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 同创党报辉煌
2019-08-25 08:59:03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技术革新阔步向前行 柯机榕 1999年12月1日,柯机榕向来福建日报社考察的王选院士(右)介绍采编网络的运行情况。福建日报记者 常刚 摄 1989年春,我作为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通过省引进人才的方式,从杭州能源部华东勘测设计院调到福建日报工作。报到当日就接到通知,次日必须赶往山东潍坊,和在那进行激光照排项目技术调研的小组会合。次日,40多个小时的火车旅途拉开了我在福建日报技术工作岗位的序幕。 项目小组辗转潍坊、北京等地首批使用激光照排系统的单位调研。项目小组中只有我是计算机专业,项目技术方案的设计把关、技术参数的具体配置以及技术系统安装调试的组织实施等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在我的身上。 日夜兼程加班加点,经过5个月的艰苦奋战,项目顺利进入验收阶段。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王选教授亲自参加了项目验收工作,技术评估小组对项目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之后在北戴河召开的技术经验交流会上,我们的技术配套和管理规范被大力推广。 激光照排系统投入运行,要组建激光照排车间。我责无旁贷地担任车间主任,技术和生产双肩挑。车间人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从铅排车间里比较年轻的员工中挑选,一部分向社会公开招聘,我亲自授课强化培训。 在激光照排车间正式投入工作时,我们邀请铅排车间老工人来参观。临走时老工人感叹,一代人比一代人幸福啊!这样一句平凡的话,竟使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这就是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称为“告别铅与火,走进光与电”的中国报业第一次技术革命。 网络技术、电脑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采编业务报纸出版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网络化,被称为“甩掉纸和笔”的报业第二次技术革命。 报社顺应潮流成立了技术部门——电脑中心。1997年底,我着手进行部门筹建,并主持部门工作。我一边招募人才,一边组织部门技术人员进行采编业务管理系统方案设计,同时配套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那时,电脑还没普及,编辑记者们不仅要改变用纸笔写作、编辑的方式,转为通过电脑工作,还要改变纸稿传递习惯,学会适应管理流程的信息化网络化。 福建日报的采编系统建设项目因技术方案科学合理,推广应用成功,被中国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和同事们还把信息化工作推广到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向着数字化报社的构架迈进。王选教授又一次来到福建日报社,我向王选教授汇报福建日报技术建设成果的新闻照片,还被刊登在《福建日报》一版。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涌现。2017年8月,党组研究通过了技术部提出的《技术融合项目建设规划建议》,由技术部实施集团的基础设施资源整合。2019年6月,党组研究通过了技术部《关于一体化媒体融合平台建设和相关配套方案建议》。该平台的建设目标是,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共融互通;实现报网端微融合生产、核心业务移动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有效应用,全面支持纸媒与新媒体业务,为《新福建》客户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平台。 我们期待通过该平台搭建,进一步促进集团相关的机制体制改革,福建日报媒体融合发展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为福建日报社信息技术部主任)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