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东南网事:网友曝宁德中考加分政策未“瘦身”

2015-06-25 08:31:1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林晨  
分享到:
 

2015年6月25日福建日报东南网事版主要稿件:

网友曝宁德中考加分政策未“瘦身” 7考生被取消加分

微商系列报道之八 微店“促销iPhone6”竟是“模型机”

那些年我们开过的“奇葩证明”

微电影宣传消防安全 《因祸得福》杀青

网友反映,宁德2015年中考加分政策没有“瘦身”,执行过程中有的地方存在猫腻——

古田7名考生被取消中考加分

东南网6月25日讯(本网记者 王楠)

近日,数名网友通过东南网《直通屏山》反映,去年中央印发文件,要求对中高考加分政策进行调整和“瘦身”,今年福州、莆田、泉州等地的中考加分政策均已进行了调整,宁德市仍沿用旧政策,农村教职工子女可以加7分,对其他考生造成不公。

网友还反映,有些获得加分待遇的并非长期扎根农村的教师子女,他们向教育局申请公示名单,遭到了拒绝。网友的留言是否属实?宁德市教育局对中考加分政策的实施如何监管?为何宁德市没有对2015年的中考加分政策作出调整?东南网记者展开调查。

网友:古田中考加分存猫腻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减少考试加分,宁德市教育局仍然沿用2009年制定的中考加分政策,在加分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存有猫腻,不符合加分条件的学生也享受加分,并且不公示加分名单。”网友“gtfndr”在《直通屏山》上反映。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宁德市教育局关于调整2009年全市普通高中招生照顾政策的通知》(宁政办〔2009〕77号)提到:“在县以下(不含城关)中学、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乡镇文技校工作15年以上,现仍在农村的教职员工(含在农村离退休的教职员工和退养的民办教师)的子女加7分。”对于该政策的执行,网友“gtfndr”反映:“宁德市古田县很多获得加分待遇的学生,不是长期扎根农村的教师子女。很多教师被借调在城关中小学或其他单位上班,甚至有吃空饷的,他们的子女也享受了加分政策。”

为此,该网友要求古田县教育局公示中考加分学生名单。“教育局说这是个人隐私,不能公示。若是合理的中考加分政策,为何教育局不肯公示?”该网友质疑,“这其中是否有猫腻?”

相关部门:未核查加分资格

网友反映的“古田县不符合加分条件的教师子女,也享受中考加分”是否属实?记者拨通了宁德市教育局中教科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古田县确有7人不符合农村教师子女中考加分条件,“经查实,这7人均在编不在岗,已不在农村任教,借调到其他部门上班,现已取消这7人子女中考加分”。

宁德市教育局依据什么条件来判定加分对象?该工作人员介绍:“是否符合中考加分条件,由各县教育局依据工资关系来判定,关系在农村、符合条件的教师,其子女就可享受中考加分政策。”

网友认为,“只根据工资关系来判定”的审核标准,给那些在编不在岗的教师提供了猫腻空间。宁德市教育局如何对加分政策的执行进行监管呢?中教科工作人员回应称,市教育局会对各地将享受加分政策的学生进行备案,但没有对考生资格进行再次核查。

该事件发生后,宁德市教育局下发《宁德市教育局关于严格2015年中考加分资格审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教育部门严格把关考生资格。

宁德:明后年调整加分政策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对此,福州、泉州、漳州等地均已对中考加分政策进行了调整,并于2015年开始执行。

记者了解到,宁德市农村教师大约有两三百人,只要符合条件均可以享受7分的加分政策。

中考加分政策,省内多地已经进行调整,为何宁德市不调整?宁德市教育局表示,目前还在广泛征求意见,“调整政策的条件不够成熟”。至于什么时候进行调整,宁德市教育局的答复是“明年或者后年”。

微商系列报道之八 微店“促销iPhone6”竟是“模型机”

预付款无法追回 微店平台拒绝提供卖家信息 女学生维权无门  

 

小江投诉时,该店的iPhone6已卖出195台。(网页截图)

东南网6月25日讯(本网记者 郑晓丹)

近日,龙岩永定的高中生小江倍感郁闷。她与同学在一家微店各买了一部iPhone6,没想到收到的手机却无法开机。一时间,卖家粗暴拉黑、微店客服无法受理、法院等单位表示无法立案。虽然当地工商部门受理了小江的投诉,但因为卖家信息不明确,维权无奈搁置。

“店家保证是正品”

5月中旬,小江在微店上看到一家“苹果专卖”店铺,店内的手机都很便宜:全新三星S6手机500元,全新苹果iPhone6 plus手机800元……因为是学生,钱不多,小江和同学商量后,决定两人各买一部iPhone6。

因为是第一次在微店上买东西,两人先与卖家QQ沟通,再与微店客服沟通。当问到“为何手机如此便宜”时,卖家表示:“这是做促销活动,我在苹果内部有熟人。”

小江便与卖家协议,以700元/部的价格买2部iPhone6。同时,她和同学只需预付1000元货款,待确认手机无恙后,再支付400元尾款,并额外支付100元表示感谢。“店家也很好说话,就答应了。”小江说。

在进行货款支付时,微店客服反复要求小江用支付宝付款,称利用此方式付款,要等小江确认收货后,货款才会打到卖家账户。小江说,她就按着微店客服的指示,无视支付时微店应用的风险提示,完成了付款操作。

谁知,手机到手,两位同学却蒙了——手机划痕累累,无法开机,与模型机无异;快递要求代收货款1980元;卖家态度恶劣,将小江拉黑;客服电话无法打通……

“500元买手机?没睡醒吧”

记者以买家的身份与该微商联系。对方表示,他是苹果厂商代理,手机质量有保证。对于收到的手机划痕严重,卖家说:“就算是到4S店买车,也不能保证没有刮痕吧?”当记者表明身份,就小江购买手机一事进行咨询,他表示,小江买不起手机,所以采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当记者表示“聊天记录中并未提及分期付款”,他称:“QQ未提及,但会电话通知买家……500元想买手机,你帮我问问那学生,她是没睡醒吧?”

对此,小江表示,从未接到过关于分期付款的通知,且在该微店网页上,并未有分期购买的提示。

“抱歉,没办法追回款项”

永定区工商局接到投诉后,详细了解了事情经过。由于发货地址指向天津市,该局立即联系天津市工商局。然而,因为微店卖家具体信息不明确,维权搁置。“1000元对于学生而言不是小数目,我们也想帮助她。”该局经办人表示。

微店平台客服表示,他们在接到投诉后,已经冻结该微店。但对于追回货款的问题,因小江选择支付宝付款,货款已进入卖家账户,微店无法介入。且出于保护卖家隐私,微店平台不会提供其个人信息。至于小江反映的分期付款的问题,他们将进行调查,如果涉嫌欺诈,将进一步处理。

“可以走法律程序,但是需要有确定的被告。”法学博士、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周健翔老师表示,小江的维权之路漫漫。

记者手记>>>

他被保护着 她维权无门

“请你帮帮我,抓住这群坏蛋。”小江告诉记者,虽然1000元于她而言不是小数目,但她更希望能够曝光这家微店,不让更多人被骗。

据微店平台客服介绍,小江是“苹果专卖”微店投诉第一人。那么,是其他买家选择忍气吞声,还是其中存在虚假交易?对此,该客服表示,在微店后台可以看到商品销售量,是否为实际成交量,无法考证。

由于小江拒绝签收,目前手机已被快递公司退回给卖家。一边是小江维权无门,一边是微店后台出于隐私保护,不提供店主具体信息,小江的维权之门何时打开,东南网记者将继续关注。

摔倒证明、不扰民证明、结婚前是单身证明……

那些年我们开过的“奇葩证明”

东南网6月25日讯(本网记者 倪斌)

针对近期引发关注的各种“奇葩证明”,公安部、外交部、国家旅游局等部门日前纷纷作出回应,表示将集中清理,推出和即将推出一系列便民措施。那么,你经历过哪些“奇葩证明”?

记者网上搜索发现,诸如证明“你妈是你妈”、“你自己是你自己”、“人品证明”等各种奇葩证明屡见不鲜。据某网络调查显示,有98%接受调查的网友曾遭遇过各种“奇葩证明”和办证难。譬如,一小孩随父母在郑州上学,还需要老家出具“小孩在家无人监护的证明”,否则不能入学;湖北一位林师傅不小心把10元人民币掉进了煤炉里,烧缺了个角,银行要求他找社区开一个“非人为故意的证明”,才予以兑换;哈尔滨的小威同学毕业后找到一份银行押运的工作,公司却要求他开具一份“人格担保证明”;孙女士开了一家饭馆,工商局要求要开“不扰民证明”;四川一老太在乌鲁木齐火车站摔倒了,回家里办理医保报销需要“摔倒证明”;给1岁的孩子迁移户口要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买房要开具“结婚前是单身证明”……这些“奇葩证明”引来无数网友的吐槽。

对于奇葩证明太多,网友“代码可乐”表示:“职责划分不清!如果实施联网,再保证网上数据的权威性,就可以解决证明的问题!”网友“芝士配葱花的酱肘子”也表示:“这种事真是太常见了!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可以一两个月甚至一两年才办好,这个部门推给那个部门,那个部门又推给这个部门,这种风气该改改了!”

对于各种“奇葩证明”的出现,福州大学社会系主任甘满堂教授表示,政府部门之间应该加强统筹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像公安部门和民政部门可以在户口信息、家庭情况、婚姻情况等方面通过联网的形式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证明。同时,还须从制度着手,明确部门之间的责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让百姓少跑腿,真正做到简政放权,从而让奇葩证明越来越少。

微电影宣传消防安全 《因祸得福》杀青

 

微电影《因祸得福》摄制现场

东南网6月25日讯(本网记者 苏益纯/文 张少伟/图 通讯员 林毅帆 朱必星) 继微电影《因小失大》成功播出后,6月12日,东南网漳州站与龙文消防大队联合摄制的续集《因祸得福》杀青。

这部微电影总长近10分钟,由大队官兵以现实案例为蓝本执笔编剧,从筹备、创作到拍摄结束,历时10多天。龙文消防大队相关领导表示,随着微博、微信、微电影的广泛普及,他们也积极探索“微时代”消防安全宣传的传播新模式。在当前夏季消防安全专项行动中,他们希望能借助微电影这种新颖的形式,传递夏季消防宣传“正能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