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辉:想在木头上雕出诗意
2020-06-03 10:23:3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俞靓《清明上河图》局部 通讯员 卢德山 摄 《清明上河图》局部 通讯员 卢德山 摄 以木载道的工艺 去年,郑春辉经历了人生的一段“至暗时刻”。无数个长夜中,夹杂着痛苦,他创作了《松风阁》。 “现在慢慢走出来了”,郑春辉说,人生一世,他经历过人性中的许多美好,也看到不少阴暗面。这对艺术创作者来讲,是笔宝贵的财富。 现场,他默诵诗人黄庭坚的《松风阁》:“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辉为我妍。从这句可联想到,一个人体会再多的苦难,只要他不失意绝望,终有一时,涓涓细流流出,如同太阳照耀山川,给人以希望。” 郑春辉只有初中学历,但常年手捧唐诗宋词。14岁那年,身为家中长子,他和母亲搭档干农活。那时分田到户,每逢夜晚灌溉农田,他就走到田埂,坐在一把锄头上,等水灌满田。 等待的过程中,郑春辉发现,原来前人所谓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场景,在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诗词承载了他的情与愁。 现在,他又把诗词沿用在木头上,成为艺术创作的重心。近年来的诸多作品,他都是以诗词命名:《岩上无心云相逐》《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郑春辉说他的创作理想,是要人们打破对传统工艺的认知。“还要大家看到,木制工艺品不单是一种观赏摆设,也可以是以木载道、富有哲学内涵的。” 鼓励新锐创作者 今年1月,郑春辉获评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全省唯一。5月初,央视《新闻联播》专题介绍了他及其作品《清明上河图》。 “我也有点惊讶,怎么最近突然又火了起来。”郑春辉说,夜半三更,还有买家在磨这个事,希望买他的《清明上河图》。 “严格来说,我也不知道它值多少钱。”郑春辉说,只能确定它技法无价、内容无价,以及它所呈现出来两岸统一的美好心愿也是无价的。 2013年,郑春辉以木雕《清明上河图》创世界吉尼斯纪录。往上追溯,1999年,他用作品《黄河魂》交换了第一个人生奖杯。20多年间,他屡获国家级、省市级工艺美展大奖。 如今,郑春辉逐渐把目光聚焦在木雕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上。 “还是得老实地从事艺术创作,不断地探索创新,以求发展。”郑春辉说,人们时常听到传承,但单纯的传承没有用。 “有的非遗技艺太固守传统,虽然曾经名扬海内外,如今却因为没有市场而逐渐退出了大众的视线。”他一阵唏嘘。 当下,莆田木雕行业中经营者众。郑春辉分析,将来商人作鸟兽散,这个行业也就轰然倒下了。 在郑春辉的蓝图里,接下来,他想存一笔钱成立基金会,鼓励真正的创作者。那时,“我有能力了,就专收新锐创作者的作品,他们只管大胆创作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