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在东山国家中心渔港,新鲜的蓝圆鲹一上岸就被订购待运。 8月1日开渔后,东山县200多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开足马力,精深加工水产品,扩大出口和内销。谢汉杰 摄 东南网8月13日报道(福建日报 朱少文 司超 吴小倞) 时下,开渔不久的钢质渔船已陆续返航。整齐有序进港后,渔货迅速起吊、装车、入库;开足马力的加工厂正按订单要求,生产各种精致的“东山水产”,在检验检疫人员的监管之下,装箱、下船、启航,准备销往世界各地。 据东山口岸部门统计,今年1至7月全县共出口水产品10.95万吨,货值10.2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3%和18.4%。 “东山水产”出口逆势上扬,得益于国家级出口海捕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建设。 打造“标准综合体” 东山是福建省重要的渔业县。然而,翻开“东山水产”的旧皇历却是:辛苦扬帆出海,归航自给自足,原料贱卖广东,渔民仅能解决温饱。作为东山水产发展的见证人,漳州市水产加工与流通协会会长、海魁集团董事长陈振魁说:“我们也曾经学广东人办厂加工搞出口,但那时没找到打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所以发展也不是很顺。通过对产品品质的不断追求,我们才后来居上!” 从2010年开始,东山县全面启动“国家级出口海捕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先后投入上亿元建设渔港,形成以大澳、宫前、澳角三大渔港为依托,集渔船避风和补给、水产品交易和加工于一体,产业体系较完善的现代化渔港经济区。企业立足长远发展,兴建了包括储量达45万吨的“亚洲第一冻库”在内的万吨级冷藏库近20个,大大缓解了海捕水产原料供应季节性强,储存过程质量安全风险高等问题。 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漳州市水产品加工与流通协会突出“协会+作业渔船+加工企业+标准”特色,制定了《渔船及加工用冰卫生标准》、《原辅料运贮作业规范》、《东山县海捕水产品感官标准》等8份示范区内适用的企业标准,形成“标准综合体”。从捕捞、加工到出口,每个环节都做到有据可依、有标可循,形成质量安全共识。 |
相关阅读:
- [ 08-04]10个人,守护着13.6万平方公里海域的安全
- [ 07-28]上半年福建远洋渔业总产量达13.7万吨 比增22.67%
- [ 07-08]福州首次增殖放流花蛤 6143万粒花蛤苗飘入海中
- [ 06-27]全国渔业厅局长座谈会在福州举行
- [ 06-25]蕉城:规范用海“水”中生“金”
- [ 06-19]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促进对接项目123个
- [ 06-18]福建核定海洋渔业职务船员培训收费
- [ 06-13]福建渔业挺进“深蓝”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