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企业员工的生活娱乐问题,洪宽工业村配套建设了休闲公园。吴洪 摄 台企福州新信制动系统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检测、包装刹车片。吴洪 摄 东南网9月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通讯员 郑榕青)作为大陆首个以台资企业为主的工业村,位于福清市阳下街道溪头村的洪宽工业村至今已历经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因配套完整、交通便利,这里吸引了众多境内外客商入驻。近年来,面对经济新常态,洪宽工业村在打造招商环境的同时,也思考着如何转型升级—— 项目转型 从劳动密集到高新产业 瞄准大陆市场青睐高新产业的机遇,台商李昭毅将一块小小的刹车片,融入环保与科技理念,运用自主研发配方生产出了无金属、无噪音、抗磨损的新型刹车片。自2013年入驻洪宽工业村以来,李昭毅创办的福州新信制动系统有限公司,每年营业额平均增长30%。 洪宽工业村由爱国侨领林文镜创办于上世纪90年代,当年引进的第一家企业便是台资企业,此后许多台商慕名而来,这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台湾村”。 “经过20多年发展,洪宽工业村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在台商中的口碑也不错。”李昭毅告诉记者,自己就是通过上一届福清市台协会会长高发水的介绍,认识洪宽工业村的,这4年来企业发展速度很快,离不开洪宽工业村提供的一系列配套服务。 走进洪宽工业村,一栋栋厂房错落有致,除了水、电、道路等基本配套设施外,周边还有中小学、休闲公园、健身中心、电影院、住宅楼盘等便民设施,可谓软硬件齐全。 “最为关键的是,洪宽工业村为入驻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后续免费服务。”李昭毅说,入驻后,由于正值生产旺季,企业必须24小时全天候生产,为了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洪宽工业村不仅帮助他们办理企业入驻工业村的有关审批资料,还协助他们完成了高新企业认定,这为企业拓展大陆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台资企业、福州新信制动系统有限公司是近几年洪宽工业村引进的高新产业项目之一,其自主研发的刹车片,占大陆自主品牌车厂配套供应量的10%。据了解,目前洪宽工业村入驻企业有102家,其中台资企业65家,占比63.7%;同时,引进的各类高新产业项目约有一二十个。 “过去,工业村主要引进发电机组、电子五金、塑胶纺织、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新常态下,我们开始考虑通过改变招商引资方向,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洪宽工业村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齐云表示,当前电子产业、光伏产业、新能源产业是工业村招商引资的重点,希望以此带动工业村内企业逐步转型升级。 借助“一带一路” 推动规模企业走得更远 8月27日,由福州本土企业、奋安铝业自主生产的一批高端门窗产品,通过江阴港集装箱码头,销往加拿大。从传统铝材供应商到高端门窗制造商,奋安铝业的这次转型升级是在洪宽工业村完成的。 2011年,原本地处福州金山工业区的奋安集团,因金山功能定位变化及企业发展规模扩大,将企业整体搬入洪宽工业村。2013年开始,奋安铝业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开展新产品研发,并根据地理位置、消费习惯、气候条件、风土人情等全球各地不同客户需求,生产防尘、防台风、智能声控等各类型门窗,产品系列达五六百种,获得百余项专利。 “除此之外,我们还努力延长铝产品产业链,发展建筑铝膜板、光伏产业等新兴产业。未来5~10年,我们希望成为一个高附加值的品牌,并借助‘一带一路’的春风,走得更远。”奋安铝业销售总经理梁观荣告诉记者,经过20多年发展,洪宽工业村工业基础更好了,且离江阴港、元洪码头及长乐国际机场都很近,非常适合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 事实证明,奋安铝业的战略眼光是对的。目前,位于洪宽工业村的奋安厂区年产各类产品20多万吨,产值50多亿元,产品除销往两岸及港澳地区外,还进入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 “当前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再一次给企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下一步,我们期待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打开中国式系统门窗的‘世界之窗’。”梁观荣说。 “奋安铝业的发展壮大是福建不断加大开放开发力度的成果。”陈齐云坦言,上世纪90年代,福建外向型经济刚刚起步,洪宽工业村确立了“以侨引台、以台促侨、侨台联合”的招商引资策略,通过境外知名人士、著名企业家的带头牵引,影响带动了一批境内外客商在福州投资兴业,促进了境内外资本的对接,也助推了一批本土企业发展壮大。 去年,洪宽工业村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78亿元,占福清工业总产值的22.2%。陈齐云表示,洪宽工业村规划的可用工业用地有9.3平方公里,已开发了6.2平方公里,入驻的规模以上企业有41家,下一步将合理运用剩余工业用地,力争引入更多规模以上的新兴企业,鼓励企业抓住“一带一路”机遇,进一步转型升级。 |
福州远洋渔业船队整装待发。 我省8艘赴北太平洋远洋捕捞渔船。 东南网9月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静雯) 敢拼会赢 建成境外最大渔业基地 毛里塔尼亚,这个非洲西北部的国家,北边紧挨撒哈拉沙漠,西濒大西洋。在那里,虽然一眼望去只有无边无际的沙漠,但是大自然却赋予了这个国家一笔宝贵的财富——渔业资源。 “满沙滩都是海螺,渔民捕多了的鱼就扔在滩上。”2010年10月,初到努瓦迪布考察的福州宏东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兰平勇敏锐地察觉到,当地渔业资源丰富,但加工、保鲜技术落后,发展空间巨大。随即,他产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要在这片荒芜的海岸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大型远洋渔业基地。 “我们的基地选址在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形最高落差达8米,工程队要从70公里外把沙土运到海边填平,同样面积的填方造价比国内高出好几倍。当年,毛里塔尼亚几乎没有工业,钢筋水泥等建材都要从西班牙和国内运到那里;还有,我们得自己开车运淡水,自己发电……”异国创业的点点滴滴,兰平勇仍记忆犹新。 2011年开始,兰平勇带领宏东员工在毛里塔尼亚努瓦迪布投资2亿美元分期建起了集码头、冷库、加工厂、修船厂、制冰厂、海水淡化厂、员工培训中心、生活区等于一体的,占地达9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渔业基地。 经过几年发展,宏东的毛里塔尼亚基地已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设的规模最大的远洋渔业基地。现在,每周有25个货柜、总量超过2500吨的鱼货,从这里发往欧美、日韩、中国等地。据介绍,该基地2016年给宏东公司创造了6000多万美元的收入。 授之以渔 宏东模式获各方点赞 洛哈麦迪是宏东毛里塔尼亚公司的2000名非洲籍员工中普通的一员。他的就业经历,也是宏东众多毛里塔尼亚雇员的一个缩影。 6年前,洛哈麦迪还是个无业者,连基本生活都非常困难。而现在,他平均每个月能够领到1000多元人民币的工资,这相当于当地平均水平的两倍。不仅如此,令他更加感到高兴的是,公司能够为大家安排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大家可以学习到识别鱼类、安全生产、捕捞技术、鱼货加工、管理技术等很多“干货”。 作为毛里塔尼亚最大的外资公司,宏东为当地创造了2000个就业岗位,培训数百名渔业技术人才,而且直接为当地带来近3亿美元的投资。项目还通过延伸产业链,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到当地进行投资,增加了毛里塔尼亚国内生产总值,对毛里塔尼亚当地的政治、经济、就业、税收、渔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亚哈是毛里塔尼亚当地的渔船发动机和润滑油供应商,已和宏东合作多年。他说,宏东是自己最大的客户,能合作非常荣幸。“现在,自己公司拓展了章鱼加工业务,也希望能够在这个领域和宏东开展合作。”他表示。 “更重要的是,宏东的进入为毛里塔尼亚开发出中下等级的渔业资源,比如沙丁鱼类、鲷类、甲壳类等,使得他们的资源利用更加均衡与合理。”毛里塔尼亚渔业与海洋经济发展部部长纳尼充分肯定了宏东在渔业资源保护和就业培训上作出的贡献。 口碑良好 闽企出海之路越走越宽 一直以来,毛里塔尼亚政府对于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有着很高的门槛和“零容忍”的法规。省远洋渔业发展促进会会长陈泽銮说,非洲国家希望我们发展远洋渔业,不是把鱼捕捞完就走了,而是希望在当地能够建基地、加工厂、冷链物流,能够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能丰富当地的市场,给当地人民带来好处。 “因此,宏东‘基地+船队+渔业资源’的投资合作模式很受当地欢迎。”宏东渔业董事会秘书陈忠杰介绍说,毛里塔尼亚政府也给予了宏东更多的优惠政策,按照宏东渔业与其签署的为期50年的渔业合作协议,宏东渔业毛里塔尼亚公司在当地获得捕捞许可证的渔船有169艘,年捕捞总量达10万吨。 据了解,信心倍增的宏东,还计划投资4.5亿美元,建设以毛里塔尼亚渔业基地为中心,多点布局塞拉利昂、摩洛哥等渔场资源,从而构建点面结合的西非渔业基地。同时,宏东还围绕莫桑比克海峡,与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开展渔业合作,从而辐射印度洋海域及莫桑比克海峡周边国家专属经济区。现阶段,宏东已经与坦桑尼亚政府就渔业基地合作项目进行洽谈。 宏东的成功不仅让自身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为福建企业走进非洲积攒了良好的口碑,不少非洲国家向闽企抛出了“橄榄枝”。毛里塔尼亚渔业与海洋经济发展部部长纳尼表示,希望更多的福建企业能遵循宏东的轨迹,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能够以宏东为榜样来毛里塔尼亚投资。 近期,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总理特罗瓦达还特别前往我省寻求合作。他表示,该国希望在渔业方面与福建的相关部门展开合作,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如提供融资、柴油补贴,加强为船舶维修和货物转运提供支持等,以吸引有经验的福建企业前去投资。 |
杏林大桥桥头,一号线地铁从高集海堤疾驰而出。 东南网9月4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廖丽萍 通讯员 陈瑜瑾/文 施辰静/图)在厦门湖里殿前街道高崎社区的最北端,镌刻着“移山填海”四个字的花岗岩石碑屹然矗立着。站在石碑旁向厦门海堤延伸的方向望去,能看见一趟趟列车从不远处的杏林大桥疾驰而过。今年底,随着厦门地铁一号线试运行,有着62年历史的老海堤也将焕发新活力,承载起“海景地铁”的新使命。 历史与现今,就这样在一条海堤上穿越般地交错着。作为特区发祥地,湖里的发展和崛起亦如这般情景——在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的过程中,“移山填海、团结奉献、科学创新、自强不息”的海堤精神与先行先试的特区精神相互交融、完美结合,孕育出蓬勃的活力和生机。 一次经济提速的华丽转型 位于厦门岛北部,三面临海,湖里辖区内拥有海港、空港、火车货运站、“四桥一隧”等进出厦门岛的重要交通枢纽,为湖里发展物流产业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湖里区交通物流业营收达259.8亿元,同比增长35.8%,占全市的76.2%。 产业转型正在改写湖里的发展脉络。规划总占地面积140万平方米的“特区1980”创意产业园由湖里老工业区改造提升而来,包括联发华美空间、海峡建筑设计文创园、海西工业设计中心、联发文创口岸等多个园区,将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内容与新媒体、影视、动漫游戏等产业。今年上半年,联发华美空间、海峡建筑设计文创园等园区总产值突破11亿元。 目光转向湖里东海岸的五通金融商务区,过去的“城中村”摇身一变,成了新兴金融汇聚的产业高地,吸引来金融、类金融企业近700家,国贸金融中心、万科云玺等一大批金融项目集聚;中国人寿、鼎晖基金以及香港主板上市公司鼎丰集团控股公司等高端金融类企业纷纷落户。 “高端产业正在为湖里的经济提速注入强劲动力。”湖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湖里区制定了“2 4 N”发展战略,积极对接,全面服务厦门自贸片区和火炬高新区,优先发展“高端制造、商贸物流、新兴金融、创新创意”等四大产业,同时围绕“五个一批”,生成推动五通金融商务区、湖里区创新园、民办高端国际学校等与产业、民生息息相关的N个重大项目。 据统计,今年1—7月,湖里区GDP同比增长10.5%,继续领跑全市各区,半年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大关。
五缘湾夜景 一场城区蝶变的美丽提升 傍晚时分,走进湖里五缘湾湿地公园,华灯初上、光影交错的景色分外撩人。夜幕渐渐降临,五缘湾内的五座大桥齐刷刷换上艳丽的“晚礼服”——红装的日圆桥、蓝装的地圆桥、绿装的人圆桥、橙装的天圆桥、黄装的五缘大桥,五彩斑斓的灯光勾勒出五缘湾的柔美轮廓,也让“夜湖里”更加醉人。 如今,走进湖里城区的各个角落,这样的美景随处可见。老旧房屋提升改造,街道路面换上“绿装”,公园广场添上“花衣”,湖里城区面貌实现了华丽变身。 今年以来,湖里着力对辖区内94条道路进行景观提升,完成255万平方米的绿化美化,同时对56条道路实施“白改黑”工程;薛岭山、虎头山等一批全新打造、升级的公园走进百姓生活,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新天地;垃圾分类更是实现了53个社区全覆盖…… 探索“大城管”机制,推动城区管理提档升级,湖里区既注重“面子”,让“颜值”提升,更注重“里子”,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 通过与建发集团合作成立湖里建发城建集团有限公司,湖里城区管理服务有了“大物业”“大管家”,从绿化美化景观、道路环卫保洁、夜景工程提升等多个方面下功夫,优化管理。今年7月起,湖里区还正式启动实施了区级领导包街道、机关单位包社区、机关干部包路段、街道干部包小区的城市综合管理“路长制”,推动文明建设常态化。 “城区品质提升,才能让百姓生活更舒心,打造宜居宜业新湖里。”湖里区相关负责人说。 上个月,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正式开业,作为厦门市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的重大民生项目,该医院总投资25亿元,编制床位800张,将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教育方面,湖里区将新建扩建9所学校,开展民办学校托管试点,探索具有湖里特色的教育管理新模式。随着高殿社区等16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的推进,15分钟文体服务圈将成为湖里居民新的文化享受。 除此之外,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正在落实——完善“智慧就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多渠道促进就业;建设新老年活动中心、社会福利中心,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在全区推广“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一份文明点燃的幸福享受 每周二上午,湖里金安社区的居民吴秀丹都会准时出现在居委会一楼的服务点,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作为社区的一员,我希望用专业知识服务社区居民。”曾是一名法官的吴秀丹退休后,将余热奉献给了社区。近年来,吴秀丹共参与普法宣传活动70多场次,调解社区棘手的法律纠纷36件,发展专业法律志愿者8名。热心的她也因此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作“秀丹阿姨”。 不论是在金尚社区,还是在养老院里,都时常能见到赵亚娟为老人们剪发的身影。“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拿起剪刀和一群有爱心的伙伴一起义剪。”在微信朋友圈里,赵亚娟这样表达自己的心声,她说,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她“付出一点,收获很多”。 “园区志愿服务的氛围越来越浓了。”在湖里公园志愿服务驿站,副站长李方秀一边分发文明宣传倡议书,一边笑着说。作为湖里文明形象的一扇窗口,李方秀和伙伴们时刻准备着用最好的服务迎接八方来客。 不论是吴秀丹、赵亚娟还是李方秀,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随着文明提升、志愿服务的全面推进,“志愿红”成为湖里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抹亮丽底色。“久久爱心”“快乐365”等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在湖里不断涌现,带动形成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2016年福建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位基层“最美人物”中,湖里区就有2位,越来越多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从基层涌现出来。 以“志愿红”,提升幸福感,这样的文明因子活跃在湖里的大街小巷,并改变着居民的生活。在江头街道,祥店诚信文明示范街成了“明星街”,商家自觉签订诚信文明经营承诺书,推动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文明服务;在禾山社区,一群穿着绿衣服的志愿者成了垃圾分类推广中最热心的“讲解员”,在他们的耐心劝导下,垃圾分类成了社区的一种“新时尚”。
高殿社区义务消防队队员驾驶着自行改装的消防车,在辖区街巷中进行消防演习。 一道全民共建的平安城墙 “一旦发生火灾警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不仅有119火警救援队,还有我们这支由社区自发组建的义务消防队。”介绍起自己的队伍,高殿社区党委副书记、义务消防队队长张俊强脸上流露出自豪的神情。 高殿社区义务消防队由原来的社区护村队发展而来,“一专多能,一队多用”让这支队伍成了社区安全的“守护神”。 目前80名队员身兼多职,既是义务消防员,同时也是治安巡逻员、卫生安全巡逻员、应急民兵队伍。2014年,这一支草根义务消防队,还被公安部授予全国“119消防奖”先进集体奖。 守护百姓安全,湖里构筑起了一道全民参与的“平安城墙”。 每天早上八点,一支由社区居民自发组成的平安志愿者守望互助队都会佩戴着红袖标在背街小巷、公交车站、银行商场开展治安巡逻。 兴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陈旭玲介绍说,以党总支为引领,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公检法执法部门、共建单位、物业公司、全体党员居民五大元素的力量,引导居民共同参与平安创建。 群策群力,守护平安,湖里区积极构建由片长、路长、楼长、户长等组成的群防群治体系,由区领导划片包干24个片区,千名区街居干部和平安志愿者包干638个路段,成熟小区每栋房屋安排一名楼长,“村改居”社区每20户明确一名户长。 “互联网 ”平安建设成为一大亮点。“雪亮工程”为全区安上了“千里眼”“顺风耳”,目前共建成各类视频监控探头约2.5万个,实现全区主要公共区域、治安复杂部位以及公共交通视频监控点位全覆盖。此外,充分借助“厦门百姓”APP平台,湖里区目前共发展了线上线下平安志愿者15.8万名。接下来,湖里还将设立群防群治专项奖励金、安保维稳举报奖励金、见义勇为奖励金,进一步集结安保维稳防控力量。 记者手记 期待更美好的未来 福建日报记者 廖丽萍 走进厦门湖里,你会不自觉地被这片创业热土的活力所感染。 36年前,一声开山炮响,厦门经济特区在湖里破土动工,成就了开启厦门历史的“湖里第一炮”。此后,按照邓小平同志“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嘱托,作为特区发祥地的湖里敢闯敢试、先行先试,一代又一代湖里人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文化,践行海堤精神、特区精神,变“天堑”为“坦途”。 于是,在湖里的土地上,我国第一个利用国外政府贷款修建的机场厦门机场拔地而起;华美成为我国第一个与外资合作的卷烟公司;戴尔、联想等一批巨头企业纷至沓来…… 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湖里正迎来新机遇。自贸试验区、火炬高新区等国家级重大片区均在辖区内,湖里创新园、云创智谷、五通金融商务区、五缘湾等成为湖里产业转型、城区品质提升的重要载体空间,文明志愿蔚然成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正逐步成长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的湖里是美好的,而未来的湖里将更加辉煌。
海堤公园 特写 “路长”上路挑大梁 福建日报记者 廖丽萍 每周二、四、六的下午,湖里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可可都会准时出现在兴华社区他负责的路段上。不长的一段路他总要来回走上好几遍:共享单车有没有按规定摆放在停车线内?绿化带里是否“藏着”垃圾?路面窨井盖会不会有破损?每个问题他都仔细检查并认真记录。 李可可担任“路长”已有两个月了。今年7月起,在“大城管”创新机制的引领下,湖里区率先全面推行“路长制”,上千名机关干部变身“路长”,走进大街小巷开展文明督导、志愿服务,同时通过深入一线的工作方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机关干部下沉基层,街道、社区干部和志愿者则延伸到小区,担任起社区内所有小区的“楼长”。同时,每个社区还安排了不少于3人的“路巡员”,负责片区内所有道路及路段常态化巡查工作。 据介绍,目前,湖里全区1106名机关党员、328名街道党员、1861名社区党员对全区所有小区、387条主次干道、251条背街小巷进行了全天候、全方位、拉网式巡查督导,共发现解决城市管理问题800多件,为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从干部到志愿者都在为我们的家园洁净做贡献,我也不能掉队。”家住湖里嘉湖花园的居民老林乐呵呵地说。现在,他也带领着孙子自觉加入到了维护路面整洁的队伍中。 党员当好“领头羊” 红色的屋顶映衬着湛蓝的天空,远处的海平面若隐若现,时不时还有飞机从天空划过,构成一道油画般的美景。 这可不是什么欧洲小镇的风景,而是湖里区飞机航线下坡屋顶改造提升的新景象。在去年“莫兰蒂”台风侵袭中,湖里城区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飞机航线下也是其中之一。扮靓航线下风景,湖里区在改造提升项目上成立了3个临时党支部、12支党员突击队,带头日夜苦干、走家串户,完成了2059栋坡屋顶改造提升,让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哪里最需要党员,就把党组织建到哪里,就在那里发展党员。在湖里区,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坚持不懈推进城市基层党建,让党员在城市发展的关键点发光发热,成为城区加速发展的“助推器”。 解决居民需求的“最后100米”,湖里区创新思路,在全省率先探索“社区治理单元下沉小区”模式,将党支部建在小区里,以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创新。 张朝麟所在的达嘉馨园小区,过去因为公共设施设备不完善,安置户群访不断。后来,小区成立了业委会,张朝麟作为居民党支部书记,被推选为业委会主任。党建引领,让小区治理有了“领头羊”。通过发挥党支部的引领、凝聚作用,以及业委会与物业的密切配合,小区完成了环境、设施的改造提升,小区的民主自治初见成效。 据统计,目前湖里全区已成立小区党支部179个、楼栋党小组894个,实现小区党的工作全覆盖。 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湖里区还注重针对高层次人才、外来流动人员、村改居社区“村民”、年轻群体等四类关键人群,加强引领,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城区的跨越发展保驾护航。 |
三明以建设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抓手,全面提升万寿岩遗址阐释、展示和利用水平,打造一张新的城市名片。周志鸿 摄 东南网9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亮)眼下,尽管烈日炎炎,但仍有不少市民带着亲友驾车来到三明万寿岩遗址博物馆参观游览。改造后的遗址博物馆采用声、光、电技术,将参观者带入“旧石器时代”情境中。 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是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提前了十几万年,填补了我省考古学年代上的一段空白,这也是华东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洞穴类型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2001年即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入全国百项大遗址保护之一。 万寿岩遗址的抢救和保护,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关心与重视,这里面的故事至今仍让很多人记忆深刻。 1998年12月,三元区岩前镇退休教师陈蕃发、王远林等五人,向三明市政府递交了“抢救岩前文化古迹”的呼吁书。三明市政府派员专程实地调查,召开协调会。1999年5月,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批转了陈蕃发等人反映情况的信件,要求将办理情况及时反馈。为此三明市文化局向市政府作了书面汇报,下发了《关于做好岩前溶洞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由于当地村民保护心切,轮番上山阻止三钢矿石开采,三钢矿源一时告急,各种矛盾突显。经多方协调,1999年9月20日,福建省博物院、三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三明市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正式对万寿岩的灵峰洞和船帆洞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10月中旬,陆续发现哺乳动物化石和打制石器,120平方米的石铺地面也已揭露。中科院古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多次亲临现场论证,并出具鉴定书。但当时三明经济落后,发展经济的要求非常迫切。如何协调好保护文物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万寿岩遗址能否保存下来,三明的文物工作者们心中无底。 2000年1月1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习近平对万寿岩遗址的保护做出重要批示:三明万寿岩是我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要发现,也是国内罕见的重要史前遗存,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习近平在批示中强调,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习近平同志对万寿岩遗址保护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刻具体,使得三明文物保护部门吃了定心丸,坚定了方向。”三明市文物管理办公室主任余生富说。万寿岩遗址原是一处经过了近30年开采的矿山,在遗址文物本体上形成了4处大型的开采面,遗址本体岩壁存在大量的危岩。对此,三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万寿岩遗址保护规划》,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在考古发掘方面,经国家文物局同意,三明市文物管理办公室配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共同对万寿岩遗址进行了3次抢救性发掘。为进一步保护遗址,三明市政府与省政府先后公布万寿岩遗址为市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遗址保护范围(绝对保护区36万平方米)和建设控制地带(180万平方米),并在显要位置设置了醒目的保护标志。 2000年5月,三明市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总体保护规划》,并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确定了遗址保护利用的总体目标任务。2003年至2010年先后完成了第一至三期保护工程,通过了国家文物局验收。2013年初,三明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建设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展开了新一轮的遗址保护与利用工作,加大遗址周边环境整治力度,恢复山形,恢复生态。为更好地展示万寿岩遗址的保护成果,2016年三明市投资近千万元兴建了福建省唯一的旧石器遗址专题博物馆,并举办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万寿岩的保护之路给予了三明启示。如今,三明的文物保护已经走上了法制化。今年3月1日起,《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办法》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是我省首部专门针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进行立法的政府规章,也是三明市政府制定出台的第一部实体性政府规章,标志着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下一步,三明还将在建立红色文化遗址名录、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相互融合、策划包装文物保护项目上做足文章,力争更多项目列入上级项目盘子,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遗址及文物保护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
东南网9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凤山 通讯员 丁彬媛)走进平潭林业局大院,一棵苍劲挺拔、绿荫如盖的大榕树出现在眼前。这是1990年6月25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到平潭林业局调研时植下的榕树,他以实际行动倡导植树造林、庇护海岛。2014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平潭考察时指出,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平潭的“真宝贝”,不能毁了“真宝贝”,引来一些损害环境的“假宝贝”。 综合实验区成立以来,平潭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以建设平潭国际旅游岛和两岸共同家园为目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 风口造林 实验区开发建设初期,外界有不少质疑,认为平潭风大、沙多、海水咸,生态环境差,不适合建设宜居城市。 省林业厅挂职干部、平潭林业局副局长林福平是平潭人,常年负责沿海防护林建设,对此他感触很深。他说,以前平潭有一句流行很广的俗语:光长石头不长草,可见岛上绿色植物少。 平潭是一座离岛,常年季风大,植树造林尤其困难,历史上平潭风沙灾害严重。长江澳处于平潭东北角,是平潭最大的风口。长江澳风电就坐落于此。远远望去,一排排风车形成了一道海边美景。然而一走近,海风就挟着细沙扑面而来,风大时人都站不稳。 “退潮时,海里的沙岸露出表面,经过太阳曝晒,再经风口大风一吹,就沙土漫天飞了。在风口造林,需拿出‘与天斗、与地斗’的勇气和智慧。”平潭综合实验区林业局局长卓华玲介绍,长江澳风口前沿沙滩的海沙每年不断随风拥上,堆积在海岸前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连年造林不见林”。 实验区成立后,长江澳沙荒风口综合治理工作被列为全区生态环境整治的重点。2011年以来,平潭连续在长江澳大规模植树,为了挡住风沙,采取了许多办法。在木麻黄苗木前建起2米高的竹篱笆,是最早的尝试,然而风沙一来,竹篱笆就埋进了沙堆,苗木成活率不到30%。经过两年探索,平潭林业工作者总结了经验,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并举的方法:先在最外围堆起一道1米高的防风沙堤,退后几米再建一道2.5米高的沙堤,沙堤上覆土种老鼠刺,内侧每隔10~15米,筑一道渔网做的防风沙“战壕”。“战壕”相间的空地则种上苗木,苗木一律选择2年以上的“平潭2号”木麻黄苗种,高度都在1.2米以上。 经过多年奋战,如今长江澳风口绿色屏障渐渐筑牢,生态得到大大改善。经过多年不断植树造林,幸福洋吹沙地新建防护林与芦洋浦、长江澳的防护林连成一体,总面积5万多亩,形成一片“林海”,是目前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面积最大、成林最快、森林景观最佳、生态效果最好的示范区,为全省沿海吹沙地防护林建设创造了成功的经验。 此外,平潭还强化其他风口的治理和沿海基干林带建设,通过采取综合治理长江澳等5大沙荒风口、向海岸前沿推进营造基干林带、补齐断带等措施,使沿海基干林带得到加宽加厚加长,增强了沿海防护林第一道防线的防灾减灾功能。 石头披绿 风口造林只是平潭植树造林、治理风沙的一个生动实践。海岛造林困难重重,石漠化荒山造林则是平潭攻克的另一个难题。 在平潭澳前镇龙山村石漠化山地上,放眼望去,一片青翠欲滴。行走在山坡上,在用石头和混凝土浇筑成的围堰里,夹竹桃、滨柃、爬山虎等迎风挺立。 平潭地理区位特殊,风害突出。岛上临海岩岸山地长期受风雨冲刷和人为干扰,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石砾堆积,形成石漠化山地,开展常规造林绿化收效甚微。 为改变这一状况,2014年5月,平潭启动为期3年的“岩质海岸石漠化山体植被恢复”课题试验,省林科院提供技术支持,正式开始探索石漠化山地造林,而这在当时,全国尚无成功范例。 平潭林业局副局长聂森是省林科院下派到平潭的挂职干部,他最早参与了这个项目。石头山风大、石多、水少、土层薄,如何着手?为此,聂森和省林科院专家到平潭石漠化山上蹲点一个多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套平潭石漠化造林新办法。 “首先是挖大穴、下客土。”聂森介绍,石漠化山地多是风化石砾,在这样的非常规环境下种树,就必须用挖掘机和钻机在石缝上凿穴。穴挖好后,填上150公斤客土,并结合基肥,配成种植营养土。 为保证树苗成长有足够的水量,项目组找到了一种保水剂,吸水能力特别强,能吸收自身重量百倍的水。聂森介绍,每个穴须放25克的保水剂颗粒,这些颗粒能吸收2500克的水,长时间保持土壤饱和含水量,刺激作物根系生长和发育;龙山村是平潭一大风口,还需要用杉木桩和尼龙网做成风障,才能保障树木成活。 “全岛1.2万多亩的石漠化山地,成了实验区生态建设的薄弱点。”聂森说,经过3年多石漠化造林探索,这100多亩“试验地”里树木长势良好,为下一步推广石漠化造林探索出了成功经验。 经过7年多大力植树造林,平潭森林覆盖率从29%提高到35.82%,全岛近地面局部地区风力有所减弱,一座绿意盎然的生态宜居岛屿已展示在人们眼前。卓华玲表示,平潭将进一步植树造林,并与福建农林大学平潭科技研究院合作,引进更多适合在平潭生长的树种,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在植树造林基础上改善生态景观,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 |
木兰陂 林剑波 摄 东南网9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 通讯员 林国富 易振环 实习生 魏娜桢)“有了这道安全堤,就不怕洪水了。”8月25日,站在莆田木兰溪防洪堤上,何秀莺有些激动,她住在荔城区拱辰街道张镇村,位于木兰溪下游,过去,每次台风来临之前,村民都要提前垒土,加固一米多高的简易堤坝,但经常都无济于事,洪水总是能越过低矮的土坝,淹没即将成熟的水稻和其他农作物。 筑堤防洪 木兰溪是莆田人的母亲河,主干流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732平方公里,从仙游县仙西村仙游山流出,一路向东,横贯莆田中南部,汇入兴化湾,孕育了肥沃的兴化平原,是莆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摇篮。 曾经,木兰溪是我省唯一流经省辖市主城区而没有设防的单独入海河流,下游南北洋平原河段基本是天然河道,河窄弯急,田堤不分,地势平坦低洼,洪涝灾害频发,平均4年发生一次较大洪水,每年出现几次小洪水。 防洪,从修筑堤坝开始。1957年,莆田规划整体治理木兰溪,后因条件所限而中断。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特大洪水后,国家加大防洪工程建设投入,在此背景下,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得以上马。当年,莆田成立了以市长为总指挥的工程建设指挥部,下设工程建设管理处。 “工程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克服下游淤泥层厚、抗冲刷要求高、地势条件复杂等问题。经过专家多次论证,并委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进行物理模拟实验,最后决定分期分段实施。”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工程科科长吴金烂说。 1999年12月,一期工程奠基,拉开了木兰溪防洪工程的建设大幕,经过三期建设,下游防洪工程全部完成,新建堤防28公里。2012年,木兰溪中上游防洪工程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被列入国家独流入海重点河段治理规划。其中部分工程已开工建设。 宜居乐土 如今,不再泛滥的木兰溪下游成了一片新的乐土,一座玉湖新城已然成型。新城位于莆田市区东南部,包含一个文化休闲中心、一条滨溪景观带,以及三个城市居住社区。 “文化休闲中心有青少年宫、科技馆和图书馆,从西到东一字排开。”项目经理邹进介绍说。而滨溪景观带位于木兰溪城区景观试验段,试验段从2015年开工建设,长约1.2公里。这段景观已经建成,堤上是红色沥青透水绿道,仅供行人和自行车使用,两旁遍植适应当地水文气候的树木,堤下岸边设有人工沙滩和步道。 其实,试验段只是木兰溪左岸绿道的一部分。按照规划,整条绿道总长10公里,包括一期和二期工程,一期是木兰陂景观提升工程。为体现木兰陂的历史文化底蕴,绿道上铺设仿宋烧结砖,内河排涝闸采用传统建筑风格,整体格调一致。“每天傍晚6点左右,周边群众就会到此散步、慢跑、骑车,享受夏日清凉。”城厢区霞林街道霞林社区居民林丽华说。 木兰陂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现仍保存完整。这里已经变成一个公园,建有木兰陂纪念馆、钱四娘庙和冯智日纪念堂。置身于公园之外,眼前的风景犹如一幅山水画,溪水缓缓流淌,岸边杨柳依依,几只白鹭在浅滩上悠闲漫步。如果置身其中,就成了“画中人”,两者融为一体。 上溯到上游地带,木兰溪从仙游县城关穿城而过。近4年来,仙游县大力建设防洪生态景观工程,目前已投资6亿多元,其中,累计完成木兰溪流域水系绿化面积73.5公顷,初步形成一道滨江生态廊道。 综合治理 按照建设宜居宜业宜商莆田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要求,木兰溪防洪工程作用已经从单纯的防洪,提升为防洪安全、景观休闲和生态治理“三位一体”。 2009年,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省级专家评审。2012年,莆田斥资1500万元,在自然保护区内构筑水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区位于仙游县西北部山区,总面积约30万亩,其中天然林占88%以上,生长着刺桫椤等珍稀植物,这里的水源优质,可为200多万群众提供日常用水。 近年来,仙游县将木兰溪上游和源头范围内的所有林地划为生态林,同时列为禁养区和禁建区,拆除畜禽养殖场,整治农村垃圾,还一律停止新上工业项目,搬迁老企业。 据了解,木兰溪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工业和畜禽养殖。为了打好治污攻坚战,莆田出实招、下功夫,铺设污水管网,新建污水处理厂,目前基本实现城市污水全收集、垃圾无害化处理。 2013年,莆田市启动城区内河治理和乡村河道清水工程,采取清淤、截污、生态补水等措施,统筹规划、系统治理、同步实施,综合治理城区内河,花5年时间,整治木兰溪下游南北洋的200公里主河道。 通过“保护上游,控制中游,治理下游”的综合整治,木兰溪流域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水清、岸绿、景美、宜居,这是木兰溪展现给世人的全新面貌,已成为莆田水生态文明的一张靓丽名片。 |
东南网9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 根据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整理) 民营经济是主力 2016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9192.65亿元,占GDP比重为67.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2%。 近年来,民营经济占比比较稳定,2013年—2015年,民营经济占比分别为67.2%、67.2%、67.0%。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8051.1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幅高1.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85.4%,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 2016年,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5034.43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8.6%。 现代制造业势头猛 据统计,我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9.0∶51.7∶39.3调整为2016年的8.3∶48.5∶43.2。除2016年外,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在50%以上。 2013年—2016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6%,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90%以上。 传统制造业中的主体行业保持不变。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仍然是规模以上制造业中增加值占比最高的行业,2016年的占比为9.8%。 现代制造业快速发展。制造业中占比次之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13年—2016年,规模以上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9%;2016年,该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为8.1%。 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的石油化工业发展较快。2013年—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7%,规模以上化学纤维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6%。 文体娱方面的制造业发展也较快。2013年—2016年,规模以上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7%。 三产成发展主动能 2013年—2016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年均增幅高于GDP0.7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我省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5%,超过第二产业,2016年继续提高至56.0%。第三产业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能。 在传统服务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发展较快。2013年—2016年,前者增加值年均增长10.5%;后者增加值年均增长14.6%。 在现代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发展较快。2013年—2016年,前两者增加值均年均增长19.8%,增幅分别高于GDP和第三产业10.2个和9.5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0%,增幅分别高于GDP和第三产业4.4个和3.7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5%,增幅分别高于GDP和第三产业7.9个和7.2个百分点。 |
位于华安县经济开发区的兆鸿机械,持续加大生产技术改造和产品技术研发。1-7月,该县完成技改投资18.7亿元。 记者 林辉摄 东南网9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在“无中生有”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有中出新”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双重作用下,2016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17.39亿元,比2012年增长41.1%。 传统制造业推陈出新 安踏集团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73.2亿元,同比增长19.2%,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28.5%。 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缘何保持如此旺盛的生命力?集团副总裁李玲认为,正是不断追求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尝试新业态,让企业稳坐全球市值第四大体育用品管理公司。 安踏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MINI流水线日前开线,人均制鞋100双/天,而传统生产线仅为50双/天。 运用新技术,不但生产效率大为提升,还能产出更有含金量的产品。今年上半年,安踏研发项目投入占销售成本的比例升至5.8%,超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 技术改造上舍得投入,商业模式上也勇于创新。2012年起,安踏从品牌批发转型为品牌零售,与经销商共享市场信息及零售数据,提供精准的订货指引。同时,电商已成为安踏集团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有望占到总业务的逾20%。 “我们以创建国家创新型省份为总领,将创新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最强动能。”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我省出台一系列措施,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力。如,出台《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实施办法》,全省统筹13.96亿元,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给予分段补助、增量奖励。2016年,全省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1.16%提高到1.55%。同时,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建立重大创新项目成果转化推进协调机制。 去年,我省设立规模80亿元的企业技改专项基金。据估算,已签约的69个项目可实现销售收入1163.7亿元,利润151.9亿元。而据省企业技改计划,到2020年,福建工业技改投资将年均增长15%以上。 我省还推进制造业服务化,为传统制造业增加新动能。 去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发展服务型制造产业政策,并安排专项资金6000万元。 三钢等企业剥离设立工业软件企业,漳州鑫展旺化工等企业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九牧厨卫、三棵树涂料等企业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龙马环卫、海山机械、上润精密仪器等企业积极开展专业化社会服务…… 目前,我省大中型企业中约有70%在销售产品的同时提供增值服务。 丰圣智能温室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是光泽县探索推进传统农业变革的实验项目,产品主要销售到全国一线城市,以中高端消费人群为主。记者 林辉 摄 位于南安市丰州镇的泉工股份公司研发的新一代T 系列全自动砌块成型机在国际市场拥有强大的竞争力,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记者 林辉 摄 站位中高端 动力更足 电子信息产业是福建省传统的主导产业。近年来,随着一些新项目的引进和投产,以及原有企业加大转型升级力度,我省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福州京东方8.5代TFT-LCD生产线填补了我省大尺寸液晶面板的空白,并带来超80亿元的配套项目投资,有望助力当地形成千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除福州京东方外,厦门联芯12英寸集成电路、晋江晋华DRAM存储器、莆田华佳彩高科技面板、莆田砷化镓氮化镓等一批站位中高端的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或已建成投产,助推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地位的提升。 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省始终以“五看”为标准,即“看是不是先进制造业,看是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看是不是高成长产业,看是不是能配强现有产业链,看是不是能形成有效供给满足新需求”,持续对接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据统计,2011年以来,我省累计对接制造业项目逾5070个,总投资2.5万亿元,其中,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项目41个。 同时,我省积极组织实施重大技术研发项目,建立重大创新项目成果转化推进协调机制,实现产业技术需求与项目成果的精准对接。一系列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持续发酵,也极大促进了物联网、智慧家居、大数据、虚拟现实、石墨烯、稀土、3D打印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成为福建制造业弯道超车的新动能。 智能制造领域如今已成为我省“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的聚集地。嘉泰数控的高速钻攻机、五轴机床、龙门加工中心已处于国内领先,中科中涵的超快激光数控机床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上润精密仪器的高精度硅压力传感器技术获国家863计划立项,龙溪轴承生产的关节轴承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此外,我省在一些新领域也处于行业发展最前沿,如加快NB-IoT技术在城市供水管理、供气电表等公用领域规模推广应用,福州启动全国首个水务物联网应用试点;电池技术的突破使宁德时代新能源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全球第二的锂电池供应商;厦门特宝历研发派格宾,系国产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效干扰素α-2b;石墨烯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6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3146亿元,占GDP比重达1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117亿元,比2012年增长56.6%,对全省整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起了较强的支撑作用。 |
集美学村 陈嘉庚先生铜像 “越夜越美丽”的集美学村。 吴晓平摄 东南网9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田圆 林世雄 通讯员 陈季玉)集美,被人们称为“镶嵌在美丽厦门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风光旖旎、人文荟萃、经济发达、生态宜居。这里,也是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 陈嘉庚先生倾注毕生精力和全部家产,创办了集美学校、厦门大学等知名学府,为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一生奋斗中体现出的“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精神品格,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2014年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中,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 “嘉庚精神不仅不会过时,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反而更显珍贵。”集美区主要领导表示,集美将不断传承弘扬嘉庚精神,以嘉庚精神充实人文内涵、塑造城市品格、引领社会发展。 延续嘉庚风貌 共建人文之城 位于东海之滨的集美是著名侨乡,这里不仅拥有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18公里长的海湾休闲景观线和涵盖92平方公里的山地生态旅游精品路线令人心醉,更有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等14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落户文教区,文教旅游资源丰富……浓浓的“嘉庚味”,成为集美文明进步、社会和谐的内在动力。 集美学村是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所在地。《集美区志》记载,1913年陈嘉庚创办了集美小学,奠定了集美学村的第—块基石。此后,他相继创办女小、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航海科、商科、女师、农林部、国学部、女中、幼师等,还配套建设了图书馆、科学馆、美术馆、音乐馆、体育馆、水族馆、大礼堂、大操场等公共建筑,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形成誉满中外的集美学村。上世纪50年代,陈嘉庚向亲友集资,继续致力于学校建设,兴建了南侨建筑群、南薰楼、道南楼等大型建筑。 三面临海的集美学村内,各校校园绿荫遮日、花木扶疏、红墙橘瓦、水榭亭台,与中西合璧的“嘉庚风格”建筑构成绝美的校园风光,这不仅是厦门城市规划建设中“美的参照”,在闽南、福建乃至全国也是独树一帜。“黄昏时,集美学村的师生们,披着晚霞出来,踩着月色归去,然后,迈入校园里那灯光次第亮开的殿宇楼阁,开启了晚自修的夜课……”在集美中学执教的蔡天敏写下了对集美学村的陶醉之情。 2010年起,集美区开始规划建设集美新城,为了传承城市文脉、留住历史记忆,新城建筑也大量采用了嘉庚风格。经过7年多的努力建设,集美新城以拥有气势恢宏的公建群、红砖白石的嘉庚风格建筑,集商务营运、生活居住、教育科研、生态旅游、信息技术和交通枢纽为一体的环湾生态型新城区的崭新姿态,矗立在人们眼前。 白天,连片成势的“嘉庚瓦、燕尾脊、红色砖墙”的嘉庚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夜晚,暖、白色调为主的动态LED灯光与静态的柔和光线相结合,勾勒出集美新老城区建筑的轮廓,打造和谐、统一、富有人文内涵的夜景……拥有独特魅力的集美,令人发出“越夜越美丽”的惊叹。 秉承嘉庚精神 成就爱心之城 举办纪念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校100周年、首届嘉庚论坛等系列活动,创作电视动画片《陈嘉庚的故事》等一批文艺精品……近年来,集美通过组织开展全区性的“弘扬嘉庚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嘉庚精神,践行核心价值观”“嘉庚精神宣传教育百日行动”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嘉庚精神深入人心。 集美区委宣传部和陈嘉庚纪念馆还联合制作了多套图文并茂的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展板,让更多人全面了解陈嘉庚伟大的一生,并将嘉庚故事和嘉庚精神内涵通过手机短信、官方微信等新媒体进行传播,增强宣传效果。集美区委宣传部还组织编写出版了《嘉庚精神简明读本》,为干部群众学习嘉庚精神提供普及性读物。 发挥文艺作品育人化人功能,是集美弘扬嘉庚精神的一大特色。此前,由集美区委宣传部发起拍摄,讲述抗战女英雄李林事迹的励志电影《侨女日记》,已在集美众多中小学放映,该剧还入选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33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此外,集美区还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歌曲、诗歌、儿童剧、闽南戏曲,在全区各镇街开展“弘扬嘉庚精神,建设人文集美”巡回演出,让市民在文化活动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如今,集美区令人印象深刻的“嘉庚红”——随处可见的“志愿红”,成了嘉庚精神转化为推动社会文明和谐力量的证明之一,行走在这座魅力之城的大街小巷,市民游客都可以感受到志愿服务带来的温暖和感动。在去年抗击“莫兰蒂”台风中,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奋战在一线,“志愿红”创造了“集美速度”。 不仅是志愿者,学习嘉庚精神、弘扬嘉庚精神已经成为集美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自觉习惯。 任镜波是名副其实的陈嘉庚弟子,他于1952年10月进入集美航海水产学校。如今,84岁的他作为集美校友总会永远名誉会长,依旧在弘扬并践行嘉庚精神。数十年来,为了让更多的寒门学子有书读、读好书,他先后募集了825万多元助学金,帮助集美学村中各个学校的5328名家境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曾有人不理解他为何退休之后还要四处奔波。对此,任镜波说:“嘉庚先生说‘兴学乃国民天职’,我就是在尽自己的那份职责。” 像这样的奉献故事,还有很多。“亮灯”民警陈清洲从警21年,在平凡的公安基层一线作出突出贡献,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并获得“时代楷模”称号;为了一笔220元的货款、走上26年还款路——集美灌口的周育辉用26年的坚守演绎了一段诚实守信的感人故事;集美大学学生李溢新在7个月内先后为同一名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成为厦门迄今为止唯一既捐献造血干细胞又捐献淋巴细胞的志愿者…… 在嘉庚精神的引领下,无数细微的感动最终汇集成大爱,成就了集美这座温暖的人文之城。 深耕创业热土 打造创新之城 作为著名的侨乡,集美也是全国最早的台商投资区所在地,依托福建自贸试验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对标一流城市,大力提升集美开放型经济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以“嘉庚”为旗帜,集美正致力打造中国最美侨乡,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在政务服务理念、工作标准、运行体系等方面加快与国际接轨。 依托“一精神三文化”(嘉庚精神和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集美经济社会正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经济规模效益持续提升。 以金融、商贸、旅游、教育、文化交流为纽带,集美积极探索国际国内合作的新途径、新模式、新机制,全力开拓“海丝”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及时跟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产业集聚的发展动向,谋划一批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延伸和溢出的功能配套项目。 围绕集美新城的城市建设,集美区正大力推动新兴产业的融合推进,从搭建城市基础框架向强配套、促繁荣、出效益的更高阶段迈进。以软件园三期为核心的软件信息业,以老院子、灵玲马戏为代表的城市演艺业,以杏林湾、北站营运中心为载体的总部经济,以厦门北站为中心的商贸物流等新城主导产业加快集聚发展,构建成了“产城学人”深度融合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形成厦门经济新增长极。 在嘉庚精神的引领下,创新驱动成为人文集美建设的第一动力。当前,集美正在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切换,以服务厦门产业创新需求、引领闽南产业创新方向、影响海西产业创新趋势为战略目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掌握竞争发展的主动权。同时,集美将通过打造以产业创新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创新中心,着力构建以机械装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商务商贸物流、文化演艺传媒为支柱的“4+X”现代产业新体系。 讲述嘉庚故事,让公众从“知厦门”到“爱厦门” 集美新城的“嘉庚建筑” 嘉庚精神传承至今,滋养了厦门的文化自信,凝聚起发展的蓬勃力量。一直以来,集美区依托百年学村的历史积淀,以“人文集美”为发展定位,把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通过宣传教育、文化熏陶、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等方式,把弘扬嘉庚精神融入经济社会各项工作中,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成为区域价值不断提升的强大动力。 5月25日,“一座城·一个人——嘉庚精神·厦门故事”系列主题活动在集美归来园启动,活动将延续至10月份。活动包括“五个一”,即出版一本图书、举行一场对话、组织一次快闪表演、推出一本特刊、举办一场展览,以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为线索,娓娓讲述陈嘉庚先生与厦门这座城市的历史渊源,以及嘉庚精神引领厦门、集美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动人故事,深入阐释嘉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 在8月4日举行的“一场对话”活动中,主办方特别邀请了华侨博物院名誉院长陈毅明,厦门大学教授朱水涌,陈嘉庚纪念馆馆长、集美校友总会会长陈呈,通过“我心中的陈嘉庚”“嘉庚的教育蓝图”“嘉庚的卓越远见”三个篇章,解读陈嘉庚与厦门发展千丝万缕的关系。活动还通过网络直播,将现场情况传递给全市、全国人民及海内外华侨。 集美区开展“一座城·一个人——嘉庚精神·厦门故事”系列主题活动,目的在于保护好、宣传好、传承好厦门特有的历史文化和华侨精神,让公众“知厦门”进而“爱厦门”,让世界更加了解厦门,了解闽南文化,了解中国侨乡文化。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呈现全球视野下的嘉庚影响,近期主办方还将通过在海内外征集的有关陈嘉庚先生在全球版图中的足迹线索,绘制成一份“嘉庚世界地图”,继续讲述更多生动的嘉庚故事。 |
从市民网上种树,到企业捐资造碳汇林,再到政府推广“零碳”会议 将碳中和进行到底 今年3月,志愿者在平潭志愿者碳汇林种树。自2010年开始,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已连续8年组织志愿者在平潭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吴喜达 摄 东南网9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园园)一棵树每年可贮存一辆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一亩森林一年可吸收粉尘20~60吨,1万亩林地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一座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森林覆盖率达65.95%,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绿色生态”已然成为福建的一张亮丽名片。 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在八闽大地上,碳中和这种新的环保方式,正逐渐深入人心。 网上种树现实中添绿成林 “您于2017年8月30日捐赠的梭梭树,已被阿拉善SEE基金会认领,将种植到内蒙古阿拉善地区。”近日,福州网友“芮宝宝”在朋友圈晒出她在支付宝“蚂蚁森林”上的植树证书和编号。和她一样,越来越多网友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在网上“种”的树。 “我们日常生活不可避免要排放二氧化碳,通过种树抵消自己的碳排放,是一种全新的环保理念。”“芮宝宝”是一名90后大学生,她告诉记者,通过支付宝中的“蚂蚁森林”应用,可以在线记录步数、预约挂号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这些碳排放量被计算为虚拟能量,用来在支付宝上养一棵大树,这颗虚拟树被养成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可以“买走”用户的“树”,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颗真树。“这款边玩边环保的应用在我们年轻人中非常流行,大家都很喜欢。” 据支付宝官方统计,目前已有超过2.3亿用户通过“蚂蚁森林”在手机上“种树”,每天节省碳排量超过2500吨,超过900万棵树陆续在内蒙古阿拉善、鄂尔多斯以及甘肃民勤等地区种植及维护。其中,80、90后用户占据了总用户的80%。 “我每天都会步行超过万步,然后捐献出来种树,以抵消自己的碳排放,回报大自然。”厦门网友“Echo”说,通过每天比比行走排行榜,他和朋友们热情都很高,一想到它会变成一棵真树,大家都觉得非常有意义,而且很开心!据统计,厦门人通过“蚂蚁森林”在阿拉善的种树数量超过1.7万棵。 除了在网络上,现实中,也有越来越多环保志愿者履行植树义务,抵消自己的碳排放。2010年植树节,来自全省的500多名环保志愿者在平潭三十六脚湖种下1000多棵树,成为全省首片志愿者碳汇林,8年来,植树面积已超过100亩。 令人欣慰的是,不少企业也主动加入碳中和队伍。2011年5月12日,全国首个“碳中和企业”碳汇林揭牌仪式在建宁县举行。泉州洛江建峰包装用品公司向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捐资10万元在建宁营造150亩碳汇林,用于抵消该企业2010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成为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授予的全国首家碳中和企业。 支付宝官方也表示,除了个人碳账户,未来“蚂蚁森林”将探索建立中小企业的碳账户。 碳中和林为盛会添“福建绿” 除了市民和企业自发低碳行为,近年来,政府部门大型展会也开始流行碳中和。 2016年11月16日,在武夷山举行的第十届海峡茶博会上启动“零碳”茶博会项目,由一家企业购买86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抵消博览会所产生的碳排放。 2016年12月22日,我省碳排放权交易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开市。记者在启动仪式上注意到,福建金森集团和主办方共同启动碳中和按钮,由该集团购买100吨福建林业碳汇捐赠给本次启动仪式,用于抵消本次会议产生的碳排放。 “会议不可避免会产生碳排放,可以以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或购买碳信用等形式抵消。”海峡股权交易中心运营总监肖俊光介绍,近年来,“零碳”会议理念日渐流行。 今年8月22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碳中和项目在厦门启动。厦门市将以植树造林的方式“吸收”会晤期间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零排放目标。 厦门市发改委副巡视员王巧莉说,厦门市将于明年3—4月的红树林种植期,在下潭尾滨海湿地公园造林580亩,营造由秋茄、桐花树、白骨壤等珍贵红树树种组成的碳中和林,并做好后期抚育管理工作,保证造林质量和成活率。 据悉,实施碳中和项目,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史上尚属首次。而厦门会晤,也将成为继201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天津会议、2014年APEC领导人北京会议、2016年G20杭州峰会之后,中国政府通过植树造林方式实现零排放的第四次大型国际会议。 “我省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应以实际行动践行碳中和理念,向世界传递低碳、环保的积极信号。”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呼吁,希望有更多“零碳”行动,大家将碳中和进行到底,助力清新福建。 |
作为全省便民服务平台,它不仅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还是机关作风建设的监督岗,更是缓解民众情绪的“解压阀” 12345:件件有落实 事事有回音 12345平台代表政府,不设门槛,服务普通老百姓。近年来,平台功能不断优化升级。图为12345接线员正在登记群众诉求。记者 戴艳梅 摄 东南网9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戴艳梅) 停水停电,路灯不亮,找谁反映? 车辆被套牌异地违法,如何澄清处理? 证件办理遇到麻烦,该从哪里着手? …… 生活中,当您被这类问题所困扰时,或许最纠结的莫过于:解决问题该找谁?怎么找? 嗨,别着急,请记住一个管用的号码:12345! 不论是电力、水务,还是交管、市政,或者社保、公积金,凡在政府公共服务范畴内的各种咨询、求助、投诉、建议等,只要你找到了“12345”,相关部门在限定时间内必定有回复。 “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这是我省12345便民服务平台的承诺。 省12345平台监督管理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平台共受理群众诉求件315957件,及时办结回复311176件,及时回复率达98.48%。在福州,受理有效诉求件17.08万件,及时回复率达99.86%,群众基本满意率达99.74%。 烦心事儿敞开说 2003年,作为“数字福建”的示范区,福州市鼓楼区率先启用运行12345便民呼叫中心。2006年,12345升级为福州市热线服务平台,服务范围覆盖了市、县、乡三级。12345,在福州已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8月24日上午8时31分,闽清县一网名“呵呵”的中学生,通过12345网站反映:当地10路公交车的晚班发车时间为21时16分,然而城关中学高三学生的暑期培优通常在21时10分下课,同学们走到公交车站需要7分钟左右,因此经常错过最后一班车。 接到反映后,“智慧福州”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当即批转给“智慧闽清”管理服务中心,由其协调闽清交通局进行相应处理。当天下午,闽清交通局会同公交公司调查了解情况,公交公司决定从次日起,将10路公交车的晚班发车时间调整为21时22分。 8月25日上午8时27分,闽清县交通局就此在12345平台上进行了回复。“呵呵”第一时间上12345网站点赞:“处理得超快!超满意!感谢。” “仓山区金洲南路亭头路是单向车道,路两边停满私家车和电动车,导致交通拥堵,而且红绿灯设计不合理,红灯时间太长,绿灯时间太短,上下班高峰期时交通更加拥堵,希望有关部门尽快介入处理。”7月5日19时18分,市民高先生在归途中忍不住拨打了12345。他说,自己每天都坐329路公交车经过这一路段,拥堵已成常态 本以为只是吐吐槽,高先生没想到,两天后,福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给了正式回复:针对亭头路车辆违法停放,仓山交警大队已使用监控设备抓拍,未覆盖的地点,将加大现场查处。同时,支队已优化调整该路口信号灯配时方案。 经过一个半月的观察,高先生发现,路况真的起了变化。8月23日,他特地到12345平台发表评论:“为民办事、效率第一。现亭头路交通已改善许多。我代表附近居民特别感谢福州交警支队。” 在12345,这样的记录很多。记载的不仅仅是便民服务平台的日常工作,更是政府聆听百姓心声、排解群众忧难的为民情怀。 优化升级更贴心 12345平台代表政府,不设门槛,服务普通老百姓。近年来,平台功能不断优化升级。 2012年,我省在各设区市推广建设12345政务服务热线。依托省政务外网云计算平台,建设全省统一的12345政务服务平台,部署统一数据中心,建立统一数据交换平台。 去年以来,省12345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改为“12345便民服务平台”,并完善了各项便民服务功能。由国家部委统一开通和管理的40部电话专线,基本上统一整合到平台。一个更加高效便民的服务系统已投入运行,电话、网站、邮件、传真、微信、微博、QQ等多种渠道任你挑。 12345平台还实现了网络实时公开可追溯。诉求者通过互联网或移动终端,可查询所投诉、咨询或申报事项的办理状态。 早先时候,个别承办单位在办理诉求件时,出现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答非所问的现象。为了提高效率,各级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机构主动介入,进行监督管理。 省效能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充分发挥效能问责和绩效考评的指挥棒作用,当好12345系统的监督员,对诉求件办理不认真和逾期办理的,进行通报和效能问责,甚至绩效扣分。 与此同时,省12345平台监督管理机构对群众关注的90项便民服务事项进行重新梳理,明确具体责任单位和兜底部门,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及时得到处理、解决,对一些职能交叉或职责不明的便民事项,直接指定相关部门处理。 |
我省的“一照一码”改革又迎来新突破。8月22日,福州市在全国率先推出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自助打印系统。当日上午,在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福建福晟集团设立的全资子公司福州玮隆投资有限公司通过自助打印系统打印了“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正副本。记者 林侃 通讯员 白亮 摄 东南网9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 领照提速市场主体快速增长 “太快了!”8月31日,刚在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领到企业营业执照的福建福伦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任福颇为兴奋,“真没想到只要提交一套材料,三小时就出照了。” 福伦投资只是受益于“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福建企业之一。省工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全省实有市场主体297.18万户(包括各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已经全部使用“一照一码”营业执照。 全国最早开展“一照一码”改革试点,最早实现“一照一码”全省推广,成为全国“一照一码”改革的模本,比全国提早一个月在全省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比全国提早一年完成“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换发……过去两年多,这项商事制度改革既是福建自贸试验区实施较早、最成功的改革案例之一,也成为“福建效率”的缩影。 “一照一码”,是指将企业登记分别由工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质监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部门核发税务(国税、地税)登记证的登记制度,改为一口受理、一次申请、发放只有一个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的一份报告显示,改革前,申请人需要向工商、质监、国税、地税、公安五个部门提交5套35份材料,至少需要10个工作日,往返10次以上。改革后,只需向工商或者综合窗口提交1套12份材料。 另外,改革后,新设立企业无需再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也无需缴纳任何费用,企业上路可谓“轻松”了不少。 “可以说,以前办执照真是七八个部门‘跑断腿’,很多人刚开始创业就碰到这样的‘大山’,热情和信心都少了一半。”来自福州的创业者邹子萌说,现在只需一个窗口、一张表,几乎是立等可取。 “一照一码”带动我省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市场主体保持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我省新设市场主体31.66万户,同比增长12.33%;其中私营企业增速最为明显,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实有私营企业88.75万户,同比增长20.39%。 “五个统一”成为重要经验 福建,如何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 在省工商局企业注册和行政审批处处长吴志勇的记忆中,为啃下这个硬骨头,不知道开了多少场协调会。 福建省积极争取并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先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召集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福建省政府召开协调会,研究支持福建推进“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并专门成立协调小组;后由工商、质检、税务三个总局联合发文,明确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构成,确保我省改革与中央顶层设计保持方向一致;质检总局还明确了有关赋码规则和算法,并一次性预赋我省10.78万个组织机构代码段,保障了我省改革有序推进。 要实现“一码”,工商、质监、税务部门间的协调是重中之重。在这一过程中,有的部门要大幅度再造办理流程,甚至重新安置原有工作人员,这就需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 三个部门,办公不在一起,流程不尽相同,短时间实现材料的分发、处理、审核,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怎么办?我省开发网上登记平台,让“键对键”替代“面对面”。依托平台,一表申请、一网受理、并联审批,实现事半功倍。 “工商部门采集的企业信息,都上传至省审批信息共享平台,质监、国税、地税等部门通过与共享平台连接,就能获取数据。同时,各部门把各自产生的企业信息上传至共享平台,实现了数据互通共享。”吴志勇说。 经过数不清的会商、协调,我省“一照一码”制度创造性地实现了“五个统一”—— 统一编码规则,18位社会信用代码涵盖了登记管理部门代码、机构类别代码、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和校验码五部分,加载在营业执照上,质检、税务部门不再另行赋码和发证;统一源头赋码,省工商局实时、流水、自动赋码,无需人工干预;统一登记表格,由省工商局会同质监、地税、国税等部门联合下发“一照一码”设立登记申请书,实行“一表申报”;统一受理,即由工商窗口或政府指定窗口受理;统一档案管理,即申请档案统一由当地工商部门管理,除了部门内部审核意见及企业涉密材料按规定权限查阅外,其余材料供各部门共享查阅。 这“五个统一”,为“一照一码”走向全国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改革永不止步。记者从省工商局了解到,近期,我省还将全面实施“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将另外13项涉及企业登记、备案等有关事项的各类证照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一旦完成这项改革,福建企业将真正实现“一照一码”走天下。 |
三和茶业董事长吴荣山(右)陪同欧洲客商察看铁观音茶山。 本报记者 刘益清摄 东南网9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吴清远) 国外茶企抢占市场,国内茶业群雄四起,传统茶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三和茶业却突围破局,抢占市场制高点,探索出品质品牌与经济文化双轨驰行的成功之路。 大山茶农的儿子 走进位于安溪县城的三和茶博馆,3500多平方米的展馆内,不仅呈现千年茶史,而且收集了全世界700多种茶叶的茶样,并以“源、谱、经、传、哲、养、作、道、品、俗、器、承”等12个关键词,梳理陈列历史长河中反映茶叶、茶道、茶文化发展的图片、文字和相关实物,浓厚的人文气息和高水准的展陈形式,让参观者忘却这只是一家茶企所建立的民间茶专题博物馆。 三和茶业董事长吴荣山1972年出生在安溪县祥华乡的一个小山村。自幼在做烘茶师母亲的熏陶下,他9岁时已学会用木炭烘茶。 “一个月工资120元,寄70元给家里。”高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吴荣山到福州打工。当时福州风靡茉莉花茶,但冲泡简易,一个想法在天生具有敏锐商业嗅觉的吴荣山的脑海中萌生:安溪铁观音功夫茶的泡饮方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在福州一定能够打开市场。 1992年,吴荣山开始边打工,边推着自行车推销铁观音。 1993年,吴荣山开办了当时福州规模最大的茶艺馆,并开展免费喝茶、免费欣赏茶艺表演等推介活动。 2000年,吴荣山在福州创办了首家集文化、茶史、茶博览于一体的“三和茶都”,安溪茶文化和“三和”铁观音在福州刮起了旋风。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三和茶业成为一家集茶叶产、制、销、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化企业。 虽然在安溪和福州做得风生水起,但吴荣山的目光放得很远,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他加快了“出海”布局的步伐。 “出海”开拓者 宋元时期,安溪茶叶特别是铁观音,与中国白陶瓷、泉州丝绸,都是出口国外的重要物品,被视为海丝的重要符号。 新的时代,安溪铁观音再度扬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为走向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既输出产品又输出文化。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企业应该抢抓机遇,向世界推广中国茶文化。”吴荣山介绍说,2010年三和茶业就开始走出国门。 “三和茶业通过在世界各地举办中国茶道巡礼,增加了外国人对中国茶的了解,唤起了他们对中国茶文化的重新认识和追求。”吴荣山意识到,以文化为媒布局海外市场,是一条有效的路径。 因为在中欧文化交流中的贡献,在2012年意大利举行的中欧论坛上,三和茶业获得“中欧文化交流大使”荣誉。 更值得骄傲的是,2014年法国外交部向三和茶业定制的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茶“莫逆之交”,成为两国传统文化和友谊的生动写照。2014年法国外交部举办新年招待会,向与会驻法大使发布并赠送了 “莫逆之交”纪念茶。 三和由此开启了欧洲高端定制的序幕。 “铁观音不仅能够走进西方大国的总统府,还能作为他们的国礼,这是对一个茶人的鼓舞。”吴荣山觉得,要抓住机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特别是欧盟国家。 2015年,米兰世博会适逢中国和意大利建交45周年之际,三和承接定制了意大利总统府中意建交45周年纪念茶“丝路知音”铁观音。 2015年10月31日,意大利总统文化顾问路易斯·高塔特教授在安溪三和芹草洋茶庄园,为意大利总统府的“丝路知音定制茶园”揭牌。 今年3月,在希腊总统府,吴荣山与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共同发布了中国希腊建交45周年纪念定制茶“莫逆之交”铁观音。 传播中国茶文化 吴荣山认为,以茶为媒,更需文化引领。 2016年12月,三和与意大利总统府合作举办 “从古丝绸之路到新丝绸之路”展览,生动再现了中国茶在丝绸之路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共吸引80多万人次观展。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为展览揭幕并全程观展。 今年7月,希腊总统府文化办公室主任希尼亚度到安溪调研茶文化,为“希腊总统府专属定制茶山”揭幕;“茶与文明——中希文化交流茶会”同时举办。 吴荣山还把目光投向欧洲的年轻一代,引导他们对中国茶文化的兴趣与热情。 近年来,三和茶业每年拨出1000多万元的专项经费,在罗马、米兰、威尼斯、热那亚等欧洲城市的大学,设立茶学社。如今,三和茶学社会员人数超过2000名,他们也学会了穿长袍、泡功夫茶。三和公司给每位会员赠送一套“中国白”茶具,每天赠送一泡茶,培养他们的喝茶习惯。随着爱茶饮茶人群的形成,三和开始和欧洲青年合作开办中国茶道馆。 “很多人笑我痴笑我傻。但我想,就像孔子学院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一样,三和茶学社也会将中国茶文化的种子撒向世界,多年后的影响与价值不可估量。”吴荣山说。 在吴荣山看来,中国茶叶和欧洲的咖啡等饮品不同,它不只是茶叶,更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做好茶重要,更重要的是传播中国茶文化。他想把中国茶推向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认识中国茶文化,进而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向全世界传播茶文化,已成为吴荣山内心的一种精神自觉。 |
一个姑娘在使用美图App。 记者 施辰静摄 东南网9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廖丽萍 林世雄)在美丽的国际花园城市厦门,有这样一家互联网企业,它因美而生,以美为业,更因此走向国际市场,它就是厦门美图公司。 扎根鹭岛,美图用八年时间将产品打磨到极致,并围绕着“美”布局了全新的互联网产业链。去年底,美图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继腾讯之后港股最大的互联网IPO。上个月,美图公布2017年上半年业绩,旗下应用全球月活跃用户达到4.813亿,被《华盛顿邮报》称为“全世界最大的美丽生态系统”。 讲好美丽故事 八年多前,抱着“做一款简单的图片处理软件,让用户把照片变得更好看”的想法,爱好摄影的“80后”青年创业者吴欣鸿,携手蔡文胜共同创办了厦门美图公司。 2008年10月,美图秀秀PC版上线,由于操作简单,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用户的热捧。美图秀秀的迅速走红是吴欣鸿没有预想到的,但他却在这个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图片处理和分享将越来越重要,如能将图片处理的用户体验做到极致,一定可以获得用户青睐。 就这样,从简单的修图到多种模式的美颜,从PC端到手机应用,从单一App到多款App应用,再发展到手机硬件,围绕着“美”,美图创造了包括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短视频社区美拍及美图拍照手机等的一系列软硬件产品,改变了用户创造与分享美的方式。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美图的应用已覆盖全球超过15亿台独立设备。根据App Annie数据统计,美图在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间屡次与国际互联网巨头跻身全球前八位iOS非游戏应用开发商之列。 作为美图公司的创始人兼CEO,吴欣鸿至今仍参与每个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与以往多产品的策略不同,我们接下来将主要围绕美图秀秀、美颜相机和美拍三款平台化产品来发展。”在吴欣鸿看来,对于处在快速发展中的企业来说,适当放慢脚步,聚焦调整是必要的。 瞄准人工智能 今年初,美图秀秀推出全新手绘自拍功能,用户可以一秒将自拍转换为手绘风格,这一独特的功能,让其在全球引爆了一场自拍风潮。上线第一天,该功能就获得1500万用户的使用;上线不到3个月,手绘自拍特效的全球使用次数超过5.2亿次。 “美图秀秀的手绘自拍是我们第一个AI(人工智能)应用,基于AI的产品还会陆续推出,前期更多是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开发的新功能,而非独立下载的产品。”吴欣鸿介绍。 在吴欣鸿看来,美图发展人工智能有着良好的先天优势。他解释说,摄像头在人工智能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眼睛”,而美图刚好在这个领域占据优势。此外,美图每天产生将近2亿张的照片,还有一小部分视频,如此海量的影像数据,可以说是一笔巨大的宝藏,“如果能够读懂它,在用户愿意分享的情况下,将能产生巨大的价值”。 2010年,美图成立了美图影像实验室,致力于研究计算机视觉及深度学习相关的前沿影像技术。今年4月,美妆相机将试妆功能推向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与全球知名彩妆品牌展开AI试妆合作。 吴欣鸿说,美图有两个目标,一是管理用户在虚拟世界中的形象,二是帮助用户在现实生活中变美,而这两个目标都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说,人工智能是未来美图所有产品的底层支撑。 “谁解决了图片的精确配对识别,谁就是下一个谷歌。”美图公司董事长蔡文胜介绍,公司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用人工智能来打造美丽生态链。这两年,美图也从内部研发和外部的投资等方面加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目前,美图已具备全球屈指可数的图像数据,在未来三到五年,美图有望突破技术瓶颈,成为最顶尖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走向世界舞台 美图在香港上市后,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吴欣鸿对企业未来的走向也有自己的思考。 “中国的互联网是高度竞争的,而且中国的智能手机覆盖率在整个亚洲是比较高的,这就意味着市场即将饱和。”在吴欣鸿看来,国际化是企业的必然选择,而美图的产品在海外市场也有着巨大的空间。 据介绍,目前美图的用户有90%左右是中国人,但是影响力其实早已拓展至海外,拥有超过5亿的海外用户。美图公司在国外设立了7个办事处,还与谷歌、Facebook、巴西最大美妆厂商等开展合作。 当然,要想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尽快完成商业变现是美图必经的一个环节。吴欣鸿表示,今年初以来,美图在商业化方面也取得不少进展。3月,美图推出两款电商产品。5月末,美拍推出“美拍M计划”和“美拍边看边买”。根据美图2017年中报,今年上半年,美图的营收达到21.80亿元。 “挑战才刚刚开始。”在吴欣鸿看来,无论是上市还是走向国际市场,对于美图的发展都将是一个全新挑战。他表示,公司迎来了巨大的机会,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数据处理能力不足和人才紧缺等。 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厦门企业,吴欣鸿认为,国际化不会影响美图扎根厦门。 “厦门是一个小而美的城市。这样的氛围,可以让美图专注地做好一件事。”吴欣鸿说。 |
网龙董事长刘德建(前)与员工一同参加公司马拉松比赛。(网龙公司供图) 东南网9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在外人看来,网龙是“又牛又低调的黑科技公司”,然而再低调,也挡不住声名远扬:连续三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连续五年跻身工信部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榜”,位列《福布斯》中文版“中国潜力企业”高成长上市企业百强榜单第三名…… 同样低调的网龙董事长刘德建,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关注。2016年度华人经济人物盛典组委会对他的颁奖词是:他是新一代中国企业家国际化的代表,接连地海外收购与投资,进军100多个国家与地区,不仅提供资金,他更用中国智慧升级了西方管理。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网龙,走近刘德建,看看“刘船长”如何指挥他的“企业号”,驶向一片又一片蓝海。 “老小孩”的“幸运冒险” 在最亲近的人看来,刘德建“骨子里是个老小孩”,公司员工和朋友们都叫他DJ。 每个周末,他都要抽时间看电影,助理会专门在行程表中留出时间,让他学习绘画或钢琴;办公楼里,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包括室内外泳池、射箭馆、篮球场、电影院等,还有一个巨大的旋转木马,据说员工不好好上班就“丢”上去转8个小时;作为资深“星际迷”,他专门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购买了“企业号”星际飞船的版权,将位于长乐的办公大楼建成了《星际迷航》中“企业号”星舰的样子…… 在美国大学里学的是生物化学、本以为会接母亲班的刘德建,年近30时,发现自己最想做的是与电脑有关的事。1999年,他回国创业,成立了网龙网络公司。 网络游戏成了网龙最初的“福星”。 2001年春节,连续7个通宵,亲身体验了网络游戏的魅力后,刘德建和他的伙伴们决定进军网游行业。第一款产品让他迅速回本。在此之前,他已经不得不向母亲借钱来给员工发工资。 此后的“征服”“魔域”等网游也大获成功,公司成为网游公共服务的典范。 2008年,网龙在香港主板上市,融资超过16亿港元。 不止于此,这个“老小孩”,还一手推动了多个令人艳羡的交易: 2003年11月,他以当时被视为天价的2050万美元现金,将一手打造的游戏门户网站“17173.COM”卖给搜狐,目的是储备足够的网络游戏自主研发资金; 2013年7月,百度以创下互联网行业纪录的19亿美金,收购网龙孵化的91无线。而2007年买下91手机助手雏形时,刘德建只花了10万元。 有人称刘德建为“幸运冒险者”,然而他说:“我从来没有停止过改变,最好的机会,来自于找到创新的价值。” 跨界,不改快乐初心 早在2010年,网龙便进军教育行业,并成立了教育业务子品牌“网龙华渔教育”,意为“授人以渔”,助力信息化教育的转型和升级。2013年卖出91无线后,这一步伐大大加速,并成为公司的战略重心。 在外界看来,网龙的这次跨界,跨度有点大,但刘德建自己不这么看。 他的助手曾评价:“DJ的生活目标是,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快乐的。” 游戏是刘德建认为的快乐源泉之一。“游戏是代入式的体验,像一个梦想,但比梦更好。它多姿多彩,你可以感受到正常生活中感受不到的成就感、归属感,你可以一掷‘千金’做一番‘事业’,这些都是人类的重要需求。” 他说,现在有很多小朋友不知道怎么跟人交往,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情感。“没有一颗感恩的心,没有知足常乐的心,小孩子不会快乐的。” 于是,他转身致力于用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他认为,真正需要培训的内容是,如何获得快乐,如何保持健康,如何跟父母相处、跟朋友相处、和团队合作。“这些很重要。” 有机会做自己擅长的事;享受设计,包括网游设计、办公大楼设计、教育课程设计;把最喜爱的各种前沿科技应用到教育中去,刘德建称自己是“最快乐的企业家”。 “华渔”的宏大愿景 “网龙华渔教育”的愿景很宏大:致力于为全球用户创建终生学习社区,打破学习在空间、时间上的限制,改变人类的学习方式,让学习真正融入每个人的生活。 网龙早已积累了国际化经验。作为首个走出国门并成功运营的网游企业,其现今产品覆盖英、法、西班牙、阿拉伯等11种语言区域180多个国家的游戏市场,海外注册用户逾6500万,是美国、阿拉伯等国家最大的中国网游运营商。 “华渔”并非主营流行的“互联网+教育”产品,刘德建将其定义为平台。但不论什么模式,教育企业都需要漫长的前期积累才能达成目标,如何才能缩短这一过程? 刘德建为“华渔”确立了“合作+并购+融合”的基本路径。通过前两个步骤,实现规模拓展,再利用网龙在技术上的积淀实现统一整合。 2015年,网龙收购全球教育行业巨头普罗米休斯,其电子白板、互动课桌等优秀的教育硬件产品,现已整合进入公司“101智慧教室”,实现了产品技术融合创新。此前,网龙还完成了对香港创奇思和国内第二大语音技术企业驰声的并购。 接二连三的大动作让“华渔”迅速在全球打开局面,目前业务版图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的100万间教室,以及200万名教师和3000万名学生用户。 2016年,福建将VR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提出打造“中国(福州)VR产业核心区域”,网龙作为龙头企业,又被赋予协助打造面向全球的“中国·福建VR产业基地”的重任。 刚刚公布的网龙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达到人民币17.75亿元,同比增长30.7%,来自教育业务的营收,已经超过仍保持强劲增长的游戏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