任务将更加繁重。这就需要我们更加积极地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加快补齐老年民生短板,加快构建养老、孝老和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动我省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亏钱也要办下去”

福建日报记者 黄枫 通讯员 苏福彬

24日,在永春县湖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院子里,几位老人围坐一起晒太阳、聊家常,不远处的南音室里传出悠扬的乐曲。该中心成立于2016年10月,占地3000平方米,是一家集医养结合、日间照料、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养老机构,目前拥有老年公寓26间、60张床位。

湖洋镇人口4.4万多人,其中老年人6700多人。该镇的青壮年大部分都在外地从事商超等生意,留守老人中8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问题比较突出。

为帮助高龄空巢、留守老人安度晚年,在镇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支持下,该镇陈文树、黄阳泽、李洋琴3位爱心人士自筹资金近50万元,建立了湖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目前,该中心已入住26位80岁以上的老人,还有6位老人成为日间照料对象。李洋琴负责中心日常管理工作,还聘用了6名员工。

走进养老中心老年公寓,只见宿舍内电视、空调、热水器等设备齐全。养老中心还配套了日间照料室、食堂、康复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书画室、棋牌室、南音室等设施。

83岁的老人黄绿家住湖洋镇玉镇村,她虽有3个儿子,但老大经济条件较差,老二老三又长年在外。自从入住养老中心,老人心情明显舒畅了许多。“来到这儿,认识了许多老伙伴,大家说说笑笑,日子不闷了,真好。”黄绿说。

由于养老中心环境好、服务好,一些外地留守老人也慕名而来。家住南安水头镇龙凤村的傅晚老人已84岁,一名湖洋人在他家附近开超市,老人听说了这家养老中心,就抱着试住的心态来了,住了一阵子就不想离开。

“我们这里的条件比较好,养护一位入住老人每月需成本1200多元,但我们只收取980元。从中心成立到现在,已经亏损了6万多元,都是我们三个人自己掏钱补上。”陈文树说,“就算是继续亏钱,我们也要办下去。党和政府对养老工作很重视,我们民间有能力的也要帮助做好这件事,把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陈文树等人的善举感染了许多人,一些在外的湖洋爱心人士也行动起来,经常向养老中心捐款捐物。前不久,在上海做生意的刘明治回乡为养老中心捐赠了价值5万多元的生活和办公用品。“一年多来,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累计价值达10多万元。有这么多爱心人士的支持,我们就更有信心办好中心了。” 陈文树说。


“决不能延误病情”

福建日报记者 吴恩儿 通讯员 邱春静 柳志勇

仿古长廊里,老人们在拉家常;娱乐室内,几位老人在切磋棋艺;书画室中,90岁的龚奇老人在练习书法……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在浦城县万家福托老院发生。从最简单的集中看护到现代化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从事养老服务行业15年的吴秋妹见证着浦城养老事业的发展。

18年前,吴秋妹的母亲和婆婆相继病重,忙于生计和照顾病患让她力不从心。“那时我也想找人帮忙照顾,但是浦城既没有托老机构,也难以找到让人放心的看护。”两三年下来,吴秋妹慢慢掌握了照顾病人的基本技能。看到身边有很多人面临着和她一样的困境,吴秋妹萌生了办托老院的想法。

“2003年,我在龙潭门租了一套房子做托老院。为了让更多的子女无后顾之忧,我给托老院取名叫‘孝子乐’。”孝子乐是浦城最早的托老院之一。凭着自己的勤学和热情,很快,院里就住进了二十几位老人。随着入住的老人越来越多, 2005年,吴秋妹将托老院搬到了西门公园内一套可容纳五六十人的房子。2007年,吴秋妹在德秀大道里塘路建起了一座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托老院,可容纳200余位老人。

“经常有老人因为家庭条件有限等原因延误病情。决不能延误病情,我就想着办一家医养结合的养老院,让更多的老人得到及时救治。” 2015年,吴秋妹和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始筹建浦城第一家医养结合的现代化专业化养老机构。截至目前,浦城县万家福托老院第一期工程已建成1幢医护楼、2幢康复楼和1幢设备楼,总建筑面积将近3万平方米,70多位老人成了万家福的第一批受益者。“他们的服务态度很好,很有耐心,照顾很到位。”今年82岁的洪和森老人对万家福的服务非常满意。老人的妻子因为腿脚不便想住养老院,他便陪着老伴在武夷山社会福利中心住了三年。听说家乡开了一家医养结合的养老院,二老便一起搬来了万家福。

吴秋妹的创业经历,是浦城养老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浦城养老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通过民办社会养老机构、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行“互联网+社区服务”等方式,将更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覆盖到城区每个角落。

【再上新台阶 建设新福建】平潭:“嫁接”台湾经验

即时 | 2018-01-25 11:40

平潭开通“台北快轮”。 念望舒 林映树 摄

东南网1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凤山 林霞)平潭岚城乡上楼村的变化,让人眼前一亮。

走进这个村庄,眼见之处皆是两岸文化融合的成果:村口的地标是一座“小房子”,装饰着特色的风车、五彩斑斓的轮胎;新修的村道旁竖起了文化长廊,箩筐、酒瓶、渔网等经过包装改造成为精致的手工艺品;荒废的空地摇身一变,铺上绿色草坪,成为村民休憩的好去处……

曾经,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村落。如今,“两岸一家亲”的认同感、归属感在这片土壤里深深扎根了——而这一切,要从平潭试点两岸社区融合建设说起。

2016年夏天,上楼村干部前往台北忠顺社区交流学习。同年12月,上楼村与台北忠顺社区结成友好对子,试点引进首个台湾里长曾宁旖担任上楼村村委会执行主任,“嫁接”台湾经验,开始了两岸社区的共建、共享、共融的交流合作。

自此,上楼村拥有全新的专属标志、文化长廊以及整体发展规划,它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017年初,该村成立首批志愿者队伍,人数多达80名。

就这样,这个拥有380年历史的小村落,在两岸民众的期待中,孕育出一个爱的大家庭,呈现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上楼意象,记录着融洽、深化的两岸基层交流。

数说

平潭率先实施“一岛两标”,率先采认台湾建筑、规划、旅游、医疗、教育等行业资质资格,目前备案台湾相关机构和企业49家、从业人员281人。

发挥政策优势,加快打造两岸快件物流基地,2017年,平潭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60%,其中两岸货运量增长5倍;跨境电商保税进口入区货值2.1亿元、同比增长3倍以上;海运快件、跨境直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分别达7071万元、1300万元。对台小额贸易市场2017年销售额达7.12亿元。

推进两岸社会融合,实施台湾青年来岚创业就业引领计划,目前已吸引800多名台湾青年落地、聘请20名台湾专才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此外,与台湾208个村里建立联系,聘请4名台湾村里长担任试点村(居)执行主任,率先引进台湾村里长治理经验。

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目前两岸特色金融集聚区初具规模,累计入驻金融、类金融企业超过1600家,2017年贡献税收超过15亿元,金融市场逐步开放。

融入世界经济,2017年9月首次举办高规格的中国-小岛屿国家海洋部长圆桌会议,向世界发布《平潭宣言》,并签约6个国际产业合作项目,总投资11.85亿美元。

点评

发挥对台对外优势

新的发展时期,平潭肩负重要使命。

平潭是闽台合作的窗口,也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两个窗口”的战略定位,赋予了平潭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对外开放全局中的重大使命。

这意味着,平潭需要不断探索两岸多领域、多层次深度融合。平潭探索“一区两标、包容共存、融合发展、两岸共赢”的思路和举措,推进岚台通道建设、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社会融合。

这也意味着,平潭要在对外合作中走出新路子。以国际旅游岛和自贸片区建设为契机,平潭不断加大开放步伐,如举办中国-小岛屿国家海洋部长圆桌会议、启动《平潭映象》亚洲巡演等。

开放是这座岛屿的生命力所在。平潭正紧紧把握“千年一遇”的发展良机,发挥对台、对外优势,在新一轮开放开发热潮中勇立潮头。

【再上新台阶 建设新福建】宁德:奔跑的“时代”

即时 | 2018-01-25 11:35

崛起的新能源产业 柯良斌 摄

东南网1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正是依靠科技创新,时代新能源公司近年来发展迅猛,从原先的‘跟跑’提升到现在的‘并跑’状态,并逐渐走向‘领跑者’。”宁德市科技局负责人受访时表示。

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变大,呈现爆发式增长,年均增长率达144%。2017年,锂电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358.3亿元,已成为宁德市工业经济的“新引擎”。

“我们公司拥有动力锂离子电池和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完整的研发、制造能力。”时代新能源有关负责人说。为了抢占技术制高点,时代新能源每年投入不低于营业额的5%经费用于研发,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研发平台。如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福建省锂离子电池企业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汽车动力锂电池及系统集成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据悉,仅去年上半年,时代新能源的研发投入就达6.7亿元。

不仅重视研发投入,时代新能源还广纳贤才,如今拥有研发技术人员3600多名,其中博士130多名。这些高层次人才为新能源开展技术研发注入强大的动力源,一批行业领先的技术和专利不断涌现。

据宁德知识产权局负责人介绍,时代新能源利用专利导航和专利信息分析,瞄准国内外竞争对手,对竞争对手的研发动向及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定期分析,开展专利风险排查,并围绕核心技术进行深度挖掘,实现专利布局的“精、准、稳”。

截至去年底,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2238件,仅2017年就提交国内外专利申请1062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40多项。

数说

宁德市每年统筹安排2亿元人才专项资金用于人才资源开发和兑现奖补政策,市本级经费从原来每年800万元增加至每年5000万元。

2017年宁德市有30个项目入选省级创业补助项目,入选数量、获奖金额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

2017年宁德共有103家企业获得福建省科技型企业备案,新入库培育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2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

落实2016年度61家新获评的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发明专利授权企业奖励资金355万元,18家企业获得科技“创新券”补助资金142.7万元,5家企业获2017年度省企业研发经费分段预补助项目省级承担补助资金663.18万元。

点评

创新是王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些年,宁德市正是借力创新“王道”,提速两大新兴产业——锂电新能源产业和不锈钢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推动环三都澳区域迅速崛起两大产业集群。

为了激励科技创新,宁德市多措并举,不遗余力地营造创新的暖环境,如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创新工作,建立科技创新的考核体系,把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专利指数等纳入市对县考核指标体系;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时代新能源获引进重大研发机构项目1项,资助资金1000万元;实施三都澳人才计划,每年安排2亿元人才专项资金等。

如今,创新让山区市宁德尝到了甜头,也找到了发展突破口。

【再上新台阶 建设新福建】龙岩:打造新“引擎”

即时 | 2018-01-25 11:32

连城冠睿电子科技公司 陈析兴 罗丽红 摄

东南网1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戴敏)20日凌晨2点20分,一声清脆的汽笛声划破了龙岩火车站的宁静,随着动车组实验列车缓缓驶入龙岩火车站4号站台,标志着龙岩火车站新站台正式投入使用。

19日晚,福建南(平)三(明)龙(岩)铁路龙岩站改造施工顺利告捷,既有赣龙铁路、赣瑞龙铁路、漳龙铁路成功由龙岩站老站场接入新建站场,并与新建南三龙铁路实现交汇,为2018年年底南三龙铁路全线通车奠定基础。

过去一年,龙岩全市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兴市、人才强市“三大战略”,全力打好项目落地、脱贫攻坚、生态环保“三大战役”,其中,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项目落地战役,为打造创新型工贸旅游强市,铸就新一轮发展强劲引擎。

在去年轰轰烈烈的城市交通治堵行动中,拥堵节点改造、“上天入地”等一系列城建工程为改善龙岩城市交通“微循环”加油助力。在这些工程中,邮政、海关交通节点改造工程无疑是其中的代表。龙岩市中心城区邮政交通节点左转匝道于去年4月顺利通车,其与更早通车的溪南南路至莲庄路的下穿通道,构成了龙岩首个“上天入地”立体交通工程。

“上天入地”工程建成8个多月来,龙岩市民出行体验流畅感明显提升,市民纷纷点赞。家住莲东某小区的廖女士切身体会到改造后的便利,她说:“我在市政府上班,开车上下班,以前一到下班时候,南环路到莲东路口的红绿灯就得等三四次,现在顶多等两次就能通过了。”

“合理的交通分流,让各方向通行效率提高许多,这一节点一到交通高峰期车辆便堵到一公里外的场景成为历史。”龙岩市城投公司工程师唐祖传说。

 20日凌晨2点20分,一声清脆的汽笛声划破了龙岩火车站的宁静,随着动车组实验列车缓缓驶入龙岩火车站4号站台,标志着龙岩火车站新站台正式投入使用。

    19日晚,福建南(平)三(明)龙(岩)铁路龙岩站改造施工顺利告捷,既有赣龙铁路、赣瑞龙铁路、漳龙铁路成功由龙岩站老站场接入新建站场,并与新建南三龙铁路实现交汇,为2018年年底南三龙铁路全线通车奠定基础。

    过去一年,龙岩全市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兴市、人才强市“三大战略”,全力打好项目落地、脱贫攻坚、生态环保“三大战役”,其中,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项目落地战役,为打造创新型工贸旅游强市,铸就新一轮发展强劲引擎。

    在去年轰轰烈烈的城市交通治堵行动中,拥堵节点改造、“上天入地”等一系列城建工程为改善龙岩城市交通“微循环”加油助力。在这些工程中,邮政、海关交通节点改造工程无疑是其中的代表。龙岩市中心城区邮政交通节点左转匝道于去年4月顺利通车,其与更早通车的溪南南路至莲庄路的下穿通道,构成了龙岩首个“上天入地”立体交通工程。

    “上天入地”工程建成8个多月来,龙岩市民出行体验流畅感明显提升,市民纷纷点赞。家住莲东某小区的廖女士切身体会到改造后的便利,她说:“我在市政府上班,开车上下班,以前一到下班时候,南环路到莲东路口的红绿灯就得等三四次,现在顶多等两次就能通过了。”

    “合理的交通分流,让各方向通行效率提高许多,这一节点一到交通高峰期车辆便堵到一公里外的场景成为历史。”龙岩市城投公司工程师唐祖传说。

    数说

    2017年,经过层层筛选,龙岩市60个“重中之重”项目正式确定,包括30个产业项目、15个基础项目、15个城建项目,总投资1678.5亿元。

    2017年,龙岩全市300个重点项目实现开工建设103个、超年度计划18个,建成或部分投产97个、超年度计划52个;完成投资889.3亿元,同比增长10.1%,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26%。其中,188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15.3亿元,同比增长19.1%,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24.1%。

    点评

    项目引领建设

    回顾2017年,龙岩市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三大战略”,持续打好“三大战役”。其中,作为拉动龙岩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的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新成效:县级投资成主导、生产性项目投资为引领……具体项目上,厦蓉高速龙岩东联络线用林获批、龙岩市委党校迁建项目揭牌运营、龙岩一中分校主体开工建设,这一个个重点项目的落地,或推动经济产业发展,或补齐社会民生短板,实实在在地增加着岩城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17年,经过层层筛选,龙岩市60个“重中之重”项目正式确定,包括30个产业项目、15个基础项目、15个城建项目,总投资1678.5亿元。

2017年,龙岩全市300个重点项目实现开工建设103个、超年度计划18个,建成或部分投产97个、超年度计划52个;完成投资889.3亿元,同比增长10.1%,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26%。其中,188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15.3亿元,同比增长19.1%,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24.1%。

点评

项目引领建设

回顾2017年,龙岩市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三大战略”,持续打好“三大战役”。其中,作为拉动龙岩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的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新成效:县级投资成主导、生产性项目投资为引领……具体项目上,厦蓉高速龙岩东联络线用林获批、龙岩市委党校迁建项目揭牌运营、龙岩一中分校主体开工建设,这一个个重点项目的落地,或推动经济产业发展,或补齐社会民生短板,实实在在地增加着岩城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再上新台阶 建设新福建】三明:“福林贷”福万家

即时 | 2018-01-25 11:28

明溪万亩苗木基地 江月兰 摄

东南网1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林宇熙 通讯员 陈晓星)18日一早,在建宁县溪口镇高圳村春花农场内,工人们正在为果树施肥。“采摘期过后,果树的营养消耗很大,要及时补充养分才行。”负责人陈春花说。

2013年,陈春花辞去厦门的工作,回到家乡帮助父亲管理果园。“以往那些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市场需求。”陈春花说,她着手果园管理后,除了往生态果园方向发展,还在努力发展林下经济。

2015年,陈春花开始在梨树上套种铁皮石斛,经过摸索,种植获得成功,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想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就是苦于没有资金。”陈春花遇到了新问题。很快,县里传来好消息,果园也能作为抵押物贷款。上个月,她用300亩的果园进行抵押,获得20万元贷款。

陈春花获得的贷款叫“福林贷”,是三明林业金融创新的又一成果。在“福林贷”推出之前,像她这样的中小林农获得贷款并不容易。

三明市林业局林改科科长谢锦斌告诉记者,林改后,三明市农民人均分到的林子不足10亩,户均在30~50亩,而且还不是集中连片的,由于这种零星分散的小额林权处置较为困难,金融部门想贷却不敢贷,广大林农需要贷款却贷不到。2016年底,三明市林业局与三明农商银行合作,率先推出普惠林业金融新产品“福林贷”。

“由村委牵头设立村级林业担保基金,贷款林农按一定比例交缴保证金,由林业合作社为林农提供贷款担保,林农以其同等价值的林业资产作为反担保申请贷款。贷款额度按林农出资担保基金最高10倍放大,最高可获得20万元贷款,一次授信、年限3年。贷款月利率由之前的8‰以上降至5.9‰,符合林业贴息政策的,实际利率只有约4‰。”三明农商行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福林贷”已在全省40个重点林业县推广。

数说

促进林地规模经营:2016年底,三明市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201家,经营面积887万亩;2017年底,三明市累计建立新型林业经营组织2662家,经营面积达958万亩。新型经营主体和经营面积均显著提高。

促进林业资本投入:2017年9月,“福林贷”全市推广3个月,授信96个村,发放贷款涉及77个村、693户、6881万元;2017年12月,推广6个月后,授信13.3亿元,实际用款10.9亿元,惠及1373个村、10197户农户。

促进林农增收致富:2017年预计三明全市农民人均涉林纯收入达4300多元,约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市林分亩均蓄积量达7.75立方米,居全省第一;三明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在福建省率先实现所有县(市)省级森林城市全覆盖。

点评

金融活水入万家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关键在于探寻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路径。

林业经营周期长、投入大,广大林农深受资金瓶颈的制约。作为全国首个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三明始终把林业金融创新作为深化林改的重要推手,创新举措接二连三,在全国率先推出林权按揭贷款、林权支贷宝等金融产品后,又推出普惠林业金融产品“福林贷”,一系列以破解问题为导向的林业金融改革创新,把金融活水引入千家万户,让绿野青山活力迸发。

【再上新台阶 建设新福建】莆田:打响妈祖文化品牌

即时 | 2018-01-25 11:24

“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夜巡马六甲。 陈荣富 摄

东南网1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欧碧仙 通讯员 林剑冰)“‘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途中,每天都有不懂汉语、不了解妈祖文化的外国人好奇围观。稍微了解一些妈祖故事后,他们也加入到朝拜的队伍中来。”24日,在“建设美丽莆田一周年专家研讨会”上,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兼学术部主任周金琰说,湄洲妈祖神像首次巡游东南亚,不仅在华人华侨中引起轰动,在促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方面,也真真正正发挥了“文化使者”的纽带作用。

2017年6月30日,湄洲妈祖神像从莆田湄洲妈祖祖庙起驾,经厦门飞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开展为期8天7夜的“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暨中马、中新妈祖文化交流活动。

“在这里能拜到湄洲妈祖,真是千载难逢呀!”2017年7月2日,在“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第一站马来西亚吉隆坡,湄洲妈祖神像绕境巡游团队经过路口、沿街商铺或人群集中点时,总有华人华侨信众在路边等候,双手合十、点头鞠躬,虔诚备至。当地的马来西亚人、印度人也好奇地拿出手机拍照,并不时询问、了解妈祖文化。

绕境巡安,是“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的重头戏,不单在吉隆坡引发关注,在华人华侨更为集中的马六甲、新加坡也引起极大轰动。

“‘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打响了妈祖文化的国际品牌。”周金琰说,今年,湄洲妈祖神像将巡游菲律宾、泰国等海丝沿线国家。同时,莆田正在筹备妈祖慈善基金会,希望不仅要把莆田建设成世界妈祖文化中心,而且要把莆田建成世界妈祖慈善中心。

数说

妈祖文化历经千年传承,成为跨越国界的精神和文化符号。目前,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有上万座妈祖分灵庙,信众达3亿多人。每年有400多万信众前往莆田湄洲妈祖祖庙朝拜。

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

2016年,湄洲妈祖祖庙入选“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首批遗产点;发挥妈祖文化作用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标志着弘扬妈祖文化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

点评

弘扬优秀文化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妈祖文化从莆田走向世界,既是世界对妈祖文化的认同,也恰是莆田以“创新、开放、共享”理念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之道。

把打造妈祖文化国际品牌作为建设美丽莆田“五品牌”之首,体现了莆田在新时期以新作为拓展妈祖文化的新思路,阐释妈祖文化的新内涵,以“开放、共享、国际化”的理念对传承和弘扬妈祖文化进行创新和实践的决心。

【再上新台阶 建设新福建】泉州:澎湃的“芯谷”

即时 | 2018-01-25 11:21

石狮华飞(中国)服饰公司 刘益清 许晓城 摄

东南网1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陈鑫炜)一辆辆大型工程机械车来回穿梭,随处可以听到轰鸣的机器马达声……20日,走进泉州“芯谷”南安园区·三安高端半导体项目施工现场,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映入记者眼帘。

作为泉州“芯谷”的核心和主体项目,三安高端半导体项目自2017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以来就备受各界瞩目。据介绍,此次三安高端半导体项目总投资高达333亿元,建设四类7个项目,包括高端氮化镓LED芯片、高端砷化镓LED芯片、大功率氮化镓激光器、光通信器件、射频滤波器、功率半导体(电力电子)、小间距LED封装产品项目等,全部项目5年内实现投产,7年内达产,将实现年销售收入270亿元,

为确保项目攻坚按时推进,南安积极充实力量,把一批业务能力强、基层情况熟的干部充实到了项目建设第一线。

泉州“芯谷”南安园区综合协调办主任蔡映辉告诉记者,为了保障三安项目交地和建设时序,该市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倒逼进度、责任到人,全力做好征地拆迁、荒料搬迁、地上物清理、通信基站搬迁等建设清障工作。三安产业项目用地2500亩,目前完成征地2150亩,完成86%。

同时,由南安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制定项目前期审批手续服务指南,实行全程代办、直通快办、部门包办制度,优先保障龙头项目要素供应。各职能部门开具审批事项清单、服务清单,绘制审批流程图及审批时序表,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目前,已完成项目备案工作,工可正在修编中。

数说

2017年,泉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33亿元,同比增长8.3%,经济总量已连续19年领先全省。

泉州经济在高基数上能够保持稳健增长,项目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去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实施“项目攻坚年”活动,市领导分片区一线推进,重大项目实施指挥部体制。396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71亿元,中化乙烯、通达三期等92个项目开工建设,西人马高端芯片、晶安光电三期等73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晋华集成电路主厂房封顶。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6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占39.5%,为制造业的企稳回升、转型升级,提供强劲的新动能。

点评

狠抓大项目

截至2017年,泉州经济总量已连续19年领先八闽。

2016年、2017年,泉州经济总量分别为6610亿元和7533亿元,增速均超过8%,这意味着泉州GDP每年增加六七百亿元,这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数字。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是因为泉州各级深刻认识到,经济总量越大,基数越高,越要鼓足干劲狠抓大项目,只有持续不懈推动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建设,才能加快转型突围,再造“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的新泉州。

2017年,泉州市开竣工项目总数达859个,总投资2958亿元。今年可望部分投产的晋华集成电路项目、中化乙烯项目、三安高端半导体项目,都是投资额数百亿的大项目或抢占新兴产业高地的项目,对地区经济换挡提速,都将产生强大的“引擎”作用。

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泉州市委、市政府就宣布,从2018年至2020年,泉州将滚动实施三年赶超计划项目库,今年确保全年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00亿元以上。

从泉州上下一心、追赶超越的气势上,记者看到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爱拼善赢的精气神。相信泉州在转型路上,必将不断迈上新台阶。

【再上新台阶 建设新福建】漳州:推动“美丽经济”

即时 | 2018-01-25 11:18

碧湖生态园 白志强 摄

东南网1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梁政 苏益纯)碧湖生态园里,22个外贸领域的创业团队组成了跨境电商创业社群——芒果帮,有趣的名字背后是17家传统制造企业,涵盖了家具、服装、制罐、日用品等,他们联合办公,探索新的城市商业业态和跨境电商平台。

同时,他们还成立了漳州芒果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为入驻的全市300家联盟会员企业提供人才孵化、业务培训、平台代理等服务,帮扶更多本土中小型外贸企业拓展跨境电商业务。“拉开窗帘就能看到碧湖,在这接待国外的客人,他们也觉得不错。”公司董事长吴晓彤充满自豪感。

碧湖越来越美丽,得益于漳州全面深入实施的“生态+”战略——以生态引领城建、产业、民生、文化等协同发展,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生意“四生融合”,把生态建设具体化、项目化、资产化,提升生态红利的“可感度”和“含金量”。

2017年,“五湖四海”成了漳州人的高频词。由南湖、碧湖、西湖、西院湖与九十九湾湖构成“五湖”,由荔枝海、香蕉海、水仙花海与四季花海组成的“四海”,串成了“城中有林、城中有花、城中有湖”的“高颜值”生态环境,不仅改变了城市“边角地”脏乱差的局面,为城市增添了一分“绿意浓情”,也提供了更多的休闲空间,让老百姓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漳州的良好生态很适合电商企业发展。我们期待推动项目加快落地。”日前,国内交易额最大的B2B跨境电商企业敦煌网CEO王树彤带队来漳洽谈项目时,发出这样的感慨。此时的碧湖,不只是一个生态大公园。恒丰银行、中石油等一批金融机构及企业陆续进入“开业季”,碧湖双玺、碧湖印象等高端住宅接连发力……“商圈效应”在此聚集,好生态向好业态的转换通道悄然开启。

作为漳州市政协委员,港资企业玉致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美玉曾建议,希望漳州在市容市貌上进一步下功夫。如今,看着城市日新月异,曾美玉满心欢喜:“这样温馨、美好的生态家园,怎能不受投资者青睐?”

数说

2017年,漳州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3555亿元,同比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3280亿元,同比增长16%;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18.1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4.9亿元,同比增长8.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点评

众人拾柴火焰高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2017年,福建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继续进行有力探索。其中,漳州市提出了“生态+”发展模式,推进生态与城建、产业、民生、文化及各行各业融合发展。

资金投入、商圈聚集、市场机制、公众参与、产业发展……“生态+”加的是全方位的思路,加的是综合性的发展模式。过去部门之间的协调难题,通过“生态+”提升了协调效率。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受益,吃上“生态饭”,催生出民生环境、城市发展与乡村富裕在内的系列蝶变。人们自觉成为生态的参与者、建设者、共享者,推进“百姓富”与“生态美”同频共振。

【再上新台阶 建设新福建】厦门:“创新券”助创新

即时 | 2018-01-25 11:02

“9·8”厦洽会 施辰静 摄

东南网1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廖丽萍 潘抒捷)去年,得知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推出了“火炬创新券”,厦门锐思特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立即办理了申请手续。同年8月底,该公司通过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的服务成功在新四板挂牌,这个过程中,公司借助“火炬创新券”抵扣了30%左右的服务费用。

“‘创新券’为企业节约了成本,让我们可以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去。”锐思特公司总经理陈经途说,作为一家成长中的软件开发公司,金融服务能为他们做大做强提供重要帮助。

凭借厦门火炬高新区推出的这一“科技创新大礼包”,企业不仅能享受到更加专业的科技服务,还能享受补贴政策。

“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800多家,其中属于厦门火炬高新区的有160家,通过‘创新券’扶持政策,可以引导更多优质中小微企业进入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培育规范,拓宽融资渠道。”作为“火炬创新券”的平台服务机构,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事业拓展部总监胡松表示,这一举措将是一种双赢的尝试。

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创新创业处负责人看来,发放“火炬创新券”的目的是鼓励和引导企业使用各类高水平创新服务资源。满足条件的区内企业每次接受技术、金融、人才、中介等创新服务时,都可持“火炬创新券”抵扣最高达35%的服务费用。自“火炬创新券”推行以来,共纳入服务机构47家,服务事项152项,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精准助力企业增效减负。

也因此,市主要领导表示,城市竞争中,厦门参加“举重”比赛没有优势,但参加“选美”比赛当仁不让。

数说

2017年,厦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00家,实现净增200家。新培育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82家、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91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77家。在全国同业排名中,厦门火炬高新区综合排名位列第20位,连续三年实现争先进位。中国城市科技创新指数排名厦门居第11位,中国创新创业指数排名厦门居第9位。

2017年,厦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25%,科技进步贡献率约65%;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约24件,为全省平均值的3倍。

2017年1—11月,厦门规上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增加值886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8%。

点评

创新推动发展

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发展动能也必然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此前,厦门就已有所谋划,把精力更多地放在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等领域,培育与打造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综合考量去年几个主要指标,厦门创新动力十足,经济发展质量较好。

当然,创新发展并非一劳永逸。对厦门而言,提质增效,仍是谋划今年经济发展的关键词。不久前闭幕的厦门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驱动是切入点,要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产业合作对接、要素双向流动等机制。同时,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相信抓住这些关键所在,厦门必定能在推进质量变革中,实现建设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的目标。

【再上新台阶 建设新福建】福州:共享生态福利

即时 | 2018-01-25 10:39

罗源凤梅生态公园 段金柱 摄

东南网1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 卞军凯)“现在,家门口多了个休闲锻炼的生态公园,真的太好了!”每天一早,家住罗源县城关的林文洗漱完毕,就来到凤梅生态公园的林荫游步道上散步。这里空气清新,生态优美,在这里走上一遭,老林觉得很舒坦。

2018年元旦当天,罗源县重点民生工程——凤梅生态公园以及总长2.6公里的凤梅林荫游步道二期路段正式对外开放。公园依托凤山山脉整体规划实施,并通过林荫游步道一期、二期及新规划路网将原有的凤山公园、梅岭公园整体串接起来。群众又多了一个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凤梅生态公园是福州市提供给群众的“民生礼包”之一。2018年春节前,福州市12个县(市、区)都将开放一座生态公园,包括鼓楼区的福山(郊野)生态公园、晋安区的鹤林生态公园、闽清县的江滨生态公园等,总面积达到493.59公顷,并配建了总长51.36公里的休闲步道,为市民带来全新的生态福利。

2017年春节前,福州市每个县(市、区)各建成开放一条休闲步道。大腹山步道等12条休闲步道频频刷屏,有些还成为“网红步道”。它们不仅成为本地市民的休闲好去处,也成为外地游客领略有福之州“生态美”的目的地。

惠民利民无止境。2017年5月,在总结休闲步道建设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福州市要求每个县(市、区)各打造一座生态公园。“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多做增进群众福祉之事,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公共休闲需求。”福州市有关负责人说。

不搞花架子,突出惠民、便民、生态、效益,成为贯穿始终的建设理念。福州市专门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公园建设要尊重自然,合理布局配套设施,重点突出生态建设理念,打造完整生态体系;要因地制宜,寻求特色,打造四季花海、文化、体育等主题个性符号,突出亮点,增强公园吸引力。

数说

福州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全面展开,已有43条内河基本消除黑臭;新建滨河绿道20公里、串珠公园70个,水系周边环境得到改善;在全省率先成立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城区库、湖、池、河、闸、站基本实现一体化、智慧化管理。完成连片旧屋区改造42个、566万平方米,整治提升老旧小区35个。城市空气质量位居全国74个重点城市第5位。

新改扩建40所中小学、13所公办幼儿园。福州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新建农村幸福院261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7个,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站24个。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88万套,新增公租房1万套。

点评

点赞绿色生活

生态是福州最宝贵、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和优势。福州是全国最“绿”的大中城市之一,2017年还获评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特别是绿色、共享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前者要求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到位,实现发展高素质;后者则要求创造更多的“绿色供给”,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福利。

12座生态公园全部建成开放后,必将助力有福之州环境更美、品质更好、功能更全、服务更优。绿色生活,民生福利,百姓点赞。

福建新媒体发展报告:新媒体创业你必须知道的方向

即时 | 2018-01-25 10:11

——《2017福建新媒体发展报告》解读

2017海峡两岸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参赛者路演。 本网记者 陈晖 摄

东南网1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游笑春)科技的进步,降低了媒体行业的门槛。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变身媒体人,开始用智慧与热情改造这个行业。

从内容生产,到媒体平台,再到渠道建设,媒体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如今都有了创新创业者的身影。阅读愈发便利、内容愈发丰富、形式愈发多样……他们,为媒体行业带来新变革。

在我省,新媒体的环境与技术发展迅速,创业者潮流涌动,新媒体发展形势喜人。1月21日,《2017福建新媒体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2017海峡两岸新媒体创业大赛决赛上发布,《报告》对福建新媒体发展的成果、机会、挑战与未来进行了解读。本期《助创》带来记者的观察。

环境:我省新媒体发展基础深厚

“新媒体创业已经进入深度创业的领域,现在新媒体创业表现为许多具体领域和阶段都进行新媒体化,新媒体属性更强。” 21日,在2017海峡两岸新媒体创业大赛决赛现场,大赛评委之一、跨星创投合伙人吕子睿用一番话,道出了新媒体发展的趋势。

据普华永道预测,2016——2020年,中国新媒体产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高达13.9%。面对迅猛的新媒体发展趋势,我省新媒体发展状况如何?

《报告》认为,成规模的移动端客户基础、高增长的互联网文创经济、多目标的产业推荐政策,是我省新媒体发展的特征。

在互联网发展方面,报告指出,我省互联网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省互联网行业收入连续四个季度保持20%以上增长,其中,文创传媒类表现突出。2017年前三季度,我省互联网重点企业业务领域主要为文创传媒、电子商务等,数量超过90家,占比达48.1%,其中,文化娱乐在吸引投资方面排名居首。

2017年11月,我省印发《福建推进“互联网+文化产业”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传统媒体新技术的应用水平,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创新内容生产和信息服务,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整合发展。这项政策的出台,也为新媒体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报告》认为,我省新媒体具有产业优势,表现在我省拥有优质的互联网基因和土壤、独特的文创人才储备和文创氛围、较完善的制造业供应链以及务实精神和相对低廉的人工成本。这些优势,共同构成了我省新媒体发展的基础深厚。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17海峡两岸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参赛者在交流探讨。本网记者 陈晖 摄

现状:新媒体发展亟须平台

尽管我省拥有发展新媒体的良好环境,但对新媒体创业者来说,产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制约着其发展空间。

《报告》指出,我省缺少新媒体龙头企业,新媒体创业者生产的内容依附于外省的平台,这些平台资源聚集在北上广深,平台与创业者之间的资源对接较为困难。相比北上广深及江浙沪,我省新媒体产业总体量级较小,产业联盟尚未形成,产业合作度偏弱。与此同时,我省新媒体产业在某些领域存在资源欠缺,一些新媒体创业团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遇到人才、市场、资金瓶颈。

《报告》认为,产业发展的不足,正让我省新媒体产业面临来自外部的威胁。我省的新媒体创业者,容易被新媒体发展环境更好的地区吸引并外流。这无疑不利于我省新媒体产业的发展。

面对行业发展对新媒体平台的需要,我省媒体行业龙头正抢先布局,开始转型升级的尝试。作为省级媒体龙头,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率先开始搭建新媒体创业平台,在服务自身转型发展的同时,也致力于服务行业创新创业者。

2015年,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承办了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海峡赛区的活动,并开始思考如何搭建一个新媒体创业平台,以整合资源,打通传媒行业产业链,服务福建的新媒体创业者。2016年,由集团联合各方资源打造的我省首个传媒众创空间——新媒空间诞生。2年来,新媒空间为海峡两岸创业者提供创业空间、投融资、市场渠道、宣传推介、政策咨询、人力资源等服务,初步打造出新媒体创业生态圈。

新媒体行业平台的搭建,正吸引一大批新媒体创业者。在新媒空间所在的蒲公英创新工场,已经聚集了新媒空间、 YOU+国际青年社区、e+生活三个传媒类众创空间。这些新媒体创业平台聚集了创新思想、人才、资金、产品、技术等资源,不仅让创业者能够低成本创业,还大大提高了他们创业的成功率。不仅如此,这些平台和在北、上、广、深、杭的创业者形成联盟,更好地帮助他们整合资源,谋求共赢。

未来:内容和渠道将百花齐放

“新科技带来了威胁和冲击,可是从另一角度看,其实是为我们带来让更多使用者收到我们信息的机会。”面对媒体发展趋势,台湾联合报社长项国宁在接受《报告》访谈时如此说。

那么,这些机会在哪?《报告》指出,2017年我省新媒体领域热点集中于知识付费、短视频、动漫IP、内容垂直细分化等。

关于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认为,围绕微信生态的小程序渠道将成为新媒体创业者的主战场,新媒体渠道和载体多样化将加剧,原创性、精品化的新媒体内容将更受欢迎,以短视频形式的新媒体内容将会百花齐放。《报告》还指出,新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垂直领域的知识需要不断提升,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市场将持续升温。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还指出,新媒体将进入变现周期,新媒体变现路径正在发展中变得逐渐清晰。吕子睿表示,随着新媒体、大数据的发展,新媒体人正深度思考变现问题,手段主要集中在广告、游戏、电商上,希望未来新媒体创业不仅要追求流量,还要追求流量的质量。

而未来的新媒体创业者会有哪些特点?在2017海峡两岸新媒体创业大赛决赛现场,AA加速器创始人、洪泰基金合伙人吴玲伟从人群、社会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现在,‘90后’已经‘可怕’地改变了今天的创业方式。” 吴玲伟表示,每个个体都是创业者,而“90后”更容易接受创业,拥抱创业,希望通过创业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此外,年轻人创业还得到了中国“双创”政策的巨大支持,在消费群体和创业群体中都会成为巨大的力量。这无疑意味着新媒体创业者将更加年轻。

吴玲伟还表示,中国的城市层级结构也意味着一线城市的消费需求仅仅只代表一小部分人口的需求变化,中国的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最具有升级潜力甚至颠覆潜力的趋势。

“女性创业者的力量也不容忽视。” 吴玲伟表示,在中国,女性占据消费主导地位,不能撬动女性的消费力,这个项目就存在一定的瓶颈,女性合伙人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她们对女性消费观的敏感度对创业者来说尤为珍贵。

“以前媒体人讨论的是文字、版面,而现在说的都是点击率、分享数、触及率和影响人数等等。”谈到媒体的未来,台湾《卓越》杂志董事长丁雯洲说,“传统媒体的转型必然伴随着暂时的失序与痛苦,其中最需要突破的一个关口,可以称为‘语言关’”。时际创意传媒副总经理洪肇君则表示:“当我们谈到媒体融合时,还是要回归原点,回到传统媒体的公信力,获得读者、受众的信任才是最重要的。”

更多有关《2017福建新媒体发展报告》的内容,请扫一扫二维码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