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两会特别报道】福建攻坚克难 确保如期保质保量完成脱贫任务

2019-03-15 09:14:1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一个都不能掉队”成为上下共识,福建正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确保如期保质保量完成脱贫任务。请看福建日报记者来自一线的报道。

在寿宁县犀溪镇的福鑫达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草莓种植园大棚里,种植户缪素莲展示自家草莓。据介绍,合作社流转土地40亩,吸收当地贫困户50多户,贫困户每年每户可增收4000多元。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编者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福建坚持把脱贫攻坚放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统筹推进、统一部署、一并落实,推动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确定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实行省领导挂钩、省直部门联系、沿海发达县对口帮扶。相继出台《关于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福建省“十三五”扶贫开发专项规划》《福建省农村扶贫开发办法》等政策性文件,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各级各部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脱贫攻坚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一个都不能掉队”成为上下共识,福建正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确保如期保质保量完成脱贫任务。请看本报记者来自一线的报道。

一个贫困村的美丽嬗变

东南网3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枫 通讯员 王一雄 李金文)

云霄县和平乡棪树村,坐落于乌山脚下,周围是大片翠绿的枇杷林海,生态栈道如盘龙从村口蜿蜒而上。去年10月,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公布,棪树村上榜,成为漳州市唯一获得这一称号的村落,去年到访观光的各地游客近20万人次。

5年前,棪树村仍是一个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环境脏乱、产业滞后的穷村。为改变贫困面貌,该村兴产业、修栈道、建园林,通过“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模式,引入文创、电商等元素,让千亩枇杷林海重焕生机。

改变的第一步,从整治村居面貌开始,先要拆除猪圈、牛蛙池。该村多次召开大会,讨论解决方案,干部挨家挨户做村民思想工作,并积极向上级争取补助资金……经过村委干部努力和村民的支持,棪树村顺利完成猪圈、牛蛙池拆除工作。

紧接着,棪树村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重点,先后投入600多万元,通过加速推进排污排水系统、房屋立面提升、村庄绿化亮化、农民公园、公共厕所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同时,村里建立村级保洁队伍,完善保洁设施,新建垃圾处理站,坚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确保垃圾收集率和转运率均达到95%以上。

村庄变美了,产业发展也要跟上。2016年,棪树村整合已有枇杷种植资源优势,规划建设棪树枇杷生态观光园,建栈道、兴文创,着力打造集旅游景点和生态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同时,通过墙绘、雕塑等载体,打造充满童真童趣、创意十足的“枇杷乐园”。棪树枇杷被赋予拟人化创意,制作成可爱的卡通立像,出现在枇杷观光园的各个角落。

通过“乡村旅游+”的带动,棪树村近年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带动农户1000多户,增加就业2000多人,增加收入超3000万元,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2017年,棪树村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82万元,一举摘下贫困村的“帽子”。巍巍乌山下,棪树不再沉寂,山还是那座山,却多了一道道生态景观;村庄还是那座村庄,却变身为闻名遐迩的旅游明星村。

3月9日,“枇杷欢乐采摘周”活动在棪树村欢乐启幕。一个可赏美景、可购特色农产品、可吃风味菜、可品富硒果蔬的美丽棪树,展现在人们面前。游客们漫步棪树,既能赏美景、尝枇杷,还能与灵动的“枇杷娃”彩绘图、可爱的“枇杷娃”拟人模型合照,体验一把“乡村创意嘉年华”。

棪树村的美丽变身,是云霄县脱贫攻坚历程的一个缩影。云霄县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模式,通过制定产业、就业、保业、家业、学业“五业并举”的定制菜单,铺开入户访查、落实督查、审计核查、重点巡查、集中排查“五查联动”的防护网,力争让贫困户要脱贫、忙脱贫、不返贫。

在连城县大业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内,员工正在包装鲜切花。林坊镇党员大学生林海鑫毕业后回乡创业,流转了90余亩土地,成立大业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为20多名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奏响老区脱贫攻坚新乐章

东南网3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游松柏)

在柘荣县英山乡,提起脱贫致富之星陈岩荣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今年62岁的陈岩荣是英山乡凤洋村人,因腰椎间盘突出无法干重体力活,加上儿媳突发疾病,家里欠下一大堆债务,曾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贫困户。

2014年2月,陈岩荣被村里纳入精准扶贫户。在乡政府的帮助下,他与福建柘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太子参种植包购包销协议。企业每年提供太子参种以及所需的肥料和生产种植技术,并按市场价统一回购。“这几年,我一家通过种植太子参每年能挣七八万元,逐渐还清了债务,盖起了新房,如今日子过得不比邻里差。”3月11日,正在参园管理太子参的陈岩荣开心地说。

去年底,陈岩荣被乡政府评为脱贫致富之星。

英山乡党委书记杨升昌说,乡里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通过委托养殖、合作社联结、大户(能人)带动等方式,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发展项目,确保贫困户能脱贫,能致富。

春雨过后,气温逐渐回升。富溪镇岭后村的茶园里一片翠绿。“今年天气比较暖和,雨水又充沛,茶叶一定能丰产。”望着长势良好的茶株,茶园管理员林位寿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今年43岁的林位寿长年患病,女儿因病去世,欠下一大笔治疗费用。2016年,林位寿被纳入岭后村精准扶贫户。“除了自己种植太子参、茶叶外,在村委的建议下,我把闲置土地流转给村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农闲时,到公司管理茶园,每年有2万多元稳定收入。”林位寿说。

岭后村支部书记林国宝介绍说,岭后村在县、乡和对口帮扶单位支持下,村里与乡贤共同出资,成立村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把分散在村民手上的闲置土地,通过土地入股、土地租赁、土地置换等形式进行流转,种植高优茶叶,现在村民都成了股东。

柘荣县是革命老区。2014年以来,针对经济总量小、基本财力弱的县情,柘荣县不遗余力地念好扶贫致富经。除采取造福工程搬迁、扶贫小额信贷、技能培训等举措外,还在全县范围内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党建指导员、农技特派员、扶贫监督员“三员”队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让扶贫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聚集、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聚集,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同时,采取土地转包、出租、转让、入股分红等方式,培育出富溪镇岭后“支部+公司+基地+贫困户”、英山乡凤洋“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楮坪乡仙岭“慈善+扶贫”、城郊乡“大学生创业+贫困户”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

柘荣县还积极创新推广村企合作产业扶贫模式,集中打造18个新农村示范村、46个美丽乡村和21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累计流转土地5万亩,建成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和太子参、茶叶、油茶、金线莲、铁皮石斛等89个百亩以上农业示范基地,培育了30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3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截至目前,该县126家企业、合作社与112个建制村合作共建,辐射带动脱贫对象663户稳定增收,人均增收2600多元。

在上杭县才溪镇溪北村,残疾人贫困户刘喜明高兴地领到扶贫款。在镇、村干部的结对帮扶下,刘喜明通过发展养殖肉兔实现脱贫,并搬进了新居。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阳崇伟:致富道路越走越宽

东南网3月15日讯(福建日报通讯员 吴火招 福建日报记者 黄琳斌)

3月12日,天气晴朗,清流县龙津镇拔里村的阳崇伟忙着栽种竹荪菌种,12亩地他一人忙不过来,还请了两名帮工。

阳崇伟今年43岁。在当地政府精准帮扶下,靠着一双手,他撑起两个贫困家庭,一步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阳崇伟3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不久母亲改嫁,他与哥哥姐姐3人同祖父母相依为命。祖父母去世后,家庭的重担全压在哥哥一人身上,谁知一场意外让他受到严重刺激,精神出现问题,失去了劳动能力。“哥哥倒下后,我就担起照顾他的责任。”阳崇伟说。2002年,阳崇伟结了婚,第二年儿子出生。原以为一家人从此可以安稳地生活,没想到妻子患上产后抑郁症,一直没法干活,家里十几亩田的劳作全部落在阳崇伟身上,每年的收入还不够妻子和哥哥的治疗费用。

2014年7月,在精准识别入户走访中,当地政府得知阳崇伟的家庭状况后,将其家庭和他的哥哥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扶贫先扶志。“家庭遭受多次变故,担心他压力过大,自暴自弃,我们就经常上门鼓励他,也让周围邻居多多宽慰他。”挂村干部谢汪斌说。在大家的鼓励和有关方面资金、技术的支持下,阳崇伟的脱贫愿望逐渐强烈,他吃苦耐劳,辛勤劳作,不断扩大作物的种植面积,成为村里有名的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2016年底,阳崇伟脱贫了。

阳崇伟告诉记者:“家中有两个病人,扣除报销部分,每年还需自费2万多元,虽然脱了贫,但当时压力还是很大。”2017年,阳崇伟参加“雨露计划”培训,发展竹荪种植。但启动资金从哪里来?正当阳崇伟犯愁时,当地干部帮他申请小额贴息贷款4万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有了这笔贷款,阳崇伟的竹荪种植逐步走上正轨,2018年收入7万多元。

初尝致富甜头的阳崇伟决定乘胜追击。清流是农业县,拥有诸多特色农产品,豆腐皮就是其中之一。当地政府为贫困村、贫困户在发展豆腐皮、花卉、花生产业上给予补助。

阳崇伟开设豆腐皮作坊的想法,得到有关方面的支持。他申请了县级产业扶贫资金补助10万元,又获得县政府贴息贷款5万元,自己投入5万元,在家门口建起加工作坊。在今年春节前,阳崇伟生产了500公斤豆腐皮,销售一空,卖了1万多元。

阳崇伟说,他能有今天,政府和乡亲们帮了他很多,希望今后也能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罗源县中房镇大洋村贫困户黄珠玉饲养的豚鼠,供不应求。黄珠玉被列为脱贫帮扶对象,在当地干部的鼓励和帮扶下,开办养殖场,第一年就赚了5万元。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蔡万真:脱贫不忘帮扶乡亲

东南网3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恩儿)

刚出院回到家中,64岁的蔡万真就掰着手指计算着距离下次手术的时间还有多久。他迫切希望早日再手术。

如果时光倒流几年,蔡万真哪怕身体再不舒服,也是能拖就拖,尽量不去医院。蔡万真的改变,来自于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他的帮助。而他,也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回报。

蔡万真是松溪县祖墩乡下店村村民。17岁那年,为了填饱肚子,他跟着父亲从老家寿宁县走了3天,来到祖墩乡谋生。不管怎么努力,他家的日子始终没有好起来,他还因延误病情落下残疾,右脚行走不便,腰部因囊肿直不起来。肢体4级残疾的蔡万真和肢体2级残疾的妻子许仕眉相依为命,养鸡、烤菇,还做过裁缝,生活始终没有起色。

2015年6月,祖墩乡和下店村的干部得知蔡万真有一定饲养经验,就建议他依靠养羊脱贫。他们帮助联系上提供羊种的养殖场,并借他2万元启动资金。蔡万真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他一边放羊一边总结经验教训。慢慢地,他的收入越来越高。2016年,收入将近2万元。2017年,收入约5万元。2016年夏天,借着各项优惠政策叠加补助10.7万元的机会,蔡万真一家开始在异地搬迁点盖新房。半年后,一家人搬进3层楼新房。

生活越来越好,蔡万真明白,是党和政府及爱心人士对他的帮助。因此,他也在默默地回馈社会。村中81岁的独居老人张承可,需要到乡卫生院挂点滴。前后半个月,蔡万真每天送老人到卫生院。浦城的贫困户罗祠达在养羊过程中遇到难题,联系上蔡万真,他在电话中教授养羊技巧,还亲自带着畜药来到罗祠达家,现场交代注意事项。罗祠达掏出钱要作为购药费用,被蔡万真拒绝了:“大家都经历过生活的艰辛,拿钱没意思。”

今年1月,蔡万真被查出双肾严重结石。松溪县医院建议蔡万真到省城大医院就诊。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鉴于蔡万真双肾结石严重,而左肾结石对身体的影响更大,遂为蔡万真施行左肾结石碎石取石手术。治疗费用28619元,自掏腰包不到9000元。而这部分自费,根据南平市的健康扶贫政策,还可以报销其中的70%。“这下我看病没压力了。”蔡万真说。

手术后,蔡万真感觉自己身体变轻松了。“我已经偷跑出去放羊了。”蔡万真笑着说。

福鼎市管阳镇广化村贫困户茶农老汪(左)收到党员干部送来的茶叶萎凋机,十分激动。福鼎市建立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机制,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