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滴滴出行”试点互联网医疗 业内人士:推广起来困难重重

2015-11-27 07:39:2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目前,北京、上海等地正试点互联网医疗。患者通过“滴滴出行”软件下单,就可以呼叫医生上门服务。然而,我省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模式虽令人期待,但推广起来仍困难重重

“滴滴”一声,医生上门,约吗?

东南网11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郭斌 实习生 陈逸芳)足不出户,用手机APP软件打车、叫人来做家政服务,已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和追捧。如果告诉你,用手机APP软件还能呼叫医生上门看病,你会不会使用?

日前,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健康联合滴滴出行、名医主刀(手术预约O2O平台)合作推出“一键呼叫医生,随车上门咨询”的送医上门活动。用户通过“滴滴出行”APP客户端呼叫“滴滴医生”,距离最近的“滴滴医生”将第一时间上门诊疗。目前,这一服务正在北京、上海、南京和杭州试点。之后,滴滴平台投资方将视试点城市运作效果及融资情况,适时把“上门医疗”服务推广到更多省市。

据了解,患者通过“滴滴出行”软件下单,点击“叫医生”选项发出呼叫医生上门服务的请求。滴滴专车司机接单后,转至医生处,医生在第一时间搭乘滴滴专车提供上门服务。如果上门仍无法解决,在征求用户意见后,专车将送患者到医生所在医院接受诊疗。

“滴滴医生”上线的头两天,在试点的城市,共有逾2000人次通过这一平台呼叫医生,最终实现上门提供问诊服务的有40多单。上门的都是大医院医生,比如北京有和睦家医院,上海有仁济医院、新华医院、华山医院、德济医院,杭州有绿城心血管医院,南京有医大第二医院等,都是当地知名的大医院。医生利用轮空的时间,为一些请求上门服务的特殊人群提供服务,覆盖科室包括全科、心血管科、普外科、神经外科和运动外科等主要科室。

至于为何有逾2000人次呼叫、最终实现上门问诊的只有40多单,阿里健康和滴滴出行方面解释说,主要有几个原因:用户与医生的距离超出服务范围;用户需要的对应科室没有医生;医生上门问诊时间较长,一天能完成的单量有限。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不可避免存在诸多难题。但是,我们想要尝试盘活现有医疗资源,让医生能够更细致地对患者进行诊疗。”滴滴专车华东市场总监唐意说。

那么,“滴滴医生”这一模式,真能让看病变得更方便吗?互联网医疗究竟能走多远?

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为“滴滴医生”的探索叫好,认为这种模式是对传统医疗的一个有益补充。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方便了医患双方。

中国心血管权威专家胡大一表示,乐于参加这种互联网方式的服务。他认为,目前我国的医生资源多数被“拴”在大医院,医疗资源高度垄断,患者很难找到合适的医生,医生的多点执业也很难落实。“送医上门”能够解放医生资源,还方便患者找到对应的专家就诊。

北京大学教授陈少峰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也说,看好互联网医疗,“尽管现在推广起来还有难度,但前景挺好”。

在我省,不少群众对“滴滴医生”相当期待,尤其是“老弱病残孕”这几类人群。福州驰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灯烽说:“对于经常生病又不方便自己去医院看病的独身老年慢性病患者,这简直就是‘福音’。毕竟现在已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在以后将会有更广的需求。不过,上门医生的资质要有保证,值得人信赖。”

还有一部分收入较高人群在听完记者的介绍后,对类似“滴滴医生”这样的互联网医疗也表示认可。他们认为:“如果医生的医术高明,当然更愿意接受这种方式,即使要多花钱也觉得值。”

然而,对于“滴滴医生”而言,还有一些现实的瓶颈。一方面,不同于上门家政服务,医疗行业需要更专业的执业条件,而我国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仍未跟上“互联网+”的趋势。省卫生计生委有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我省目前暂无对医生上门的具体管理办法,目前大城市医疗资源相对紧张,不具备开展医生上门的条件。

福建医科大学和中医药大学多位在校学生也告诉记者,医生上门的好处显而易见,不用排队挂号、方便、医疗环境也较好,但是,上门服务因为没有相关医疗条件的支持,医生所能提供的服务有限,特别是西医对诊疗仪器的依赖性很高,医生上门只能做初步简单的判断,如果病得严重还是得去医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