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福建日报特刊•文化建设】闽韵悠长 精彩纷呈
2019-09-28 10:28:2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 我来说两句 |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非遗绽放时代光彩 东南网9月28日(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茶园中,采茶姑娘唱着山歌,身背茶篓,找准嫩芽,迅速出手,一掐一扯,指尖翻飞,绘出了一幅美丽画卷——9月18日晚,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的褒歌广场响起了嘹亮褒歌声,该区民俗文艺专场上莲花褒歌演唱团的亮相,获得满堂彩。由该区文化馆带来的《褒歌调——茶乡来了总书记》也登台演出,今年7月,该节目成功入围2019中国原生民歌节,首次登上国家级舞台。 “褒歌调既保留原生态的莲花褒歌唱腔,又加入更多的伴奏、舞蹈、场景,更婉转动听、好看。”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洪参议说,这样的节目相比原来的即兴创作更丰富精彩,有利于推动莲花褒歌更多地登上大雅之堂。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非遗”莲花褒歌属闽南话山歌,2006年起当地每年元宵节举办“厦门市莲花褒歌比赛”,保护挖掘“褒歌调”这项濒危非遗项目,并逐渐成为该区文化旅游新的资源。 这是我省大力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让非遗在守正出新中绽放出时代光彩的一个缩影。作为原文化部于2007年批准设立的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该实验区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合力作用,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立完善非遗名录,加强示范点(片)和设施建设,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措施,对该地区非遗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弘扬闽南文化优秀精神,激活闽南文化创造力。 目前,《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提出的30个濒危非遗项目均得到有效保护,该区内已建设458个非遗传习所(中心),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的项目5项;国家级项目60项、传承人80位。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以来,中央、省级共投入该实验区专项经费16982万元。 省文旅厅非遗处负责人介绍,目前,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我省已有2个,分别为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省级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在申报国家级。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