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吴端雅呼吁:加大对泉州西街保护改造的力度
2014-01-16 07:09 颜财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陈瑜辉 |
分享到:
|
泉州西街至今仍保存着许多古大厝和古遗址。 东南网1月16日讯(本网记者 颜财斌)在今年“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和委员纷纷提出关于城市中古街的改造和保护建议。来自泉州的省人大代表吴端雅就已有千年历史的泉州西街改造和保护方案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大对泉州西街保护改造支持力度》的建议,呼吁政府从规划、建设、资金等方面加大对泉州西街保护改造支持力度,把西街打造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文化大观园”。 据史料记载,西街列屋成街始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4-741年),东起双门前(即今钟楼下),西至唐故城西门素景门(即今孝感巷口)。及至唐代光启二年(公元886年),王潮兄弟入据泉州,为了加强防御,于是在泉州城内创筑子城,并且在子城设置四大城门,也就是行春门、肃清门、崇阳门、泉山门。其中,肃清门是当时子城的西门,在今日西街新街和裴巷之间。 公元905年,泉州刺史王延彬治理泉州时,拓展城区范围,西街因拓城延伸至今日的甘棠巷口。到了五代南唐保大年间,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对泉州城加重版筑,西城门(彼时称“义成门”)又移到今天的西街西端与城西环路交叉路口,西街总长得到很大的延伸。至此,西街路线基本定型。1923年拓改马路,西街沿街建筑随着时境变迁,逐渐成了现在的样子。 据不完全统计,西街片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0多处,分属古建筑、古遗址、石刻等多种类别,还有未列入级别但保护较好的古建筑、古民居12处,可供开发的古大厝34处、洋楼3处、宗祠1座、古街巷20多条。其中,闽南佛教圣地之一的开元寺位于西街,寺内“东西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石塔,曾经在明朝8级大地震中屹立不倒。 “泉州西街是一条千年古街,它保留泉州千百年来的特色闽南文化,是泉州市乃至福建省的一张金质名片。在荣获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之后,今年泉州将开展对西街的保护性改造和利用工作。”吴端雅建议,省政府协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等部门,从规划、建设、资金等方面加大对泉州西街保护改造支持力度,把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文化大观园”和广大福建籍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溯源寻根、返乡谒祖、安放“乡愁”的“精神家园”。 |
相关阅读:
- [ 01-13]“西街怎么改造”之草根声音篇 留住古城之魂
- [ 01-13]西街:泉州人的生活家园 刺桐城的精神家园
- [ 01-09]泉州西街打水女身份曝光
- [ 01-09]泉州西街人期盼改变的八个细节
- [ 01-09]泉州西街如何改造 古建筑专家:建地下综合管廊
- [ 01-08]西街周边停车难 拟改造旧厂房增设立体停车场
- [ 01-08]泉州西街如厕遇难题 古建筑专家:技术上可解决
- [ 01-07]泉州西街复兴路:推开老街那扇门 共谋古城发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