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福建多地出现强降雨,其中龙岩的局部出现特大暴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强降雨防范工作。省防指于16日8时启动Ⅳ级防暴雨应急响应。各地也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防范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专家组在闽赣交界仁厚村受灾稻田,向农民介绍灾后防控病虫害的农药使用要点。通讯员 黄献光 摄 东南网7月14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 通讯员 黄献光)7月11日至14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省科技服务团与光泽县政府,联合组建党员科技特派员专家组,奔赴受洪涝灾害袭击的5个乡镇11个行政村,开展志愿服务,指导科技抗灾恢复生产,践行科技为民使命,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 7月3日以来,受强对流恶劣天气持续影响,武夷山腹地的光泽县遭遇强降雨袭击,7日至8日,引发洪涝灾害,部分道路受阻,农田被淹。灾情发生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驻点光泽的党员科技特派员与县农口专家一起,到现场了解灾情,院里组织多学科专家会商,提出灾后补救恢复生产科技对策,通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或示范基地多个微信群,迅速向受灾农民发送抗灾技术要点。 7月11日中午至12日下午,党员专家组到光泽县农资店了解抗灾农药化肥储备,会商灾后使用方案,随后到鸾凤乡黄溪村,止马镇止马村、岛石村、仁厚村,寨里镇桃林村、山头村、桥湾村、大青村,崇仁乡崇仁村、共青村,华桥乡增坊村的田间地头,调查评估蔬菜、水稻、稻花鱼、水果、中材的灾害影响,会商病虫害流行趋势,提出抗灾补救和科学用药施肥措施,发放抗灾技术资料,现场指导农民操作,向闽赣边界的仁厚村和山头村,赠送部分抗灾农药化肥。 为促进受灾农民科学抗灾恢复生产,党员专家组在受灾田间,现场拍摄水稻、蔬菜等灾后补救技术的视频短片,通过全省农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公众微信号等信息化平台向农民推送。 党员专家组强调,暴雨洪灾过后农业抗灾补救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抢排田间积水,及时清淤扶苗、清洗叶片,落实蔬菜、水果、中药材的清园措施;二是按照“早、少、平衡”原则,补施灾后恢复肥;三是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控,关注病虫害发生流行趋势,适时统防统治,切实减轻危害。四是院县乡村密切协作,培养村一级农业生产现场技术员,保障新技术示范推广落地生根。 |
东南网7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徐赵浦 袁野)近日,浦城连将暴雨,多地不同程度山洪爆发。永兴镇龙下村四面环山,村民的房屋大多为早年的土木结构,安全不容忽视,转移群众迫在眉睫。 9日一大早,党群工作者祖灵莉就与镇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群众转移。“奶奶,雨越来越大,你看房子都进水了,安全第一要紧,你还是和我们到安置点去吧。”在祖灵莉等人的耐心劝说下,龙下村在家的132名村民全部集中到村部临时安置点。 因雨水冲毁线路全村停电,100多人吃饭成了问题。虽然上级送来了方便面等食物,但没有开水也是干瞪眼。还好村部厨房有个土灶能用。祖灵莉就用土灶给大家烧水煮面。她坐在灶前用铁钳夹柴烧火,手指起了好几个泡,但没吭一声。 吃完晚饭,雨水稍缓,村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部分村民回到家中。但还有38名受灾严重的村民必须留在安置点。这么多人,床铺不够怎么过夜?长凳子、乒乓球桌,祖灵莉就地取材,和大家利用村部的办公家具等,做成了几张简易床,她还把自己房间的床拆开给老人家睡,凉席、床板、床垫分开,一床“变”三床。她和几个年轻人则坐着凳子捱到天亮。 11日,雨情趋缓,祖灵莉刚送走安置点的乡亲们,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核灾和志愿清淤等工作。 祖灵莉的丈夫何周超是浦城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妻子在灾区日夜奔波的同时,他也同样战斗在抗洪一线,深入灾区带回一线新闻报道。 8日早上,何周超接到前往枫溪乡胡推村实地拍摄受灾情况。道路被冲毁严重,车子一路颠簸不停。车近胡推村,道路被泥石流阻塞,他们只能徒步前行。10点30分,他和同事抬着航拍器材艰难到达目的地。因预警及时,当地村民已全部转移,村子空无一人。趁着雨歇间隙,何周超熟练地遥控航拍机绕着村子上空进行拍摄。中午1点,他赶回单位加班制作完成后马上发送到上级媒体。 9日凌晨,城区发生严重内涝,何周超家住环城河附近,房子一楼进了水。但他没有根本时间在家清理,因为任务又来了。他在城内遥控着航拍器,把最原始的灾情记录了下来。任务一波接一波。因西岩山发生山体滑坡,他还没回到单位,便又转场到西岩山进行拍摄。“看到自己的付出有了结果,感觉再辛苦也值得。”何周超说。 自7月1日防汛以来,妻子在乡下已有两周没回家,又是连续下雨,换洗的衣服都没干。11日早上,何周超到永兴采访,顺便帮她带去了两套衣服。工作在身,两人短暂会面后,又各奔东西。 妻子在大学时就是党员,两人认识后,何周超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下周马上就预备转正了。“灾情如此严重,大家都在一线奋战,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呢?”何周超说。 一场洪灾,一次与时间的赛跑,祖灵莉、何周超小夫妻俩舍小家为大家,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写在了抗洪一线。 |
航拍泥石流侵袭后的晒口北街。 东南网7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雨萱 东南网记者 周瑞钦 陈艳 通讯员 何兴明 图/文) 受强降雨影响,自7月7日起,南平邵武市多地爆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晒口街道,鹰山和云屏山脉接连发生山洪和泥石流,多处民房被淤泥掩埋,道路交通受阻,企业受灾停工停产。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街道村居90名党员干部、辖区企业、村民迅速形成联动展开自救,当天下午即抢通两条受毁公路,8日恢复供电,9日实现供水……在灾后50多个小时内,居民生活基础设施基本恢复正常。13日,记者走访时看到,晒口主干道上已恢复整洁,几乎不见泥沙入侵痕迹,目前受灾民房清淤和农田水利设施抢修正在加快进行。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泥石流涌入村居、巷道,居民集中区域内覆盖泥沙高达70公分,目前路面已铺洒消毒。 晒口街道是老煤矿工业园区,煤矿关停后,位于晒口北街的煤矸石山正在进行生态修复。7日凌晨,由于短时间集中降雨引发山洪,自山而下的泥石流裹挟着巨石、煤渣、垃圾直逼山脚下的村居。 “在山脚不远处的居民集中区域内,覆盖泥沙高达70公分。”晒口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振华说,约1500方泥石流涌入村居、街道,下沙至晒口县道、晒口通往高峰村的村道塌方严重。 “王主任,晒口到高峰这条路不赶快抢通,村子就困成‘孤岛’了。”7日,在晒口承建防洪堤工程的企业业主危良亲眼目睹泥石流后,当天中午11点,他带着推土机、钩机、铲车主动“上门”,帮助街道抢通道路。“高峰村属于高山村,沿路泥石流塌方十多处,有了企业专业设备帮忙,我们下午三点就抢通了道路。”王振华说,7日当天,就有 4家企业业主无偿带着专业设备增援抢通工作。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村民在清理受灾房屋。 “我们街道能够迅速抢通基础设施,主要是集聚了社会力量!”晒口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春英说。看到晒口北街民房被泥石流掩盖,刚刚抢通村道的高峰村村民坐不住了。“人家帮我们打通公路,现在街道受灾正需要人手,我们理应帮忙。”在高峰村党支部书记张茂发的号召下,8日,19名村民天没亮就自发带着铁锹下山,帮助主干道清淤,连干三天直到清理结束。 “在罕见灾害面前,我们不等不靠,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开展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工作,引导和组织群众自力更生,全力有序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邵武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林新长说,截止13日,邵武境内国、省道修复通车118处,供电恢复40处,通讯恢复124处,农村供水恢复125处,打起十二分精神积极进行灾后自救、重建工作。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7月8日早晨,通泰街道熙春社区下碓片区,一名三岁女童骑在社区党支部书记黄建亮肩上,蹚着齐腰深的水,由三名城市管理 局工作人员护送到安全地带。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城郊镇付家墩中桥被洪水冲断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大竹镇吴坑村,猛烈的山洪和泥石流肆虐村庄,200多亩农田被巨石、木头和泥沙覆盖。所幸房子是新建,没有危及村民生命。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大竹镇吴坑村,猛烈的山洪和泥石流肆虐村庄,200多亩农田被巨石、木头和泥沙覆盖。所幸房子是新建,没有危及村民生命。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南(溪)大(埠岗)线16公里处被洪水冲毁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邵武市316国道拿口镇316公里+200米处路段塌陷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邵武市316国道拿口镇316公里+200米处路段塌陷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鹰厦铁路邵武段被山体滑坡的土石阻断 |
东南网7月13日讯(福建日报APP-新福建 福建日报记者 张静雯)今日,省防指召集有关成员单位举行会商会,传达学习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和省委书记于伟国、省长唐登杰批示要求,分析研判强降水形势,部署当前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省防指总指挥、副省长李德金出席会议并讲话。 据会商研判,13日下午到夜间,南平大部、三明(建宁、泰宁、宁化、清流、将乐、明溪)和龙岩(长汀)有暴雨,局部大暴雨。14日,中北部地区有大雨到暴雨。15日,降雨减弱。 省防指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及时传达贯彻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书记于伟国、省长唐登杰批示要求,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保持高度警惕,克服侥幸心理,强化值班值守,坚守一线,突出防叠加、防地灾、防山洪,持续做好防暴雨的各项防御工作。 二要精确预报、精准预警,精心组织、科学防范,加强协调联动,及时预警到点到人,确保万无一失。 三要加强巡查排查,重点强化中小型水库、地灾点、高陡边坡、山边水边、山洪沟口、低洼地带和公路、铁路沿线的巡查排查,及时果断转移受危险群众并做好安置工作。 四要一手抓防御工作、一手抓灾后恢复重建,应急、农业、水利、交通、住建、电力、通讯等部门要科学指导、精心组织,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五要切实做好防台风各项准备工作,加快水毁工程设施修复和防洪、防涝、防潮工程隐患整改,补齐备足各项救援物资设备,做好防大灾、抢大险的各项准备。 |
东南网6月10日讯(福建日报APP-新福建记者 全幸雅)据三明市防汛办消息,受持续性暴雨影响,沙溪河水暴涨,梅列水文站于10日5点45分达到洪峰水位130.56米,超警戒水位3.56米,超保证水位0.06米(警戒水位127.00米,保证水位130.50米)。东霞、中山公园、水榭新城、东新一路等市区沿河低洼地带进水。请广大群众绕行避让,勿往江滨及沿河低洼地带等危险区域,注意出行安全! 目前三明城区洪峰已过(梅列站最高洪水位130.56米,超保证水位0.06米。),梅列站目前洪水位回落至130.38米,水位还将继续缓慢回落。请广大市民不必恐慌,切勿听信谣言。
![]() (中山公园路段) |
东南网6月10日讯(福建日报APP-新福建记者 张静雯)10日6时,防汛、气象会商研判:今天白天到夜间,我省中南部有暴雨,特别是龙岩南部、漳州西部等地有大暴雨,局部有特大暴雨,并伴有强对流天气。重点关注长汀、武平、上杭、永定、大田持续强降水的叠加效应。汛期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城乡渍涝和滑坡等次生灾害,请沿河低洼地带、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人员及时转移避险,确保安全。 截至6月9日17时统计,暴雨洪水导致我省三明、南平、龙岩3市,清流、顺昌、建瓯等19个县172个乡镇,7.59万人受灾;倒塌房屋105间,分别是宁化50间、清流47间、将乐4间、明溪2间、三元2间;转移人员2.18万人;农作物受灾6.86千公顷,农作物成灾3.08千公顷,农作物绝收0.51千公顷;停产工矿企业12个;高速交通管制1处,G72线泉南高速泉州段已抢通,解除管制;公路中断6条次,国省干线累计中断3条3处,已抢通2处,G356三明市城郊乡肖家村和南平市政和县外屯乡东山村路段已恢复通行;正在抢通1处,G528南平市顺昌元坑镇蛟溪村路段路面积水,造成交通中断;南平市累计停班客运43条117班,目前已恢复33条106班;供电中断2条次,长汀2条已全部抢通;通讯中断3条次,三元区3条已全部恢复;损坏堤防、护岸、水闸、塘坝等水利设施1204处;直接经济总损失2.69亿元,其中水利损失0.72亿元。 消防救援队伍、森林消防队伍向三明、南平、龙岩等地迅速集结力量,深入基层一线,营救疏散受灾群众58人,处置滑坡、溜方险情,清淤清障1500多方。省防汛机动抢险三个支队向三明、南平等地预置315人、152台抢险设备,参与救援。 |
东南网5月17日讯(福建日报APP-新福建 黄筱菁 通讯员 黄水林陈析兴)昨天起,龙岩市连城、长汀、新罗、漳平部分乡镇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据统计,16 日 8:00-17 日 6:00,全市共 73 个站点降雨超过 50mm,其中29个站点超过100mm、 4个站点超过250mm (连城姑田277.2mm、塘前 276.9mm、隔川 269.4mm、揭乐267.1mm)。 姑田镇组织清理倒塌房屋 大雨导致连城部门地区受灾 莲峰镇,连城蓝天救援队早上5点和镇村干部一起转移群众 揭乐乡受灾百香果园 1 小时、3 小时最大雨量分别为连城莲峰 93.8mm、揭乐 159.2mm,降雨频率接近两百年一遇。连城城区及部分乡镇小流域河道水位上涨较快,其中 17 日 4:00,连城城区河道洪峰水位 360.68m,超过保证水位接近 1m。目前,连城县已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抗汛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大雨过后的街道 |
东南网三明5月17日讯(本网记者 蔡晓卿)根据三明市防汛办发布的最新消息,安砂水库5月17日8时起开始泄洪,下泄流量2000立方米/秒,预计三明城区下午3时超警戒水位0.5米(高于江滨步道0.5米),请广大市民远离河边,注意安全。 |
东南网5月17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记者从省防指办获悉,昨日我省多地出现强降雨,其中龙岩的局部出现特大暴雨。据5月16日06时~17日06时统计,全省共有55个县(市、区)的309个乡镇雨量超过50毫米。据省气象局预报,今日全省有大雨,部分县市暴雨,局部大暴雨。 据5月16日06时~17日06时统计,全省25个县(市、区)的102个乡镇雨量超过100毫米,以连城塘前乡279.3毫米为最大;1小时最大降雨量为连城莲峰镇93.8毫米,3小时最大降雨量为长汀县馆前镇136.2毫米。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强降雨防范工作,要求要高度戒备,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会商,切实做到精准预报、精准指挥、精准防御,要迅速组织力量提前转移危险区域人员,确保安全。要求加强指导、巡查,防范山洪等地质灾害。要求密切配合,及时会商研判降雨趋势,更加精准精确地预测预警,更加精准精细地点对点调度,坚决果断指挥转移,保障安全。 据介绍,省防指于16日8时启动Ⅳ级防暴雨应急响应,再次召集水利、气象、应急等部门进行会商,省防指领导坐阵指挥,持续做好点对点调度指导等防范工作。 各地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防范工作有力有序有效,三明市防指启动Ⅱ级应急响应,龙岩市防指启动Ⅲ级应急响应,福州、泉州、南平、宁德市防指先后启动Ⅳ级应急响应。三明、龙岩、漳州、南平等地及时转移危险区域群众5153人次,广大干部深入一线指导开展防范强降雨工作。 目前,我省各主要江河水势平稳,灾情正在统计之中。 |
东南网5月17日讯(福建日报APP-新福建记者 张静雯)记者刚刚从省防指获悉,昨日我省多地出现强降雨,其中龙岩的局部出现特大暴雨。据5月16日06时~17日06时统计,全省共有55个县(市、区)的309个乡镇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25个县(市、区)的102个乡镇雨量超过100毫米,以连城塘前乡279.3毫米为最大;1小时最大降雨量为连城莲峰镇93.8毫米,3小时最大降雨量为长汀县馆前镇136.2毫米。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强降雨防范工作。省防指于16日8时启动Ⅳ级防暴雨应急响应,再次召集水利、气象、应急等部门进行会商,省防指领导坐阵指挥,持续做好点对点调度指导等防范工作。 各地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防范工作有力有序有效,三明市防指启动Ⅱ级应急响应,龙岩市防指启动Ⅲ级应急响应,福州、泉州、南平、宁德市防指先后启动Ⅳ级应急响应。三明、龙岩、漳州、南平等地及时转移危险区域群众5153人次,广大干部深入一线指导开展防范强降雨工作。目前,我省各主要江河水势平稳,灾情正在统计之中。 据省气象局预报,今日全省有大雨,部分县市暴雨,局部大暴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地灾预警!这些县市请注意防范》》》 根据地灾气象风险预警信息,省自然资源厅、省气象局联合发布预报预警结果: 三明市的梅列区、三元区、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大田县、尤溪县、沙县、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黄色预警,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应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根据地灾险情转移受威胁群众。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些? 地质灾害是指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6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发生地质灾害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一)发生崩塌滑坡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1.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当崩塌滑坡由加速变形阶段进入临滑阶段时,崩滑灾害在所难免,不是人力在短时间内可以制止的,此时,应及时将情况上报当地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组织将险区内居民、财产及时撤离险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为争取抢险、救灾时间,延缓崩塌、滑坡发生大规模破坏,监测技术人员应立即分析资料,及时制止致灾动力破坏作用,如因采矿而诱发的崩塌,应立即停止采矿活动;如因开挖坡脚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开挖活动;如因渠道漏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对渠道进行放水。 3.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崩塌、滑坡灾害在大规模崩、滑前,往往事先有前兆,在此种情况下,当地政府部门应尽早制定好险区人民疏散、撤离计划,以防造成混乱而发生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事故。 (二)发生泥石流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1.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该泥石流沟下游可能波及(影响)到的村、乡(镇)、县或工矿企业单位。 2.有关政府部门应立即组织有关专家及当地群众参加抢险救灾活动。 3.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或计划)。比如:酌情限制车辆和行人通行;组织危险区群众迅速撤离等。 4.密切注视该泥石流灾害可能引发某种生命线工程(如水库、铁路、公路等)的次生灾害甚至第三次灾害。如火灾、洪水、中断交通、爆炸、房屋倒塌等。 5.建立观测站(网)进行长期动态监测,掌握灾情的变化发展趋势,并作出决断。 (三)发生地面塌陷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1.视险情发展将人、物及时撤离险区。在发现前兆时即应制定撤离计划。 2.塌陷发生后对临近建筑物的塌陷坑应及时填堵,以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 3.对建筑物附近的地面裂缝应及时堵塞,地面的塌陷坑应拦截地表水防止其注入。 4.对严重开裂的建筑物应暂时封闭不许使用,待进行危房鉴定后才确定应采取的措施。 避灾怎样做到有备无患? (一)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 在危险区之外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用地。要把地质安全放在第一位,避免从一个危险区又迁到另一个地质灾害危险区。 (二)预先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 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要尽量少穿越危险区,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更安全。事先约好撤离信号(如广播、敲锣、击鼓、吹号等),同时还要规定信号管制办法,以免误发信号造成混乱。 (三)预先做好必要的物资储备 有条件时,应在避灾场地预先搭建临时住所,使群众在避灾过程中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群众的财产和生活用品可以提前转移到避灾场所,这样既能方便群众生活又可减少财产损失。交通工具、通信器材、雨具和常用药品等,也应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四)落实公布责任人 要事先落实并公布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总负责人,以及疏散撤离、救护抢险、生活保障等各项具体工作的负责人。通过村民大会、有线广播等办法,对拟订的避灾措施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必要时还应组织模拟演习,以检验避灾措施的实用性,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方案进行完善。 个人平时也应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救逃生的本领。首先观察、熟悉周围环境,预先选定好紧急情况下躲灾避灾的安全路线和地点,多留心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前兆,动员家人做好随时安全转移的思想准备。一旦情况危险,及时向主管人员和邻里报警,先将家中老人和小孩转移至安全处。 身处地灾险境如何冷静逃生? 在滑坡灾情面前,道先应保持冷静,不要慌乱。应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方撤离。一般情况下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脱离危险地段。 处于滑坡体前沿或崩塌体下方时,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向下或向上跑是非常危险的。在滑坡堆积区应向两侧高处跑,不能向滑坡正对面山上跑。滑体上的人应尽快跑到安全地段。崩塌往往伴随滚石造成灾害,躲避时也要往两侧跑。当逃跑不及时,可以躺在地沟或陡坎下。无法逃离时,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不要和房屋、围墙、电线杆等靠得太近。 在泥石流区,听到泥石流的声音和发出的泥石流警报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山坡跑,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也不要停在凹坡处,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而在泥石流注入主河道的对岸处,要跑到相当高度才安全。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和逃生。 灾后如何应急自救? 地质灾害发生后,专业救灾队伍未到之前,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避灾措施。 不要进入灾害区搜寻财物,以免再次发生滑坡、崩塌。当滑坡、崩塌发生后,后山斜坡并未立即稳定下来,仍不时发生崩石、滑坍,甚至还会继续发生较大规模的滑坡、崩塌。因此,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去挖掘和搜寻财物。 将灾情报告政府。偏远山区地质灾害发生后,道路、通信毁坏,无法与外界沟通。应该尽快派人将灾情向政府报告,以便尽快开展救援。 查看是否还有滑坡、崩塌发生的危险。灾害发生后,在专业队伍到达之前,应该迅速组织力量巡查滑坡、崩塌斜坡区和周围是否还存在较大的危岩体和滑坡隐患,并应迅速划定危险区,禁止人员进入。 看天气,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关注是否还有暴雨。根据多年的经验,并注意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了解近期是否还会有发生暴雨的可能。如果将有暴雨发生,应该尽快对临时居住的地区进行巡查,建立防灾应急预案,指定专门的人员时刻监视斜坡和沟谷情况,避免新的灾害发生。 有组织地搜寻附近受伤和被困的人员。撤离灾害地段后,要迅速清点人员,了解伤亡情况。对于失踪人员要尽快组织人员进行查找搜寻。特别要指出的是,对泥石流中受伤人员的救治主要是避免窒息。为此,将压埋在泥浆或倒塌建筑物中的伤员救出后,应立即清除口、鼻、咽喉内的泥土及痰、血等,排除体内的污水。对昏迷的伤员,应将其平卧,头后仰,将舌头牵出,尽量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如有外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处理,然后转关急救站。 |
福州新闻网5月17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 黄凌)今天福州仍有降雨,来自气象部门的消息称,自前天下午开启的此轮降雨将持续至下周。 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杨林介绍,本周起,暖湿气流实力日益增强,福州上空云层增多、湿度增大、气温攀升,这都为午后雷阵雨提供了现身的良好条件。进入立夏时节,午后雷阵雨会频繁出现,这是地面受热导致空气发生对流运动,把丰沛的水汽托到高空,凝结成雷雨云而产生的降水。 气温方面,由于暖湿气流掌握着话语权,今起3天,我市气温不低,17日~19日,市区最高温将达到或超过30℃,基本在30℃~33℃,最低温23℃~24℃,“闷热”将是除了降雨之外的另一关键词。 15日,我省中北部地区出现强降雨,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两天我省仍有强降水过程。省气象局已于16日7:30发布暴雨Ⅳ级预警。根据《福建省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省防指于16日8时启动防暴雨Ⅳ级应急响应,要求各相关成员单位和有关地市密切监视雨情动态,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城乡渍涝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
风雨雷电交加 冰雹也凑热闹 昨日傍晚强对流天气袭厦,未来几日天气不稳定 今天 多云转阴,午后有阵雨 偏南风2级到3级 24℃-30℃ 明天 多云转阴,午后有阵雨 偏南风2级到3级 25℃-31℃ 海西晨报讯(记者 曾昊然 通讯员 其翔)“大雨+大风+雷电”的组合套餐,让市民的下班路充满“坎坷”。昨日17时左右开始,厦门出现了持续两个小时左右的强对流天气。其中,厦门岛外局部地区还出现了冰雹天气。 昨天,厦门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天气闷热潮湿,全天平均相对湿度高达96%;空气通透性较差,出现了轻雾和雾。上午,太阳在云层中穿梭,随着雾气散去,中午太阳露出脸来,全市各地最高气温普遍在30℃。 高温高湿让大气积聚了能量,时刻等待着爆发。从15时开始,厦门西南方向的回波开始蠢蠢欲动,天空出现了好几声闷雷。厦门市气象台先后在15时05分和16时40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和短时强对流天气报告。17时开始,厦门出现了长达两个小时左右的强对流天气,大雨、大风、雷电……不少市民被雨淋了个措手不及。 根据气象部门统计,在这两小时内,全市累计雨量达到20毫米—40毫米,局部地区超过40毫米,同时还出现了6级—8级的大风,强雷电也不停轰鸣。 值得一提的是,昨天在同安区中北部、集美区西北部局部地区还出现冰雹天气,为此,厦门市气象台还发布了冰雹橙色预警。 近期天气如何呢?气象部门预计,未来三天,厦门依旧处在暖湿气流的控制下,天气不稳定,主要以阴转多云为主,但时不时会出现短时强对流天气,局部地区甚至有大雨、大风、雷电天气出现的可能。然而,厦门气温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夜晨最低气温在24℃—25℃,午间最高气温可达30℃—31℃;空气依旧潮湿,相对湿度在65%—95%;空气通透性也难以明显改善,沿海夜晨仍会出现轻雾或雾,海上作业人员要注意防范。总体来说,未来几天厦门又会是闷热的天气,市民要随身带好伞具,还要注意补水。好在自21日起,受冷空气影响,厦门将转为干燥、晴好天气,不稳定的天气局面会有所改善,而气温会略微降低。 |
东南网5月17日讯(福建日报APP-新福建记者 方炜杭 通讯员 苏莉 杨开长 陈诗宇)15日20时至16日11时,三明站降雨量达189.7毫米,破1961年以来当地日降水量记录。 午夜时分,暴雨骤下,水位暴涨。“我们被洪水包围了!”16日凌晨,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派出所先后接到电话——8名工人被洪水围困。 险情就是命令,正在值班的派出所所长邱智强带上1名民警和1名辅警,与镇政府的干部组成救援队,带上带着相关救灾物资和救生器械,迎着风雨出发。 由于地点不明确,手机信号不好,几经波折,最后确定险情发生地点在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朱山自然村,紧邻的梅列区陈大镇——降雨量超过250mm,为全市之最。 “整个村子的道路都被淹了,灾情发生地点是一处低洼地,水流湍急,水深1米多,没到人的腰间。”民警用救援绳绑住救生圈,试图冲过去。 第一次尝试很快失败。“水流太急了,水中还夹杂着泥石和木头。”更让人着急的是,被困的8名工人看到雨势小了,试图冲出来。他们赶紧大声喊道:“放心,我们有办法救你们出来。水太深了,千万不要冒险冲。 救援队的方案是调来铲车。1个多小时后,铲车到达,2米多高的铲车缓慢淌过湍急的水流,伸出铲斗,往返两次,成功救出8个被困工人。 险情还没有结束。 救援队从当地群众处了解到,周边一房屋还住有一名老人。救援人员通过救援绳绑住救生圈将老人救出。从老人口中得知,水电站看守房内还有一名老人被困其中,这名老人很快也被救出。 搜索仍在继续,在一甲鱼养殖基地内,一名养殖户被洪水所困,洪水已经漫过部分甲鱼池,房屋正在倒塌。由于河流湍急,救援人员无法从通过正面架设绳索到达对岸。他们果断决定向对岸喊话:“快往山上走,房子要塌了!” 救援队而后绕过河,翻山越岭,最终顺利会合。至此,11名受困群众安全转移。 |
三明遭五十年一遇特大暴雨,四十五名武警战士跋山涉水,救出二十九名受困老人—— 暴雨中的生死“逆行” 东南网5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全幸雅 通讯员 吴艺缤) 15日午后至昨日,三明市局部出现特大暴雨,其中15日20时至昨日14时,三明市降雨量213.6毫米,破1961年以来当地日降水量纪录。梅列区陈大镇碧溪降水250.2毫米,发现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洪水频率超50年一遇。而就在昨日7时许,正在值班的三明市武警支队队长吴志伟收到三明市政府消息,称有15名群众被困陈大镇中台社区楼内,楼下水位最深处已达3米。情况危急,45名武警战士、6辆救援车即刻出发,赶往中台社区所在的台江国有林场。 公路中断,他们三进两出 “前方路段有多处塌方,大家要小心!”吴志伟话音刚落,一整团黄土塌方从山坡上滚落下来,正对塌方的救援车猛地摆开车头,车身顶部还是不慎被黄土所砸。“有没有人员伤亡?车辆有没有功能性损伤?”心惊胆战,武警们下车察看情况,确认人员车辆完好,选择继续前进。距事发地7公里左右,乡村公路大面积的塌方使得车辆无法通行,武警们只好掉转车头,选择途经市区江滨路,从三明南高速口一侧小路前往事发地。 当队伍行进到半路时,勘察人员来报,此处道路已被淹没,车辆无法通行。而且,涵洞太低,大型救援车无法通过。 于是,队伍又转入通往莘口的高速路,行驶不久,便驶离高速路,从一条乡村小路前往。但路狭小,队伍不得不抛弃冲锋舟、车辆等大型设备,只携带救生圈、抛绳器、救援绳等简易救援装备徒步行进! 说干就干,45名武警冒着大雨、洪水和随时塌方的危险,徒步4公里,前往台江国有林场。“一路上,陆陆续续有车辆迎面而来,心中只希望能顺利到达目的地。”事后,吴志伟感慨地说,“想过风险,但想得更多的还是十几条人命。” 险情一触即发,他们慷慨以赴 中台社区居民大多是台江国有林场退休职工及其家属,社区60岁以上老人占社区居民人数的70%以上。“降水量最大时是后半夜,大家都在熟睡,老人行动不便,发现被困后难以自救。有的老人攀着漂浮物艰难支撑,情况十分危急!”台江国有林场党支部书记于勇说。 到达现场后,武警们发现情况比他们想象的复杂得多:现场被困老人远不只15人,而是29人,分别被困在6栋楼内,救援难度大大提升。虽然3米高的水位已退去,但水位仍在1.5米以上。现场的电网工作人员表示,还有高压电线因暴雨掉入水中,无法判断洪水是否通了高压电,这意味着蹚水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战士们没有冲锋舟,又不能蹚水进楼房,救援顿时陷入困境。 “队长,这栋是危房,随时有倒塌的可能,里面还有4名老人!”这时,台江国有林场场长邓旺灶的紧急报告让紧张的救援气氛再次升级。 “多位居民也提醒我,那栋房子年久失修,这更坚定我先对危房实施救援的决心。”吴志伟说。武警们随即决定,从旁边一处海拔较高的塌方围墙处,搭建简易木道通往危楼。他们就地拣取木板材料,建造一条长约2米的“生命通道”。木道下方是浑浊不见底的滔滔洪水,这条简陋的木道在8名武警战士的脚下“吱呀”不断,1小时后,4名老人终于在他们的搀扶下死里逃生。 “当时,我看水位低了点,就想自己蹚水。但武警小伙子坚决说不安全,硬是背我蹚过了1米多高的水。”60岁的林场职工叶士彪获救后感动不已。 待切断台江林场的电源后,武警们蹚水陆续进入其他5栋居民楼,剩余25名老人陆续成功获救。 据了解,16日16时,三明市防暴雨应急响应降为III级,防洪应急响应降为Ⅳ级。据初步统计,截至昨日21时,三明全市共有9个县(市、区)47个乡镇、12815人受灾,紧急转移人口共1757人,没有人员伤亡。 |
5月16日,一夜暴雨。早上5点50分,正在值班的岩前派出所所长邱智强接到群众报警,疑似陈大镇安居村自然村有人被洪水围困。
情况紧急,邱智强带着1名民警和1名辅警即刻出发。“由于地点不明确,手机信号不好,我们一再打电话和他确认灾情地点,最后才确定事发地点是与陈大镇安居自然村临近的岩前镇岩前村朱山自然村。”邱智强说:“到达现场还需要一些时间,我们在电话里和他强调要准备一些自救设备,如木板等一些具有浮力的救援物品。” 1个小时后,民警到达现场。“整个村子的道路都被淹了,灾情发生地点是在一处低洼地,水流很急,水深大概1米多,人走下去没到了腰的位置。”邱智强用救援绳绑住救生圈,和同事试图冲过去。 “水流太急了,水中还带有泥石和木板,我们来到距离他们所在民房10米多的地方就冲不过去了。”邱智强介绍。而这时,被困的8名人员看到雨势小了,便试图冲出来。民警们看到后,大声喊道:“放心,我们有办法救你们出来,水太深了,不要冒险冲出来。” 安抚好被困群众的情绪后,邱智强立即联系岩前镇镇政府相关领导,请求调用镇里的五菱大铲车参加救援。
2个小时后,铲车到达现场,1米多高的铲车开过河,伸出铲斗,被困的8名人员爬上铲斗被顺利救出。 然而,紧急情况并没有结束,有民警发现路边低洼处的一间民房里,还有一名老人没有转移,此时洪水已经淹没了房屋的窗户。“我们用救援绳绑住救生圈,从窗户扔进去,让老人套在身上,再把他拖出来。”邱智强说。 此外,同行的民警林晨发现河对岸山脚下的一处民房内,还有一名70多岁老人被困。 “我们发现时,房子已经在坍塌了,我们3个人急得大喊:‘快往山上跑,房子要塌了’,但是水声太大了,老人家根本听不到,我们就不停地打手势,让他往山上跑。”电话中,邱智强的声音沙哑,他告诉记者,最后他们绕过河,翻山越岭找到了老人家。
找到老人后,老人表示雨小了,不愿走。在邱智强和同事的劝说下,老人才一起乘坐警车离开,目前老人被安顿在岩前镇里。 上午10点20分,被困的10名群众全部被安全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