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助村”关注的是绿植界的萌物——多肉植物。2010年前,它在国内仍属小众绿植。此后,随着韩剧热播效应,加之互联网的推广,萌态可掬的多肉迅速走红。 嗅到商机的花农开始大举入场,纷纷从日韩引种多肉。多肉市场由此被引爆,并在2013年前后迎来高峰期。当时业内盛行的说法是“垃圾都能挣钱”。不少稀有品种甚至被炒到数万元的天价。花卉产业根基深厚的漳州赶上了这轮多肉热。其中,龙海市九湖镇邹塘村是全国最聚集的多肉产区,最多时,全村多肉年产值超过2亿元。 眼下,在经历了几年的野蛮生长后,多肉产业迎来了市场拐点,价格迅速回落。有论者称,这和多年前的兰花故事如出一辙,多肉产业或将就此一蹶不振。从业者则将其视为市场的理性回归。 多肉:“野蛮”生长后,如何回归理性? 多肉热下的两亿产值村 东南网12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蓝腾 郭碧珠文/图)邹塘人叶建明是当地最早种植多肉的花农。2000年,他第一次在厦门见到了引自韩国的多肉植物,便被其外形吸引,而后在自家试种了四亩景天科多肉。但当时,多肉市场认知度有限,邹塘村仍以栽培仙人球为主,多肉植物仅在小众花友圈中流行。 多肉真正为人熟知,是在2013年左右。业内人士将其归因韩剧的热播效应。“萌萌哒的多肉频频在剧中亮相,让其迅速成为都市白领的心头好。”叶建明说,以2012年下半年为标志,国内掀起了一股多肉热。当时恰逢虎皮兰、蕙兰、红掌等传统花卉市场不景气,花农们急于寻找新项目。一夜蹿红的多肉植物成为首选。 也是在这时,邹塘花农大举入场。2014年年底,常年种植虎皮兰的叶春才将10多亩土地,改种多肉。水涨船高的价格,是最大驱动力。叶春才用暴利来形容当时的行情。“花5元购进一株母本,经过两三个月繁殖后,便能分出10多个小苗出售,当时的利润率高达1000%。”叶春才所指的还只是最常见的景天科多肉,高端品种则能卖出“天价”。他曾从日本购进一株万象,“才三个叶片,花了6000元”。而在一线城市,被炒到上万元的稀有品种屡见不鲜。 在叶建明等大户的带动下,邹塘村的花农纷纷跟进。尽管漳州具有花卉销售的渠道优势,但由于其怕热的特性,漳州种植多肉的优势并不突出。因此,邹塘花农首先要克服技术障碍。“北方种植多肉,以保湿性强的泥炭土为主,高温高湿的漳州则要采用透水性强的土壤,太湿了容易败根。太干了,叶片则容易水化。”除了土壤因素,多肉所用的灌溉水源也颇有讲究,如果含铁量太高,则会影响其着色效果。 经过几年的技术探索,邹塘村的多肉种植技术已居业内前列。简陋的高苗床矮棚逐渐被设施大棚取代。每亩成本超过30万元的智能温控大棚也开始为一些大户所用,有效避免了的多肉难以度夏的难题。 邹塘村村主任叶金海表示,当前全村1000多亩土地中,超过80%用于种植多肉,效益最好的2015年,邹塘销售多肉的收入近2亿元。由于本村土地规模有限且分散,不少种植大户开始外出租地,拓展种植规模。叶金海的儿子大学毕业后,赴云南种植多肉,规模近50亩。 多肉热还带动了邹塘村运输业的发展。“专门负责多肉运输的农户,每天收入至少500元。”不少大学生在邹塘村做起了电商生意。2014年,三明人余承斌从闽南师范大学园林专业毕业后,来到邹塘村,租下一间厂房,和妻子吴雪莉开起了夫妻档网店。 |
相关阅读:
- [ 11-23]第十八届花博会吸引40万人次参观 多肉植物等特色花卉受瞩目
- [ 11-07]“农博会”斗南分会场 多肉创意大比拼
- [ 09-26]福州西湖公园国庆首办多肉植物展 7万株多肉参展
- [ 09-26]西湖公园国庆展出7万多株多肉植物 品种300多个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