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生活 > 正文

仙游前连:融于城 隐于市

2015-03-05 10:40:12 卞军凯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精美的雕花里,浸染着时光的味道。

 东南网3月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伊晓燕 林剑冰 文/图)

19幢清代古民居、3处古庙、1座古祠、1条千米古街、1座拱卷式石拱古桥,组成一个连片成群、规模宏大、布局讲究、设计精美的古民居建筑群村落,这便是前连。

从莆田市区出发,沿着木兰溪,一路向西,穿过城厢区华亭镇,就到了仙游县盖尾镇,经过几条乡间公路,车子在前连村村部停下。来之前以为,前连古民居历史悠久,且保存得比较完整,应该是在某个偏远的山旮旯里吧?实则不然。前连村交通便捷,一条宝杉公路将它与省道连在一起,且有仙港大道横贯该村,离最近的高速路口也只有十来分钟的车程。

一路过来,房子、街道、人群,处处皆是浓浓的现代气息,说好的古民居建筑群呢?

连屋成“丁”,上风上水

沿着一条并不宽阔但整洁的村道走进前连村,几座崭新的小洋楼伫立两旁,村道越走越窄,渐渐走进一个“门”字内。从这个“门”走进去,顿时豁然开朗:十几座古厝毗邻而建,一眼望不到头,形成庞大的古民居建筑群。繁华深处、喧嚣背后,她没有刻意掩饰,却藏得如此隐蔽,在外几乎看不出来。

国人历来讲究人丁兴旺、多子多福,这一传统观念在前连村得到很好的诠释。古厝排列成“丁”字形,是前连村古民居最大的特色。据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原仙游县博物馆馆长陈职仪介绍,全国古民居群中,平面格局以中国汉字排列的不多见,而以“丁”字形格局排列的古民居群,恐怕前连村是全国唯一一处。

前连村大厝前的慢时光生活。

据村民介绍,连氏族人很注意保护这片“丁”字形古民居,老屋都是一代代族人自发修缮维护,大家盖新房也自觉建在民居群的外围,主动腾出500多亩空地。

前连古民居群较完整地保存着明清传统建筑风貌,座座坐北朝南偏西,进深三进,左右护厝,穿斗式果架,悬山式屋顶,站在大门口往里张望,颇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感。门前墙壁下部砌以磨光花岗石,中部镶有人物、花鸟及几何图案的装饰砖雕,古香古色。在每座大厝外院,红砖铺筑一个宽阔的大埕,以纳天地水和左右长生水进堂。跻身现代建筑圈内的老屋,虽经过一代代整修,但仿佛依然向我们传递着古老的信息,诉说着前连人一种特殊的体验和情怀。闭上眼睛,遥想当年,似乎还能听到几代同堂的热闹喧嚣。

崇学重孝,英才辈出

前连不仅有古色古香流传数百年的明清建筑,更有一份在这些古民居建筑里保留的原汁原味的“文”气。她的“文”气是大厝正对着的“文笔峰”,是旗杆厝里的亚魁匾额,是砖、木、石上的雕刻艺术,是执书细读的耄耋老人,是校园里的琅琅书声……

前连地处乡野,读书求学氛围十分浓郁。历史上,前连有过多座书院、私塾和学堂。先祖在建房时匠心独运,在大厝的二楼建有书堂,供子孙读书,而且这里从清代起就陆续建立了助学、奖学制度。连氏族谱记载,这里出过居庙堂之高的南宋右丞相、镇南大将军连沿公,文韬武略、显赫朝野;有科场摘桂、坚旗立匾的亚魁、武魁连上进、连上拔兄弟;有学贯古今、能诗善赋登进士第的榜昭连元灿;有桃李满天下的教谕连谦、连文显、连原清。新中国成立后,一个千人的村庄已有博士27名、硕士28名,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名……难怪当地人提及前连,无不美其名曰“笔杆村”“文化村”。

在前连,孝文化非常浓厚,有名的大孝子极受推崇,而极少数忤逆子弟往往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无法立足。因此,前连尊老敬老蔚然成风。据前连村村支书连文洪介绍,该村自南宋隆兴年间开族,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村里人骨子里对孝文化的坚守和演绎,是连氏家族构筑前连这个精神家园并不断拓展深化的不二法门。

前连的祠堂是连姓宗族的圣殿,是连家陈列供奉祖先神主牌位的神圣之地,又是连家宗族成员隆重祭祖、讨论、决断事务的场所,还是进行宗法族规教育、执行奖惩的威严肃穆之地。它伴着楼阁和四方天井,一并演绎着这宅院古朴的历史。其楼面及厅中央是用高质木、石料组成的,上面雕龙琢凤、凿花刻鸟,花纹细腻、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淳风良俗,古韵新声

走进前连古民居,似乎被带进历史深处,“不知今夕是何年”。再随意推开一户人家大门,领略相对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倾听原汁原味的陈年往事,与淳朴原居民在一起吃上一顿当地家常便饭,城市的喧嚣杂念顷刻间便会被老屋人家“天人合一”的平和生活所消解。

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厝,很是壮观。

我们走访前连村,恰逢隆冬时节,家家户户门前晒着的,无一例外是地瓜粉。地瓜丰收,气候干燥,阳光充足,是自制地瓜淀粉的大好时机。古厝前的大埕里,随处可见晾晒着的地瓜淀粉。村里的阿婆说,地瓜产自自家农田,自己动手做的地瓜淀粉,质地白、细,颜色更透亮,口感也更Q弹,可以用于烹饪做勾芡,还能做当地特色小吃海蛎饼。每年冬至、春节等节日期间,海蛎饼是当地人必备的祭祀食品之一。

除了海蛎饼,还有一道祭祀食品是不可或缺的——红团。红团是用糯米粉加工成皮,包馅后用刻有吉祥图案的木印压成上拱下平的形状,用蕉叶垫好,上笼蒸熟。这是前连村乃至整个莆仙地区各种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供品。

告别前连村时,冬日的阳光懒懒地撒在黛瓦红埕上,把这融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为一体的大厝照得更加古朴宁静。她在那里固守着一份远离尘嚣的宁静,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大厝前一泉四口的古井依旧冒着清泉,不远处,几只散养的鸡在低头啄米,老人们倚着门栏闲聊,大埕里一群孩童在嬉戏打闹着,时而传来阵阵清脆的笑声,穿越喧嚣。

① 精美的雕花里,浸染着时光的味道。② 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厝,很是壮观。③ 前连村大厝前的慢时光生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