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近日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围绕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讲意义、定思路、定任务、定政策、提要求,是谋划我省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顶层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福建日报 邱建生 开栏的话 商海泛舟,经世济国,几许衷肠,几多文章?传播心得,分享经验,我们为您寻觅良师。 财经万象,谄谗流弊,几许暗流,几多浮华?针砭时弊,匡正视听,我们为您追索本真。 素心一片,壮志满怀,漫随意趣,笔走龙蛇。福建日报推出《经济随笔》专栏,携手专家、学者、实务人员,与您共话八闽经济,随笔商海春秋。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 在从事乡村经济振兴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发展什么样的经济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如此,才有可能使乡村经济向着正确的轨道振兴起来。 清明回老家,顺便去了家乡附近一个自然保护区内的村庄。一眼望去,田野里金黄一片。走近一看,才知道是村民要准备种菜了,先用除草剂把地里的草给喷了下,这金黄的一片是这些被除草剂杀死的草的尸体。进一步了解,对这个村庄的上千亩竹林,村民也是用同样的方法除草的。在这个村子的上游,一个快速养鸡场正在扩建中。 这是典型的在传统经济学思维下呈现出来的经济形态,属于不考虑代价的经济,是有数量但没有质量的经济。这种经济使我们从缺衣少食的时代走了出来,但同时也把我们带入了恐“毒”的时代。 现在,是到了进行调整的时候了。因为,如果再不进行调整,过去以牺牲环境和人心完成的积累,很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归零。那么,如何进行调整?调整的方向是什么? 自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到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际上,中央已有了非常明确的调整方向,就是经济的生态化转型。而乡村经济振兴,则意味着乡村生态经济的振兴。这种经济形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 一是这种经济在与自然的关系上,是互利共生的。以农业为例,如果农民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考虑环境的承载率,一味地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这种农业在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掠夺性的,是不符合生态经济的要求的。 二是这种经济是服务社会的,而不是损害社会。以我家乡的速成鸡养殖企业为例,他们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在闽西山区发展了大量的速成鸡养殖场,且不说这种养殖场对当地土地、空气、水源造成的巨大污染,这种通过饲料和抗生素长大、39天出栏的鸡,更是对社会的一种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损害社会的。 三是这种经济是以人为本的。以人为本意味着这种经济尊重人的主体性,尊重劳动,资本的地位是从属的,而不是反过来,资本凌驾在劳动之上。 明确了乡村经济振兴应该振兴什么类型的经济后,笔者对振兴这类经济,也即生态经济,应该注意什么,也有一些个人浅见。 首先需要明白农业的生态化转型,其责任主体不仅是农民,还有政府。政府需要调整农业补贴的方向,从过去一味支持龙头企业的方向转到支持农业生态转型上来,由财政和社会来主要承担农民进行农业生态转型的成本。 其次需要下大决心对明显反生态的经济形态加以取缔,社会上下需要树立起“硬发展是没道理”的思维,对不符合生态要求的经济业态果断说“不”。 第三则需要树立起乡村经济振兴不能一蹴而就的观念,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片面求“快”的思维可能使乡村经济的振兴走向其反面。 |
新华社厦门4月17日电(记者 付敏)2018海峡两岸乡村振兴论坛17日在厦门海沧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200余名专家学者为乡村振兴与社区治理建言献策。 台湾村里长联合服务总会总会长陈建良表示,两岸一衣带水,同气连枝,在城镇化高速推进的今天,都面临着乡村社区凋敝、优质劳动力流失的困扰。因此,如何激活乡村造血功能非常值得重视。 陈建良分享了南投县埔里镇桃米社区的做法:在生态资源丰富的桃米社区,村民们维护湿地河道,兴建民宿,发展特色餐饮、文创工艺,推广新故乡旅游,成功为乡村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我们希望在复制推广这样的乡村振兴模式上,和大陆同胞多交流学习,请大陆同胞多来参观指导,共同进步。”陈建良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赵一夫认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海峡两岸从农业支持工业向工业反哺农业,乃至后工业化阶段转变的过程中,走过了相似的发展路径,但发展进程存在阶段性差异。 “台湾在农村产业转型和乡村建设方面有许多经验,尤其是近10年来台湾农村在再生发展和社区营造方面的做法,可以为当前大陆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有益参考。”赵一夫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研究中心副主任罗京辉表示,农村是两岸同胞乡愁的共同载体,是凝聚两岸亲情的共同记忆,因此乡村振兴在某种层面上,对于促进“两岸一家亲”具有特别的意义。 “期待两岸能持续加强在乡里建设上的交流,常来常往,共同实现两岸乡村重焕光彩、村民安居乐业。”罗京辉说。 |
●三明日报通讯员 吴继良 “就叫‘福田贷’吧!希望你们为老区建设当个样榜!” “村两委来挑这大梁,镇里一定做你们的坚强后盾!” “现在有这么多优惠政策,大伙儿赶紧撸起袖子加油干!” 3句话,分别出自永安市委书记蒋先东、小陶镇党委书记张金铭和五一村党支部书记许光园。 3位书记的话都直奔一个主题:做好“福田贷”强村富民这篇大文章。 突围 “习总书记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让全国人民过上幸福日子,老区人民绝对不能掉队!”永安市委书记蒋先东在去年初赴小陶镇调研农村工作时,对镇党委书记张金铭说:“小陶镇要拿出当年红军游击队冲破白军封锁创建红色根据地那样,在强村富民上作出一篇新文章来!” 蒋先东一一走访了农田连片的麟后片、洪砂片的多个村,最后来到五一村。五一村位于的大陶片有11个村,其中八一村曾受到了时任总书记胡锦涛的眷顾并提出了“政策好,天帮忙,还要人努力”的殷殷嘱托,走出强村富民之路的八一村给了五一村以极大的激励。近些年来,五一村在许光园率领的村级班子的共同努力下,把一个昔日低矮破败的小村落建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蒋先东对现已是十九大党代表的村支书许光园说:“过去你凭着公心带领班子让五一村旧貌换新颜,可由于靠农田吃饭的你们终究摆脱不了发展的短板。”接着,对张金铭说:“去年来三明市正铺开‘福林贷’这一模式,一个个山区林农们解决了山林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承包到户的山林逐渐成了林农们眼中的金山银山。你能不能就在五一村搞个‘福田贷’试点,把一块块农田也像山林一样变成村集体、村民们发展的钱袋子,组织起分散经营的农户成为有规模的利益共同体,补齐短板,实现强村富民?” 之后,蒋先东又对张金铭、许光园说:“小陶镇就先行一步,大胆尝试,希望从五一村撕开个强村富民的口子来,为革命老区村的建设与发展作出表率。市委会支持你们的!” 尝试 “光园,村两委不能成为融资与经营的合法主体,这样吧,就以你个人名义创建一个村级农业合作社,村两委其他成员作为合作社领导成员,争取动员有意愿有条件的村民加入进来成为股东,把试点的台子先搭起来!”张金铭对许光园说,“周边许多农业合作社是能人牵头,与村集体建设跟发展没太大关系。这个合作社是你村书记牵头,‘福田贷’的试点工作由镇党委来策划,经营风险由镇里来承担,因为走的是强村富民的路子,村财和村民增收纳入合作社经营目标,你和村两委的同志可要作出牺牲的。” 许光园表示:“五一村强村富民的事本来就应该由我来牵头、率领班子一起来做的,乐于奉献本来就是我们村两委班子上任时的初心。有了“军令状”,又有了坚强后盾,我没有理由不为老区建设干出点样子来!” 2017年4月,“福田贷”引进了五一村。根据市里推出的“福田贷”普惠金融举措,人均耕地在0.4亩及以上的有贷款意愿、且不在特定“黑名单”上的农户,即给予授信资格,贷款年利率仅为7.08%,市财政每年给予2.5%的贴息,农户申请贷款不承担除利息以外的任何费用,有用款才计息,没用款不产生利息。小陶镇党委、政府积极创造条件做好“福田贷”的试点推广及保障工作。镇财政专门设立了300万元的村财增收发展基金,支持五一村成立“五一花世界花卉专业合作社”;协助先期流转63亩因劳动力缺乏近乎闲置的农田,一租12年;通过相关程序预借给五一村100万元作为项目启动发展基金,还通过市直有关部门向省林业厅、财政厅争取到100万元的现代农业(花卉)项目专项资金补助,用于鲜切花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增强了项目推进及贷款农户的还款保障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取得农户抵押的土地经营权后,采用雇工形式将有意愿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原土地承包人雇用到合作社从事鲜切花种植或蔬菜种植等农业生产活动,以保证农户在失地情况下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仅仅经过两个多月紧锣密鼓的筹备与建设,占地63亩的基地大棚建起来了,首批引进种植的非洲菊长势良好,一到上市期全部按订单合同包销。比常态化农田增收多了层资金保险的抱团发展模式,引起了含五一村在内的远远近近的村民三五成群结伴前来参观,有意愿加入“福田贷”的行政村及农户越来越多。 增收 2017年7月17日,永安市“福田贷”金融改革现场推进会在小陶镇召开,仅距蒋先东、张金铭、许光园3位书记确定“福田贷”五一村试点不到5个月时间。积极投身五一村“福田贷”的大陶信用社,已授信五一村189户农户1135万元,先期发放贷款102万元,惠及农户18户。 目前,“福田贷”已成为全镇上下的共识共为,不仅农户手中小块土地及小额农业资产得到了盘活,还解决了农田种植户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像五一村这样走强村富民道路的村与村民越来越多。全镇34个村已获授信的有30个村,授信额度已达2896.5万元,其中已发放贷款1198.5万元,惠及农户152户。以“五一花世界花卉专业合作社”为发展龙头的五一村,仅用半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实现了15万元的村财收入,入股合作社的村民也从每亩收入七八千元增加到现在的1.5万元。 “书记,您希望我们村先做的‘福田贷’,大家如今初步尝到了甜头。照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不仅村财逐步有了一年几十万元的收入积累,办好村里发展的事、民生的事更有底气,村民利用贷款走规模经营的劲头也更足了!”近日,许光园向蒋先东汇报说,“镇里的其他村纷纷来我这里取强村富民的经,有的干脆想搭上我们的快车一起走。这不,近期我正跟桐林村的村两委班子一起商议合作共赢的方案呢!” 蒋先东哈哈一笑说:“‘福田贷’真是一条造福村民的好路子!希望你们带动更多的村加入进来,镇里的张金铭书记可以好好总结经验,市里要将这一经验向全市推广,以带动更多的老区乡镇一起走上强村富民的幸福路!我们这3位书记一齐给力哟!” 红色小陶,老区永安,“福田贷”已拉开了新时期乡村振兴惠民的大幕! |
4月13日,清流县光伏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工人们正在进行园区的绿化工作。 清流光伏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是市“五个一批”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1.85亿元,项目将太阳能发电与设施农业有机结合,实现棚顶光伏发电、棚内设施种植、棚外休闲观光,建成集光伏发电和高效循环农业种植、农产品深加工、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光伏精准扶贫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综合性园区。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光伏年发电量1700多万千瓦时,发电总产值1700万元,创税300多万元,农业种植总产值1000万元,可带动当地200多名农户就业。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1.4亿元。 为了加快项目推进力度,清流县农业部门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实行项目挂包责任人负责制度,让定人定责主动对接,服务项目一线,按时间节点进行督查,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提供保姆式服务,实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确保各项目能早日建成投产。 此外,该县农业部门还重点做好澳洲鳕鱼现代渔业产业园、现代茶叶产业园、现代闽台农业合作、花卉苗木以及农产品加工等一批项目建设工作。同时,今年计划启动项目32个,其中,续建项目15个、新开工项目17个,力争完成项目投资近7.75亿元。争取谋划3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签约项目10个、开工项目10个、竣工投产项目9个,全力推进农业项目建设。 (三明日报清流记者站 杨 颖) |
全市第五批省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班和“乡村振兴”示范村、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示范班开班 4月13日,全市第五批省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班和“乡村振兴”示范村、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示范班在漳州市委党校开班。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党校校长沈金水出席开班式并讲话。 会议强调,要把握新精神、新要求,增强做好新时代农村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把脱贫攻坚、富民强村、乡村振兴作为履职的重中之重,勇挑责任重担,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用心用情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要聚焦职责任务,建强基层组织,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健全规范“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推进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推动精准扶贫,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办好惠民实事,协调解决实际困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要发挥头雁效应,重点在强化政治引领、完善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上下功夫,重视抓好农村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村主干职业化管理,健全完善制度机制,通过创办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方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开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领跑”和“破壳”两项行动,想方设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美丽家园。 此次培训为期3天,共有143名省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示范村、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涵盖农村基层党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精准扶贫等。(记者廖瑜婷) |
仙游县委书记郑亚木(左一)在钟山镇调研乡村振兴工作。郑志忠 摄 东南网4月12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剑波 通讯员 郑志忠 林志)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莆田市将全面激活现有农村资源、要素和主体,积极推动资本、人才和技术下乡,努力提升产业支撑水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绿色兴农理念,营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从今日起,《莆田观察》分别从产业、人才、组织等不同视角,推出一系列乡村振兴报道。本报全媒体记者将深入乡村基层一线,挖掘各地典型做法,寻找有代表性的实践成果。本期且看仙游县如何通过产业来振兴乡村—— 擘画顶层设计 “乡村产业振兴,顶层设计要走在前头。”近日,仙游县委书记郑亚木说,通过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动三次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等途径,促进产业兴旺,注重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做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整体上看,仙游的农业、林业、旅游资源丰富,是乡村产业振兴的要点所在,但如何精准发力?以竹子为例,仙游具备一定规模,竹子种植面积约14万亩,但与真正的竹子大县相比,又不算大,如果发展深加工,产量不够,如果不做深加工,又消化不完,这就需要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 从摸清自己家底做起,仙游县盘点出几大优势资源,然后进行整体布局,瞄准发展方向。以农产品为例,有度尾文旦柚、金沙薏米、书峰枇杷、仙游郑宅茶等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另有一个农产品正在创标,就是分布在游洋镇、石苍乡和菜溪乡等地的油茶。 去年6月底,仙游县邀请来自省农林大学、农科院、林科院和品鉴公司的专家,为北部山区产业发展进行统筹性、整体性规划,建设富美乡村示范带。经过多方论证修改,去年12月底定稿。 按照规划,西苑乡、钟山镇、石苍乡、游洋镇、菜溪乡、书峰乡、社硎乡等北部七个乡镇将实施12个特色产业项目,其中已有9个项目基本完成,包括万亩无公害优质大米生产基地、现代设施农业项目、千亩油菜花示范片、特色水果示范基地、万亩油茶基地、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现代毛竹产业基地、珍贵用材树种基地、花卉产业基地,另外,休闲观光旅游农业项目正按序时推进,欧中种源生态谷项目和晚晴(福建)养生养老项目也在推进当中。 郑亚木介绍说,构建以钟山镇为核心的田园综合体新平台,依托环山区公路,打造北部山区产业轴,把菜溪、游洋、石苍等乡镇产业资源串联,以农业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农业旅游为带动提升,形成北部山区“农旅”东翼;将书峰、社硎、西苑等乡镇产业资源串联,以林业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林业旅游为带动提升,形成北部山区“林旅”西翼;依托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北部山区每个乡镇筛选1至2个村,进行产业建设示范,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林下经济,建成北部山区乡村振兴示范村。 接下来,仙游将启动全县乡村振兴规划方案设计,眼下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比起北部山区发展规划,其内容将更加全面,不单单是产业,还要结合乡风文明、环境整治等诸多方面,全盘考虑。 度尾镇湘溪村文旦柚种植基地 本报记者 王毅 摄 注入金融活水 在度尾镇湘溪村的文旦柚种植基地,几位农民在忙着劳作,树下树上,各有分工。 “现在是春季施肥、保花保果的时候,主要任务是疏花,喷洒驱虫药物。”省十三届人大代表、湘溪村党支部书记刘坤泳说,以前村里的果农都是各种各的,技术、品质、品牌等方面的缺陷明显,严重影响了市场销售以及规模的扩大,于是在2006年成立了仙游县度尾仙溪果业专业合作社。 湘溪村现有800户左右,人口3600多人,以文旦柚和红木艺雕为主业,劳动力大都就地就业。“合作社有152户成员,文旦柚种植面积约5000亩,每亩产量约20吨,去年市场平均价格每吨约5000元。”刘坤泳说,通过合作社,将好品种、好技术向农户推广,而且统销统购,更能卖出好价钱。 2015年,刘坤泳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将一个1000多亩的桔柚种植园盘过来,需要600万元资金,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合作社成员经过自筹但还是不够,怎么办?2016年,在同村一家红木艺雕企业无偿担保以及仙游县风险补偿金的支持下,合作社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向仙游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借得100万元。 “去年把本金还清了,现在正在办续贷手续。”刘坤泳说,“这笔钱帮了大忙,利息也不高,总共才8.2万元,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2015年,《仙游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仙游县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实施方案的通知》下发,制定了“两权”抵押融资管理办法,明确了贷款申请和抵押登记履行等步骤程序。仙游县财政出资5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数据显示,去年全县共登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243笔,贷款金额22652万元。 如今,有不少金融产品供仙溪果业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选择。去年,合作社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仙游支行贷款50万元,用于购买肥料、设备等生产资料。村民刘国忠是合作社成员之一,今年计划扩大10多亩果园,向中国农业银行仙游支行申请10万元贷款,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这是专门针对农户的小额贷款,全村现有10多户从中受益。”刘坤泳说。 “为了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将原有的金融产品整合起来,进一步降低授信群体准入门槛和利率,让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享受到更大的优惠。”仙游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任潘才学说,今年准备选择10个乡村作为服务对象,开展试点工作,以后再逐步推广,目前已经选定大济镇乌石村等4个乡村。 在度尾镇云水村采摘园,小朋友们忙着采桑葚。 本报记者 王毅 摄 共享发展红利 “这个基地是村里的精准帮扶项目,每年至少拿出10万元,分给村里的贫困户。其中有提供政府小额贴息贷款的,每户6000元;没有提供政府小额贴息贷款的,每户3000元。”度尾镇云水村党支部书记林瑞欣说,全村有800多户,人口4300多人,贫困户20户、64人,目前均已脱贫。 作为云水村的致富带头人,林瑞欣是村里的养鳗能手,养殖规模达20亩。前几年,他看到了休闲农业的商机,从村民手里流转土地,引进优质果蔬品种,发展精致农业,目前种植规模有225亩,基地里种植树葡萄、巴西樱桃、台湾莲雾、美国苦菊、羽衣橄榄菜等30个农产品。 “每一样都种一点点,量不是很大,全部供采摘,果树最高不超过3米,站在地上就能够得着。前不久的清明假期,每天都要接待游客500人左右。”林瑞欣说,以桑葚为例,市场上售价每斤10元,但是游客自助采摘的可卖到15元,中间还省了包装、运输、采摘工钱等成本,收入相当可观。 在果蔬采摘的基础上,林瑞欣又投资兴建了自助式柴火灶野炊体验项目和农家乐饭馆。土鸡、土鸭等食材可以就地取用,为村民创造收入。村民也可以在家门口就业,获得劳动性收入。“整年都需要工人,每天需要30人左右,工钱在80至120元之间。”林瑞欣说,“村民还有一笔土地租金收入,前十年每亩每年450元,后十年每亩每年500元。” 近年来,仙游县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突破口,在对每个村进行充分调研、分析研判的基础上,通过扶贫资源整合和产业整体规划,探索“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发展红木家具、文旦柚、金线莲等特色产业。目前,全县已建成扶贫产业基地103个,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有645户贫困户入股,创造893个就业岗位。 度尾镇砺山村多方筹资,为全村18户贫困户统一租地、统一购苗、统一搭架,并交由同村拥有200多亩百香果产业基地的种植大户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统一收购,让贫困户“不愁钱、不愁种、不愁卖”。 “全镇有50户贫困户、176人,虽然都已经脱贫,但大都处在年收入4000至5000元之间,比较不稳定,一旦家里出现什么变故,就可能返贫。”度尾镇党委书记官晶华说,“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继续探索更多帮助村民和贫困户增收的途径。” |
东南网龙岩4月10日讯(记者 李凌生 通讯员 邓招福 国玉 玉华)连日来,上杭县通贤镇上村村口,工人师傅们持续进行桥梁土建施工,一座新建的大桥初具规模。这是通贤镇近年来广泛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大力实施交通、扶贫、文化、教育等相关项目,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一个场景。 据了解,去年,通贤镇引导上村村两委、村公益事业理事会及广大热心乡贤倡议成立了水口桥筹建委员会,通过乡贤和村民热心捐资,目前已筹集资金43.8万元,确保了新建村口大桥项目顺利实施。而在通贤镇秀坑村,村民们则希望通过拓宽村里的道路,有效解决当地交通瓶颈问题。为此,通贤镇引导村里成立了民间项目理事会,成员从群众中有威信、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中产生,自筹资金25.5万元。目前,秀坑村正在实施通往南阳镇官余村道路的拓宽工程建设,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村民交通出行难的问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据悉,去年,通贤镇还广泛引导社会人士筹资450万元建立教育发展基金会,并通过社会捐资投入乡村道路、文化、扶贫、旅游及相关公益事业的资金达46万元,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
东南网讯(通讯员 曾铭聪)近日,建阳区漳墩镇农村信用社组织镇种茶大户、茶企近30余人,举办白茶知识讲座,为加快实施白茶优质产业提质升级,助力实施乡村振兴发展,发挥农村信用金融特点,用心服务“三农”,打造生态绿色高品质“亮丽名片”,获得大家一致好评与认可。 白茶知识讲座特邀请高级工程师、高级(国家一级)品茶师吴麟老师主讲,主要围绕茶树的管理与白茶的制作加工技艺展开。培训中吴麟老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倾囊相授 ,特别是从白茶制作、品鉴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和针对性讲解,就如何提高白茶提质升级与在座茶农展开共同探讨,并认真回答了在场茶农们的疑难问题。 讲座后镇信用社周益军主任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福E贷”、“福E购”、手机银行等一系列益大众的金融产品服务和金融知识,为“三农”朋友提供来自农村信用社更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现场与茶企和茶叶大户达成合作意向。 据了解,漳墩镇是著名“中国小白茶”发源地,茶叶产业是漳墩镇“旅游兴镇”的重大项目之一,也是农民增加创收的主要手段之一,2018年茶叶产业是漳墩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项目突破年”的主要抓手,是推动漳墩镇当地特色农业的“亮丽名片”,目前全镇茶园面积共有1.65万亩,产值达亿元。 |
●杨爱英 春光明媚,驱车前往位于泰宁县大龙乡饶山村的晟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茶叶基地,放眼望去,连片茶园仿佛绿颜料打翻在这片大地上,与远处的农庄相映成趣,好一幅田园风景画。 在道路两旁起伏的山坡上,满山的春茶带着诱人的气息。最近不断回升的气温,为春茶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光照条件,茶树抽芽迅速,密密麻麻的茶芽肥嫩饱满,不仅与春天争艳,而且助农增收。 满山春茶正飘香,茶农上山采茶忙。 早春的茶园新芽叠翠、清香四溢,采茶工正在忙着采摘嫩嫩的春芽。他们或手托茶盘,或腰挎茶篓,一双双巧手上下翻飞,熟练地采摘茶青,一粒粒清香鲜嫩的芽尖便落入盘篓中。 家住饶山村张家组的贫困户李大姐有着多年的采茶经验,春茶开采后,她每天都会与同村的采茶工一起上山采茶。“从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5点,一天可以采摘五六斤绿茶。按一公斤80元算,一天能赚到200多元。”李大姐手捧新摘的嫩绿茶叶,喜上眉梢:“光是春茶采摘,我们每人就有7000多元的收入。党的政策真好,不仅帮贫困户脱贫,还让我们在家门口挣钱,又能照顾家里。” 春茶采摘回来后,晟境公司茶厂的技术人员立即将嫩绿的新茶芽进行深加工,制成上市产品。 走访中,笔者得知,虽然年初出现了冰雪灾害,但前期气候回暖,今年春茶开采比往年略早。因有效积温较高,生长期相对延长,茶芽长得比较饱满,茶的品质自然也比往年好些。最近几乎天天有茶商来收购春茶,现在茶厂正在加紧赶制干茶。 大龙乡现有茶园面积4000多亩,茶企3家,茶叶专业种植合作社2家,茶叶种植加工家庭农场6家,茶叶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农民增收的亮点。 如今,在大龙乡,一亩亩高标准茶叶基地蔚然相连,一条条平坦的道路在茶园间纵横交错,一幢幢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厂房错落有致……现代化茶叶生产与原始的自然生态交相辉映,一片小小的茶叶,不知不觉描绘出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兴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 |
东南网漳州4月5日讯(通讯员 洪毅军)连日来,云霄县火田镇加强辖区两违巡查力度,保持打击“两违”行为的高压态势,依法共拆除“两违”建设6宗,拆违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 在政和社区,只听“轰隆”一声,空心砖、蓝棚等“两违”建筑在挖掘机铁臂的撞击下轰然垮塌,开漳公园的违建被全部依法拆除。火田镇出重拳、扬利剑,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强势推进"两违"建筑清理整治工作,有力遏制违建蔓延势头。 “拔钉”清违,不仅要有“零容忍”的严肃态度,更要有智慧、真诚、人性化的“巧劲”。郭浦村山顶有一处面积60多平方米砖钢结构的“两违”建筑,村民为了养殖家禽,私自进行违章搭盖。镇村干部得知情况后多次上门疏导劝阻,这已是小周第6次来到村民家,“未经审批擅自搭盖,不仅影响乡容乡貌,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汛期快来了,很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损失财产事小,危害生命事大啊。”村民听后自行拿起工具拧开了铁板上的螺丝,“你说得确实在理,我这样做不止违规,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村里还起了不好的示范作用。” 面对“两违”整治,火田镇刚柔并济、堵疏结合,将“两违”消除在萌芽状态,形成“不敢违,不能违,不愿违”的良好氛围,提升了火田镇的“颜值”,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 |
李义福在他的蔬菜基地。(通讯员 陈嘉新摄) 厦门日报讯(文/本报记者 卢漳华 通讯员 余雪燕)“我曾是一个年收入30万的服装厂老板,现在我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民,我是不想回到过去,不是回不去!”一见面,李义福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李义福是厦门市鑫美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创办的三秀山基地年产各种蔬菜2500吨,年产值610万元,不仅带动周边101户农民转产增收,还为近4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去年,他获评同安区农村实用人才。 掘地两米深 他把山地变良田 五显镇三秀山脚下的三秀山村东侧,春日的暖阳照进50多亩智能温室大棚里,郁郁葱葱的蔬菜舒展着身姿。谁能想到,十年前,这里曾是种不出粮食的山坡地。 2009年,李义福来到五显镇三秀山,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承包了近300亩山坡地,开始了垦荒生涯,这在周围人看来简直是疯了。 “一锄头挖下去,只有面上10厘米是土壤,剩下的全是石头。我雇了4台挖掘机、3辆装载机,和工人没日没夜地挖了100多天,把石头挖出来又重新埋下去,才让土壤达到60厘米的厚度。”李义福说,有的石头特别大,他足足挖了2米深,才把石头埋下。 成功改良土地并没有让李义福欣喜,事实上,之后的每一天他都生活在焦灼中。李义福坦言,为了开垦这片土地,他不仅掏空了多年积蓄,还向亲朋好友借了五六十万元。只有小学文凭的他,除了儿时在家种过地之外,从来没有接触过农业生产。万一地里种不出粮食,他将背上巨额债务。 “心里想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李义福摸摸鼻子说,“那两三年,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天天都在地里干活。我这鼻子到前两年还是动不动就脱皮,都是当时晒的。”当时,他每晚都会一遍一遍计划第二天要做的事情,跟技术员学习,外出参观考察,跟工人一起干活,似乎只有满满当当的活儿才能消解心中的压力。 皇天不负有心人,第二年鑫美园就获得了大丰收,生产的胡萝卜远销日本。到2012年,李义福投入的200万元本钱就全部收回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成立合作社 已有101户社员 有人好奇,良田沃土这么多,李义福为什么偏要大费周章开垦荒地? 原来,五显镇三秀山的村民大多和李义福一样,是南安水库移民。本着帮衬老乡的心理,李义福义无反顾选择了三秀山的石头地。事实上,这地块原租给种植户是每亩每年50元,而李义福以高出十倍的价格租了。 为了带动老乡一起富起来,2010年4月,李义福还成立了鑫美园果蔬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资金入股等方式,吸纳周边50多户农民加入。李义福介绍,入股第一年,平均一户农民可增收七八千元,到2015年时已经达到2.6万元了。 此外,三秀山还有很多40到60岁的剩余劳动力,为了给他们带来新的增收机会,鑫美园的全部近40名用工都是聘请的这部分人群。 温室大棚里,三秀山村民郭金镇手里挎着一筐刚刚采摘的小番茄,笑容满满。每年他都能收到鑫美园的土地租金,2016年,他又加入鑫美园成为一名员工,一年下来,一个人的收入就有5万元左右,比以前轻松稳定许多。 如今,鑫美园合作社已有101户社员,许多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还带动周边几百户菜农开展订单生产。 菜地变花园 都市农业带动旅游 李义福又带记者参观了鑫美园高科技馆。巨大的番茄树爬满整个廊架,泰国枸杞叶、紫色香菜整齐地栽种在墙面上,杨桃、桂花在水池边慵懒地伸展腰肢——李义福居然把菜地种成了花园。 李义福说,农业生产就是赛跑,不仅靠天吃饭,更靠长远的目光。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2009年以前,整个福建地区只有翔安在大面积种植胡萝卜,求大于供的市场规律让他嗅到了商机。 2013年,胡萝卜市场急剧饱和,李义福果断建设现代农业设施大棚,引进种植荷兰优新品种辣椒。果不其然,第二年辣椒价格一斤4块多,可是胡萝卜却大多烂在地里。同时,他还引进了200多个中草药品种、50多味药食同源的药膳方、10多个中国航天育种蔬菜品种,使鑫美园遥遥领先同行。 2016年,从山东寿光学习考察回来的他,又马不停蹄进军现代都市农业,以300亩蔬菜基地为核心,打造了现代农业科技馆、生态体验馆、多肉展示馆等。他说:“这是农业市场的发展趋势。” 未来,他打算继续完善核心区的配套项目,发展城市菜园,做好中草药文化传承、三秀山村旧民居改造、农耕文化体验、中小学课外实践基地、“大健康”养生、农游拓展等项目。 据悉,自去年开馆以来,鑫美园高科技馆已经吸引了约10万人次游客,而配套休闲农庄餐厅平均每周也能吸引120桌顾客。 |
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习近平 东南网4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戴艳梅 通讯员 苏福彬)对全县党员集中授信,发放“党员先锋贷”;对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农村党员实行贷款优先……3日,永春县举行“红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计划启动仪式,预计将投放8亿元信贷资金,为永春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今年初,永春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局、县农村信用社联合开展“红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计划,并进行探索与实践。根据计划,永春今年底将完成6万户民众精准信息建档,目标客户建档面达100%,评级覆盖率达100%,到2020年完成全县民众精准信息建档。同时,逐年加大林权抵押贷款、美丽乡村贷、扶贫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农田水利设施抵押贷款等特色贷款投放力度,力争今年底符合信贷条件且有信贷需求的满足率达100%。 “贷到款了,我马上可以和乡亲们一起去植树造林。今年我承包近400亩造林任务。”2日,一都镇龙卿村村支书冯启荣将承包的近700亩山林抵押从一都信用社贷出8万元后,满心欢喜。在龙卿村,冯启荣是致富能手,除承包700多亩山林外,还经营5亩鱼塘和一个木材加工厂,带动近60位村民脱贫致富。 “冯启荣办理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红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计划系列贷款品种之一,该产品抵押免评估免费用,利率比同期同档次贷款产品优惠10个点,对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农村带头人来说,很有吸引力。”永春县农信社理事长黄文新介绍。 根据“红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计划,各乡镇每年可确定1~2个发展前景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群众参与度高的党员发展致富项目,申请信贷资金支持,县党员互助协会给予贴息帮扶;对符合条件且有信贷需求的贫困党员群体,县农信社开辟绿色通道,优先给予信贷规模,优先给予放款等;充分发挥党员金融服务队、小额便民支付点和流动金融服务车的作用,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启动‘红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惠及全县广大党员群众的一件好事喜事。”永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杜明星说,此举将有效支持贫困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提高农村党员带头创业致富的能力,有效提高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自主脱贫能力。 |
李义福 东南网4月7日厦门讯(通讯员 余雪燕 陈嘉新 本网记者 刘玮)“我曾经是一个年收入达30万的服装厂老板,现在我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民,我的‘不归路’是我已不想回去,不是我回不去!”一见面李义福笑呵呵地对记者谈起他的“不归路”。 李义福是厦门市鑫美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创办的三秀山基地年产各种蔬菜2500吨,年产值610万元,不仅带动周边101户农民转产增收,还为近4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去年,他亦获得同安区农村实用人才称号。 本期同安“乡村振兴带头人”系列报道,让我们一同走进李义福的“不归路”。 掘地2米,他把山地变良田 五显镇三秀山脚下的三秀山村东侧,春日的暖阳照进50多亩智能温室大棚里,郁郁葱葱的蔬菜舒展着娇嫩的身姿。可谁能想到,十年前,这里曾是种不出粮食的山坡地。 2009年,李义福来到五显镇三秀山,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承包了近300亩山坡地,开始了垦荒生涯,这在周围人看来简直是疯了。 “一锄头挖下去,只有面上10公分是土壤,剩下的全是石头。我雇了4台挖掘机、3辆装载机,和工人们没日没夜地挖了100多天,把石头挖出来又重新埋下去,才让土壤达到60公分的厚度。”李义福说,有的石头特别大,他足足挖了2米深,才把石头埋下。 成功改良土地并没有让李义福欣喜,事实上,之后的每一天他都生活在焦灼中。李义福坦言,为了开垦这片土地,他不仅掏空了多年积蓄,还向亲朋好友借了五六十万元。但只有小学文凭的他,除了儿时在家种过地之外,从来没有接触过农业生产。万一地里种不出粮食,他将背上巨额债务。 “心里想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李义福摸摸鼻子,“那两三年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天天都在地里干活。我这鼻子到前两年还是动不动就脱皮,都是当时晒的。”他说,当时他每晚都会一遍一遍计划第二天要做的事情,跟技术员学习,外出参观考察,跟工人一起干活,似乎只有满满当当的活才能消解一点心中的压力。 皇天不负有心人,第二年鑫美园就获得了大丰收,生产的胡萝卜远销日本。到2012年,李义福投入的200万元本钱就已经全部收回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成立合作社 带动百户奔致富 有人好奇,良田沃土这么多,为什么李义福偏偏要大费周章开垦荒地? 原来,五显镇三秀山的村民大多和李义福一样,是南安水库移民。本着帮衬老乡的心理,李义福义无反顾选择了三秀山的石头地。事实上,这地块原租给种植户是每亩每年50元,而李义福以高出十倍的价格租了。 为了带动老乡们一起富起来,2010年4月,李义福还成立了鑫美园果蔬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资金入股等方式,吸纳周边50多户农民加入。李义福介绍,入股第一年,平均一户农民可增收七八千元,到2015年时,已经可以达到2.6万元了。 此外,三秀山还有很多年龄在40-60岁不等的剩余劳动力,为了给他们带来新的增收机会,鑫美园的近40名用工都是聘请这部分人群。 温室大棚里,三秀山村民郭金镇手里挎着一筐刚刚采摘的小番茄,笑容满满。每年他都能收到鑫美园土地租金,2016年,他又加入鑫美园成为一名员工,一年下来,一个人的收入就有5万元左右,比以前轻松稳定许多。 如今,鑫美园合作社已有101户社员,许多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还带动周边几百户菜农开展订单生产。 菜地变花园 都市农业带旅游 李义福又带记者参观了鑫美园高科技园。巨大的番茄树爬满整个廊架,泰国枸杞叶、紫色香菜整整齐齐栽种在墙面上,杨桃、桂花在水池边慵懒地伸展腰肢。记者不禁感慨,李义福居然把菜地种成了花园。 李义福说,农业生产就是赛跑,不仅靠天吃饭,更靠长远的目光。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2009年以前,整个福建地区只有翔安在大面积种植胡萝卜,求大于供的市场规律让他嗅到了商机。 2013年,胡萝卜市场急剧饱和,李义福果断建设现代农业设施大棚,引进了荷兰优新品种辣椒进行种植。果不其然,第二年辣椒价格一斤4块多,可是胡萝卜却大多烂在了地里。同时,他还引进了200多个中草药品种、50多味药食同源的药膳方、10多个中国航天育种蔬菜品种,使鑫美园遥遥领先同行。 2016年,从山东寿光学习考察回来的他,又马不停蹄进军现代都市农业,以300亩蔬菜基地为核心,打造了现代农业科技馆、生态体验馆、多肉展示馆等。他说“这是农业市场的发展趋势。” 未来,他打算继续完善核心区的配套项目,发展城市菜园、中草药文化传承、三秀山村旧民居改造、农耕文化体验、中小学课外实践基地、“大健康”养生、农游拓展等项目。 据悉,自去年开馆以来,鑫美园高科技馆已经吸引了约10万人次游客,而配套休闲农庄餐厅平均每周也能吸引120桌顾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