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2016年6月,福建被确立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路。两年来,福建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发展路径,努力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有机统一。

 资  讯 

南靖县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大会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即时 | 2018-07-19 18:37

福建已建立覆盖12条主要流域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即时 | 2018-07-17 07:28

生态补偿,共护一江清水

我省已建立覆盖12条主要流域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到2020年将筹集生态补偿资金18.9亿元

东南网7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永珍) 近日,漳平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布的上月水环境质量月报显示,九龙江干流监测点水质总体保持优良,继续达到功能区划的Ⅲ类水质标准;市区2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达标率100%。

“今年,我们共获得省里下达的重点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资金6084万元,比上年增加1894.9万元。持续加大的生态补偿力度,有效调动了流域上游治理和保护的积极性。”漳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2003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九龙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试点,之后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到闽江、敖江等流域。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要求,2017年,我省进一步建立了覆盖全省12条主要流域的全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为可持续发展营造优质流域生态环境。

我省明确,全省12条主要流域范围内的所有市、县既是流域水生态的保护者,也是受益者,对加大流域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投入承担共同责任。同时,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受益程度、保护责任、经济发展等因素,在资金筹措和分配上向流域上游地区、向欠发达地区倾斜。

“由省级政府牵头推动,责任共担、稳定增长的补偿资金筹集机制,以及奖惩分明、规范运作的补偿资金分配机制,较好解决了‘钱怎么筹’和‘钱怎么分’两大难题,有效促进了流域上下游关系的协调和水环境质量的改善。”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重点流域生态补偿金由省市共筹,且筹措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省财政厅、环保厅下达重点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资金13.36亿元,比上年度增加2.32亿元。按照省级与市县资金各翻一番和新增筹集资金30%、30%、40%分三年逐步到位的原则,筹集补偿资金2020年预计将达到18.9亿元,比2015年翻一番。

此外,2018—2020年,我省还将通过安排小流域以奖促治15亿元、综合性生态补偿8.2亿元、实施总投资为120亿元的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同时积极争取汀江—韩江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延续实施等措施,加大对重点流域的生态治理和修复的支持力度。

资金分配上,我省充分利用已有的监测、考核数据,按照水环境质量、森林生态保护和用水总量控制因素分别占70%、20%和10%权重,实现科学化、标准化分配。2018年,九龙江流域11个县市共获得补偿金4.88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57亿元。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流域生态补偿目的是保护好绿水青山,让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下一步,我省持续创新财政支持流域生态补偿的体制机制,以调动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海沧召开环保大会 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

即时 | 2018-07-16 08:04

海沧城区郁郁葱葱。郑伟明 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邱雅 见习记者 张晓哲 王晓萍 通讯员 熊东帆)上周末,一群摄影爱好者登上厦门中心,他们用镜头聚焦“海沧蓝”,蓝天白云下,山海湖岛城和谐共融。

盛夏的清晨,微风习习,海沧湾公园内,老人惬意地练着太极扇,“啪啪”作响的扇子声和着鸟鸣声,奏响了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同心曲……

13日,海沧区召开全区生态环保大会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推进会,这也是海沧区召开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全区性环境保护大会。海沧区-街道-村居三级联动,将凝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动员力量推进生态建设

会上研究部署了海沧区当前和今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工作内容,并动员全区力量,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海沧生态文明建设。

“突出问题导向,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海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声音字字铿锵,而这也将落实在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攻坚战中,以及在工业、农业、建设、交通、生活等各领域和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源头防控上。不仅如此,海沧还将通过构建绿色产业结构、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和谐共生。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绿色理念融入发展血液

把绿色生态作为打造国际一流海湾城区的一项关键要素,海沧对标国际一流标准,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一组组数据诠释了“海沧蓝”:2015年以来,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位居全市前列,并在2016年度、2017年度实现 “两连冠”。2017年,海沧区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7项考核指标全部达标,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达96.2%。

如今,海沧已奏出生态文明强音。6月28日,中央深改办来厦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调研督察期间,实地查看过芸溪流域治理情况,并在海沧区召开座谈会,对海沧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

而这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项目建设为生态让路、产业转型为环境“减负”等举措。生态保护举措有力,已将绿色理念融入发展血液的海沧,围绕着生态蓝图,正迈着铿锵步伐,书写出新的绿色答卷。

目标

到2020年,“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更加健全,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位居全市前三,城乡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建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区示范区;到2035年,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福建日报评论员:以自觉政治担当推进生态文明新福建建设

即时 | 2018-07-15 08:02

□福建日报评论员

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关键在于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切实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如何,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党的执政成效。在实现绿色发展任务日益紧迫的情况下,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加自觉的使命担当、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有力的务实举措、更加过硬的工作作风,不折不扣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发挥“关键少数”的带头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守“生态红线”和“绿色底线”,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生态保护作为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要切实把“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政治责任底线,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各级各部门要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一级带着一级担当,进而让全体党员干部想担当、愿担当、敢担当,形成共同担当、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用好考核评价这根“指挥棒”。近年来,我省出台一系列生态文明目标责任体系和评价考核制度,推动形成促进绿色发展的正确导向。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正向激励和刚性约束,一方面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

建设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必须有一支意志坚强、本领过硬的生态环保铁军,才能取得全面胜利。各地党委政府要把加强生态环保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事业全局出发,为生态环境部门选贤任能,创造条件聚人才、育英才;积极解决基层生态环保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做他们的坚强后盾;落实好省级环保督查制度,构建起与中央环保督查无缝衔接的制度体系;健全生态司法保护机制,推进生态司法专业化建设,着力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司法保护体系,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全省党员干部应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行动自觉,勇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咬紧牙关、爬坡过坎,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走出一条既有引领示范意义又有福建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开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奋力当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即时 | 2018-07-07 11:0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推进会昨日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研究部署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号召,要动员全市力量,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更高起点上建设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奋力当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生态环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福建、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早在三十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就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他多次强调:“保护自然风景资源,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厦门的环境,“这要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好。”他亲自牵头开展了筼筜湖综合治理,打响了厦门整治环境污染的一场大硬仗。在省里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极具前瞻性地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勉励厦门要在生态建设上彰显特色、走在前列,“成为生态省建设的排头兵”。去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盛赞厦门“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是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和嘱托,以更大担当和更大作为,努力把我市建成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先行区、示范区。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当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就是要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领,真正学懂弄通其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就是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就是要切实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坚持问题导向,盯紧短板弱项,强化督查问责,打造环保铁军,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刚性的措施、更迅速的行动,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上新台阶。

“清新的蓝”、“怡人的绿”,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厦门高素质高颜值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好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持之以恒地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清新、更美丽,不断续写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福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深化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即时 | 2018-07-05 08:01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深化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东南网7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周琳 林蔚) 4日,十二届省政协常委会召开第三次会议,就“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开展专题协商。省委书记于伟国讲话,省政协主席崔玉英主持会议。于伟国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最普惠最长久的民生福祉。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责任,社会各方面也要共同支持、参与和推动。政协各级组织和政协委员要发挥优势,积极关心支持,更好地促进生态福建建设。

会上,省政协副主席洪捷序代表专题调研组介绍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13位与会委员就完善商品林赎买机制、推进企业绿色发展、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推进污水垃圾治理等作了发言。省发展改革、环保、林业、住建、海洋渔业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作了回应,并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

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于伟国说,这次专题协商站位高、切入准,调研准备充分,协商氛围浓厚,大家的建议针对性和操作性强,对推动工作很有启发帮助。各相关部门要认真梳理,逐一研究,积极吸纳,切实把专题协商的成果体现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去。

于伟国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让老百姓享有更好生态、更美家园,各级党委政府责任重大,社会各方面也要共同支持、共同参与、共同推动。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解决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突出生态问题为重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围绕重点工作,压实各级责任,层层抓好落实。于伟国说,政协各级组织和政协委员要以这次专题协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政议政,继续关注关心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更好推动生态福建建设。于伟国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善于听众言、集众智、聚众力,更加积极主动听取政协委员意见建议,更加自觉接受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推动我省各项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于伟国强调,省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汪洋主席对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的要求,讲政治,聚共识,建诤言,善监督,强自身,更加积极地投身新福建建设的生动实践。

崔玉英指出,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新局面,福建被赋予了为构建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探索路径的前所未有的重大使命。本次专题协商旨在对我省试验区建设进行梳理分析,既是省政协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省委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助力我省深化试验区建设的具体实践。省政协常委会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按照于伟国书记讲话要求,进一步在提高站位中把正方向,在增进共识中汇聚合力,在精准建言中助力发展,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议政建言质量和水平,把政协协商活动打造成深化认识、接受教育的平台,宣传政策、释疑解惑的平台,凝聚共识、汇聚合力的平台。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志南参加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王惠敏、魏克良、杜源生、王光远、阮诗玮,省政协秘书长陆开锦参加了会议。

【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三明:赎买留青山 青山变金山

即时 | 2018-07-03 07:54

国家要保护生态、林农要采伐商品林,矛盾如何破解?三明通过推行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租赁补助等试点改革,初步实现“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利益”的双赢目标,为全国提供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东南网7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通讯员 邓书榕 魏兴谷)如果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即将成熟,正盘算着砍掉卖钱的时候,突然被人喊停,你会不会很着急?过了一段时间,这人又拿着钱买下林子,非但不砍,还继续往里头投钱种树,你会不会觉得不可思议?

“生态效益和林农利益两者都要!”这,就是发源于三明的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改革探索的第一种解法——直接赎买。5年来,三明在这一基础上又探索出租赁补助、置换调整等多种方式推动商品林赎买改革,截至目前,三明累计投入1.52亿元,完成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6.7万亩。

赎买留青山,青山变金山,这项改革带来的一系列效应正在显现。

青山添新绿

“这林子太漂亮了!”时隔4年再次来到岭头村,罗范钦看着路边这片曾属于自己的林子,发出惊叹。

“原来的杉木壮了、高了,又套种不少闽楠,现在都有碗口粗了。这种林子的固土保水效果比以前强太多了。”老罗这么解释“漂亮”。

“此前是人工种植的纯杉木林,树龄二十多年了,当时我正准备砍掉卖钱。”罗范钦是永安市西洋镇旧街村的造林大户,2012年,一纸“限伐令”打乱他的计划——“我流转过来的林子,又投了很多钱抚育管理,不让砍,我的投入怎么办?”

为什么不让砍?永安市林业局的杨敏说,为了保护生态。2012年,我省重新区划界定重点生态区位,对沿河、沿路和环城一重山以及水源保护地等生态脆弱或敏感区的森林实施限伐,因为这片林子恰好位于国道旁,也就是重点生态区位。在永安,像老罗这样限伐的商品林有近14万亩;在三明,有195万亩。

“这种林子属于村集体或个人,砍掉卖钱天经地义,可从生态的角度来看,一成熟就砍很可惜,因为达到同样的生态价值又要再等20多年。”“限伐令”只是“刀下留树”的权宜之计,为了生态效益不让砍,可林农权益如何保障?

破题从2014年开始。永安市财政出资1500万元,同时成立一个非营利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志愿者协会,由协会向社会发动捐赠筹集1500万元,总共3000万元,目标是先赎买1万亩。很快,协会就找到老罗,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价格,老罗觉得价格较为公道,当场决定把这片林子卖给协会。

赎买只是开始。永安出台规定,对协会赎买后的林木间伐、木材销售、补植套种的定价、招标、施工管理等进行规范;成立专门的队伍,负责专业化、社会化管护。目的是通过专业化的科学经营,把针叶林改造为针叶阔叶混交林,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

老罗的这片林子通过两次间伐,一些长势不好的杉木被砍掉,保留50棵长得好的,为补植乡土阔叶树留下空间。两次间伐可出材4.5立方米,产生效益近2000元。

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绿上添绿”。这些资金用在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等乡土阔叶树,以及将来的抚育、森林防火等,从而实现自我造血。这种可持续的资源培育模式,让永安成为我省唯一的国家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

森林添绿,林农增收,破解两难换来双赢的赎买制探索得到省政府的肯定。2015年6月,永安、沙县与省内其他5个县(市)被我省列为首批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省级试点县(市)。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金路迈新步

直接赎买,农民欢迎,可对财政来说压力不小。作为试点任务的主要执行者,沙县林业局副局长刘爱国,整天掰着指头算账,可怎么算还是钱不够——试点任务1万亩,一亩林子的赎买价约4000元,1万亩就近4000万元,靠县财政和上级补助,缺口不小。社会捐赠也不是长久之计。

如何解决钱的问题?沙县深化改革,探索花小钱办大事之路——租赁补助,就是有条件让林权所有者采伐,迹地更新后纳入生态公益林保护。

沙县虬江街道墩头村村民廖佳鹏选择的就是这种方案。在林业局的指导下采伐81亩,扣除成本,净收入近20万元。第二年春天,他又按方案补种林业部门免费提供的阔叶树苗,成活率达标,即可获得每亩1000元的补助。

在刘爱国看来,通过深化改革,1000元起到4000元作用:“既满足林权所有者采伐林木的合理需求,又加快林分树种结构调整,可谓四两拨千斤。”

在直接赎买、租赁补助之外,三明还在探索通过生态公益林布局优化调整及储备库建设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将重点生态区位内的商品林与区位外零星生态公益林进行等面积对换。

这也成为解决“钱从哪里来”的又一方案。

思路还在进一步拓宽。“几年实践证明,科学经营可以有效提升森林质量,这也是国家鼓励的方向。”三明各县市正在把赎买与实施国家储备林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PPP项目等结合,获得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机构贷款,现已授信永安市1亿元、建宁县3.4亿元、沙县4亿元。

在三明市林业局副局长潘子凡看来,探索建立赎买等机制,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增强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林业的信心。

林业是一个经营周期长但收益比较稳定的产业,如三明现有13家省办市管国有林场利润率达8%~11%。从调查情况看,大量社会资金渴望进入林业,但此前社会各界对林木采伐制度的多变产生困惑,甚至对现有可采伐利用的人工商品林,也担心今后政策又有新调整而被禁伐或限伐。

“赎买改革起到兜底作用。”潘子凡告诉记者,三明正在与中国人寿、人保财险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洽谈合作长期持有林权,目前已进入审批程序。

“快看,猴子来了!”一名游客在永安市安砂镇培竹村大喊。村民吴大容高兴地说,赎买后村里树变多了、变大了,猕猴也来了,刚开始它们会破坏农作物,大家一商议就专门腾出一块地瓜、玉米地,让它们“回家”有东西吃。如今,猕猴成了培竹村发展乡村游的一大卖点。

沙县高桥镇上里村也迈出振兴的新步伐。“赎买让我们被划入重点生态区位的商品林成功变现400多万元。不仅让村里还清150多万元拖欠款和工程款,还让村民共同分红100多万元,剩下的100多万元用于发展生产,建设新村。”村支书卢仁铨对村里的发展充满信心,今年,就把此前因为缺资金抛荒的280亩林地造上新林子。

福建:改革“试验田” 种出“生态果”

即时 | 2018-06-29 07:41

福州市引入PPP治理模式和生态修复,逐步解决城区内河黑臭等问题。 图为市民在安泰河边欣赏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 本报记者 林辉 摄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获批两周年来,38项重点改革任务有37项已形成改革成果,一批领先全国的改革经验得到国家有关部委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改革“试验田” 种出“生态果”

东南网6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园园/文 本报记者 林辉 摄)

作为生态“优等生”,2016年6月,福建被确立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路。两年来,沿着《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擘画的领跑路线图,福建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积极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发展路径,努力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有机统一。

记者从27日召开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推进会获悉,目前中央部署的38项重点改革任务有37项已经形成改革成果,其中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生态司法保护机制、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创新、林业金融创新、全流域生态补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河长制、厦门生活垃圾分类等一批领先全国的改革经验和制度成果,得到中央改革办、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委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考核指挥棒“绿”起来

如果一个地方出现环境污染问题,既要追究政府官员责任,也要追究党委领导责任。2016年起,福建率先扛起“党政同责”大旗,创新实施地方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每年两会期间,九市一区党政“一把手”向省委省政府签订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共同立下环保“军令状”。

环保不只是环保部门的事,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分内事。2017年,我省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制定环保责任清单,细化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及52个部门130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厘清各部门履职范围、职责边界,解决责任多头、责任真空、责任盲区等问题。

生态环保责任书一年一签订、一年一考核,生态环境问题“一季一通报”,让环保不力的地方官员“红脸”“出汗”……我省在全国率先探索环境治理从“督企”向“督政”转变,抓住监管“牛鼻子”,让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感受到落实“党政同责”的压力,并把这种压力变为做好生态环保工作的动力,做到权力在哪里,生态环保的职责就延伸到哪里。

“感受到绿色‘指挥棒’带来的压力逐步升级,金箍更紧了,环保责任更明晰了,该干什么怎么干,心里更有数。”基层一名乡镇长坦言,如今在项目取舍上先看“生态脸色”,对新上的产业和项目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

执政期间如果所辖地区发生严重生态污染问题,即使离任了也将承担责任。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2016年起,我省将自然资源资产纳入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意味着领导干部离任不仅要审经济账,更要审生态账。

为了让改革落地生根,2016年,我省出台省级环保督察实施方案,构建起与中央环保督察无缝衔接的制度体系,用督察“督”出改革实效。通过压实主体责任,将督察整改与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自然生态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考核机制挂钩,对整改过程中存在推进不力、整改进度严重滞后、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的问题移送问责。

生态环保,党政同责,责无旁贷。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推进会上,省委书记于伟国指出,生态环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要像建设、保护好我们的小家一样建设好、保护好大家的家园,持之以恒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清新、更美丽。

让市场机制“活”起来

作为全国重点林区,三明市森林面积2646万亩,覆盖率76.8%。然而,林改后,三明市农民人均分到的林子不足10亩,户均在30~50亩,且还不是集中连片的。由于这种零星分散的小额林权处置较为困难,金融部门想贷却不敢贷,广大林农需要贷款却贷不到。

2016年底,三明市林业局与三明农商银行合作,率先推出普惠林业金融新产品“福林贷”。由村委牵头设立村级林业担保基金,贷款林农按一定比例交缴保证金,由林业合作社为林农提供贷款担保,林农以其同等价值的林业资产作为反担保申请贷款。贷款额度按林农出资担保基金最高10倍放大,最高可获得20万元贷款,一次授信、年限3年。贷款月利率由之前的8‰以上降至5.9‰,符合林业贴息政策的,实际利率只有约4‰。

把金融活水引入千家万户,让绿野青山活力迸发。通过率先全国创新林业金融,目前全省涉林贷款余额251亿元,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用市场活水换来更多青山绿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全局性、综合性、长期性的,要坚持“两手”发力,既要发挥政府在规划引领、政策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的作用,更重视市场机制作用。

为加快绿色金融创新,2017年,我省出台《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率先对政策性银行、国有大中型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绩评价。截至2017年底,全省绿色信贷和绿色非信贷融资余额达2426亿元,同比增长21.5%,从高污染、高耗能和高环境风险行业累计推出贷款1100多亿元。在全省环境高风险领域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累计为442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金6.3亿元。

排污要收费,减排能挣钱。近年来,我省在工业企业全面推行排污权交易,交易额近10亿元,二级市场活跃度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围绕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积极创新投融资体制,在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污水垃圾处理等15个领域实施投资工程包机制,有力促进了生态环保短板领域投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让百姓腰包“鼓”起来

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重要的是让老百姓享受更多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通过改革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是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

如,福建率先全国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山定了权、树定了根、人定了心,森林覆盖率多年位居全国首位。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态区位发生变化,一些商品林被划入重点生态区位禁止砍伐,林农守着满山的林木却不能砍伐变现。为破解生态保护和林农利益间的矛盾,2016年以来,我省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将重点生态区位内禁止采伐的商品林通过赎买、租赁、置换、改造提升、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调整为生态公益林,目前已完成改革23.6万亩。让原本待砍伐的商品林,变身为清新福建的“绿色不动产”。

到2017年底,全省累计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和股份合作林场4936个,营林面积1180万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0164元提高到2017年的16335元,年均增长10%,实现了社会得绿、林农得利。

为破解“保了生态、饿了肚子”“下游受益、上游牺牲”的尴尬,我省在12条主要流域全面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累计筹集补偿资金35亿元,有效促进了流域上下游关系协调,走在全国前列。大部分补偿到流域上游欠发达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让绿水青山的守护者有更多获得感。

通过流域补偿机制,流域内各市县加强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2017年,在降水量同比减少39%、主要江河径流量同比减少47%的情况下,全省12条主要河流Ⅰ ~Ⅲ类优良水质比例达95.8%。

“通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我省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努力开辟绿色惠民新路径。”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加快复制推广创新性强、实施较为成熟的改革成果,加快突破形成初步经验的改革任务,按时保质完成中央统一部署的改革任务,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福建样板”。

福建日报评论员: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

即时 | 2018-06-28 07:16

一论开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推进会昨天举行。会议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认真总结近年来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经验,进一步分析我省面临的形势,全面部署今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省委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全省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以最大的决心和最有力的举措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习总书记在闽工作时,就把生态环境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近年来,总书记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总书记对福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新福建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到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努力把福建建成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示范区。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就要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不论是从顶层设计的高度,还是保障建设体系的角度,以及追责问责的理念都做了详尽的阐述。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重要原则、五个生态文明体系和五点要求,真正学懂弄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使之在八闽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要更加牢固地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能取得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面对“三期叠加”的历史关口,我们还有不少难关要过,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如果现在不抓紧,将来解决起来难度会更高、代价会更大、后果会更重。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咬紧牙关,爬坡过坎,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的改革创新精神、战略眼光和底线思维。始终保持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 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大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完成好中央交给福建的这项政治任务。集中力量攻克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问题,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全面推进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责任,勇于担当,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奋力谱写美丽中国的福建篇章。

福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推进会在榕举行

即时 | 2018-06-28 07:09

让群众享有更好生态更美家园

东南网6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周琳 严顺龙) 6月27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推进会在福州举行。省委书记于伟国、省长唐登杰出席会议并作讲话。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部署要求,对我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作出部署。

于伟国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是践行这一重要思想的先行省份。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紧密结合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生态省建设的重要理念、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既很细很小又很重很大、既很近很前又很久很远,生态环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要像建设、保护好我们的小家一样建设好、保护好大家的家园,持之以恒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清新、更美丽,把我省建设成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示范区。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并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到2035年,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美丽新福建建成。

于伟国说,污染防治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措施、铁腕治理、精准发力,着力推动绿色发展,着力解决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切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他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四个意识”,切实把“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政治责任底线,把污染防治攻坚纳入党政领导责任考核和环保督察,党政同责,严格考核、严督严察;建设一支规范化、专业化的环境保护队伍,确保各项攻坚任务完成,确保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让群众享有更好生态更美家园。

于伟国说,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是中央交给我们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两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要求,扎实推进各项重点改革试验任务,推出了一批全国领先的改革经验和制度成果,发挥出了试验区的示范引领作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凝聚力量,把各项改革任务抓得更深、落得更实。严格对表中央要求,紧紧围绕“四区”战略定位持续深化、持续突破;坚持“两手”发力,充分用好政府和市场两种手段、两种力量;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不断开创试验区建设新局面,向中央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唐登杰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努力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的美丽福建。一要聚焦重点任务,认真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切实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农村环境治理攻坚战,精心呵护好福建的绿水青山。二要突出节能减排,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绿色新动能,全面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模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三要强化保护修复,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发挥绿水青山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四要深化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落地见效,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上新台阶。

省领导王宁、雷春美、胡昌升、刘学新、裴金佳、梁建勇、周联清、王洪祥、苏保成、张广敏、檀云坤、杨贤金、李德金、田湘利、郑新聪、魏克良、杜源生,省法院院长吴偕林、省检察院检察长霍敏出席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志南主持并作会议总结。省直有关部门和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三明市、省财政厅、省法院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福建:矢志不移走绿色发展新路

即时 | 2018-06-25 08:20

东南网6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毓健 潘园园)

闽山苍苍,闽水泱泱。森林覆盖率65.95%,多年全国第一;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绿色,始终是福建最美最亮的底色。

改革开放40年来,从率先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到率先建设生态省,从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到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一直以生态文明建设先行者的姿态,大胆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实现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唯一的选择。福建干部群众深深懂得,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福建;殷实小康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福建。既要小康又要健康,既要温饱又要环保,努力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绿色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远。

率先探路 绿色先行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被称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中国农村的又一场伟大革命”的改革。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赴率先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龙岩市武平县进行专题调研。在听取汇报和实地调研后,习近平强调指出:“林改的方向是对的,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并要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历经16年的积极探索、大胆突破和持续改革,这场由习近平同志亲手抓起、亲自主导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福建保护生态、农民增收带来巨大活力。

汇聚合力 绿色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开创的道路,福建矢志不移推进绿色发展。

“让生态美成为永续优势。”省委书记于伟国反复强调,要按照“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要求,实现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

生态惠民 生态利民

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福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探路者。

截至目前,实施方案中确定的38项重点改革任务中,已有36项形成改革成果。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试点、按流域设置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试点、综合性生态补偿试点等一批中央部署的生态文明体制重大改革举措在我省集中实施,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流域生态补偿、河长制、生态司法保护、绿色金融等一批改革举措形成一批改革经验、取得积极成效,获得国家有关方面肯定。

详细报道>>>

从率先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到率先建设生态省,从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到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

2017年7月17日福建日报刊发的《改革争先击水中流——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改革篇》中,曾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我省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

闽山苍苍,闽水泱泱。森林覆盖率65.95%,多年全国第一;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绿色,始终是福建最美最亮的底色。

改革开放40年来,从率先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到率先建设生态省,从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到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一直以生态文明建设先行者的姿态,大胆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实现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唯一的选择。福建干部群众深深懂得,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福建;殷实小康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福建。既要小康又要健康,既要温饱又要环保,努力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绿色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远。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永春县龙门滩四级水电站库区山水一色的美丽景观。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康庆平 谢大显 摄

率先探路 绿色先行

山峦起伏,绿树连绵,福建是南方集体林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被称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中国农村的又一场伟大革命”的改革。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赴率先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龙岩市武平县进行专题调研。在听取汇报和实地调研后,习近平强调指出:“林改的方向是对的,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并要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历经16年的积极探索、大胆突破和持续改革,这场由习近平同志亲手抓起、亲自主导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福建保护生态、农民增收带来巨大活力。

不仅仅是林改,保护生态成为福建加快发展中亟待破解的难题。

世纪之初,作为全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的省份之一,福建也面临转型之痛:一方面,亚洲金融危机使GDP连续20多年保持年均13%以上增速的福建,速度急刹;另一方面,传统工业发展中伴生的污染问题,让这个人均耕地全国最少、自然灾害频发的沿海小省,面临空前的环境承载压力。下一步发展怎么走?

“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拨开层层“迷雾”,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及时、清醒地向全省干部群众发出号召,提出“生态省”建设战略构想,作出了具有跨世纪意义的战略抉择。

2001年,省政府成立习近平任组长的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开始了福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生态保护调查。

2002年,习近平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生态省战略目标。

“当时不少人连生态是什么都不清楚,甚至有人认为搞生态建设会影响经济建设。在这种背景下,我省提出生态省建设,是相当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性的。”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曾参与我省生态省建设前期调研的专家王开明说。

从改革开放到世纪之交,尽管福建取得年均13%以上的增长,但此前由于台海对峙、国家投入极少,到2000年福建GDP总量仍不足4000亿元、财政总收入不到370亿元。“以这样不算雄厚的实力制定如此宏大的战略规划,的确显示了决策层对生态建设的远见卓识。”时任福建省社科院院长、曾参与生态省规划纲要设计的专家严正说。

2002年7月3日,在全省环保大会上,时任省长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如果经济增长了,人们手中的钱多了,但呼吸的空气是不新鲜的、喝的水是不干净的,健康状况不断下降,那样的经济增长并不是人民群众所希望的。”

在这次环保大会上,首次明确了生态省建设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同年8月,福建被列为全国第一批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

在习近平亲自推动下,八闽大地加大探索生态建设和治理的力度,步伐越来越大。

2014年,福建获批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6年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路上,福建一直走在前列。

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推动和参与福建的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和实践绿色发展之路;离开福建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依然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进程高度关注。

2010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来闽考察时指出:“福建森林覆盖率全国最高,要把福建的生态环境保护好,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城市美好的环境。”

2011年底和2012年初,习近平两次就正处在重要节点上的长汀水土流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进则全胜,不进则退。”

2012年3月,在京看望参加全国两会的福建代表团时,习近平再次殷切嘱咐:“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调研,深切寄望福建干部群众“抓住机遇,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福建集体林权改革制度15年来取得的成绩,并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福建干部群众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铭刻心中,勇于先行先试,八闽大地推进生态建设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惠安县小岞镇防护林带,村民正在植树造林。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汇聚合力 绿色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开创的道路,福建矢志不移推进绿色发展。

“让生态美成为永续优势。”省委书记于伟国反复强调,要按照“机制活、产业优、生态美、百姓富”要求,实现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

绿色发展,取舍有道。2013年,我省出台《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首次将全省国土明晰规划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4类开发区域,其中占全省五分之二的县(市)和197处区域被列入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规划为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面积超过3.6万平方公里,接近全省陆域面积三分之一。从2014年起,我省在全国率先对全省34个县取消了GDP考核,取而代之的是考生态、考农民增收。

党政同责,守住底线。为抓住污染治理的“牛鼻子”,真正把绿色政策落地生根,2010年,我省在国内率先推行环保“一岗双责”;2014年,建立每季度环保督查会,把各设区市突出环境问题纳为省政府季度经济分析会三项主要议程之一;2015年,建立环保综合督查制度,每年对各设区市污染整治、减排等存在的问题进行督查,明确整改要求和时限;2016年起,在全国率先扛起环保“党政同责”大旗,将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升级为书记、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每年两会期间,九市一区党政一把手向省委省政府签订环保“军令状”;2017年,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列明环保“责任清单”,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及52个部门130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

“感受到绿色‘指挥棒’带来的压力逐步升级,但环保责任更明晰了,该干什么怎么干,心里更有数。”基层一名乡镇长坦言,以后在项目取舍上都先会看“生态脸色”,对新上的产业和项目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

如何让生态红线变身绿色发展起跑线?福建各级领导干部都在思考同一命题:既要凝聚共识,把生态理念落实到施政布局全过程,更要因地制宜,提升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能力。

近年来,依托当地优势,充分挖掘绿色发展潜力,从山区到沿海,福建各地纷纷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品牌:

连续三年全省“气质”排名第一的南平,森林覆盖率达77.35%。为发挥比较优势,力争走出山区特色的发展路子,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近年来,南平市拒绝了所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转而选择发展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生物产业等绿色产业,以绿色为底,以创新为径,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最后一公里”,通过“点绿成金”让闽北这个“绿色明珠”焕发出新的活力。

经济总量连续多年领跑福建的泉州,把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运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对传统产业实施改造,狠抓重污染企业集中治理、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推广数控一代、智能装备、机器换工、智能服务,引导产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环境友好、集约高效的基础上,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

闽西老区龙岩,专业致力于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凭着一张“科技胃”,专吃“污染饭”,一马当先,带来了龙岩环保产业万马奔腾。目前龙岩环保装备产业集群产值达到百亿元规模,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环保产业基地之一,如今正努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花果之乡漳州,通过“五湖四海”等综合生态项目建设,从天生丽质的“生态佳”迈向融合发展的“生态+”。

……

绿色,充满生机;发展,活力四溢。

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达3.23万亿元,位列全国前十。与此同时,我省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万元GDP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四分之一,化学需氧量等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为全国的一半左右。去年我国首次发布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显示,我省位居全国第二位。高颜值与高素质兼得的美好向往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位于长汀县河田镇露湖村一带的水保生态示范林。林辉 吴光菁 摄

生态惠民 生态利民

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福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探路者。

如何让生态美成为永续优势?如何推动改革成果落实到每一座青山、每一条绿水、每一片蓝天、每一座民居和村落上,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生态红利?

截至目前,实施方案中确定的38项重点改革任务中,已有36项形成改革成果。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试点、按流域设置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试点、综合性生态补偿试点等一批中央部署的生态文明体制重大改革举措在我省集中实施,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流域生态补偿、河长制、生态司法保护、绿色金融等一批改革举措形成一批改革经验、取得积极成效,获得国家有关方面肯定。

通过改革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是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

深化林改,从未止步。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态区位发生变化,一些商品林被划入重点生态区位禁止砍伐,林农面临着守着满山的林木却不能砍伐变现的尴尬。为破解生态保护和林农利益间的矛盾,近年来,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将重点生态区位内禁止采伐的商品林通过赎买、租赁、置换、改造提升、入股、合作经营等多种改革方式调整为生态公益林。目前,我省已完成商品林赎买改革试点23.6万亩,既保住绿色森林,又保护林农的钱袋子,实现“社会得绿、林农得利”的双赢。

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向农村延伸。加大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力度,对镇村污水垃圾处理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运营,全省推出129个农村污水垃圾市场化治理项目。目前全省所有乡镇建成生活垃圾转运系统,78%的乡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75%的建制村建立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机制,约6000个建制村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民幸福指数逐步提升。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游客在福州左海公园到金牛山之间的城市绿色森林步道上游玩。 林辉 摄

“省长村长,都是河长。”近年来,随着河长制全面深入实施,全省740条河流从此有了守护神。目前,我省已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制,共配备4973名河长、13231名河道专管员。建立了小流域有专人管理、有监测设施、有考核办法、有长效机制的“四有”管护新机制,实现了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污染河段变得清澈见底,越来越多的淤积河段变得流水泱泱,越来越多百姓为亲水宜居的生态环境点赞叫好。省委书记于伟国强调,各级河湖长就是“施工队长”,“施工队长”当得好不好,要看河湖的水质是不是切实得到改善、达到环保要求,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省长唐登杰指出,要进一步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完善河湖治理体系,推行标准化管理,深化专项治理,落实管护责任,不断开创我省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新局面,让八闽大地的江河湖海水体更清、生态更美。

2016年起,环保部连续两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福建的环境执法队伍连续两年都获得了综合成绩排名全国第一,获评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总数也是蝉联全国第一,受到环保部表扬。2017年,我省先后开展了畜禽养殖、大气污染源等20多个专项执法行动。全省查处案件数量8891起,处罚金额2.46亿元。

为打通环保监管“最后一公里”,全省共划分市、县、乡、村四级共25301个网格单元、36083名网格员,“一网”捕获污染源,推动环保精细化、精准化监管。环保公安联动机制成效明显,让污染企业主受到极大震慑。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八闽大地的山更绿了,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60.5%提高到目前的65.95%,持续39年保持全国第一;水更清了,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比例从2000年的73.4%提高到目前的95.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多个百分点;天更蓝了,设区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96.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8.2个百分点,PM年均浓度每立方米27微克,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7.2个百分点。“清新福建”,享誉全国。

物换星移,岁月如歌,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福建干部群众在绿色发展的大道上,步伐从容,坚定而自信。

1  2  3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