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村里小伙讨媳妇之愁 吴友富一家14口人,在老宅“天一公祠”有6个房间。人多房间少,每年过年,是一家人最尴尬的时候。 “我们家4个兄弟,都在外工作,过年拖家带口回家,更是没地方住。”吴友富说,为了解决住宿问题,他家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过年时兄弟轮流回家,妹妹回家不过夜。 “女孩子嫁过来,逢年过节回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你说哪个会愿意?”吴友富说,在农村,一处像样的新房是谈婚论嫁的重要条件,因此过去许多女孩子都不愿嫁到培田村。 随着造福新村的建成,情况有了改变,媒人都愿意来培田村牵红线。“现在媒人听说小伙子住在新村里,事情就好办。”吴清熙说。 3年前,30岁出头的吴平还是单身,关键原因是没房。他兄弟3人,与父母、爷爷奶奶挤在古村落一幢200多年历史的古宅中的3间狭小木屋里。初中毕业后,他到厦门、福州打工。打工期间,他谈过几次恋爱,但每一次带女孩回老家, 女孩看到他狭小的老房,没过多久就提出分手。前几年,焦急的父母四处托人给吴平介绍对象。“连房子都没有,以后还怎么过日子?”女方一听说他还住在老宅里,马上拒绝了。 造福新村二期项目的建设,给吴平成家问题带来了转机。“搬新家的最大动力就是为了几个儿子的婚事。”吴平的父亲说。一家人筹集20多万元,建起了2层半别墅式楼房。还在建房期间,吴平就谈上了女朋友,并在乔迁新居后不久把新娘娶回家。 三解:村民想致富,难为“无米之炊”之愁 水如环带山如笔,再加上古建筑群,给培田村民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自2000年开发以来,游客纷至沓来,给村民致富带来了新契机。但是,老宅不能随意改动,而且场所有限,村民发展旅游业遇到了瓶颈。同时,由于古建筑内仍住着大量村民,脏乱差现象严重,影响了培田村旅游业的发展。 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中开辟出一条新路?培田村通过造福工程,将160户村民搬迁出来,减轻了旧村公 共服务的压力。村里对主要民居的周边环境进行清理,改善了卫生状况。清理环村水渠,对景区进行绿化美化,修建荷花栈道、16亩景观池塘,提升了旅游品质。而且,村民搬出来后,村里还对6座古建筑进行抢救性修缮,让其焕发活力,培田村村貌由此焕然一新。 此外,搬到新村的村民也可大展身手。全村有34家农家乐,其中25家在新村。村民黄宝英在新家开了一家“客家妈妈光影客栈”,有5个房间,主要接待自驾游游客。每个房间每天房费100元,旺季200元。“以前的旧房子自己住还不够,没条件发展。现在新房有地方搞经营,便宜又干净,游客都爱来。去年,我家客栈收入3万多元。”黄宝英说。 据宣和乡负责人介绍,培田村提升旅游品质后,年客流量从2008年的16万人次增加到去年的34万人次,带动宾馆餐饮业以及手工米粉、河源米冻等旅游商品的开发,解决了乡里1320多个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实施造福工程后,古村进行了升级改造,让搬迁新村的居民能更好地依托旅游业致富,而致富了的村民也更愿意参与到古村保护中来,走出了一条双赢之路。”吴清熙说。 |
相关阅读:
- [ 06-20]三明莘口镇造福工程溪口安置点:新家建在公路旁 打工就在家门口
- [ 06-16]罗源庭洋坂造福新村: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是搬迁最大动力
- [ 06-13]建阳:告别“夺命溪”,搬迁户的日子安稳又踏实
- [ 06-09]长汀县三洲镇小溪头村:花果山依然飘香 搬迁户天地更宽
- [ 05-29]福建造福工程走过二十年:造就一番新天地 福到农家感党恩
- [ 08-19]三明市5500农户将获造福工程危房改造补助
- [ 07-08]福建省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工作进展顺利
- [ 06-16]闽侯推行“造福工程” 搬迁群众人均补助6000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