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通讯员 郭雅明) 素有“闽东延安”之称的福安市溪柄镇柏柱洋,既是闽东革命斗争的中心,又是中央红军长征前全国八个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曾志、叶飞、马立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领导和开展闽东革命斗争。至今,在柏柱洋斗面村,仍保存着闽东苏维埃政府、闽东特委、闽东妇联会、共青团闽东特委等革命活动旧址,展出的旗帜、印章、大刀等,将记者的思绪带到80多年前的烽火岁月中。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华大地上革命斗争星火燎原。在闽东,柏柱洋首先点燃了革命火种。早在1927年,柏柱洋就爆发了一场农民运动,3000多名农民成立了闽东地区最早的农民协会,同地主豪绅展开抗捐抗债斗争。1934年2月,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柏柱洋召开,正式成立闽东苏维埃政府。6月,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和连江县委在此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中共闽东临时特委,柏柱洋成为闽东革命斗争的中心。 在革命战争时期,无数革命先辈和闽东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段段辉煌的历史。 1994年,曾志回到福安参加闽东苏区创建60周年纪念大会。在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她望着一张肖像,潸然泪下。 1934年冬的一天,时任中共福霞县委书记的曾志在岭面山区养病,遇国民党军搜山。眼看追兵将到,病中的曾志却行动困难。一位要去避难的畲家嫂子见此,将怀里的孩子放在路边的草丛中,背着曾志到深山中隐藏起来。所幸,孩子后来被一位老奶奶所救。 畲家嫂子舍子相救,使曾志躲过一劫,曾志一直想找到她,向她表示谢意。1994年,曾志回到福安后,才知道这位嫂子叫蓝金妹,但已经过世,自己再也无法向其表达谢意。 畲嫂舍子救曾志、九家保事件……革命先辈和闽东人民用鲜血铸就了宝贵的苏区精神,在今天,成为闽东人民脱贫致富的精神动力。 解放后,柏柱洋群众致力脱贫致富。如今,在柏柱洋,随处可见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柏柱洋还被列为全省15个红色重点旅游景区之一。2009年,闽东苏区纪念馆在柏柱洋斗面村落成。2011年,中共闽东特委旧址入选国家“十二五”红色旅游规划,成为全国重要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借助红色旅游资源,柏柱洋正走向新征程。 柏柱洋的变化,折射出闽东的变化。由于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等因素,过去的闽东贫穷落后,曾一度被称为我国东部沿海的“黄金断裂带”。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闽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目标,改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至去年底,农村扶贫对象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70多万人,下降到目前的10多万人。 逐渐摆脱贫困的同时,闽东正逐渐发展为福建的新增长极。2012年,宁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财政总收入超百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的目标。2013年,在全省考核地方的14项经济指标中,宁德有12项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其中9项指标增幅居全省首位,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10039元。 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争取革命胜利、建设新中国,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因此,行动是最好的缅怀。如今,闽东人民正在建设高质高效新产业、宜业宜居新城镇、畅通便捷新交通、丰富多彩新文化、幸福和谐新民生、优质优美新环境的“六新大宁德”道路上阔步前进,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
相关阅读:
- [ 10-04]漳州:昔日,红军迎来“第一次” 而今,遍地金黄和玉翠
- [ 10-03]一代泉籍华侨托起同一梦想
- [ 09-30]门内,破狱旧址恐怖阴冷 门外,美丽厦门海天巨变
- [ 09-25]一枚子弹留在叶飞将军体内66年 八一七路见证福州走向“有福之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