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空壳村”脱壳记
东南网9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霞 王凤山)
集体经济收入低于1万元的村子,人们称之为“空壳村”。
平潭原来是贫困县,“空壳村”不在少数。开放开发成果惠及全岛,平潭利用“实验区+自贸试验区+国际旅游岛”的叠加优势,消除“空壳村”行动不断迈大步。
这是一组全区建制村集体收入的数据,体现了平潭清零“空壳村”的努力——目前,平潭“空壳村”全部被消除,全区192个建制村中,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的有108个,超过10万元的有35个。
“让村集体有经济来源,这是产业发展的结果,村集体有了自己的产业,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平潭综合实验区党群工作部组织处处长谢宜齐表示,解决“空壳村”问题,离不开盘活闲置资产,让“沉睡资源”变成“活资产”。
向内,唤醒“沉睡资源”
芦洋乡大渊村买了5间商铺,就在岚城安置小区。
这事儿在平潭很快就传开了,资金出自村集体7%留用地征地补偿款。“3间店面在9月将签订租赁合同,正式启动运营。”大渊村党支部书记吴仕琦告诉记者,5间店面被租用后,大渊村村民每年每人可获利约1400元。
在平潭,像这样使用村集体征地补偿款购置店铺尚属首例,吴仕琦直言:“大渊村是政策的先行先试者。”
2015年8月,平潭出台《留用地货币补偿与安置管理办法(试行)》,鼓励与引导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将留用地货币补偿金用于购买安置房商业用房、房地产商业用房(含写字楼)等。
大渊村抓住了机遇,这也是该村解决困境的有效途径。此前,该村因平潭项目建设需要,先后被征用502亩地,占全村土地总面积的52%。“传统种植农业难以为继,失地农民的生活来源问题亟须解决。”大渊村村委会主任许恒华说。
在当地政府指导协调下,大渊村成立“看房小组”,跑遍实验区商业店面,了解其地理位置、发展前景、店面价格、配套设施等,并将所了解到的信息及时传达给村民。
不久前,大渊村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岚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合约,结束了长达2年多的购房长跑。“下一步,大渊村将对每年的租金分红、股份分配等进行合理规划,为村民提供长远保障。”许恒华说。
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大渊村摇身一变,成为名副其实的示范村,这是平潭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着力破解“空壳村”发展难题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平潭创新工作思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有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先后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等,明确了村级集体经济阶段性收入目标以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时间表和线路图。
具体怎么做?平潭选取了12个试点村,每个村安排补助资金60万元,还为实验区薄弱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一次性安排项目补助资金10万元。平潭还推进“村银共建”,开发扶持“三农”小微信贷产品等,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000多万元。仅2017年,全区192个行政村共获得上级专项资金、党费补贴等4786.91万元。
资金保障为村级集体经济“补血”,平潭从资源利用、股份合作、项目带动、服务经济等4个方面探索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模式。不仅如此,平潭还激活一批资源,引导村集体采取将农户分散的土地、林地集中入股、租赁等形式,进行投资经营,提高土地收益。同时,引导村集体盘活闲置的集体资产及资源性资产,通过入股、出租、承包等形式,提高资产利用效益等。
从“输血”向“换血”功能转变,平潭唤醒“沉睡资源”,啃下了这根最难啃的硬骨头。
向外,拉动产业发展
消除“空壳村”,除了要逐一突破农村经济空壳、人口空巢等困境,如何解决产业空心问题是关键。
流水镇北港村巧做“石头”文章,通过发展壮大旅游、民宿、文创、观光等产业,每年村集体收入稳列平潭建制村的前三名。
该村由村委会对村内闲置石头厝进行统一租赁,按照3元每平方米的价格再由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统一运作,解决了开发财力不足的问题,又规范了市场秩序。
“目前,北港村共签约石头厝52栋,已营业民宿32栋,正在装修15栋。”北港村党支部书记陈松柏说,村子引进“石头会唱歌”艺术聚落、“风中旅行”等台湾青年文创团队8个,落户4个采风基地,从业台湾青年35人。
仅去年,北港村共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旅游收入3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2011年的1.53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2.76万元。
当地村民成为北港村产业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土生土长的北港村民林木生,摆脱了20多年的牧羊生涯,成为村里的一名保洁员。
他曾是村里头唯一一名牧羊人,年收入仅上千元。如今,他每个月可领到2000元工资,不用再风吹日晒。“这样的日子,踏实、稳定。”林木生说。
在北港村,像林木生这样的保洁员共有11名,村子还聘请了多名保安,均是当地村民,涌现出一批个体工商户返乡潮,就业岗位逐渐增加,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平潭瞄准发展定位,培育特色集体经济产业,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增收。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特”的思路,高标准建设5个特色民俗村;做强农业品牌,鼓励村级组织牵头成立各种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发展养殖产业,科学制定水域滩涂规划,促进海水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这场消除“空壳村”的战役中,平潭逐步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改革释放了红利,这在白青乡国彩村就看得到。去年,该村共养殖贻贝(淡菜)1170亩,占全区贻贝养殖面积的61%,实现总收入3700万元。
白青乡国彩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养殖淡菜的天然优势,当地政府引导养殖户创办隆贝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整合村里7户养殖户资源,为特色集体经济产业“铺路”。
“空壳村”消除了,平潭下一步重点扶持的则是薄弱村。“到2020年底前,全部消除5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10万元以上的村不少于50%。”谢宜齐表示,平潭将建强基层组织,推动产业发展,促进资源开发,优化资金整合,整合人才资源,以党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