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安溪竹藤编:好工匠是这样炼就的

2019-05-30 08:20:02 魏桂莲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安溪县竹木资源丰富,用竹藤编织工艺品的技艺由来已久,古代安溪人“荷畚执筐,为安职业”,编织技艺已是重要的谋生手艺。如今,“安溪竹藤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工匠们以执着的坚守和精进的技艺,对抗着工业化对古老技艺的冲击

好工匠是这样炼就的

东南网5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 通讯员 林清锻 庄诗莹)

一把篾刀,一双巧手,经与纬的交融,浅与深的变幻,成面、成体,这就是竹编。

23日,记者来到安溪藤铁工艺品基地,带你领略“指尖上的魔幻艺术”。

在传承中不断突破

8时许,安溪藤铁工艺品基地,没有见到一般制造车间的喧嚣和混乱,而是异常宁静。走进手工编织间,几位手工技师正忙得不亦乐乎,一根根粗细各异的竹条在手指间翻飞,竹与竹之间不断摩擦,发出细微“咝咝”声。年近八旬的老师傅陈清河穿着整洁的白衬衫,围着大围兜,眼神深邃。常年与竹子打交道的双手,覆着又厚又硬的老茧。

“我这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竹藤编。”陈清河自豪地说,“竹编之美,在于造型的质朴和纹理的精细,更在于一丝一缕间透出的秩序感。数十年如一日地编织,不骄不躁,拼接整齐,起起落落间,像是看尽了人间。”

陈清河从小学习竹编工艺,1972年北京举办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他和妻子设计制作的瓶、罐、篮、盘、挂屏等8件展品被选中赴京参展。也就在这一年,安溪建立竹编厂,他入厂招收学徒,手把手教授技法,生产热水瓶外壳。上世纪90年代,他将藤艺与铁艺结合,创出藤铁工艺新艺种。

如今,竹藤铁工艺企业遍布安溪各地,上千万规模的企业有500多个,销售总额超百亿元。

“传承不能断,需要不断突破。”他加重了语气。

近年来,陈清河和志同道合的工匠们除了创新竹藤铁工艺、瓷胎竹编技艺外,开始研究汉字的编制技法。“这是传承竹藤编技艺的一种很好探索。”他说。

机器无法替代的拉丝

拿着篾刀开边,“嗞嗞”声十分滑顺,遇到竹节,稍微用劲,“啪”的一声就过了,再修边,“哗啦哗啦”一阵响后,竹片薄如蝉翼,竹条细如发丝。“这是在备料,几乎每天都在重复这样的步骤。”陈清河说。

竹子到手,要将它们加工成篾丝、篾片和花篾等需要的材料。首先是刮皮,然后分篾、抽丝。将竹子制成薄如蝉翼的竹皮,再把竹皮分成1厘米宽的竹线,每一根竹线还要再分成48根甚至64根堪比头发丝儿的竹丝,难度可想而知。“成品后,一件竹编艺术品有的可卖至上万美元,因此在安溪有着‘竹丝贵过金’的说法。”他一边做着篾丝一边介绍,制作花篾和拉丝是制作竹编工艺品最重要的部分,需要很好的刀功。

“要用到五把刀:篾刀、薄刀、剑门刀、过圆刀、三角刀。篾刀开边;薄刀修边;剑门刀拉丝;过圆刀修幅度;三角刀挑缝隙。坚硬的毛竹,经五把刀的轮番上阵,一根竹子已化为绕指柔。”上了年纪的陈清河,刀功依然不减,把竹拉成丝也是手到擒来。抄起篾刀,他“刷刷刷”连续三下,竹片就已很薄了,软塌塌的,再过一次薄刀。“你看,就像一张纸,受不起稍微大一点的力。”

“是技艺就得动手,才能精雕细琢。就拿拉竹丝这样的精细活来说,机器无法替代,要把竹子削得这么细、这么薄,只能用手工。试过用机器,全断了,没法用,主要是毛竹都有竹节,机器没有办法随时调整。”刀和竹,已和他融为一体,“手动刀动,大脑想着会做成什么样,东西就从手里出来了,一气呵成!”

“没有3年以上的功夫,出不了一根丝。”他说,“学手艺,三年是学徒,第四年才顶半个工,要学七年才能出师。就好比小学、中学、大学一样,没有到期限,很难修得正果。”

不戴手套全凭指上感觉

安溪竹藤编有立体竹编、平面竹编,还有瓷胎竹编。

立体竹编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包括箩筐、灯具、菜篮、果盘等生活器具,实用性强。平面竹编一般指竹编画,是手艺人按照字画的内容用竹丝编出来,每一幅作品都色泽鲜艳,轮廓分明,乍一看还以为是挥毫洒墨绘就,近看才惊觉技艺之高超。

陈清河说:“立体竹编虽接地气,但缺乏创新设计,单一的审美让它们在繁多的塑料制品冲击下,与日常生活逐渐脱节。而竹编字画每一幅的价格都非常高,消费人群相对较少。权衡利弊,我把藤铁工艺和创新瓷胎竹编作为这些年的专攻方向。”他从众多瓷瓶中挑出一个较小的,在手上掂了掂重量。“瓷瓶胎体坚实厚重,瓷质优良,拿在手上有厚重感。”他在一堆篾丝、篾片和花篾等材料中坐下,捧着瓷瓶思考了几分钟,再将瓷瓶放在腿上,拿起竹丝开始编织。细细的竹丝像丝线一样,在他的手指间上下翻飞,经纬交错。

“左手执纬线,右手带一下经线,穿过去,拉紧。”他向记者介绍自己操作。记者试一下,右手拨动的几根经线应声断裂。

“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吧。”他说,瓷胎竹编要依瓶而编,让瓷瓶穿上美丽的竹衣。锁口、收尾和其中无数个接头都不用任何黏结物,就靠工匠们的手艺做到天衣无缝。制作过程全凭双手的感觉,让根根竹丝依胎成形,紧贴瓷面,所有接头都要做到藏而不露。反反复复间,极需耐心和专注度,一不留神,就可能织得不平整、不严密,导致间缝过大,和谐整齐的美感被破坏了。

编织竹条是一件很艰辛的工作,操作中不能戴手套,因为编织时需用手指的压感来把握器皿的松紧度,所以很容易受伤,一拉就是一个大口子。还得保持手指上的湿润,太干燥,手上缺乏触感,没有细腻的感觉,竹条就很难编织出花样来。

“一名好的工匠,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磨炼。”陈清河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