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乡村振兴进行时

省委、省政府近日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围绕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讲意义、定思路、定任务、定政策、提要求,是谋划我省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顶层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资  讯 

龙文区梧桥村:乡村振兴梦想唤醒沉睡的古厝

即时 | 2018-03-09 19:32

东南网漳州3月9日讯(通讯员 张小惠)在具有现代感的小洋楼包围下,龙文区梧桥古厝虽已褪去鲜艳富丽之姿,但行走其中,总会撩起一缕缕淡淡的乡愁。“有湘桥富,亦无梧桥大厝”,赞扬的正是龙文区梧桥村古风古韵的大厝群。

作为龙文区古建筑存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村,梧桥古厝既承袭了闽南传统建筑“红砖白墙燕尾脊”风格,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作为典型的城中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梧桥这些早年海上贸易的证物,一度陷入沉寂破败,甚至险些倾覆于工业大潮中。

为了更好地对梧桥村进行保护性开发,去年,龙文区研究制定梧桥村古村落规划方案,确定了“少动土、少拆迁、保根本”的原则。目前已完成古厝群的管网改造、收集老物件、恢复七星池,以及木栈道和绿化等项目。戏台是梧桥村传统文化的展示平台,此次对戏台重新翻建,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二期主要是民俗文化广场建设,该广场将包括民俗文化展示区、练功房、八卦文化广场、木栈道观赏台等,这也是环村保护性开发中最有文化气息的部分,计划于春节后开始动工,今年年底完工,建成后将配合戏台,开展民俗文化活动,让村民记得住乡愁技艺。此外,根据规划,三期也将在节后推进。

如何守住乡土留住乡愁?于是,经过多番合计,村里决定收集老物件,利用现有闲置的古厝进行摆放,兴办“乡愁馆”,让年轻一代的村民可以通过“乡愁馆”,一探逝去的岁月。目前,梧桥村已成功收集了340件老物件,其中生活用具110件,农用具230件。

不仅如此,台湾空间设计师团队的介入,也带来了新的理念。台湾团队的计划是融入饮食、民宿、人文、艺术、娱乐等多元业态,打造一个闽南厝文创集群,使之成为我区引领文化休闲旅游的古村落,对进一步打造梧桥古厝文化名片,提升梧桥古厝品味,点燃梧桥古厝业态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让乡村振兴“照进”现实 厦今年将培训农民5000人

即时 | 2018-03-08 08:10

厦门日报讯 (记者 林雯)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次;培训新型职业转产转业渔民1000人次――这是市委市政府今年确定的36个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记者昨日从市农业局获悉,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大规模培训工作已经开始“招兵买马”,农业部门将通过购买服务展开2018年厦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相关报价文件将于3月9日前截止报送。

厦门积极培育人才,致力于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技能,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让乡村振兴照进现实。据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适应厦门目前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为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供更强劲的人才支撑,今年厦门将首次大规模、系统性地组织农民“上学上课”。根据《2018年厦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采购方案》,市农业局将以高标准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培训工作。

据了解,培训课程主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相关内容和厦门“三农”产业发展现状展开,培训涉及政策法规、休闲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业物联网、绿色农业、产业规划、产业融合等内容,预计将分6期至8期进行,首批将有1000名至1200名我市农民受益。在师资方面,每一期培训班都将安排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国家级名导名师、省内外高校教授学者、中高级技术员及行业专家等授课。当然,培训绝不止“纸上谈兵”,除了课堂培训以外,还有实操培训和互动式培训交叉进行,课程将更突出实用性和实战性。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最大限度方便农民上课,此次培训将设置网络课程,同时将严格统计学时并建立相关考核制度。

为了帮农民遴选到最优秀的培训团队,此次采购设置了一定门槛。市农业局要求项目承担机构必须具有丰富的行业培训研发与执行经验,并配备一支专业的培训研发管理团队,包括但不限于国家级企业培训师等,且近三年承担过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的培训项目。据悉,市农业局将于近期启动评审,按要求确定服务供应商后,尽快为农民开课。

大数据,为福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即时 | 2018-03-01 22:08

新华网福州3月1日电(记者 敖春磊 王永刚 蒋巧玲)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之路,要怎么走?

福建充分利用“数字福建”建设所积聚的强大能量,大胆改革创新,闯出了一条大数据发展之路。一幅幅“大数据”助推福建乡村振兴的鲜活画面,正在八闽大地徐徐展开——

打开系统,贫困户基本信息一目了然,各级扶贫部门的信息更新和实时共享,让扶贫工作从“漫灌”转变为“滴灌”;

轻点鼠标,一组由温度、湿度、光照组成的气候参数就传到电脑终端,棚里的果蔬要“吃”多少营养,全由数据说了算;

连上网络,以往烂在田间枝头的农村“土货”,嫁接电商,进了城,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好帮手……

大数据,福建有这样的传统。

在宁德市蕉城区电商产业园内,丰富多样的地方特色农产品经过包装设计,借助电商“走出去”。图为游客正在挑选农产品。新华网发(民建中央课题调研组供图)

在闽工作的17年半时间里,习近平同志对“三农”工作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福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和精神财富。如在2001年他就强调,要根据市场需要,紧紧依靠科技,调整种养业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和绿色食品,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大数据,福建更有雄厚的底气。

18年前,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省省长任上就着眼于未来,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数字福建”战略。他还亲自担任“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亲力亲为,大规模推进福建信息化建设。

千年来负山舐海、土瘠民贫的福建,就此成为新世纪数字浪潮的先行者。

18年后的今天,“数字福建”到“数字中国”,“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 “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强精准扶贫、生态环境领域的大数据运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已成为战略共识。

福建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幅蓝图绘到底,持续推进福建“三农”发展。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提出,福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开启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征程。

久久为功,福建“三农”交出了可喜的成绩单,也展现出了勃勃生机:

全省已创建17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5个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154个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实现了全省贫困县农村电商示范工作全覆盖;

2017年全省农村电商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330人增收752.8万元,人均增收约3230元;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福建省农村网络零售额达562.3亿元。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89个淘宝村、24个淘宝镇,阿里、京东、苏宁等龙头企业在福建的农村电商月交易量超过100万单……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新华网记者深入八闽大地,与老百姓聊生产、谈网络、话市场,感受大数据给福建乡村振兴带来的新机遇。

大数据,让乡村扶贫更精准了

2018年春节前的一天,闽东山村里的薄霜刚刚在朝阳中融化。

宁德市屏南县古峰镇长汾社区的贫困户陆苏平,坐在家门口长吁了一口气,去年签下的5万元扶贫贷款,入股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刚刚结算了1万元的利息和分红,打到了自己的账户上,有了这笔收入,今年可以过上一个好年了。

“办得很快,到服务中心填个表、签个字,书记做担保人,不出一小时就办好啦!”说起去年在古峰镇党委的帮助下办理扶贫贷款的情形,陆苏平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快”。而这,得益于屏南县在宁德市率先建立的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

在屏南县精准扶贫服务中心内,一张标满贫困户定位小旗的县域地图,出现在办事大厅的电子显示屏上。通过互联网,贫困户家庭信息、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资金流向等悉数入网,县、乡、村三级扶贫部门定期对信息进行更新和实时共享,地方扶贫工作从“漫灌”转向了“滴灌”。

“农村信用社接入系统后,可以通过各类信息对贫困户进行审核,发放扶贫贷款的效率提高了。”屏南县扶贫办主任胡小青介绍,一般情况下,银行完成从审核到放款的全套流程,需要5-7个工作日,而借助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贫困户1-2个工作日就能拿到贷款。

精准扶贫不仅要“高效”,也要“实效”。

1989年盛夏,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披荆斩棘徒步进山,赴寿宁县下党乡指导扶贫开发工作。如今,这个曾是“鸟都飞不出去的地方”则进行着另一个生动实践。

2015年,下党乡下党村利用物联网技术,发挥地方特色,推广定制茶园。消费者通过APP客户端可随时查看茶树生长情况和茶叶制作加工状态。

这种可视化定制消费扶贫模式,将贫困村的产业与大众扶贫、消费需求对接起来,第一年就推动农民收入翻番。2017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万元,村集体收入22.3万元。

一根网线从源头上精准定位了扶贫的对象和手段,并通过信息公开的方式,护送着惠农资金走好“最后一公里”。

在福州市罗源县起步镇庭洋坂村,贫困户雷兴义的女儿雷水翠,用手机查询父亲领取惠民资金的情况。点击“福州市惠民资金网”并输入父亲的名字,雷兴义名下的“城乡低保补助”“生态林补偿金”“农业支持保护补贴”3项惠民资金便跳了出来,每一笔资金的发放时间、应发放金额等信息一目了然。

原来能发多少钱都得等人通知了才知道,如今每一笔款项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老百姓的心里敞亮了,基层干部的工作顺畅了,扶贫工作也愈加规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大数据,让农业更现代更安全了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乡村才能振兴。为农业插上互联网“翅膀”,也就实现了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在南平市光泽县崇仁乡,一颗名为“傅小西”的西红柿已经结出了“互联网+”智慧农业的“果实”。

在南平市光泽县丰圣智能温室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内,智慧农业让大量劳动力从中解放出来,西红柿依靠智能滴灌实现了丰产增收。新华网发(民建中央课题调研组供图)

鼠标轻轻一点,一组由实时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组成的气候参数就传到了电脑终端——今天,棚里的西红柿要“吃”多少营养液,全由这组数据说了算。

29岁的黄月琴是这个智能蔬菜基地的生产种植部主管。每天,她除了到种植区检查棚内西红柿的植株、果实是否健康外,更重要的工作是回到电脑操控室里,接收和处理系统传来的气候参数。在这些参数的“呵护”下,棚内的西红柿奇妙地实现了四季不断产,且年产量比普通地栽高出了8-10倍。

通过互联网技术,改写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这是福建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生动案例。

眼下,一些农业开发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互联网不仅连接起田间与餐桌,更在向科学种养、生产流通等其他环节延伸,有效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山野辽阔,泉清坡缓,当地农民马茂泽在农村创意发展规划师的指导下,探索人工科学散养野香猪。他给场地和每只野猪安上信息追踪微芯片,使身在百千里之外城市的“爱乡吃货团”成员随时可以通过手机观察到自己“包养”的野香猪在山谷里玩耍、奔跑、打闹、吃睡、“恋爱”等情景。

如今,“触网”的农民足不出户,也能清楚自己种养出来的农产品,最终端上了谁家的餐桌。

福安市是我国南方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赛岐镇象环村、苏阳村和湾坞镇庐山村等100多个村庄共种植巨峰葡萄7万多亩,其中设施农业种植葡萄5.5万亩,年产值超过7亿元。这其中,有30%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且网络销售单价高出当地消费均价的30%左右,年销售总额超过3亿元,惠及7.5万户农民。福安连续三年入选中国电商百佳县,被列为福建首批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农业局局长叶细玉介绍说:“这主要得益于快速发展的电商和快捷的冷链物流,以及‘一品一码’的全面推广。”

目前福安市涉农电子商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个人逾2000家,依托大电商网络,积极推广应用“一品一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目前,全市共有259家农业企业进入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751家农业经营主体完成备案,实现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有力保障了福安农副产品的品质,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福建从 2001年就开始治理餐桌污染,于2011年启动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建设,2017年9月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目前全省76个涉农县全部接入追溯平台,3700多家生产主体纳入数据库管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即时上传、远程可溯。全省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正在逐步铺开,成为绿色食品生产的“守护神”。

更大的一张网,也在精心编织中。2017年,福建优先选择茶叶、蔬果、食用菌、畜禽等特色产业,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建设,推动全省农业生产智能化;2018年,福建还将实施“农业云131”信息工程,即构建一个福建农业大数据资源中心,完善农业生产、经营和质量安全三个服务系统,建立一个服务全省“三农”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大数据,让乡村更开放更美丽了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需要打破空间的隔离,让农村连接城市,走向外面丰富多彩的广阔世界,“互联网+”带来了改变。

在东山县澳角村,沈志辉的“沈船长”海鲜微信朋友圈越来越大,春节前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海鲜就达上百件,销售收入达60万元。“我16岁就上了渔船,当船长十多年,每趟出海,往返得走半个月,捕捞的海鲜早已不鲜了,根本就卖不到好价钱。”沈志辉感慨说:“有一次和做互联网的朋友吐苦水,朋友就帮忙在淘宝、京东试销,我尝到了甜头,所以就转做电商专卖海鲜。现在主要做微商,做好自己的客户数据库。”如今澳角村的许多渔船的海鲜一捞上水面就开始拍照上网销售,一上岸就能快速分拣包装发运,第二天就能端上客户的餐桌,每艘渔船每年可以增收5万元以上。

不一样的村庄,却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淘宝村”。

在中国淘宝村、革命基点村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几个月前,十几万斤蜜橘通过电商卖到了全国各地,一解果农往年丰产却难收、增产不增收的困扰。不仅如此,在涌动的电商浪潮中,该村传统的竹制品销售也“上了网”“触了电”。

村主任赖佳明介绍,近年来,培斜村大大小小30多个竹制品厂家都开拓了电商渠道,全村每年的电商销售额达1亿元。“单单培斜村的竹席,就借助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乃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每年网上销售额有3000多万元。”

近年来,福建省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积极搭建“京东特色馆”等农产品销售平台。星罗棋布的乡村连锁网点,在“互联网+”的链接下形成“云上”联合商城,降低了商业成本,也为许多村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农村电商”专项行动已被纳入《福建省“十三五”商务发展专项规划》中,通过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改善网络基础设施、物流配送、人才短缺等问题,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全省已有46个县(市、区)建有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超过5500个,行政村覆盖率约42%;在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成投入使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604个,覆盖率达到30%。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宁德市屏南县双溪镇在“互联网+文化旅游”推动下,打出了“油画村”的新名片。图为屏南县双溪镇美术馆,许多游客到此学油画、买油画。新华网发(民建中央课题调研组供图)

如果说,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成为当下旅游业的新时尚,那么,互联网的引入则为它的持续发展铺就了一条阳光大道。“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村庄,声名鹊起之时,产业振兴、农民增收的契机也便随之而来。

位于福州市永泰县的嵩口镇,目前较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100余座。有了这些“底子”,嵩口镇的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08年,该镇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殊荣,2016年又入选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这里头,有大数据的一份功劳。

在嵩口镇各个景点中,一个个二维码标签随处可见。扫一扫二维码,景点的历史、文化介绍便出现在手机上,同时,语音导览也可随时播放景区介绍。

这些特殊的“景点身份证”,“复原”了古镇的千年时光,也留住了游客的脚步。据福州市旅发委副调研员、永泰县嵩口镇党委书记鲍瑞坊介绍,仅今年元旦一天,二维码的语音导览就有1万多次的点击量。而借助互联网旅游推介,嵩口古镇沿街的店铺已经从两三年前的32家变成了84家,民宿也发展到可供应400多个床位的规模。

如果说互联网打响了嵩口镇的知名度,那么,宁德市屏南县双溪镇的文化旅游,则在互联网的“孕育”下,打出了“油画村”的新名片。

在双溪镇安泰艺术城一楼的工作室内,杨发旺手持画笔,在画布上交叉画着弧线。

“老师帮我发朋友圈卖画,在网上买的人越来越多,来店里的人也越来越多。”杨发旺说话不流利,却因为油画找到了自信,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他告诉记者,通过微信朋友圈卖画,自己每个月能挣到三四千块钱,而随着“朋友圈”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直接赶来双溪镇安泰艺术城学油画、买油画。

杨发旺的成长,得益于2015年屏南县高位嫁接引入的油画艺术公益教学。

彼时,屏南县率先在漈下古村建立文创试点,开展公益油画教学项目,此后又在厦地村、降龙村、双溪村等村落推进了公益教学和艺术驻创。两年多来,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信息和资源有效对接,截至目前,已有2万多名海内外学员来到屏南县各村落体验或驻创,全县集聚了60多家农民画廊、30多家文创民宿。

数据显示,2017年,屏南县共接待游客405.99万人次,比增22%;旅游综合收入31.68亿元,比增30.5%。

一些村庄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也在不断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大数据,让农民职业更有吸引力了

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开启了福建农民激情燃烧的创业岁月,也让越来越多人能通过勤劳与智慧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莆田“80后”小伙陈戎,原本是服装连锁零售行业的一名企业高管。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对农业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能把十几年服装品牌运营经验“嫁接”到农业中,他创办了壕鲜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方面通过微商城平台销售全国各地生鲜水果,另一方面努力把莆田本地优质农副产品接入电商平台,赋予土特产全新的品牌形象。“要让每份农产品都有故事、有文化、有乡愁,这样就能实现附加值提升。”多年的农村电商经历,让陈戎颇有心得。城厢区华亭镇涧口村的手工线面,原本用粗糙纸盒包装,如今穿上了精致的牛皮纸外衣,做成了2.5公斤一盒的“涧口”牌伴手礼盒,每份卖到了68元,是本地农副市场售价的2倍。“有了品牌后,产量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了!”

莆田市涵江区陈桥家具专业村借助电商平台,积极打造百亿家具产业特色新农村。图为陈桥村一位家具电商负责人向民建中央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主委吴志明(右二)一行介绍网店经营情况。新华网发(民建中央课题调研组供图)

如今,壕鲜生又承办了莆田惠农电商中心,既服务了农村创业青年,又在培育一颗颗新的乡土创业种子。

在长汀县河田镇,自主创业的家庭农场主人易小贞,近日忙着组织人员包装河田鸡和鸡蛋,为“供销e家”网上订单发货。去年她的家庭农场在网上推出的肉鸡、鸡蛋、花生油等特产,销售额突破了800万元。

“早期河田鸡不敢多养,担心卖不出去,现在不用愁了,电商中心会帮我们卖。”同村的修石林说,自从长汀县河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后,农产品销路不再是问题。

2015年,长汀县获批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目前全县已建设75个农村淘宝服务站、52个供销e家村级服务点,不仅实现“网货下乡”,也让当地河田鸡、小黄姜、百香果、长汀米粉等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进了城,拓展了销路,实现了增收。

长期以来,粮食、农副产品、劳力等各类生产要素,大多由农村流向城市。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和普及,这一态势悄然发生改变。

地处厦门市最北边的顶村村,平均海拔450米,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偏远山村。十多年前,村里将目光瞄准山里的满眼绿色,率先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以特色农业为基石、乡村旅游为龙头、专业合作社为统筹的乡村经济发展路子,先后获得农业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三个“国字号”称号。

“在外人眼中,如今的顶村已经算是声名在外的‘富美乡村’。但我们的未来,寄希望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回归。”村支书黄东跃说:“年轻人有文化,见过世面,运用大数据提升乡村旅游正是他们的用武之地。”

1984年出生的马贤辉如今已是合作社的总经理,原先在岛内做物流管理,2015年合作社初创时在村两委的动员下回到村里。他说:“为家乡奋斗,很有成就感!”目前,像马贤辉一样回乡在合作社打拼的年轻人有10多人,已经成为合作社经营管理的骨干和业务拓展主力。他们正齐心协力优化“互联网+文创+乡村旅游”的实施方案,为房车公园宿营地、乡村音乐休闲广场及亲水旅游体验区等项目的实施做足准备。

在遍野茶香的安溪县大坪乡,如今刮起了一股清新的文艺风。2015年,生长于斯的十多名大学生结伴返乡,联合发起“创客乡村,众创大坪”项目,通过资金、劳务众筹等方式,将文创旅游、特色餐饮、电商营销等行业融为一体,聘请台湾业界知名专家当顾问,策划对接台湾民宿文化,携手发展自己家乡的旅游业,吸引不少外地游客前来。

在大坪乡萍洲村村民张仙化旧厝改造成的“微创平台”主题民宿,房前是碧绿的菜畦,门两边大红灯笼高挂,一楼屋内蓑衣、犁耙、瓮缸等陈设古朴亲切,老式留声机、吉他洋溢浓浓的文艺气息,二楼摇青、揉捻等传统制茶用具样样新奇。这是“众创大坪”团队打造的诗情画意。“我们都是从大坪走出去的,家乡有这么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深度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年仅27岁的高少雄如今是大坪众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说:“我们对接台湾民宿文化,促进海峡两岸文化的交流共融。”

这些回归乡村的创客,闯过江湖,却不忘乡愁,深谙“三农”民情,又熟知城市人的消费心理。他们希望通过努力,让土地不再荒芜,让乡村再度热闹,让农民更有话语权,让乡亲的生活跟上新时代的步伐。

近几年,邵武、长汀、连城、武平、古田先后入选全国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的地区。而电子商务,正是返乡人才创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大数据,让乡村治理更有效了

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也对乡风民俗传承、精神文明建设、科教文卫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农村互联网进一步发展普及,给农村社会治理也带来深刻变化。

在乡村治理上,互联网同样在以惊人的速度加快渗透和裂变。扫一下二维码,就能租一辆自行车在村里自由穿行;打开手机软件,就可以看见独自留守家里的老人在做什么;如果你愿意,点开另一个视频,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也可以实时关注。这是“互联网+”下,南安梅山镇灯光村的生活小场景。

灯光村位于泉州南安市梅山镇西北部,是一个偏僻的山村,村里近三分之一人口外出从事水暖、建筑等生意。为了弥补家庭监护的缺失,灯光村借力互联网,架设了一张“亲情网”。

2015年,“智慧灯光”项目落户灯光村,村里80岁的五保户老人潘丽英,生活发生了变化。家中客厅的监控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直接连接到挂钩帮扶的村干部手机上,老人在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村干部便能第一时间赶到。同时,由于全村覆盖了WiFi网络,留守儿童只要通过手机,就可与千里之外的父母视频沟通交流,父母通过手机也可以远程监控煤气是否泄漏等。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借助互联网,闽清县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将全县143条河流纳入信息化管理,为县、镇、村三级治水提供了智慧“大脑”。图为闽清县河长制办公室秘书科负责人宋秀生正在查阅后台管理系统。新华网发(民建中央课题调研组供图)

在福州市闽清县,管河巡河也遇上了“互联网+”。乡村水系治理离“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不再遥远。借助“闽清县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县、镇、村三级治水部门可以进行水系名录查询管理、日常治水办公、河道在线监测等工作,河道专管员、河道保洁员还能通过定位,迅速找到污染源、垃圾点,完成清理后实时反馈。

在平潭综合实验区,一张更大的“智慧网络”已经编织完成。

说起前年出海渔船抛锚的情景,流水镇北港村渔民张议仍心有余悸:“正当我心急如焚,不知所措的时候,区海事局的救援船来了。”原来,张议那天一大早就出海捕鱼,一直到了晚上家里人都不见他回来,就拨打12345紧急求助。12345平台立即启动“网格”管理系统进行搜寻调查,发现这艘渔船在海上出了故障,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协同处置,成功将张议营救上岸。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15年,平潭综合实验区被确定为福建省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试点,这让许多老百姓尝到了互联网的甜头。图为当地行政服务中心内,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向访客演示便民服务体系。新华网发(民建中央课题调研组供图)

2015年10月,平潭综合实验区被确定为福建省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试点,探索将网格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构建融综合治理、城乡管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一体四翼”的新型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的建设,让管理部门和老百姓都尝到了甜头。眼下,群众通过12345服务热线、手机APP“五彩麒麟”、12345门户网站等方式提出的诉求,均可连接到平潭“智慧岛”指挥中心,实行统一受理流转、统一指挥调度、统一考核评估。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乡村图景。当下,大数据“基因图谱”正向广阔的八闽乡村蔓延,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孕育着无比美好的未来!

乡村振兴,松溪打“蔗”牌

即时 | 2018-03-01 10:14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要振兴,乡村经济必须得到较高质量的发展。而乡村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发展。当前,不少农村,都有一些很不错的农特产品。但不少农特产品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大张旗鼓地提升农村群众的品牌意识,通过“品牌兴农”,让农民群众分享品牌建设带来的红利,随着这些农特产品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当地群众收入就会水涨船高,乡村振兴才会有坚实基础。

“百年蔗”已经成为万前村远近闻名的农业品牌,村里家家户户都种甘蔗。

东南网3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雨萱 赵锦飞 通讯员 李典利 文/图)

王仕营的肠子都悔青了。

刚开年不久,松溪县郑墩镇万前村的百年蔗糖厂就开始分红了。大小股东们热热闹闹地齐聚糖厂大院,排在名单最末的王仕营是全村最后一个认购股份的人。今年糖厂收益好,一股分5公斤红糖,王仕营入了四股,分到20公斤红糖。第一年就得到回报,他后悔没有早几年入股。

和王仕营不同,手里有23股的吴启库乐开了花,他始终相信百年蔗是万前村的一张名片。从2013年入股至今,糖厂生意越来越红火,他家的小楼也修得越来越漂亮。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赶在冬天霜冻前,万前村的村民正在收割甘蔗。

几经沉浮,百年甘蔗园的沧桑

松溪河畔,一片七分八厘九的蔗园历经百年而不衰。

据专家考证,这片甘蔗地是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 栽种的,至今已有291年历史。令人称奇的是,一般的甘蔗宿根寿命只有三到六年,而万前村“百年蔗”的宿根却已有两百多年,相当罕见。因此,这片百年蔗享有“世界第一蔗”的美誉,2016年被农业部列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

“最早有两亩地咧。”93岁的魏世早是母蔗地归村集体所有前最后一任主人,这片甘蔗林也是全村最早的甘蔗园。“有一年霜下得早,附近甘蔗都被冻死了,只有这两亩地不怕冻,活了下来。”魏氏家族世代遵守祖训,守护这片“风水蔗”。上世纪60年代,甘蔗成了村民度过饥荒的“救命粮”。感恩之余,家家户户都种上了甘蔗,以此来养家糊口。

58岁的村民王仕有是土生土长的万前村人。在他记忆里,村里山地多,田地少,缺少水源,粮食产量极低。为了换大米,村民种地瓜、甘蔗等适合旱地栽培的作物,等甘蔗收成后,靠两台水车榨汁,三口锅熬糖,制成的红糖“黑不溜秋”,一块就有0.5公斤重,成品由村里统一按人口分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公斤红糖只卖几毛钱,前几年一公斤红糖最多也就卖到六七十元。村民一年背一次红糖到附近东平、郑墩等集市去换米。

红糖并没有给村民带来多少甜头,220多户村民重新寻找出路。上世纪90年代后,甘蔗林少了,慢慢被蔬菜、茶叶等包围,多数村民选择跟风,听说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只剩下百年蔗园,这片甘蔗林成了全村所有人逝去的回忆。”村支部书记吴庆有心有不甘,但是甘蔗致富路走不通,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成片的甘蔗林消失。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百年蔗糖厂,工人们熟练地分工制糖,一忙活就是整整一个月。

回归传统,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2012年,三个男人重新考虑起了蔗糖生意,吴庆有就是其中一个。

虽然甘蔗种植日渐萧条,但他始终认为百年蔗才是村里发展的王道。在万前村,1亩甘蔗地可产0.5万多公斤甘蔗,50公斤甘蔗可制作3.5公斤红糖,出糖量高。和种植茶叶相比,每亩经济效益要多出两三千元。吴庆有和村委会主任王进胜、老主任王仕有一碰头,三人说干就干,先拿出两三亩地做实验。

“本想给村民开个好头,可是做出来的红糖质量不过关,全是黑的。归根到底还是制糖技术不行,一下就亏了三万多元。”第一年就出师不利,三人肩上压力陡增。

3万块钱就这么打了水漂,村民中质疑声起,不少人唱衰甘蔗产业。村民王仕营对这件事就有所迟疑,“以前熬出的红糖就这么黑,改变成色谈何容易?”

但是,王仕有并没有灰心,他只身一人跑到义乌,找制糖师傅学艺。古法熬糖三口锅三角形排列,杂质出不去,糖越熬越黑,义乌师傅所教的熬糖法是八口锅纵向排列,熬出来的糖颜色清亮、纯粹。重振旗鼓再出发,2013年村里购入三台榨糖机、一台熬糖设备,建起了2000多平方米的百年蔗糖厂,走出了产业化的第一步。

就在这一年,看到糖厂发展潜力的村民纷纷入股合作社,吴启库和王仕挺在同年各入了10股。“一共入了600多股,当年就略有盈利。”吴庆有说,股份制充分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所有股份按人口数购买,每股为1000元。如今全村共有312亩甘蔗地,96%的村民都成了股东,共认购了1200份股份。

2017年,糖厂迎来了第四个年头,甘蔗一收完,锅炉马上烧起柴火,王仕有带着五六个技术工轮流作业,要不停地干一个月。百年蔗熬出来的红糖又脆又甜,营养成分高,市场上包装好的三百克就卖一百多元。

甜蜜的蔗糖给全村带来了甜头。欧式风格的露台,鹅卵石铺就的庭院,大理石砌成的花圃栽满鲜花……万前村笔直的村道两旁,小洋楼鳞次栉比。“目前甘蔗的收入占全村居民收入的70%。”村支书吴庆有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糖厂工人正在拆分糖块,这些香甜的蔗糖也是他们通往美好生活的希望。

“百年蔗”如何走得更远

酒香也怕巷子深。

去年,万前村制作3万多公斤的红糖,入股村民每股可分到5公斤红糖。“厂商订货供不应求,我们现在的产量根本不够卖呢。”吴庆有说,新的一年他们打算再扩大一百亩地种植甘蔗,如今的规模,是他们刚开始办蔗糖厂所想不到的。

2013年,万前村的百年蔗红糖还藏在深闺人未识,所有产品全靠三人委托朋友帮忙推荐给经销商,寻找市场。但是很快,尝到了“甜头”的厂商就开始下订单回购了。江苏黄河药业下属的子公司是百年蔗糖厂的老熟客,在去年郑墩镇举办的百年蔗文化节上,一块由七分母蔗地产的甘蔗制成的300克红糖经过激烈竞价,被他们公司以1.18万元的价格收购,创下了世界最贵红糖的记录。“第一年他们把蔗糖带回去化验,质量确实好,往后年年都来购买。”王仕有说。

以优质产品打开市场,百年蔗种植、生产俨然成为了万前村的品牌。2017年9月,万通百年蔗科普示范基地成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吸引远近村镇前来学习取经。

如何把百年蔗金字招牌竖起来,成为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松溪县政府成立了百年蔗研讨小组,由县政协主席担任组长,通过引进新人才、新思路,将对百年蔗糖商品进行策划和推广。

“百年蔗产业让农民变股东,打造一村一品,突出特色、打响品牌,未来农业部门还将引导延伸下游产品链,振兴乡村经济。”松溪县委书记黄美萍说。

扫一扫关注助村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共建共治共享 乡村振兴的南安探索

即时 | 2018-02-26 07:20

东南网2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薛东 海丝商报记者 唐莉洪 苏明明 赖香珠)

正月初三,南安市码头镇诗南村,独属于村民的“村晚”在小学拉开序幕。

这里没有明星、大腕,演员是清一色的朴素村民。有小儿拨弄古筝,有青年活力劲舞,还有老人弹奏钢琴……全村老小都徜徉在新春的和谐之曲中。

以打造乡村音乐为目标,诗南村为村民们免费开设钢琴、管乐、南音等公益课堂,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给乡村注入和谐文明的新风尚。

诗南村只是南安创建和谐村的一个缩影。自去年2月南安启动和谐村(社区)创建工作以来,涌现出一批做法先进的典型经验。

掀起环保义工热潮的水头镇朴一村,村民自发当义工,环境好了,乡村越变越美;

曾经爱攀比的英都镇良山村,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变斗富为斗公益;

网格化管理的省新镇园内村,村民微信参与乡村治理,不但方便,还充满人情味;

……

南安市委书记王春金表示,推出和谐村(社区)创建活动,目的就是要以各村的“小创建”会聚全市“大和谐”,让一个个村庄谱写乡村振兴和谐协奏曲,达到串珠成片的效果,激发市民“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共建,村民主人翁意识强了

“这周环保义工日还是老地方集合?几点开始?”在水头镇朴一村,87岁的吕慷慨老伯主动来到义工负责人家中,询问起开展环保义工日的安排。

“就想给年轻人做个榜样,我年纪这么大了都出来捡垃圾,他们不也得行动起来吗?”自去年10月底,朴一村掀起环保义工热潮,吕阿伯成了年纪最长的“铁杆粉丝”。除了在家抱孙子,参加环保义工活动成为他每周必备的“打卡项目”。

“我的目标就是号召更多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让这片土生土长的地方越变越漂亮,也就满足了。”说着自己的小目标,老人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地笑了。

“为推动和谐村居建设,去年10月下旬,村委会主任慕名去台湾乡村‘取经’,回来后,就找乡贤商量,第二天就开始行动。”朴一村大学生村官吴婕芳告诉记者,开展环保义工日之后,村里的卫生环境大变样,蚊虫消失了不少,乡村越变越美。

据了解,朴一村环保义工队由村委会主任和10多位乡贤共同发起,于2017年11月成立,将每周日定为环保义工日。短短3个月,义工团队已有381人,上到87岁老人,下至七八岁小孩,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就有100多位。

在英都镇良山村,为了美化乡村环境,村干部、党员带头拆除猪圈、露天旱厕、废弃旧房,村民积极响应,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原本“脏、乱、差”的地方被平整起来,种花种树;

在金淘镇南丰村,村干部以身作则,党员、村民代表带头实施,村民主动取消“佛生日”请客,把省下来的钱用来举办文化活动,开展公益事业。如今,村里每年的“佛生日”变成了大家共同的“文化节”,渐渐过出了健康味……

“和谐村的创建,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南安市和谐办负责人表示,通过开展和谐村创建,能够把村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出来,凝聚起创建共识。


共治,乡村治理更有人情味

用村规民约对村里的集体活动进行约定,形成刚性要求,这是南安和谐乡村治理的一把“金钥匙”。

在英都镇良山村,在节日和红白喜事上一度爱攀比。“特别是正月里,外出经商的乡贤都回来了。当时几乎每晚都会放烟花爆竹,初九那天最盛,从下午就开始了。你放一箱,我就放两箱。”村民洪大婶回忆,如此斗富,有时一晚上仅烟花就花上万元。

为推进移风易俗,良山村修订了《村规民约》,倡导村民少放烟花,简办红白喜事。“村民们都很支持,现在烟花已基本绝迹。”村委会主任洪子卿告诉记者。

村民洪良德十分支持新的《村规民约》。按照当地风俗,结婚时亲友们要买烟花爆竹,为主家增添热闹。在婚礼前,洪良德提前与亲友沟通,不买烟花爆竹,而是将省下来的钱拿去架设村道路灯。

后来,其他村民纷纷效仿,共同设立一个公益箱,将购买烟花爆竹的钱用于改善村里基础设施。

在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举措上,一些创建村突出“疏管并举、护村助民”,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村(社区)自治,建好用好各类村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

英都镇良山村的村级司法调解室,在处理村民矛盾方面发挥了很好的功效,村里已有好几年未出现越级上访现象。

“村民有矛盾,村级司法调解室会积极主动介入协调,在矛盾没有进一步激化前处理好。”良山村党支部书记洪伟龙说。

村里有一对亲兄弟,老大想重建老宅,老二不同意,每次都以争吵结尾,甚至互相撂下狠话,大有从此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村级司法调解室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了解情况。“旧房子确实已成危房,老大有起新屋的必要。老二早前另建了新房,这次更多是为了赌气。”洪伟龙说,由于老二在外地经商,只能通过电话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时电话一打就是一个多小时,一个星期下来,打了10多次电话。最后,老二的态度终于转变了。“其实想想,小时候老大也照顾我很多。”老二感慨,两兄弟握手言和,并达成协议。

在省新镇园内村,村两委采取“网格化+微信群”及时化解村民矛盾。“村民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在微信群里反映,村干部看到后便会马上处理。”园内村党支部书记尤更生说,从微信发布消息到村干部赶到现场,一般不会超过1小时。有了这种高效的处理方式,村民在遇到问题后第一时间想到微信群。

共享,和谐之风拂遍南安

日前,记者走进码头镇诗南村的老人活动中心,只见午后的阳光斜斜照进课堂,一群老人弹着琵琶和三弦,吹着洞箫,拉着二弦,婉转吟唱。

68岁的雷文英3年前开始学南音,每天送完孙子上学,就会来这里。“我年轻时就很喜欢音乐,但没办法,要下地干活。现在老了,孩子们都大了,农活可以放一放了,我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

雷文英还会串门到隔壁教室学钢琴。尽管钢琴只学了半年,她已经会弹奏《茉莉花》《荷塘月色》等多首曲子。

这群老人中,有退休教师,有下地农民,还有服装厂员工,他们都是一群热爱音乐的达人。

在诗南小学,还有一群音乐小达人。这所不足200名学生的小学,却拥有一支乐器种类齐全(14种)的管乐乐队,60名队员,其中30名正式队员、30名预备队员。9岁的吴馨怡刚加入一个学期,就会看乐谱、会吹音阶了。“我想成为一名正式队员,站在舞台上表演。”小姑娘边练边说。

从八九岁的孩童到八十多岁的老人,诗南村的人在“玩”音乐。“打造‘音乐水乡’是我们的目标。”诗南村党支部书记吴发甲告诉记者,这是属于诗南村独有的和谐之道。

对比诗南村的音乐文化大餐,霞美镇金山村则让空巢老人们共享养生大餐,为了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难问题,金山村建起了养生馆,为空巢老人免费供应一日三餐。

目前养生馆有50多位“常客”,89岁的吕阿婆就是其一。由于儿女不在身边,平常煮饭不方便,自村里开办免费食堂后,她几乎三餐不落。

“这里的食堂师傅经常换着花样煮,我们吃得很开心。”吕阿婆说,吃完饭还可以一起到村里的幸福院看电视、打牌。

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村里自发成立老年人志愿者服务队,为老人义务送餐,形成互帮互助良好风气。

在这场和谐村的创建中,村民们都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和谐成果,生活越来越滋润。


红利,获评村有六大奖励

去年2月,南安发出“每年评选表彰50个‘和谐村(社区)’”通知,发布南安版和谐村居标准;4月,《2017年南安市“和谐村(社区)”创建细则》正式印发,对考评和奖励标准进一步细化;6月,南安召开和谐村创建工作推进会,让创建典型村代表上台发言;今年1月,南安公布首批和谐村(社区)创建评选结果,52个村(社区)入选,创建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回顾创建和谐村活动,南安可谓是下足了工夫、铆足了劲。

对创建和谐村,南安专门出台“六好六无”创建标准和六大奖励措施,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

“六好六无”即村级组织建设好、落实任务实效好、社会治理成果好、乡风文明风尚好、村容村貌形象好、村民群众生活好等“六好”,无越级上访、无新增“两违”行为、无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无重大公共安全事故、无其他影响大局事项、无违纪违法行为等“六无”。

每年获评的和谐村(社区),将获得涉及社保补助、信贷支持、评先优先、绩效奖励、政治优待、项目扶持等6大方面的奖励。对和谐村(社区)的村(居)民,参加新农合或居民医保实行补助,个人缴纳部分由市财政按10%给予补助,乡镇(街道)、村(社区)视情况给予配套补助;对符合贷款条件的村(居)民,由指定金融机构给予贷款利率下浮10%、个贷最高可达30万元等政策支持。带领创建和谐村(社区)的干部,也将获得评先优先、绩效奖励。

各创建村的典型做法和经验,海丝商报专门开辟专栏宣传。去年12月底,随着南安和谐村居候选名单出炉,海丝商报微信公众号策划推出《谁是人气王?南安和谐村居候选名单公示,一起为心中的“她”点赞打call!》一文,阅读量达30多万,参与投票的人数达15.5898万,人气爆棚,群众参与创建热情高涨。

福建银监局率先出台银行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

即时 | 2018-02-25 08:24

福建银监局率先出台银行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

未来三年,人民币信贷规模每年新增1000亿元以上

东南网2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永珍 戴艳梅) 近日,福建银监局在全国率先出台《福建银行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未来三年福建银行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

《行动计划》提出,未来三年,福建银行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目标是“四个维度提升”,即服务渠道上台阶,服务创新上层次,服务质量上水平,服务总量上规模。“线下”农村服务网点的“智能化”改造每年增长10%以上,创新服务农村新业态、新模式、新主体的金融产品达到100个以上,服务乡村振兴的收费3年减免100项以上,让利20亿元以上,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的人民币信贷规模每年新增1000亿元以上。

福建银行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要突出支持四大重点领域发展。一是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包括支持优势产业发展、支持品牌农业建设、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支持闽台农业合作、支持粮食高效高产、支持三产融合发展。二是支持基础环境建设。包括支持改善基础设施环境、支持提升乡村旅游环境、支持优化公众服务环境。三是支持重点群体发展。包括支持贫困户脱贫、支持小农户致富、支持农村就业创业、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四是支持文明乡风建设。包括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支持健康生活方式、支持社会诚信建设。

《行动计划》明确了未来三年福建银行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服务措施。要求通过实行差异化的服务定位、打造智能化的服务网点、构建线上化的服务网络来优化服务体系;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担保方式、创新服务模式来提高产品服务质量;通过推动完善确权登记、推动完善资产评估、推动完善交易流转来完善相关服务配套;通过培育信贷文化、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加强权益保护来提升服务质效。

据悉,福建银监局将制定《福建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实施差异化、精细化的分级指标和机制安排,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及时采取监管激励约束措施,推动《行动计划》各项目标全面落地。


新春走基层:福建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探索

即时 | 2018-02-21 07:47

编者按:“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大任务,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春节期间,本报记者、通讯员深入基层,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角度,真实记录了我省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探索,我们也从中看到,广大干部群众推动乡村振兴思路更明、干劲十足。

20日,南安码头镇农民育种专家、2017年度全国农业劳动模范72岁的张联财春节期间没有休息,为试验田播种开始选种做准备。经过他多年培育的水稻品种东联早一号入选2018年福建省早稻试种品种。 本报记者 王毅 通讯员 陈鑫炜 摄

东南网2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林宇熙 通讯员 颜全飚)3年前,村里很多人争着到城里买房,林恢淡却不顾爱人反对,卖掉城里的房子回村创业。正月初五,他在大田县武陵乡大石村武陵溪畔开的休闲鱼庄又是宾朋满座。

走出鱼庄,沿着溪畔在光伏发电长廊下漫步,再顺着栈道爬山观瀑布,随后乘坐游览电瓶车回村,在生态鱼庄喝茶钓鱼、品特色农家宴,最后到附近的家庭农场采摘瓜果。老林带着记者体验了武陵乡充实而悠闲的一天。

无法想象,大石村此前还是市级扶贫重点乡的重点村。出生于此的林恢淡因家境困难,高中未毕业就外出闯荡,多年打拼在县城买了两套房,开了一家店,大女儿当老师,小女儿考上大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县里实施河长制,干净清澈的武陵溪又回来了。”2015年,林恢淡决定回村创业做旅游,一口气流转300多亩山地,开路、种花草、建民宿,还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金水湾。但很快,积蓄用完了。他决定,卖房!

“刚过上好日子,卖掉房子回农村做赔本生意,这不瞎折腾嘛。”爱人林爱贞气得跟他“冷战”好几个月。

“回乡创业不容易,回报周期长,但我相信,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乡村一定会红火起来。”谈及初衷,老林这样说。

老林的二度创业并不顺利。他投了400多万元,金水湾缺少人气,未见效益,心里越来越没底了。

“在武陵溪两岸,像老林这样回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家庭农场、休闲农庄有六七个,但多处于单打独斗状态。”武陵乡组织委员、驻大石村工作队长陈永强告诉记者,乡里的思路是,乡村振兴,就得把这些点和优势串起来,攥指成拳。国家和省里的优惠政策和补助资金,集中用于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上:上游,投入200多万元修栈道,开发三漈潭森林公园;下游,铺设光伏长廊,发展休闲鱼庄与家庭农场。

紧接着,乡里的干部找到林恢淡探讨新思路——村里一家生态养殖公司有50亩鱼塘,建议老林利用这个优势建休闲鱼庄,以鱼庄带动金水湾发展,辐射周边。老林豁然开朗,找来合伙人,又投资150万元,在鱼塘上修建水上木屋、木栈道。2016年底,集垂钓、餐饮、养殖、观光为一体的“渔家晚钓”鱼庄建成。

好生态引回创业者,好项目聚集人气。

渐渐地,武陵乡的人气越来越旺,武陵溪畔创业者们迎来了好日子——去年,老林的鱼庄平均每月营业额逾10万元,夏季高峰期时近20万元。许多贫困户在这些创业项目就业,老林的鱼庄就带动了村里10多户贫困户就业增收。

“国家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家干劲更足了。我正和厦门一家企业对接,打算发展民宿和户外亲子互动体验项目。”老林信心满满地说,大石村的明天会更好。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月19日, 在东山岛西埔镇冬古村渔港,出海捕鱼归来的渔民满怀喜悦心情刚搬完鱼货上岸,又忙着整理绳缆网具,准备出海捕鱼。

东南网2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何祖谋)大年初一至初四,平潭综合实验区流水镇北港村每日客流量都有上万人,古老的渔村迸发新活力。

记者来到北港村的“石头会唱歌艺术聚落”,远远就听到清脆的《小星星》旋律。原来,这是台湾嘉义县的林宜臻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奏出的美妙乐曲,令游客们赞叹不已。

北港村“石头会唱歌”由来已久。同行的北港村村主任林世龙说,孩提时,听老人说北港村的君山上有“石锣”“石鼓”,敲打起来像锣和鼓的声音。2015年底,来自台湾嘉义县的林智远来到北港村,对君山上石头敲出乐声很感兴趣,便上山到处敲打石头寻找曲调,还真的找到了。去年,以君山石头打击为主轴的《平潭石头会唱歌》节目,登上华侨华人春节联欢晚会。

这坚定了林智远留在北港村创业的信心。他一口气租下25间石头屋,设计改造为民宿、咖啡厅和文创空间,还带来许多台湾年轻人一起创业。

林宜臻是林智远的妹妹。2016年3月,她利用自己在台湾做文创的优势,来北港村和林智远一起经营民宿和文创产品。

“我爱上北港,是因为这里有原汁原味的海洋文化,有广阔的文创市场空间。”林宜臻说,今年春节期间,她设计的脆炸龙头鱼、鱿鱼丝、红薯片等“干货乐园系列”春节伴手礼,很受欢迎,每日销售额有两三千元。

北港村因“石头会唱歌”而声名远播,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去年,仅经营文创和民宿,北港村民就有两三百万元收入。今年春节,来的游客更多了,还带动其他产品热销。

如今,北港村成了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确定的文创村。“我们希望有更多海峡两岸青年来到北港村创业兴业,相信北港村文创更精彩、生活更美好。”林世龙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人勤春早交易忙

东南网2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夏斌)20日,霞浦县沙江镇坝头村的山头果园里,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果农忙着为果树疏枝、施肥。

“新年一过,大家就开始在山上修整果园了。”村党支部书记周慈秋说。

地处东吾洋畔的坝头村,原来以种植水稻为主。前几年,有村民在蜜柚种植中尝到增收的甜头。渐渐地,全村大部分村民陆续加入水果种植的行列,村党支部适时引导村民实现产业转型。目前,全村共种植蜜柚、枇杷、杨梅、葡萄、贡柑等时令水果3000多亩。去年,全村水果产值18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1.5万元,成了霞浦远近闻名的“水果村”。

水果种多了,指导种植、市场营销等公司、合作社、蜜柚协会应运而生。

“村里将17户贫困户列入重点扶持对象,通过指导他们种植、安排务工等形式,帮助他们早脱贫。”周慈秋说,2016年底,17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新的一年,种植户们有啥新打算?种植大户周文革说,村里目前种植的多种水果,品种老旧、数量饱和,亟需改良。

“今年,我们将试种市场行情看好的柑类新品种——春见柑和沃柑。”周文革说,全村试种面积将达300多亩,下月,就要去四川进苗种了,这两个新品种如能试种成功,将实现村里水果产量、质量的重要突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日,大田县广平镇元沙村的五龙山生态茶园,吸引返乡过年的村民们来此游玩,感受村容村貌发生的可喜变化。本报记者 游庆辉 通讯员 颜全飚 摄

东南网2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柳滔 通讯员 邓雪)“太棒啦!跳得真好!”18日晚,南平市建阳区将口镇胡巷村中心的广场上不断传来欢呼声,一场热闹的农村公益春晚正在这里上演。

舞台中央,4名胡巷村妇女表演的快板节目《十九大精神放光芒》,在轻松愉悦中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娓娓道来。《话说家乡好风光》《茶香中国》等一系列反映农村生活的节目,道出了浓浓的乡土气息。

“九年的梦想今晚终于实现了,能在村里办这样一场大型的春晚,我很满足。”胡巷村春晚发起人、返乡创业青年林仕光说。

“以前过年,大家都是串门打牌,我想做一些更有文化味的活动,丰富父老乡亲的生活,改变家乡的精神面貌。”林仕光说。

2009年春节,22岁的林仕光号召村里的年轻人在村小学操场上,举办了第一届春节青年联欢活动。他们成立了胡巷青年联盟协会,集合当地优秀青年和企业家,共同为家乡发展而努力。后来几年,他们陆续办了几次小型的春节联欢活动。

“胡巷青联为乡村振兴做了这么多努力,村民们都很支持。”胡巷村村主任邱爱珍说,20多个节目全部由胡巷及周边6个村的村民自编自演,唱出当地乡村文明新风。

“村民欢聚一堂,年味更浓了,邻里感情更深了,村庄更有活力了。”表演舞蹈《美丽中国》的村民葛碧琼自豪地说。

台上村民演得起劲,台下村民叫好连连,这场由当地村民自编自演的文化大戏,讲述着乡村故事、演绎着乡村发展、歌唱着乡村文化。

省农技协四举措服务乡村振兴

即时 | 2018-02-12 08:05

东南网2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近日,记者从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获悉,今年,省农技协将围绕乡村振兴,在四大方面精准施策,促进农技协转型升级。

这四大方面分别是:围绕优势产业规模化服务,即围绕省科协提出的构建“一市一品牌、一县一特色、一校一样板、一院一基地”工作格局,增强服务本领,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实效,在构建农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抢占阵地;围绕品牌农业建设,在组织实施种业创新工程、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三品一标”农产品,提升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古田食用菌等全国知名品牌的影响力中,充分挖掘基层农技协涉及产业广、会员众多的优势;围绕闽台农业合作,积极引入闽台合作项目,提交海峡科技专家论坛上签约,组织闽台专家开展涉农工作研讨会,不断拓展、完善和提升闽台合作交流机制,并以现代生态、休闲农业和特色小镇建设等特色农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闽台民间农业科技交流;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省各级农技协将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坚持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严监管、全过程可追溯,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到一企一业、一品一单。

今年,省农技协还将创新机制体制,加强农技协组织建设,以主导产业为根本,以特色资源为优势,以项目扶持为依托,集中力量重点打造百个示范农技协。

海沧:启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

即时 | 2018-02-09 07:37

东南网2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周思明 通讯员 洪欣琳)刚刚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8日,厦门市海沧区召开农村工作会议,讨论通过《海沧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提出打造成为全国城市近郊乡村的先进代表。

近年来,海沧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突出成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6%,2017年达25400元,连续十二年蝉联全省第一;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一体化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策划生成一批高科技生态种养殖、观光农庄等设施农业和特色生态农业项目;深入挖掘弘扬以耕读文化为代表的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推进社区书院、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这些基础性成绩意味着海沧的乡村振兴工作将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海沧区领导表示,海沧要在已有优势基础之上,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城乡互补、城乡共荣的基本格局,将本区乡村振兴工作打造成为全国城市近郊乡村的先进代表,在两岸融合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对区情实际的总体研判,海沧在《行动方案》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等原则,布置了2020年、2035年、2050年三大阶段性任务,并在力促城乡融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百姓富裕、治理有效等方面制定了详细计划,酝酿生成首批200多个基础设施和集体经济类项目,将责任分解细化到具体单位和负责人,确保各项工作和各类项目落到实处。

“今年是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局之年。这次农村工作会议结束后,海沧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就要全面启动、全面进入轨道,争取在厦门‘五大发展’示范市建设中当好先锋,为海沧打造国际一流海湾城区作出新贡献。”海沧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永泰幸福庄园:乡村振兴的新尝试

即时 | 2018-02-08 09:16

瞧,我的课外作业做得好不好?

东南网2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薛希惠 文/图)每逢周末,不少福州市区以及永泰县城的人,驱车前往邻近永泰城关的清凉镇幸福庄园。特别是一些节假日期间,有时一天多则有10多部大巴旅行车,人数超过数千人。

原先这里只是接近废弃的清凉农场,几年间为什么人气变得如此兴旺?

变化从2012年薛金云入主清凉林场,成立福建之光生态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了“幸福小镇”开始。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下湖捉鱼,小孩子的最爱。

以农为主 本色不变

清凉林场占地面积约4280亩,除了山间拥有一个小湖,几间原先作为知青点的建筑外,其他没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山上种植的是普通的杉木、松树等树木,山坡地上引种了700多亩枇杷,以及上百亩青梅等果树。但它位于福州市永泰县北郊,距城关3.9公里、距福州市区仅38公里,邻城优势不可小视。

拥有山野之趣,该如何保留农的特色?之光公司仅用2年时间种植各种名贵绿化树木约200万棵,生态修复面积达4000亩,修建林间道路约20公里,建设水、电等相关基础配套设施,为开办休闲农业等业务创造条件。

一到枇杷采摘季、青梅采摘季、五色蔬菜采摘季或是花海开放季,这里有大量游客涌入,有时中午用餐人数多达近百桌。

从2015年起,之光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的实际,因地制宜地确定了以生态休闲农业+的经营模式,结合创办学生农事体验与社会实践、延伸家庭亲子游、家长健身活动游、文化创意游及挖掘老人康养游等,不断拓展丰富旅游内涵;利用小湖水面建设高尔夫练习场等游乐项目,把荒山改造成市民喜欢、民众向往的“幸福庄园”。

因创意特色、经营诚信,先后成为“福州市休闲农业示范点”“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福建省水利风景区”“福建省水乡渔村”“福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福州市科普基地”“福建省首批旅游 体育示范基地”“福建省全民健身运动山地自行车培训与比赛基地”“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水上高尔夫球

共享理念 促进联动发展

由农业到旅游行业延伸,各项基础配套项目的投资资金量大,回收期较长。因此,幸福庄园在规划建设各种游乐项目时,推出“共享发展”理念,公开让有思路、有技术的专业人才带资金入园创办、开发新项目,免费共享幸福庄园生态、土地、与每年10万游客流,从而获得了多赢的效果。

免费提供土地引进南平葡萄协会种植名优葡萄,不仅发挥了种植技术优势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也给游客提供市场上买不到的名优新品种,满足休闲农业生态游、增加庄园经营项目。“这里自然气候等因素适合种植葡萄,如果我自己到异地另起炉灶弄地,不仅手续繁多,资金占用量也大,我也就无法专心种植。”来自南平种植葡萄的范先生说。很快地,幸福庄园给调整了200多亩地种上了葡萄,第一期50亩葡萄园已现雏形。近一年了,游客们已经可以品尝到市面上少见的名优葡萄品种。

此外,共享项目还有草莓种植,十二星座帐篷酒店建设、共享旅游单车项目等等。幸福庄园为打造省会后花园的生态休闲旅游重要目的地,总体规划将建设50个以上的休闲旅游项目,有计划地公开向社会资本、各种创客、大学生创业,搭建创业平台,共享免费土地,开发建设新的旅游项目,让回乡农民创办各种生态种、养以及树屋、民宿、康养、度假等游乐项目等共享内容。

在幸福庄园不仅有共享开发的机会,也是各种创业投资的平台。而这些正是以前休闲旅游农业所没有具备的内容。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自行车赛道

融合发展 振兴乡村

幸福庄园董事长薛金云坦言,放弃城市优越生活来山区创业不仅只考虑企业效益,更多考虑是社会整体效益。目前幸福庄园业务发展势头喜人,由于经营方向明确,共享发展业务不断扩大,游客流量年年倍增。

幸福庄园既是一个经营主体,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台发动机。不仅企业有发展的需求,地方政府、当地农民全员参与,形成利益共享的紧密整体。

让附近村民到园里临时打工或是承包经营某个项目,让地方政府围绕发展主题,解决农业、水利、林业、旅游等方面问题;解决农产品卖难、旅游带动力不强等问题。目前,把注册的“幸福小镇”品牌与地方特色小镇建设共享融合发展,同时融合各自资源为振兴乡村谋划新的经营项目。

幸福庄园利用城市客流多的优势,引入城市游客的创业人才、资金、信息与市场,到本地认领村民闲置民宿,进行因地制宜地装饰,生态改善,建成城市人的乡村客房,以城乡“结对子”的方式,合作经营,融合城市客流与乡村闲置房来发展经济。

巨大客流量的优势,融合农村优势资源的各种优质农产品,让幸福庄园可以为当地的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服务。

当地山区农民有不少生态优质的农产品由于没有信息、没有客流无法销售。幸福庄园与地方党委、政府筹划种植名优产品、统一标准、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推向游客或市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帮助脱贫攻坚。

幸福庄园周边有不少土地荒废与良好生态资源有待开发,幸福庄园有市场优势与信息优势,将引入种植大户、养殖大家或创业团队,把城镇的资金、人才、信息、市场优势引向农村。

除此之外,幸福庄园根据有关专家的建议,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与清新空气,及交通十分便利的有利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因地制宜地谋划建设文化创意、康养旅游、养生等养老项目。目前正聘请专业团队整理发掘“将军传说”“清凉寺”等民间传说,提升庄园的文化气息,以农为本,以游为主,文化包装,共享参与,全民享受。有如此多的经营内涵,也许正是开启乡村振兴的必要模式,幸福庄园是否会越经营越红火,是否会集聚更多的人气、财气、福气,我们将拭目以待。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扫一扫关注助村

采访后记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是新时代三农发展里程碑的事件,也预示着三农发展进入新的大好时机。

其实,一个地方的发展无非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多元叠加形成的集聚效应。而这些多元元素能够有序流动,良性集聚,正是幸福庄园搭建平台,引入共享理念的必然结果。一个农场,如果没有其他外来因素加入,无非是以农为主的单纯效应。

休闲农业+,是发掘旅游带动力而形成的,以农为主的亲子游、农事游等带来人气,有了人气,可以带动一些配套的经营项目如餐饮、购物等,而与之配套的亲子游乐项目也拓展了农事之外的旅游体验。一个经营主体带来的诸多项目体验可以集聚更多的人流,令幸福庄园人气旺,生存不成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将“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与以前“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等表述相比,这句话反映了农村工作的政策导向开始从照顾农村、帮扶农民,转变为放开对农民的束缚,放手让农民去进一步闯市场。农村将成为吸引力更加强大的市场主体,农业将成为价值更加广阔的重大产业,农民将成为待遇更加优厚的职业,争相进入农村、争相从事农业、争相成为农民,将成为乡村振兴后重要热门领域、热心产业、热心职业。幸福庄园很好地引入共享机制,开放各种创业、创客平台,让多元资金、多种人才到这里集聚,激发城里人到广大农村来创业,来尝试项目,来收获创业成功的体验。这里投资小,风险小,而且新奇,对创业者本身就是一个新体验。

此前,农业方面的投资线长、回报慢,因此,共享发展的理念引入正好弥补了投资方面的短板,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促进项目多元化,形成良性发展,产生共赢局面。人越聚越多,项目越经营越红火,这个地方自然呈现一片繁荣发展的好景象。

幸福庄园开启了一些全新的尝试,富含新时代农村开发发展的新思维新理念,仔细品味,可以看到,从此后,中国人将以农村为幸、以农业为傲、以农民为荣,农村将真正成为充满希望、充满魅力、充满前途的田野。

永泰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

即时 | 2018-02-07 09:47

东南网2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程枝文 通讯员 董扬洁)5日,永泰首期乡镇振兴大讲堂开讲。与会学者分别围绕建设生态化农业、振兴乡村文化等内容作专题讲座。

当日,永泰县乡村振兴研究院成立,研究院将依托福建农林大学先进的办学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理论与永泰乡村振兴的实践层面开展全方位研究,努力探索乡村振兴之路。研究院聘请“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为总顾问,省内高校的17名教授、学者为首批专家委员。

“三下乡” 为乡村振兴添把火

即时 | 2018-02-06 08:10

东南网2月6日讯(福建日报 段金柱)

新年伊始,一年一度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再次在全省各地红红火火举办。

文艺大篷车开到乡亲们家门口,专家的科技宣讲展现在眼前,医疗专家诊疗疑难杂症……持续20多年的“三下乡”活动服务农民、造福乡里,不仅让亿万农民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向他们传递信心和希望。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农业的基础稳固、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民的安居乐业。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缘此,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发展、民生保障、机制创新等方方面面的给力,而“三下乡”无疑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有效举措。“三下乡”向广大乡村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知识,倡导文明生活,这正是广大农民迫切需要的,这也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际行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农村、农民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 巨大变化。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不仅仅是物质方面,还包含科技、精神等各个方面。这对“三下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新的挑战。

新时代,新矛盾,新要求,新作为。我们欣喜地看到,因时而变,今年我省各地开展的“三下乡”活动涌现出很多新元素,包括VR科学体验、无人机表演、精准扶贫最新政策等。一次接触不一定能带来根本性改变,但或许能开启视野扩展、观念变革之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路一变,或许就能跃升至发展新天地。

同时,透过红火的活动,我们必须正视,在单场的“三下乡”活动中能直接受益的农民毕竟有限,只有坚持不懈,把“三下乡”变为“常下乡”,才能使更广大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我们冀望,切准农村实际、把准农民意愿,将“三下乡”常态化,城乡携手,守望相助,共同补齐短板。

“三下乡”变成“常下乡”,年复一年地走下去、送下去、帮下去,让农业强起来、农村活起来、农民综合素质高起来。把“三下乡”这把火烧好,乡村振兴必然更“旺”!

乡村振兴战略谋划中国农村巨变蓝图

即时 | 2018-02-06 07:20

(新华全媒头条·中央一号文件·图文互动)(1)乡村振兴战略谋划中国农村巨变蓝图

这是福建省邵武市卫闽镇花千谷庄园田园风光(2017年10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张青 摄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4日由新华社受权播发。这是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进行了全面布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新华全媒头条·中央一号文件·图文互动)(2)乡村振兴战略谋划中国农村巨变蓝图

民宿主人庞代君(右三)在她创立于2016年的“画·乡院”精品民宿为客人送早餐(2018年1月3日摄)。浙江省杭州市外桐坞村是西湖西面群山中的一个小村落,自2010年以来,外桐坞村着力打造艺术村落,在中国美院协助下对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设计,吸引艺术家、设计师、手工艺者进来。新华社记者翁忻旸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新华全媒头条·中央一号文件·图文互动)(3)乡村振兴战略谋划中国农村巨变蓝图

浙江省长兴县地税局工作人员在新能源企业超威集团给相应部门工作人员(左二、左三)介绍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2017年7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新华全媒头条·中央一号文件·图文互动)(4)乡村振兴战略谋划中国农村巨变蓝图

2018年1月26日,小朋友在福建永安小陶镇乘坐村镇公交。福建省永安市通过建设农村公路综合养护基地、落实路长制等创新措施,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新华全媒头条·中央一号文件·图文互动)(5)乡村振兴战略谋划中国农村巨变蓝图

这是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青山村(2017年12月1日摄)。靖安县是江西省首批确定的三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县之一。近年来,江西省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各地县乡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有效措施,使不少乡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新华社记者彭昭之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新华全媒头条·中央一号文件·图文互动)(6)乡村振兴战略谋划中国农村巨变蓝图

回家开办农家乐的村民在商量相关事宜(2017年3月3日摄)。位于广西大山深处的融安县东起乡崖脚村铜板屯,是当地有名的“空心村”。近五年来,曾在外务工20多年的村民龙革雄等,带领村邻实施“拯救故乡计划”,把这个屯变成了当地闻名的示范村。新华社记者黄孝邦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新华全媒头条·中央一号文件·图文互动)(7)乡村振兴战略谋划中国农村巨变蓝图

河北省阜城县人民检察院法律顾问团成员(右一、右二)在阜城镇后寨村为村民调解矛盾纠纷(2018年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李晓果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新华全媒头条·中央一号文件·图文互动)(8)乡村振兴战略谋划中国农村巨变蓝图

福建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村民李桂林展示林权改革后领到的全国第一本新式林权证(2017年6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新华全媒头条·中央一号文件·图文互动)(9)乡村振兴战略谋划中国农村巨变蓝图

两名村民在福建武平县城厢镇园丁村村级担保合作社签订反担保合同(2017年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新华全媒头条·中央一号文件·图文互动)(10)乡村振兴战略谋划中国农村巨变蓝图

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创办电商公司的张伟和母亲在新疆精河县线下实体店展示自家出售的特产(2017年12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新华全媒头条·中央一号文件·图文互动)(11)乡村振兴战略谋划中国农村巨变蓝图

这是河北邯郸市肥乡区中心医院“扶贫病房”(2017年6月4日摄)。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通过减免医疗费用,建立乡村医生包户、乡镇卫生院医生包村、区直医疗机构包乡的三级帮扶体系,针对贫困户开展中医健康知识培训等一系列措施,为困难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新华社记者牟宇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新华全媒头条·中央一号文件·图文互动)(12)乡村振兴战略谋划中国农村巨变蓝图

学员在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一家职业培训机构接受育儿保健技能培训(2017年1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新华全媒头条·中央一号文件·图文互动)(13)乡村振兴战略谋划中国农村巨变蓝图

工人在河北省邱县一自行车生产企业在该县新马头镇聂楼村设立的“扶贫驿站”内组装自行车(2017年7月16日摄)。近年来,河北省邱县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鼓励当地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农村建立“扶贫驿站”,帮助农村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新华社记者牟宇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新华全媒头条·中央一号文件·图文互动)(14)乡村振兴战略谋划中国农村巨变蓝图

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泗顶镇寿局村,广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和孩子们做游戏(2017年7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乡村振兴需要有作为干部

即时 | 2018-02-01 08:21

东南网2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游笑春)村级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若缺少实干的村干部,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就会遇到不少困难。省政协委员、沙县宏盛塑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建峰在提案中指出,要把有事业心、责任心、公平心的优秀人才吸纳到村“两委”队伍中,切实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能力。

罗建峰建议,一要严把入口,在换届选举中进一步严格条件,对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不好、任职期间消极懈怠不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对其候选资格进行否决;二是疏通出口,修改完善村民自治条例,对任职期间表现不好、不履行职责的,上级党委有权建议村里将其清理出村“两委”队伍;三是强化监管,结合监察体制改革,把村干部纳入监管,保证村“两委”干部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

当前,福建广泛实行的科技特派员和下派村支书制度,为乡村带来了优秀的人才和工作作风,但总体而言,乡村人才尤其是优秀的干部依然缺乏。省工商联委员在提案中建议,出台政策鼓励一些退居二线、又愿意返乡的干部返回原籍任村主干,以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余热。

省工商联委员在提案中指出,近年来,县、乡机构改革带来的机构合并,导致一些机关单位干部退居二线的比率非常高。这些干部大多仍然身体健康、阅历丰富,想干事、肯干事,退居“二线”其实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可鼓励他们返乡担任村主干。提案建议,研究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对退居二线干部愿意返乡担任村主干的给予一定的岗位补贴。同时,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对表现突出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

【两会聚焦】乡村振兴:激活三农发展新动能

即时 | 2018-01-28 08:19

东南网1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张颖)

2018年被视为乡村振兴元年。今年的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开展了关于乡村振兴的头脑风暴。

他们的共识是,要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重在激活三农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塑城乡关系,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走好特色路,唱好融合戏

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漳浦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庆华分享了田园综合体创建经验。他说,建设中的漳浦(石榴)田园综合体,承载着这个农业大县关于乡村振兴的理念与构想。

“传统的农业开发模式,已无法满足农业供给侧改革新形势下产业升级、三产融合发展等要求。”黄庆华说,作为省级试点,漳浦(石榴)田园综合体将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等,聚合循环农业、创业农业、农事体验等多元业态,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今年,该项目计划投资额超过5亿元。

“我省农业发展主要呈现结构性矛盾,亟待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重塑农业产业体系。”省政协委员、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方表示,特色农业是福建优势所在,农业供给侧改革首先要走好特色路,推动优势特色农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与品牌化,“要利用武夷岩茶这一区域公共品牌,推动茶产业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发展,同时打好‘数字+’‘标准化+’组合拳,提升茶产业整体结构和品质”。

走好特色路,还要唱好融合戏。

省人大代表、南靖县金观音合作社理事长赖玉春所在的南靖县南坑镇葛竹村,临近九龙江支流西溪的源头,坐拥万亩茶山,生态禀赋优越。“由于地处偏远山区,我们有限的知名度阻碍着茶叶销售走得更远。”2016年,赖玉春发起举办枳实花节,并借助互联网渠道进行推介,让当地万亩生态茶园、枳实花海风光、古民居资源进入公众视线,民宿、农家乐、茶园观光、茶事体验、文创伴手礼等新型业态也得以导入。去年的枳实花节,村里单日客流量近万人。

观点的碰撞,同样发生在两会会场之外。福州大学区域与城乡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税伟认为,农业现代化应有多元主体参与。“目前,福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9万多个,但规范社不到10%,参社农户比例仅5.9%,小而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仍是我省农业的主要经营形态。”税伟表示,当下应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依据各地实际情况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业”“中介组织或协会+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振兴农业产业离不开大数据支撑。省政协委员、福建飞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建议,制定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有效机制,充分调动涉农IT企业参与“数字农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跨界产业资金参与“数字农业”建设的资本推动作用。

聚合多元人才,合力再造乡土

省人大代表、南平市直机关党工委组织部部长周远韬的另一个身份,是建瓯市小松镇湖头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近3年,他见证并参与了湖头村的发展蜕变。

“湖头村地处闽北山区,本是一个传统农业村落。近年来,我们依托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超过1.5万元。”周远韬认为,福建广泛实践的科技特派员和下派村支书制度,正在为广大乡村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他建议,进一步组织好工作队,提高其覆盖面与帮扶深度。

除了驻村干部与科技特派员,代表委员们还呼唤更加多元的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与发展。

省人大代表、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书记钟爱雪,深知人才对于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性。“近十年来,诸多茶企最大的压力就是茶叶人才的缺乏。以福鼎为例,当地白茶企业除了每年向浙江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院校引进少量专业人才外,只能向其他高校引进非茶叶专业的人才,专业人才不足制约了福鼎白茶的发展步伐。”因此,她建议,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开办福鼎白茶学院,深入进行白茶科研,挖掘与弘扬茶文化,为白茶产业培养专业人才。

如何更好地引进乡村振兴人才?赖玉春分享了南靖的“乡梦”计划。她介绍说,南靖县启动以“筑梦天下·圆梦土楼”为主题的全球招商计划。该计划以“乡梦”之名,呼唤返乡青年来到土楼故里,参与再造乡土。“然而,乡村创业投资大、回报周期长、风险高,这让许多有心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望而却步。”赖玉春说。

对此,省政协委员、古田县聚珍堂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姚丽云认为,福建应建立完善大学生返乡创业工作机制,将其纳入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进行全省性工作部署。“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建立健全返乡创业大学生培养机制,加强大学生返乡创业项目设计,推动高校在农村的产学研转化,加强大学生返乡创业保障支持,形成政策支持、资金扶持、辅导机制、宣传体系等全链条服务。”姚丽云说。

“呼唤各路人才回流乡土,还需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省人大代表、漳州龙海市港尾镇卓岐村党委书记王俊欣长期关注福建日报于2015年推出的栏目《助村》,“近3年中,这个平台诞生了大量助村助农的故事,向广大创业者推荐了不少‘风口’上的三农项目,展现了新农人的风采,同时不乏对农林产业与市场的深度观察与思考,可视为沟通乡村与城市的平台,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窗口。”

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红利

省人大代表、南平建瓯市房道镇埂尾村党支部书记黄其明,反复强调科技创新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近年来,建瓯笋竹价格持续走低,去年毛竹产地平均收购价仅约每吨420元。”黄其明表示,尽管建瓯笋竹资源丰富,但其产业规模效应并未真正发挥,“现有企业规模总体小且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

因此,黄其明建言,探索校企合作开发机制,提升科研水平,开发高精产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在笋加工方面,加快开发竹笋蛋白、竹笋膳食纤维内含物提取等;在竹加工方面,注重开发竹纤维、竹家具、竹建筑等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竹质结构材料。”黄其明表示,针对笋壳污染问题,应加快技术攻关和科技转化,实现笋竹从用竹杆到用全竹、从物理利用到生化利用,从单纯加工到链式应用的跨越,达到全竹高效利用。

省人大代表、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江文清则认为,应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创新水平。“目前,科技人员与农业企业的联系多以顾问的形式,较为松散,科技成果转化程度相当有限。”江文清认为,应该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等形式,与农民和专业合作社、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为体制内技术人员创业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此外,包括植物新品种权、专利权等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应进一步加强。

机制与制度创新同样重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海域使用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黄其明所在的埂尾村是一个高度城镇化的建制村,缺乏主导产业。因此,村里计划效仿福州市闽侯县的做法,将土地资源变成资产,让村民成为股民,并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


1  2  3  4  5  6  7  8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