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保障粮食安全 福建举措掷地有声

2023-10-16 21:27:2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余跃

专家组在田间测量“福香占”株高。东南网记者 余跃 摄

东南网10月16日报道(记者 余跃)今天是第43个世界粮食日,主题为“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粮食之本。不让任何人掉队”。

本周也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

耕地面积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而福建自古“八山一水一分田”。第三次国土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福建耕地面积仅有139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34亩/人,排在全国第27名。

既然大面积种植的路子走不通,就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亩产。为了解决人们“吃不饱”的问题,植物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院谢华安研究杂交水稻逾五十载。在他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1980年,抗瘟性强、恢复力强、配合力高的株系“明恢63”惊艳问世。“明恢63”配成的杂交稻组合,迄今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0亿亩,占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的49.4%,是应用最广、持续应用时间最长的恢复系。

此外,谢华安带领团队培育的“威优63”籼型三系杂交水稻,自1983年以来累计推广1190万亩;1986年,谢华安育成的良种“汕优63”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累计增产稻谷700多亿公斤。

小种子,大产业

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粮食安全的目标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也就是说,粮食安全不仅指人们普遍认知中的食品质量安全,也意味着要“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因此,手握优质丰富的种源显得尤为重要。

杂交水稻制种正是福建的优势特色产业。2022年,全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46.43万亩,产量9604万公斤,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

在我国,玉米、水稻这两大农作物形成了“北张掖、南建宁”的种子生产格局。三明市建宁县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早已声名远扬。2020年9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福建省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题名。2023年,建宁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15.7万亩,杂交水稻制种产量达3800万公斤,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10%以上。

作为“中国稻种基地”,三明市2022年制种面积31.8万亩,产量6800万公斤,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1/5和1/4。除建宁外,三明还培育出泰宁、宁化、尤溪三个国家级制种大县。“十三五”以来,三明市累计选育295个水稻新品种(组合)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三明市生产的水稻种子95%销往南方各稻区和越南、泰国、菲律宾、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种子质量广受认可。

“鱼”戏田间 稻渔综合种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

大食物观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一种观念。水稻产业蓬勃发展之时,如何丰富居民“菜篮子”?

针对这一问题,以渠围田、以渔养稻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逐渐在我国推广开来,稻虾、稻鱼、稻蟹、稻鳖、稻鳅、稻蛙、稻螺等六类技术模式广受欢迎。2022年,全国稻虾种养(特指稻田养殖小龙虾)面积2350万亩,居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第一位、占54.71%。稻鱼种养面积1500万亩,居第二位、占34.92%。

9月下旬至11月,全省30多个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陆续进入收获期。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组织专家相继赴光泽县、罗源县等地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田进行测产验收。在罗源县破石村,当地优质水稻品种“福香占”平均亩产干谷949.43斤,生态养殖“福瑞鲤2号”、黄颡鱼平均亩产鲜鱼95.74斤,喜获丰收。

“聚合了耐储藏、抗病、优质、香味等重要性性状基因的水稻品种‘福香占’,适合稻田养鱼,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和全国优质渔米评比两项金奖,已在福建、江西等省累计推广种植22.5万亩,生产稻谷11670万公斤。”谢华安介绍。

为鼓励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发展,国家和福建省“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海洋与渔业发展发展专项规划已将其纳入。福建省将稻渔综合种养列为现代设施渔项目,省级财政给予每亩2000元或4000元补助。福州市、龙岩市也出台政策,支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

1  2  3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