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乡村振兴进行时

省委、省政府近日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围绕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讲意义、定思路、定任务、定政策、提要求,是谋划我省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顶层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资  讯 

【乡村振兴进行时】连江:"南鲍北养",打下半壁江山

即时 | 2018-04-06 08:17

3月29日,在位于连江苔菉镇后湾村的中新永丰公司的渔排上,渔民开箱检查鲍鱼的生长情况。林冰 摄

东南网4月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静雯 通讯员 林冰)

连江,我国鲍鱼养殖第一大县。去年,该县鲍鱼产量为4.6万吨,约占全国鲍鱼产量的30%,产值56亿元。据介绍,连江渔业从业人员19万,其中三分之一以上都和鲍鱼有关。

“如何养出高品质的鲍鱼?如何加工出口感更优的鲍鱼?如何让鲍鱼的价格更稳定?”这些问题时时在连江县鲍鱼协会会长、福建中新永丰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永寿的脑海中萦绕。

“再过几天,我们的鲍鱼将通过活水船分批运送到山东荣成或者辽宁大连的基地避暑,11月再返闽过冬。”吴永寿说,自己经过10年摸索创立的“南鲍北养”模式,较之传统养殖模式有四大优势:一是生长速度更快,一只鲍鱼苗(2.2厘米)半年内可长到4.5厘米,在南方仅为3厘米;二是成活率更高,在北方有80%,在南方不超过50%;三是产量更高,一个周期下来是传统养殖的2倍;四是更健康,可以规避南方台风、赤潮带来的风险和污染,提高鲍鱼品质和口感。

“现在,‘南鲍北养’已成为鲍鱼养殖的新潮流。”吴永寿说,目前连江是福建最大规模的“南鲍北养”养殖基地,其产量占到整个“南鲍北养”市场的半壁江山。

产量和品质提升后,如何获得更高收益?吴永寿认为,首先要打破集散地的现状,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营销方式,拓宽鲍鱼的经营、销售模式。

今年5月,龙福食品有限公司将投用一套超低温速冻设备。“利用先进的超低温冷冻技术,可以让加工后的鲍鱼口感跟活鲍基本没有差别。”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张绳镇说,加工鲍鱼需要经过检测、杀菌、速冻等多个环节,这使得冻品鲍鱼的品质更有保障,也为鲍鱼卖得更远奠定了基础。

日兴水产品有限公司则在鲍鱼加工方面展开了多维度的探索。在鲍鱼罐头加工行业闯出一片天后,2017年日兴与集美大学合作的“鲍鱼加工副产物中牛磺酸制备”项目已经投产,今年预估产出近1吨的天然牛磺酸,价格为市面上合成牛磺酸的10倍,前景广阔。

接下来,日兴将全方位开发鲍鱼壳系列新产品。去年“6·18”,日兴与福州大学合作的“鲍鱼壳源系列产品生产线”签约。日兴副总经理江小富说:“每3000吨鲍鱼,鲍鱼壳可达近千吨,能提取近10吨的药材,利润可观。”

“下一步,我们要打响连江鲍鱼的品牌。”吴永寿认为,虽然连江鲍鱼已经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美誉,但很多消费者只知道鲍鱼不懂鲍鱼饮食文化,因此没能为养殖户带来额外的增值。

目前,连江县正着力推动成立本地鲍鱼经销龙头企业,通过鲍鱼协会引导企业抱团,入驻商超零售平台和电商平台,提高整体议价能力;推动建立鲍鱼标准价格指数,削弱鲍鱼季节性波动的影响;提升“连江鲍鱼”公共文化品牌,推广鲍鱼饮食文化。

【乡村振兴进行时】撒网改“触网” 叩开致富门

即时 | 2018-04-06 08:16

东南网4月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静雯 通讯员 林华艺 殷琪)

从撒网到“触网”,从船长到店长。这些年,“靠海吃海”的沈志辉勇闯电商行业,将大海的生意越做越大。

在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沈志辉手下的工人们正在仔细查验海鲜的新鲜程度,并根据网络订单挑拣商品,熟练地将其打包装箱。“我们的海鲜可以发到全国各地。”沈志辉说,这些天稍微轻松些,春节前生意火爆,他和团队加班加点,忙得不可开交。

四年前,沈志辉和父亲、兄长一样,都是“船老大”。除了出海捕鱼,他喜欢打网络游戏,结识了不少好友。2014年夏天,几位从四川、贵州来的网友到东山旅游,沈志辉便用刚捕捞回来的海鲜招待他们。

“这么好吃的海鲜,可惜外地买不到。”一位曾在阿里巴巴工作的网友建议沈志辉把海鲜放到网上卖。于是,他尝试“触网”。

生意起步之初,刚转型的沈志辉焦虑万分。“一天下来,只能接到两三份订单。”他回忆说,当时,客源少,资金缺乏,无力承担建冻库等额外开支。“客人下单后,我们才去找货。”每天清晨4点,他和妻子骑着摩托车出门分头寻找货源,有时甚至要绕遍整个东山岛。

可即便找到海鲜,他又遇上一个难题。因为运送海鲜技术要求多、成本高、风险大,加上他的货物零散,因而常常吃快递的“闭门羹”。无奈之下,他只得担保说,如果海鲜坏了,由自己来承担,这才顺利出货。

凭借“不新鲜包退款”的诚信,2015年夏天,他的生意慢慢有了起色。现在,平日至少能有100份订单,到了年底每天翻一番,这两年年销售额均逾千万元。

“沈志辉的海鲜生意不仅为自己创造了财富,也带动周边渔民走上致富之路。”村主任许永胜表示。

“现在,顾客已经不满足于在家里吃海鲜,他们还想到海边体验渔家风情。”沈志辉说,基本每周都有顾客跟他联系,让他帮忙安排东山旅游的吃住行。“我正在跟村里几家做渔家乐的村民商谈,看能否把大家的资源整合起来,寻找更多的商机。”

厦门市农业局局长解读厦门乡村振兴战略

即时 | 2018-04-05 10:15

东南网4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沈华铃)昨日,厦门市农业局局长、厦门市委农办主任吕参军做客厦门市政府网,解读厦门市委、市政府近日出台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

据介绍,厦门市实施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分为四个阶段的目标,即:2018年全市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产值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在公共服务上,厦门将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同时推动一批优质学校到农村地区建设实质性分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办学差距。还将扩增岛外医疗资源,新建综合性公立医院将向岛外倾斜,加强岛外医院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提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在符合相关规划前提下,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用于小微创业园、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

乡村振兴打基础 永安:筑起“四好”路迈开振兴步

即时 | 2018-04-05 07:32

“四好农村路”成为骑行爱好者的理想场所。

东南网4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林宇熙 通讯员 魏兴谷 陈莉莉 文/图)

如何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门和各地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建设农村公路重要意义的认识,聚焦突出问题,完善政策机制,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习近平

“双竹村路段有两面广角镜损坏。”3月21日,永安市小陶镇乡村道专管员朱凌鑫第一时间向该镇路长陈永亮报告路况巡查结果,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有路必管,这是“路长制”带来的变化。1月17日,我省首个县级路长办公室在永安挂牌,标志着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与之相配套的是,全省首批13名乡村道专管员1月底在永安各乡镇街道上岗。这两项源于福建的制度创新,得到交通运输部高度肯定,将在全国推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对农村公路助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寄予了殷切期望。

牢记嘱托,砥砺奋进。截至2017年底,永安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同时,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管、护、运”协调发展,去年8月被授予“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今年2月2日,交通运输部召开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座谈会,永安市作为我省唯一代表作经验发言。

“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是农村公路,最美的景观是农村公路,农民满意度最高的是农村公路,最爱护的公共设施是农村公路。”在永安,广大干部群众这样说。朝着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新目标,一条条服务民生、通达民富、凝聚民心的农村路,在群山中托起致富新梦想。

民生路铺到家门口

永安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228个建制村散落于“九山半水半分田”之间。

上坪不平,山路难行。从永安市区沿县道文西线往东,一路爬坡,一路拐弯,抵达上坪乡龙共村,270度的回头弯超过57个。虽很弯,但路宽、景美,两旁是竹海,远处有云海,车行其中,仿若置身画卷。

山多林多,成就永安“中国笋竹之乡”之名,全市拥有竹林超100万亩,农民人均拥有竹林6.7亩,居全国之首。上坪乡更是以人均15.6亩,居永安各乡镇之首。

致富路上,群山遮拦。“竹子浑身都是宝,可路不好,只能守着这满山的宝贝过苦日子。”56岁的杨国松生在此长在此,目睹了乡亲们出行难的苦,也见证了农村公路的变迁。20年前,村里连接外界的还是弯、窄、陡的泥土路。

本世纪初,得益于省里实施的“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龙共村第一次有了水泥路。2010年,永安在全市实施窄路扩宽工程,市区到上坪乡的公路从3.5米拓宽至6.5米。沿线的5个村首次盼来大型卡车。毛竹再也不用截断,可整根装车,每根价格从30元提高到60元。

“农村公路真是修到咱老百姓的心坎里。这几年,水泥路从县道修到村部,再修到各家各户,又修到竹山脚下。”老杨和老伴最近仍坚持早起上山挖笋,一天下来能挖100多公斤。自冬笋开挖以来,老杨一家光卖笋就已进账1万多元。路好了,日子也跟着红火起来,如今村里70%的人家买了车,有的人家还有两部,皮卡上山,小车进城。

变化的不仅是龙共村。截至去年底,永安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2217.4公里,228个建制村道路100%硬化,其中乡道689公里、村道463公里。农村出行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永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黄国钢表示,2014年以来,永安实施农村道路畅通、生命防护、危桥改造和绿化美化等配套工程,让出行更安全、更畅通、更靓丽。

民富路越走越宽

乡村要振兴,第一是产业;产业要振兴,基础在交通。

为解决出行难,永安通过完善路网,补齐短板,让高质量农村路网供给带动228个建制村整体振兴。

在地图上看,上坪往东,文西线还连起永安东部的青水畲族乡和槐南镇。从龙共村出发,半小时后抵达青水畲族乡的沧海村,村支书杜素梅正忙着筹备即将到来的“三月三”畲族歌会。这是全村眼下的头等大事。

沧海村是青水畲族乡的九个少数民族村之一,有4处省级文保单位,是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以前只有一些发烧友偶尔过来。

“路好了,接下来,我们就是要致富。”杜素梅说,村里正在尝试一二三产融合,不仅要把游客引过来,更要留下来。这两年,沧海村把连接4个景点的路拓宽改造成沥青路,还配套建设旅游公厕、休息室、便民点。“村里的主业是莴苣种植,现在刚好收成,游客不仅可以吃,还能下地体验。”

对杜素梅来说还有一个更好的消息,沧海村附近,途经红军驻地旧址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安贞堡,有一条31.1公里的红色旅游生态路正在建设中,这条路将把青水、槐南与邻县大田建设乡形成一个新整体。

串成线,连成环。至此,永安东部大生态旅游产业平台基本成型。上坪、青水、槐南三个乡镇紧密相连,自然生态和红色文化资源不再被群山割裂,而是优势互补,环环相扣。永浆至上坪旅游公路也抓紧建设中,届时,不但可改变永安市区至上坪乡公路长、弯、绕的现状,还与即将完工的高铁永安南站相连,带来更多客流。

这便是“公路 ”。纵观永安,一条条便民路、产业路、扶贫路、旅游路交织成网,农村公路的先导和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与国道205、356线、省道219线相连,让永安成为闽西北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中转集散地。全市游客接待量从139万人次增到539万人次。

民心路凝聚党心民心

陈其志至今还不能忘记去年初村里开的一场村民代表大会,主题关于土地征迁,出人意料的是并没有激烈的争吵。

“要挖掉多少毛竹、果树尽管挖,要用我们多少地都没关系,只要是为了修路。”家里部分毛竹林被征用的村民温忠镇率先表态,大家一致赞同。至于青苗费、征地补偿款,大家更是主动表示一分钱不要,全用来支持修路。

原来,荆坪村想把2公里多的村道从3.5米扩宽到4.5米,涉及荆坪村20多户村民约七八亩毛竹、橘子园。作为村支书,陈其志感慨良多,这路变宽了,弯道也顺了,人心齐了,村里的事好办了。

从盼路到通路再到爱路,龙共村主任杨新坤深有同感。为确保排水畅通,他曾在台风天冒险奋战3个小时疏通道路下水道,防止路基被冲毁。前不久,随着路长制的实施,他成为辖区内6公里农村公路的路长。“很多群众自发成为农村公路的义务护路员,只要是村里力所能及的维护工作,我们喊一声,大家二话不说拿起工具就走。”

“四好农村路”,改变的是农村面貌,联系的是党心民心。

在小陶镇,每天早上7点都会有5趟定制公交专线从集镇的综合运输服务站出发,到达村里的集合点后,把学生们送到镇上的校门口。晚上放学,再把他们送回到村口。

“把农村路运营好为农村留住了人气,凝聚了民心,为全镇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小陶镇党委书记张金铭说,外出务工人员仅占全镇人口的不到六分之一,适龄的孩子基本都留在镇上上学。

围绕如何把农村路运营好,去年7月,小陶镇投资90万元,把原先的农村客运站升级为综合运输服务站,率先在全省山区开通村镇公交,实现集镇7公里范围内建制村村民公交出行。安砂镇则将符合条件的社会闲散小型客车进行整合,节约车辆购置成本近100万元,车辆实载率提高近20%,让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保安全”。

目前,永安市农村客运运营企业3家,运营车辆166辆、2468座,客运线路34条、日发班次327班,78%建制村通直达县城班车。几十万永安农民“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永安市委书记蒋先东说,永安将以“四好农村路”为目标,促进沿线主导产业、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推动乡村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让农村公路真正成为农民的贴心路、致富路,农村的振兴路。

【乡村振兴进行时】莆田乡村 宜居宜业更宜游

即时 | 2018-04-04 07:21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习近平

东南网4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 陈荣富 通讯员 何晋生)

不久前,莆田市南日海洋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莆田市振兴乡村集团有限公司。该集团将在各县区设立分公司,发挥市属国有企业引领作用,采取“公司+农户”等模式,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促进农业产业、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村集体收入壮大、农民增收。此举是莆田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有力举措。

2016年10月以来,莆田立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在农村环境卫生、基础配套、产业发展等方面下足功夫,探索乡村振兴好经验。

卫生整治走在前

“村里通过乡贤捐资,花费20多万元,清理村道、沟渠和边边角角的历史垃圾。”3月29日,荔城区黄石镇惠下村主任吴建华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每户一个旱厕,现在全都填平了,取而代之的是公共厕所,由区里和村里各出资兴建一个。

在环境整治中,莆田从清洁农村家园开始,建立保洁长效机制,乡村地区每500个居民配1名保洁员,村里每户每年缴交定额的垃圾保洁费用,市县两级从财政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补助乡村卫生整治。

每天,乡村保洁作业至少两次大清扫,中间穿插零星保洁。清扫后,各乡村的垃圾由镇里组织力量负责清运,集中运往秀屿区东庄镇锦山村的焚烧发电厂,统一处理,每天可消化4000多吨。

为打通保洁作业“最后一公里”,莆田推行乡村环卫考评机制。“每个考评组人员至少在村里走45分钟,一旦发现问题,能整改的现场办公处理,不能马上整改的,发布通报,督促限期整改。”莆田市环卫处处长林存华说。

莆田乡村环卫考评每月随机抽取26个镇街,从中各抽出2个村子作为评比对象。每月考评一次,每季度排名一次,再依据各县、区、管委会排名情况,从市级考评基金和市财政补助资金中,给予相应奖惩,最高奖励50万元、最高处罚30万元。

数据显示,全市909个村(居)陈年垃圾清理率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98%以上,走在全省前列。

公共服务均等化

“交通落后,再好的风景也没人来旅游,更没办法吸引客商来投资。”城厢区常太镇朱坑村主任江金锁说,有了“莆田最美公路”天龟线后,村里联合林桥村、白洋村成立中心村党委,抱团发展,催生林桥休闲农业乐园、朱坑枫叶主题公园、白洋茶厂等项目。

天龟线,是莆田一条乡村公路,起于常太镇松峰村,将天马山、广化寺、龟山寺、钟潭风景区、东圳水库等景点连成线。

最近几年,莆田在省交通运输厅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补助基础上,再予以50%配套资金补助。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6388.3公里,公路密度168.11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一。

交通只是莆田乡村基础配套的一部分,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越来越均等化。有群众说:“现在的莆田,都市实现田园化,农村实现都市化,大伙儿的生活环境舒适惬意。”

被列入莆田市城乡一体化“幸福家园”建设试点的仙游县社硎乡白洋村,通过整村搬迁改造,建起一个社区,共有20多幢楼房,可容纳100多户,还配套有村级卫生所、文化服务站、幼儿园及休闲运动公园等。

至今,莆田市县区财政已下拨约20亿元,先后开展三批“幸福家园”试点建设,惠及121个乡村,在土地整理、村庄整治、新型社区建设、确权发证、产权流转等方面,闯出一条沿海、山区、平原不同区域农村实现就近城镇化和就地市民化的路径。

“坚持绿色发展,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田园风光、都市生活’为主线,以‘形态田园化、生活城市化、福利均等化’为目标导向,逐步探索形成‘五融五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即统筹推进规划融合、功能融合、政策融合、产社融合、治理融合,逐步实现形态集约化、生活城市化、福利均等化、土地规模化、就近市民化。”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说。


产业兴旺路子多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荔城区西天尾镇林山村,只见黄艳艳的油菜花开满山坡,吸引周边游客前来踏春度假。

莆田坚持“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地处西天尾镇的后黄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在这个著名的华侨村,随处可见百年侨房。几年前,村里出资将这些老宅承租下来,统一规划设计,重新整修保护利用,发展文化旅游,村民人均年收入近万元。

城厢区华亭镇涧口村从拆旧复垦中整理出土地,流传给农业企业,做起花的生意。“花卉苗木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适用于城市建设、居家美化等领域,兼具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福建绿丰园工艺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阿桂说,现在更看好“花卉生产+观光旅游”发展模式,计划投资1000多万元,打造一个花卉观光园,结合村里的农家乐,建设儿童乐园、果树采摘园、烧烤区和垂钓区。

位于荔城区新度镇的青垞村,利用靠近市中心的优势,谋划生态农业旅游,去年顺利脱贫。“面朝木兰溪,背靠壶公山,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村里计划建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沿灌溉渠修建一段绿色步道,将香山宫、烈士纪念碑等旅游资源串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路线。”村支书陈德云说。

跟土壤肥沃的平原乡村不同,秀屿区东峤镇上塘村是一片盐碱地,但抓住“中国银饰之乡”传统手工艺优势,发展银饰品加工和销售,形成珠宝一条街。未来3到5年,莆田将在此投资25.9亿元,打造一个占地3.15平方公里的上塘银饰特色小镇。

故事

田园综合体,山前村兴起

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 通讯员 何晋生

3月29日早晨,莆田荔城区北高镇山前村村民陈德英拿上锄头,到离家不远的田地干活。一天下来,她能挣80元,比以前自己种田,收入要来得多、来得稳。

“这块田是周百福珠宝公司认养的,种蔬菜、西瓜、花生、豆子什么的。周围装了监控,认养方可以看到生产全过程。等收成时,有人负责联系物流。”田地管理员陈凤粦说,“老板是村里人,但公司开在外地。”

山前村下辖12个自然村,青壮年大都在外经营珠宝玉石生意。怎么办?村干部想方设法重新利用,花四五年流转2000亩,与村民签15年租期,租金按当年度稻谷市场价格换算,今年每亩900元左右。

同时,村里土地已基本完成确权。“确权以后,给村民吃了定心丸,就可将田地整成一片,租给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山前村支书陈钒说,与利农集团签订1200亩的租赁合同,为村里剩余劳动力创造上百个就业岗位。

剩下的800亩土地,用于发展休闲农业,包括认养种植、观光采摘、花海婚纱拍摄基地等,由九十六港农民合作社承担。“合作社经营有一定难度,但前景可期,现在是村干部、村民代表、村民小组组长带头,以租金或土地入股的形式合作,先试验再慢慢推广。”山前村主任陈金东说,合作社吸收村里贫困户小额贴息贷款,每年给他们支付5000元利息。

按规划,山前村将分为若干功能区块,包括生活集聚区、生产体验区和旅游休闲区。“目前,村集体收入可达100万元。”陈钒对未来充满信心,打造田园综合体,尽早让村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文化振兴 文明乡风树起来(倾听·乡村振兴之路③)

即时 | 2018-04-03 12:35

  制图:蔡华伟

核心阅读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丰内涵,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乡村蔚然成风,让农村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各地丰富和创新活动形式,乡村文化“活”起来。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如何激活文化,发掘乡土文化的时代价值,提振精神?

山西运城盐湖区

文化引领,乡村喜见新气象

3月16日,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雷家坡村村民张西海嫁女时,不仅没要彩礼,还给女儿陪了个特殊嫁妆:一块家风家训牌匾。婚礼上,张西海反复叮嘱女儿“婚后一定要孝敬公婆、和睦邻里、勤俭持家,不能丢了家风。”

张西海不是孤例,他说,在雷家坡村,大伙儿过光景不爱比钱多钱少、房大房小,就爱比家和不和、娃孝不孝、老人身体好不好;娶媳妇嫁女子不爱比田多田少、业大业小,就爱比家风正不正、口碑好不好……

近年来,盐湖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连续开展舜帝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实践活动,先后表彰“十大孝顺媳妇”“百佳孝顺媳妇”550名;一支40余人的文化大讲堂志愿者宣讲队伍活跃在乡村,累计授课1600多场次,22万余人次受到教育和熏陶。

盐湖区委书记王吉敏说:“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据介绍,区里建立了150多个乡村文化苑,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文化大讲堂、农家书屋、文艺宣传队和志愿服务队等“六位一体”,村村订立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新乡贤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

发挥新乡贤、基层宣讲员、群众文艺团体等乡土人才的骨干作用,盐湖区发掘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乡土文化的时代价值,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激发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在东郭村,刘海水退休12年,创作《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图本》等漫画“口袋书”10种,读者达38万多人;解州镇村的现代眉户戏《打碗记》、雷家坡村的快板《夸夸咱们的好媳妇》、五曹村的干板腔《贴心的老年灶》等一大批老百姓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受到广泛追捧。

【点评】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空对空,要贴近百姓生活,植根优秀传统文化,找到结合点。评选好媳妇、好儿女、好婆婆,吸引了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在农村乡里乡亲间建立起团结互助友爱氛围,值得借鉴。

补齐公共文化设施“短板”的同时,如何让文化在村民身边生根发芽?

河南郸城县

精神滋养,村民生活更多彩

这些日子,河南省郸城县白马镇老牙行政村贫困户刘老汉十分开心。“还是党的政策好,有线电视安到了家里面,一分钱没花俺就看上了清晰的电视!”2017年底,该县130个贫困村有线电视信号已全部通达,央广无线数字信号实现全覆盖。

“村里近年来出了不少大学生,有的还读上了硕士、博士……”汲水乡大王庄村图书管理员王东海自豪地说,“我感觉,这其中也有我们农家书屋的一份功劳。”据介绍,目前全县共建成了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87个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和518个农家书屋。

不仅补齐硬件“短板”,更要送去文化“大餐”。

《回龙传》《朝阳沟》……3月3日,“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如期在县世纪广场举行。经典的豫剧唱段,引人入胜的情节,细腻自然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现在每周六和周日都有演出,我们着实过足了瘾。”老戏迷段大爷道出了广大群众的心声。

与此同时,在竹园行政村文化广场上,村里的秧歌队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竹马旱船舞。今年55岁的许晓霞被选为村里秧歌队长,“最近几年,村子里文化广场建起来了,秧歌队也成立了,我们37个秧歌队员中,年龄最大的队员赵春花都78岁啦。”因为秧歌队要参加全县“春耕节”民间文艺汇演,赵春花老人每天排练都没有缺席,“争取拿一个头名,给竹园村争光彩。”

走进押岭村,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一行行优美的书法,核心价值观、优秀家风家训、脱贫攻坚政策等内容跃然墙上……这样接地气的文化墙在郸城比比皆是。

“文化墙图文并茂、直观明了,易于百姓理解认知。”85岁的书画家李宏亮介绍,全县书画界各级会员400多人及民间群团书画爱好者近万人,先后为全县23个乡镇纵笔挥毫,美化墙体。

现在的郸城农村,排舞、腰鼓、戏剧、书画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参与热情十分高涨,曾经习惯观看演出的农民,如今成了参与演出的“主角”。仅去年,就组织开展了“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239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5856场次……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来到了每一位群众的身边,乡村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群众的生活也越来越滋润。“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扮靓了村容村貌,更厚植了道德文化、培育了文明乡风。”郸城县委书记罗文阁说。

【点评】在走好乡村文化振兴之路上,要扬正气、压歪风、富头脑、丰内涵,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同时,要不断丰富和创新形式,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

在留住乡村记忆的同时,如何塑造“乡贤文化”,让能人各显其能?

内蒙古呼和浩特石人湾村

创新载体,文化财富传下去

“十八大的政策正享用,十九大的春风又吹进门。条条都是为人民,句句都是高水平……”伴随着自编自唱的音乐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石人湾村李银莲的舞蹈队队员,身系绸带、斜挎腰鼓,时而欢快、时而轻柔地跳了起来。

“父亲说,热爱文艺的人要把自己的热情传递给所有人,分享和帮助是最大的幸福。”对于父亲的叮嘱,李银莲一直记在心里。在石人湾村和李银莲一样的热心人不少,从村东的“亲二妈”李巧巧,到村西的“好大哥”郝宝明,再到热心的村主任刘润亮,石人湾村的祖祖辈辈把帮人助人看作是安身立命的首要之事。正是有了良好的家规家训,才能让石人湾村在新时代展现新风尚。

“打竹板心里亮,赛罕大地把歌唱。门前三包落实好,美丽乡村人欢笑……这是我们镇的文化站站长创作后教给我们排练的”,刚表演完快板的村民张厚厚对记者说,“别看我们这儿是小山村,但环境卫生一点也不比城市差,不仅是每户人家门前三包,而且村东的海子湖,也被我们清理得变样了!”

石人湾村党支部书记闫虎威指着文化广场旁边的宣传栏对记者说:“刚才他们打的这快板名字叫《村规民约要牢记》,这宣传栏上都有,他们都快背熟了。”

如果说村里的文化活动广场是石人湾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所在,那村东的村史馆则是石人湾村人“乡愁”的源头。“这是我们村张栓柱家里曾经用过的石碾子和量米斗,这是刘根根家老人曾经用过的玉嘴老烟锅……”在村史馆,闫虎威指着陈列着的老物件笑盈盈地介绍说,“弄这些东西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留下文化财富,让年轻一代记得住祖辈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重塑和振兴我们石人湾吃苦耐劳的精神。”

记住乡愁,回报乡亲,这是石人湾村出外闯荡者的共同心愿。这些年来,石人湾村的“乡贤文化”在推进全村产业发展上让村民个个都竖大拇指。村里的“乡贤能人”各显其能,引资举办了两届“石人湾李子旅游文化节”,“牵线”促使村委会与天创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造黄芪种苗种植试验基地、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分院打造经济林产业园示范基地……短短两年,这个国家级贫困村人均年收入翻两番,达到5000多元,全村5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点评】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传统文化的重构。既要有所传承,让乡亲们记住乡愁,也要与时俱进,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03日 09 版)

“海归”农民康英德:让农民成为令人尊重的职业

即时 | 2018-04-02 23:05

康英德创办了厦门百利种苗

东南网4月2日厦门讯(通讯员 文/韩超 卢雅娟 图/陈嘉新 本网记者 刘玮)3月16日,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第二批优秀带头人名单进行公示,厦门百利种苗有限公司负责人康英德作为厦门唯一代表榜上有名。

这名日本明治大学的硕士毕业生,2011年在同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办了厦门百利种苗有限公司。他本人先后两次获评“同安区农村实用人才”,百利种苗也获得了同安区的大力支持。

目前,百利种苗已成为我国南方首屈一指的蔬菜种苗企业。扎根同安的百利种苗,也为同安区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良种+良法”,为同安的农民提供了优良的种苗和先进的技术,带动农民不断增加收入。

他说,要让农民成为令人尊重的职业。首期“乡村振兴带头人”系列报道,我们来关注康英德的创业经历。

先进技术促发展 年产种苗2亿余株

“这个是我们新培育的番茄,试试看,口感沙沙的,绵绵的,特别好。”记者接过康英德刚刚从藤上摘下的番茄,轻轻咬一口,甜在口腔蔓延。

2011年,这位日本留学的“海归”硕士,做了件当时在亲朋好友看来很疯狂的事情:他在同安竹坝承包了50亩地,投资上百万,开辟了农场,全心投身到农业中去。

“我的梦想,就是立足厦门,能立足于中国、立足于世界的种苗企业。”康英德满怀壮志豪情。

梦想不是说说而已,康英德不断朝自己的目标努力。经过几年的发展,百利种苗蔬菜种苗事业不断做大做优做强,种苗产业排名全国前5名,每年生产各类蔬菜嫁接苗、实生苗等2.2亿株,生产种苗占同安种苗市场70%的份额。获评中国科技部2015年度“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企业、中组部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企业等荣誉。

眼下,百利种苗先后在厦门同安、漳州诏安、台湾成立三家种苗公司,并积极推进“海南百利”、“广东百利”项目建设。康英德的会议室墙上就挂着海南、广西、广东、浙江、云南等地的地图。他说,他们的产品目前已经辐射到这些地方,接下来百利种苗将不断扩大在这几个省份的市场影响力,并选址建设基地。

支撑他这份豪情的,是一直走在最前沿的技术和最先进的设备。康英德说,只有“走出去”,学习到最先进的技术,才能不断推陈出新,使自己的产品拥有核心竞争力,因此,他每年都要出国7-8次,“今年计划去加拿大、日本、以色列等国家或地区,交流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并结合本土实际情况落地,可以迅速提高产品产能跟覆盖面。”

意大利精准全自动育苗播种机、荷兰PRIVA水肥一体化设备、以色列产节水喷灌设备、移动喷灌系统……随着基地内一批批现代化农业设施设备的引进,以及土壤检测与种苗生理生化检测等实验室的组建,一座有着整体现代化农业设施的现代种苗科技园雏形已慢慢形成。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康英德介绍先进现代化农业设施设备

良种良法促增收 好口碑口口相传

去年,洪塘镇郭山村村民郭金锻又种植了四十亩向百利购买的茄子、辣椒、番茄种苗,扣除人工、肥料等成本,保守估计至少可以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

“从百利种苗一落户同安,我们家购买了他们的种苗后,就没有再换过其他。” 郭金锻说。

这源于百利种苗优越的品质。郭金锻告诉记者:“百利的种苗跟其他的相比,种下去很快就会出根,种出来的蔬菜产量高、采收期长、长相好看,在市场上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农民种的效果好了,就舍不得换了,大家还会互相推荐,口口相传,实现丰收后,许多村民都打算要加大和百利的合作。”

据悉,自百利种苗基地成立起,百利高优种苗促进同安乃至厦门周边不少农民实现增收。

高收成源于同安百利种苗所研发出的高优品种。康英德告诉记者,经过无数次嫁接试验和种植试验,如今百利种苗掌握了一整套培育高优种苗的方法。大棚里见到的一株株种苗单体,都是不同品种嫁接所得。

百利种苗组建了专业的研发团队,将世界上最先进的种苗培植技术带回同安,并不断在自己的基地上进行实践,然后把最优秀的成果带给农户。

“‘良种’是基础,‘良法’是保障。良好的品种,加上特别好的设施设备、良好的种植习惯才能诞生一个好产品,才能真正的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康英德说,除了先进的种苗培植技术,百利种苗更致力于把世界上最新的农业管理理念也带给同安农民。

因此,百利种苗基地组织技术人员定期下乡,告诉农民要如何更好地种植,同时每月开设培训班,聘请专家授课,教农民科学高效种田,逐步带动地区种植产业的升级。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康英德与他新培育的番茄

产业升级促观念转变 大学生投身农业

在百利种苗,爱农业懂技术的农业人才为数不少,这些人才和康英德一起推动百利种苗不断发展壮大。

康英德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指示中,鼓励更多大学生投入到农村,这让他备受鼓舞,因为他的公司,是依靠科班出身的一群大学生在创业,“大学生回来创业做农业,或者说,海外留学生回来做农业,本身带来新的冲击是巨大的。他们很容易把先进的理念,融入到农业生产。”

因此,成立这么多年,百利种苗每年都会到大学进行校招,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农业。因为,产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要更多新想法、新血液。他说:“要让农民成为令人尊重的一个职业,这样才会真正让整个产业兴旺发达起来。如果哪一天,让我们很多农村的父母都骄傲地希望儿子来接自己的班,那个时候就是农业已经发展到一个程度了。”

如今百利种苗有大学生员工50余人,分别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康英德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年轻人回到农村,从事农业。

对于如今已经走在前沿的百利种苗来说,眼下要做的就是,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也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百利种苗正在积极建设“厦门百利现代农业科技园”项目,规划建成一个集农业生产、科普教学、旅游观光、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现代科技农业园基地,不断促进三产融合,助推农业产业化上台阶。项目于2017年6月开始建设,计划于2019年完工,预计可增加产值1亿元以上。

南靖县:为广大妇女提供金融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

即时 | 2018-04-02 14:33

东南网漳州4月2日讯(许珠玲 王志颖)“巧妇贷”创业贷款是由省农联社与省妇联合作,依托省联社“福e贷”和手机银行平台,为有贷款需求的创业妇女、贫困妇女提供优惠的贷款服务。有利于进一步动员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创业创新,投身乡村振兴,发挥好“半边天”作用。

值此阳春三月好时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农信联社、省妇联推广妇女创业贷款“巧妇贷”有关工作要求,3月24日上午,南靖县妇联与县农信联社携手举行妇女创业贷款“巧妇贷”工作推进会暨现场授信仪式。南靖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林文生,县妇联、县农信联社等有关领导及县妇女创业代表参加推广启动仪式。

推进会上,南靖县农信联社主任陈茂龙对“巧妇贷”业务进行详细推介和说明,并指出县农信联社今后开展“巧妇贷”的工作思路和目标。随后南靖县妇联与县农信联社双方代表现场签署合作备忘录,并对12名参会妇女代表进行了现场预授信。

近年来,南靖县农信联社为支持广大妇女创业已累计投放妇女创业贷款近2亿元,惠及1600余户女性创业者,帮扶带动南靖周边近万名农村妇女弹性就业。本次县妇联与县农信联社的深化合作将有利于为广大创业妇女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为“巧妇”解决了“无米之炊”,助力乡村振兴。

南靖:提升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乡村振兴

即时 | 2018-04-02 14:19

东南网漳州4月2日讯(通讯员 许珠玲 谢福林)近日,南靖县在靖城镇阡寨蔬菜种植基地举办蔬菜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活动。漳州市农机总站,南靖县农业局、各镇园相关负责人及周边群众到现场观看演示。

在农机示范推广作业现场,农机公司负责人耐心、细致地为群众讲解农业机械的性能、优势以及如何操作等。数名专业人员分别演示了整平机、覆膜机、移栽机、联合收割机等现代农业机械,向现场观众展示了现代化农业机械的优势。

农业机械的使用,不仅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而且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推进我县传统产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来参加活动的陈先生说:“机械打水田每小时可以打七八亩左右,比以往手扶拖拉机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很多。”

此次南靖县举办蔬菜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活动,目的是落实省、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通过演示,让群众对农业机械有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热情。

据悉,南靖县是农业大县,蔬菜种植是我县的传统产业,也是特色产业。推广蔬菜生产机械,有利于提高农业耕作效率,提升我县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助力精准扶贫作出积极贡献。

南靖:“四好农路”助推乡村振兴

即时 | 2018-04-02 13:36

东南网漳州3月29讯(通讯员 许珠玲 马嘉伦 张梦帆 于悦 陈海林)要致富先修路,农村产业发展,离不开道路畅通这一“硬指标”。好的农村公路不仅能够让当地产业“走出去”,还能保持原有的生态格局不受破坏,使之成为一道绿色观光“长廊”,吸引外地优势资源“走进来”。

近年来,南靖县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交通精准脱贫攻坚,积极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及“绿色公路”示范项目。每年的3月中下旬是南靖县南坑镇葛竹村枳实花盛开的时节,环村小溪两岸和房前屋后种满的枳实树上,一朵朵枳实花竞相绽放,开满枝桠的白色小花,散发淡雅的芬芳,映着清澈的溪水,透着幽静古朴的气息。

枳实花海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他们靠近枝头亲闻花香,在枳实树下拍照留影。华纳盛达旅行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韩丽芬也慕名而来,到葛竹村踩点,希望能开发一条旅游线路。她说:“一路走过来感觉绿化这一块确实让我眼前一亮。”

南坑镇葛竹村村主任赖国文表示:“这几年公路不断改造提升,为我们葛竹村的乡村旅游产业奠定了非常好的发展契机。这几年,结合本村实际着力打造以枳实花节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不少村民开展农家乐,葛竹村的旅游产业也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局面,村子热闹了,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

葛竹村村民赖锦龙就因此受益。赖锦龙一家原本以种茶、制茶为生,村里的旅游产业发展起来后,他也在自家开了个小饭店,认识了朋友,增加了收入。他说:“游客量一年比一年增多,很多游客到这边来都玩得很开心,很多游客觉得这边山好人好水好空气好。”

 路修好了,受益的不仅仅是葛竹村新兴的旅游产业,传统的茶产业也获益匪浅。原本崎岖的山路导致茶叶、蔬菜等农作物在运输过程中损伤很大,严重制约葛竹村的经济发展,如今从县城到葛竹村只需一个小时的车程,农产品能够快速运输到各地。

茶农曾同德说:“这几年路比较好,交通比较方便,买茶的人多了,我们的日子也比以前好过多了。” 近年来,南靖县对县道南芦线进行多次公路路面改造提升,先后共投资5920万元,建成宽6.5米的水泥路面,长达29.6公里的乡村公路,实现了路面双车道通行。为了保障村民出行安全,南靖还投入1200多万元对该条公路临水临崖路段增设护栏,完善安保设施。

大田:“党建+”推动乡村振兴

即时 | 2018-04-02 09:47

“目前,笔架山公园已修完了2公里长的生态步道,这里成为了村民们休闲的好去处……”3月27日,大田县建设镇建忠村支部书记陈昌沐介绍,村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正在谋划打造田园综合体、农业观光带,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带动乡村消费和发展,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建忠村曾经因产业发展单一、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足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原因,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如今,从贫困村一跃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明星村”,这样的美丽蜕变,村民们将其归功于“党建+”。

“乡村振兴,就要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陈昌沐说,如何推动?村里以党建“红色引擎”驱动乡村振兴发展,筑牢党组织战斗堡垒,围绕“一强二富三美”目标,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积极带领党员群众投身党建引领小康示范创建工作。

建设镇物产丰富,红粬、雪蔗、腊鸭、糟菜、珍珠粉等特产享誉闽中,形成“富贵三宝”特色品牌。建忠村传承五百年历史红古法工艺,推动红粬制作由家庭作坊向企业发展转型,打响“三宝红”红酒品牌;通过党员带动群众、致富能人带动村民、被带动村民致富后继续带动新的村民的“乘法”模式,提升做大雪蔗、腊鸭和糟菜等特色农业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充分体现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村里还积极探索增加村财收入的发展模式,通过实施光伏发电、盘活矿产资源、土地流转、做好公益林管护等路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村里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用文化的力量讲好农村故事、做大乡愁经济,走强村富民的特色之路。2017年,建忠村自有村财收入达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012元。

“我们不仅要带头示范干,更要发动群众一起干。”陈昌沐说,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充分发挥好“头雁效应”,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优势,整合资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郑宗栖)

漳平重抓基层项目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即时 | 2018-04-01 15:39

东南网龙岩4月1日讯 据闽西新闻网报道 “我们要紧紧抓住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加快农村项目建设,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近日,漳平市主要领导召集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来到新桥、吾祠、灵地三个乡镇,实地察看乡镇项目推进情况,并现场探讨交流。

在吾祠乡西坑溪水保项目现场,只见经过整治后的河水清澈碧绿,映衬着河堤边冒着新芽的银杏树,显得生机盎然。在灵地乡游山头村新村建设现场,10多户异地搬迁户已经搬迁入住,不远处,机械设备正在新村二期施工现场来回忙碌。新桥镇石码村忆知青生态农业种养项目是当年上山下乡于此的知青们投资建设的。当天,几位老知青正与工人们一起在项目工作上挥汗忙碌着,该项目主要进行蛋鸡养殖和果树种植,总投资4800万元。来到漳平工业园区新桥工业集中区,又是一派繁忙的景象,该项目总占地350亩,定位为硅橡胶、轻纺、机械等产业,目前正为新引进的一家橡胶制品企业平整土地,届时,这里将成为漳平工业发展的又一片热土。

在随后召开的第一季度乡镇工作推进会上,参会人员对农村项目建设进行了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十九大报告对农业农村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大家应该认真领会学习,抓住当前乡村发展的最佳机遇,积极对接相应资金政策,利用农村现有资源,以项目带动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村振兴发展。”

据悉,为推进基层项目加快发展,该市将于今年每一季度开展一次乡镇工作推进会,通过察看基层项目,了解基层工作情况,更好推动农村振兴发展。

厦门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

即时 | 2018-03-31 09:16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1.准确把握乡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进展。全市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基本确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形势喜人;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农业农村改革“四梁八柱”框架基本建立;党的基层基础更加牢固,农村社会更加安定稳定。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三农”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2.切实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三农”工作。从全市看,农村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农业发展空间亟待拓展;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不足,农民创业增收能力亟需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整治还不到位,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亟待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差距,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和乡风文明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全市上下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3.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突出都市农业、现代农村、新型农民的定位和特色,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努力为我市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争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排头兵贡献力量。

4.目标任务。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

2018年全市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产值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好局、起好步。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乡村振兴的工作制度、政策体系基本得以确立。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5.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施乡村振兴作为全市上下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三、立足产业兴旺,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6.做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打造北部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中部特色现代种养产业带、南部现代农业服务产业带,加快发展蔬菜、水果、茶叶、花卉苗木、水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力争到2020年全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北部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以生态涵养为主,重点发展特色林果、苗木、生态种养、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中部特色现代种养产业带,为主要农产品生产区域,重点发展蔬菜花卉种植、优质种苗、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南部现代农业服务产业带,为产城融合区域,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展销、研发等产业。围绕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引导农民种植附加值高的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火龙果、莲雾、芭乐等台湾特色水果产品,白金针菇、秀珍菇、杏鲍菇等食用菌产业,金线莲、铁皮石斛等中药材产业。

7.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特色小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支持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积极开发产地初加工和深加工农产品,大力发展冷冻保鲜食品、旅游休闲食品、方便即食食品等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继续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开展主食加工、“中央厨房”、微藻研发与产业化等项目建设,加快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提升农村农副产品电商营销水平,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建设现代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打通偏远地区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整合挖掘岛外四个区的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鼓励建立乡村旅游产业联盟,重点在岛外靠山地区有规划地开发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自驾露营、户外运动、休闲农庄、特色民宿、康养基地等乡村旅游精品,加快大帽山农场、香山、前格村、顶村村等休闲农业示范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俗、人文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鼓励成规模种植果树、花卉等观赏性强的植物,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环境优美的田园生态系统,提高农业观赏性。加快全市休闲渔村发展,推动琼头、丙洲休闲渔港、高崎渔港、翔安澳头渔港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厦门休闲渔业博览会精品品牌。力争到2020年,三星级以上乡村(渔村)旅游经营单位22个以上,福建省乡村旅游休闲集镇、特色村(渔村)26个以上,农村(含城中村)家庭旅馆达到1000家以上。鼓励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业,推广同安区汀溪镇顶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公司)统一民宿经营管理模式,发挥民宿行业协会作用,制定相关行业准入标准及行业服务规范,对民宿进行统一规划包装、整体设计,打响民宿品牌;鼓励民宿行业协会开设网络营销平台,创建网站,集中展示推介。积极发展农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

8.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深入实施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1213”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到2020年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0个以上。加强农资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农产品、水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无缝对接机制,实现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建立水生动物疫病疾病监管和监督机制。推广减量化、清洁化农业绿色生产模式,推行精准施药和科学安全用药,加强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报,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促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比2016年分别减少10%以上。加快推进农业、渔业品牌培育,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管理,加大厦门名优特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力度,提高厦门农业品牌的影响力。

9.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18年完成水稻生产功能区划定,2021年基本完成水稻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保障粮食生产。强化引粮入厦工作,加强储备粮食库存、轮换、质量管理,加快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和管理,完善“菜篮子”调控基地建设和应急储备机制,积极应对蔬菜、猪肉等主要副食品价格波动,确保市场平稳运行。加快蔬菜生产调控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水叶菜生产和供应,提高蔬菜产品供应能力。统筹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积极发展远洋渔业。

10.全力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国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机制,推行建设项目占用高等级耕地耕作层剥离与再利用,切实提升耕地质量。充分挖掘新增耕地潜力,全面开展废弃园地和低效农用地调查,经复核认定后统筹纳入土地整治,积极探索机砖厂、饲料厂等废弃工矿用地复垦,有效拓展补充耕地途径。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抗旱防洪除涝能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快设施农业项目建设,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化、组织化、集成应用先进生产技术和设施装备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水平。大力发展高科技种苗业,推进蔬菜种苗育繁推一体化,加快“厦兴龙”“新荣腾”对虾等优势水产种苗新品种研发与创新,大力发展三角梅等林木花卉种苗业,巩固厦门蔬菜种子销售集散中心、虾苗产业全国领先地位,到202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8.5%以上、优质专用率达86.2%以上,水产良种覆盖率达80%以上。大力发展科技农业,加快农业绿色高效技术应用示范,培育一批农业绿色高效技术示范户、示范基地。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积极推广适合我市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机装备。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产加销各个环节的应用。

11.提升农业开放合作水平。加强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作用,拓展两岸农产品流通渠道,办好海峡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技术厦门中心,巩固厦门两岸农产品贸易集散中心地位。提升对台渔业交流水平,加快建设欧厝渔港对台对外渔业水产品集散与交易中心。学习借鉴台湾农业(渔业)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强化农业部“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基地”功能,完善厦台两地农业组织交流合作机制。支持两岸共同建设研究机构、开拓国内外市场,培育海峡农业品牌。壮大台资农业企业队伍,积极引进台湾农民创业,扩大合作领域。支持农业走出去,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关系,积极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推进国际农业项目合作,密切与东盟、以色列、荷兰等国家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合作。积极争取国家海上合作基金的支持,开展与东盟国家渔业养殖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快渔业走出去与引进来。

12.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和扶持小农户,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小农户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积极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农业服务组织,支持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开展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统防统治等直接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托管,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增强小农户抗风险能力,拓展小农户增收空间。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服务带动小农户应用先进品种技术,通过代储代销等方式带动小农户抱团闯市场。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完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分享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培育水产品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渔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发展面向小农户的普惠金融,推进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发展以信用为基础的小额信贷,拓宽小农户生产的融资渠道。

四、立足生态宜居,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

13.持续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按照统筹发展、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原有基础上深度挖掘村庄的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禀赋,结合村庄现状及未来发展需求,持续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每年开展约30个村庄的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形成片区示范效应,到2020年完成美丽乡村建设约90个、培育美丽乡村示范村18个。重点围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村庄绿化、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梳理村庄的问题与短板,将不同整治内容与不同的村庄类型(山地型、田园型、滨海型)等进行有机结合,根据村庄实际情况,按照示范村、重点整治村和一般整治村三个不同等级实施分类建设。进一步完善市级负责统筹规划和指导考核、区级为主体具体实施的运作机制和后续运行维护管理机制,继续推行“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的资金保障机制。

14.加强农村住宅建设管理。2018年全面完成《厦门市村庄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划定村庄管控边界,明确村庄建筑风貌特色,为村庄规划建设提供指导。加快推进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要在2018年6月底前先行完成一批村庄规划编制(修编)工作,2018年底前完成辖区50%村庄规划编制(修编)工作,2019年底前实现村庄规划编制(修编)全覆盖。加强农村建房管理,按照先规划、后审批、再建设的原则审批村民建房。新建村民住宅的宅基地应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层数控制在三层以内,同步设置三格化粪池;新建村民住宅应设置坡屋顶,坡屋顶投影面积不少于建筑占地面积的70%,鼓励对既有住宅实施“平改坡”及裸房整治。鼓励各区按照“四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统一管理)的模式建设农村住宅小区,化解宅基地供需矛盾。统筹安排村庄整治与拆除的年度计划和方案,鼓励村民在符合安全规范的前提下,主动对违建进行整改。在村庄整治和农村住宅建设中注意保护闽南古厝,并盘活利用。加强新增的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以下简称两违)行为的责任追究,督促综合治理相关责任人履行职责,实现新增违建“零形成”。拆除新增两违,对违建当事人一律不得给予任何形式的奖励和补偿。各区政府可对两违治理工作中取得突出成效的相关单位及工作人员给予奖励。

15.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处理和分散式处理项目建设,2018年完成346个自然村项目建设,实现流域范围内农村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2020年实现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进一步推进146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补齐农村生活垃圾设施、设备和人员短板,力争2020年实现生活垃圾治理城乡一体化。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计划新建农村公厕13座,力争到2020年每个村庄有1-2个水冲式公厕,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厕所全覆盖。实施乡村绿化行动,全面保护古树古木,推进镇村公园、农村公园绿地建设,争取每个村庄建设一座公园。

16.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建立河道养护长效机制,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2018年开展100多公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将溪流两侧50米区域范围规划建成休闲公园,2020年前全面完成岛外九条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全市主要流域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超过90%。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调整改革试点,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继续推进山体林相改造,实施封山育林、开展生态景观林建设,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0%以上。实施“清洁土壤”工程,以耕地为重点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设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类别划定并实行分类管控。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完善生猪退养后复养返潮管理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通过举报、巡查、惩戒等措施和手段,严厉打击复养返潮行为,巩固生猪退养成果。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每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亩。持续推进五缘湾、马銮湾等海域生态修复,持续开展增殖放流、全面清退海上养殖,加大渔业资源保护力度。实施九龙江厦门湾排污总量控制,完善海漂垃圾保洁、处置和监管机制。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落实区、镇(街)农村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17.完善城乡防灾减灾体系。实施常态化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水利水毁设施修复,推进安全生态水系、防洪防潮工程、蓄水工程、引调水工程等项目建设。提升气象服务“三农”能力。落实重大动植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制度,实行集中强制免疫行动,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加强森林防火,提高防火装备水平,强化专业消防队伍建设,开展航空护林,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推动“智慧海洋”工程建设,加强沿海渔港建设,进一步提升避风能力,完善海洋观测网,实施海洋渔船通导与安全装备建设项目,做好厦门市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提升海洋灾害预警预报能力。


五、立足乡风文明,焕发农村社会新气象

18.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快农村社区书院建设步伐,不断增加农村书院数量,并充分发挥其思想道德宣传教育的功能作用。开展移风易俗行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弘扬诚信文化,净化社会风气,树立文明乡风。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启动新一轮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到2020年区级以上文明村比例达80%以上。

19.弘扬闽南优秀传统文化。切实保护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积极培育新乡贤文化,大力弘扬闽南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特区文化等。深化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支持农村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及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承发展。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等。

20.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区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加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到2020年实现镇(街)综合文化站、村(居)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100%。落实国家“十三五”全民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规划,开展海洋科普宣传教育,推动渔区文化阵地建设,到2020年前建设全市渔区海洋科普宣传教育基地8个。大力推行托管型、联办型等模式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把基层图书室和农家书屋纳入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之中,充分利用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资源提升基层公共文化供给能力。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文化公共产品和服务。推进镇(街)实体书店和数字影院建设,加强乡村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建设,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贴近农民推出具有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完善区级、镇(街)、村(居)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系,加快建设步道网络,构建“15分钟健身圈”。

六、立足治理有效,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2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抓镇(街)促村,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以新一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严格执行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不断创新和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责和事权范围,推进落实目标责任、民主评议和星级考核等制度。健全镇街领导驻村包村、村干部坐班制等工作制度,落实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健全完善市直部门和国有企业挂钩帮扶农村和选派干部驻村蹲点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管好用好驻村蹲点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切实发挥他们作用。下大力抓好村“两委”主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的能力建设,定期组织发展农村经济的业务培训、到经济发达农村考察、市内强带弱及村与村之间学习交流等,提升“三农”工作水平。坚持从优秀村“两委”主干选拔镇(街)领导干部、考录镇(街)机关公务员、招聘镇(街)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的制度,健全完善村干部成长激励机制。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切实加大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全面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22.深入推进“党建富民强村”工程。持续抓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落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因村制宜推进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探索连片发展、资源开发、物业经营、乡村旅游、村企共建、异地帮扶、跨村联带等发展模式,形成“一村一策”“一村一特色”。市直各部门安排的惠民项目要向经济薄弱村、老区山区村倾斜,新增涉农资金要集中整合用于富民强村项目。强化镇党委(街道党工委)抓好党建的主业意识,将“党建富民强村”工作纳入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基层党建述职重要内容,落实镇(街)主体责任。强化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探索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由村级党组织主要领导担任的工作机制,强化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推动农村党员干部在征地拆迁、转产就业、致富带富等方面做表率。

23.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坚持自治为基,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做好新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打击贿选、干扰选举行为,切实把好用人选人关,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探索依法完善村民小组长任职条件和选举方式。吸收台胞等境外人士、外来务工人员参与社区协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规范作用。充分发挥镇(街)纪检组织监察职能,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创新农村村民自治协商形式。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基层。持续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创新,到2020年实现全市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整合优化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打造“一门式办”“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农村“三社联动”试点,推动政府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向农村延伸,扩大购买服务范围。在村庄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维护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别法人地位和权利。

24.建设法治乡村。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向基层延伸,创新监管方式,推动执法队伍整合、执法力量下沉,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镇村调解、市区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处机制。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25.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发挥村规民约的规范作用,强化传统道德教化作用,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男女平等、干群融洽。广泛开展“五好家庭”“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选树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孝老爱亲典型,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26.建设平安乡村。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在农村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惩“村霸”和宗教恶势力,突出打击为“村霸”和宗教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职务犯罪,着力解决淫秽、赌博、吸毒、传销、拐卖等违法犯罪问题,提高农村社会治安整体水平。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完善区镇(街)村三级综治中心功能和运行机制,加快农村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和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持续开展农村安全隐患治理。加强农村警务、消防、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探索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基层服务和管理精细化、精准化。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

七、立足生活富裕,增强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

27.促进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转产增收。

落实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转产培训、就业创业等各项扶持政策。对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开展技能型培训、实用性培训、需求性培训及订单式培训,帮助被征地农民实现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引导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区吸纳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就业,支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促进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与就近工业园区、企业和公益性岗位实现对接,实现就地就近转产就业。鼓励退养渔民与有资质从事境外水产养殖的对外投资企业签订境外用工合同,搭建海洋“双创”基地、海洋“助保贷”金融平台、休闲渔业博览会平台,推进渔民转产转业的落实。全面开展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加大对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实施的推动力度,通过提高参保补助、发放保障性就业或生活补贴、实施困难家庭老人养老补贴等措施,推动农渔民参保。落实农村集体预留发展用地政策,加快推进符合预留发展用地政策的被征地村(居)用地规划落地审批进度,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城镇规划区内被征地村(居)预留发展用地审批,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被征地村(居)预留发展用地审批。积极引导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入股发展农村集体股份化项目,支持农村集体预留发展用地参与市、区租赁房试点建设。实施项目带动,各区要落实主体责任,每年启动实施一批项目,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制定完善用地监管机制,防止出现“小产权房”或“以租代售”等现象,保障村民及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

28.促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建立健全面向城乡劳动者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职业培训体系,加强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创新“1+x”模式,开展创业定制培训,提高创业增收能力。进一步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与创业工作,推进就业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机制,开发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助残服务、交通协管、保洁、绿化等公益性岗位,力争到2020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开展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开展渔民学历和职业培训,培养专业渔民。

29.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农村公路、供水、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路网提升,2018-2020年计划投资3亿元,每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0公里以上,完善农村公路安保、绿化路灯等交通配套设施,推广生态景观公路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同安区、翔安区农村自来水进村入户工作,到2020年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0%以上。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网供电可靠率提高到99.95%。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网络覆盖步伐,到2020年,实现所有行政村通高速宽带、农村家庭50兆比特每秒以上灵活选择。

30.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坚持农村教育优先发展,健全农村幼儿园经费补助、园舍建设、师资配备机制,提高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实施“名校出岛”和“腾龙换凤”战略,推动一批优质学校到农村地区建设实质性分校,通过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开展合作办学、师资交流等形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办学差距。扩增岛外医疗资源,新建综合性公立医院向岛外倾斜,加强岛外医院建设、岛内医院与岛外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完成全市镇(街)、村(居)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每个街道(镇)配置1所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完善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每个行政村设置一所卫生所,人口或者自然村较多的,可增设村卫生所。加快农村幸福院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到2020年全面建成农村幸福院(含老年活动中心)151个。对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将符合条件的农村特困老人全部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按本人意愿合理安排分散供养或集中供养。继续完善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逐步增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提供均等社区活动和慰问服务。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残疾人服务。


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

31.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2018年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现承包土地信息联通共享。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逐步建立规范高效的“三权”运行机制,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可以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精神,加快构建我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实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多种适度规模经营。

32.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用好农村集体预留发展用地政策。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允许各区政府以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因地制宜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不突破建设用地规模、不破坏生态环境和人文风貌的前提下,统筹农业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优化耕地保护、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在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优先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用地,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预留少量(不超过5%)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零星分散的单独选址农业设施、乡村旅游设施等建设;安排一定比例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专项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产业融合发展。在符合相关规划前提下,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用于小微创业园、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2018年继续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工作。

33.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8年基本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2019年基本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推进同安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工作,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到2020年全市有经营性资产的村镇基本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维护进城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上述权益。

34.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对农村各类改革试点试验的指导和督查,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加快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国有农场企业化改革,剥离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培育水权水市场,探索开展水流产权确权试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海域资源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厦门海洋产权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创新海域出让方式,全面推进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

九、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35.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激励计划,继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每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专题培训5000人次、海域退养渔民专题培训1000人次。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鼓励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模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

36.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区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自主权。建立区管校聘的教师管理体制,推进区域内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乡村教师队伍的培养补充、交流轮岗、培训提高、待遇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加快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培养,优化乡村医生队伍结构。开展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点,推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鼓励执业(助理)医师到村卫生所执业。落实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险与老年乡村医生生活补助政策,加强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加大对休闲渔业、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文化推广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扶持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37.鼓励各类人才到乡村创业创新。整合落实扶持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参与创业创新。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通过多种方式返乡兴业、回馈故里。全面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围绕水产养殖、果蔬种植、种苗业、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广泛发动我市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农业技术专家成为科技特派员,鼓励其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创业和服务,逐渐形成“科技特派员+企业+农户”“科技特派员+协会+农户”“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农户”等多种服务模式;创新选派方式、利益分配、政策供给等工作机制,加大科技人才选拔力度,促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向二三产业拓展,每年选派科技特派员180人次以上。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权益。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

十、强化投入保障,拓宽乡村振兴投融资渠道

38.坚持将“三农”投入作为财政支出优先领域。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分类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以部门为单元探索实施“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赋予区级整合权限。做好涉农项目前期工作,加强涉农项目库建设,加快涉农预算执行进度,减少财政资金结余结转,盘活涉农沉淀资金。实施支农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健全支农资金正向激励机制。推广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农民(渔民)对直接受益的乡村(渔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

39.拓展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建立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用好人民银行抵押补充贷款(PSL)资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探索股权债权融资等多种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基础设施领域主体和项目发行各类企业债券。鼓励各区政府和社会资本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

40.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带动作用。鼓励支持市、区属国有企业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原则,按照市场化运营机制,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的主战场。结合国有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经营等领域的丰富经验,通过直接建设、投资开发、股份合作等方式开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集体用地建设、村庄改造与建设等项目。发挥国有资本的带动效应,注入新活力,加快形成产业发展、融合发展、聚合发展的良好局面,与乡村实现共建共赢。建立市级国资主管部门与各区的常态化沟通管道,建立市、区国企参与项目建设的激励机制,研究出台国企参与开发建设的项目用地个性化审批制度,充分发挥国企带动作用,按照“村(居)自愿、互惠互利、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探索建立具有厦门特色的“国企+村(居)”合作建设发展模式。

41.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力度,在有效防控风险前提下,确保全年涉农贷款投放稳定增长。继续推进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厦门市农业担保有限公司等政策性担保公司为涉农贷款提供低门槛、低费率的政策性担保服务。积极推动农业生产设施产权抵押贷款和生产订单、农业保单融资,创新海域(滩涂)使用权等特色化抵押贷款产品。开发适应我市林业经营特点的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建设,到2020年实现镇(街)的银行物理网点全覆盖,行政村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探索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天气指数保险试点。落实渔工、渔船政策性保险补助及远洋水产品回运补助。

十一、坚持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42.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各级书记齐抓乡村振兴,区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建立市、区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和指导市、区乡村振兴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各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做好协同配合,形成乡村振兴工作合力。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建设,按照《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有关规定,做好党的农村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工作。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报告制度,区、镇两级党委政府每年要向上级党委政府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建立区镇(街)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大力宣传各地区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丰富实践,营造乡村振兴良好氛围。

43.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注重选派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进入区、镇两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确保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分管领导真正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拓宽区级“三农”工作部门和镇(街)干部来源渠道。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干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44.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制定厦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编制各区、镇(街)乡村振兴具体规划或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和2022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各区、各相关单位要按照本实施意见,研究制定2018-2020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纲要,抓好年度目标任务的落实。

实现乡村振兴,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迎难而上,埋头实干,开拓进取,努力为我市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安溪将传统产业拓展到海外 开辟乡村振兴新天地

即时 | 2018-03-31 08:01

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习近平

产茶千年的安溪县,近年来借力“一带一路”建设,将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拓展到海外,为乡村振兴开辟新天地——

“观音”出海 “茗”扬世界

东南网3月3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 通讯员 吴清远)

安溪铁观音茶,最富闽派特色的传统农产品之一。近年来,在完成国内布局后,安溪政企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出海,逐渐成为众多安溪茶企的新追求,也带动了茶乡的振兴。

激活海丝基因

在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博览馆茶史厅内,一张张图片、一组组数据,让人们走进并沉浸于这段深厚的辉煌茶史。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幅海丝茶路的地图。

安溪产茶千年。早在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港的兴起,溪茶就流入东南亚、西非、北非等58个国家。1877年,由厦门港出口的乌龙茶年达9万担,其中大部分是溪茶;20世纪30年代,安溪人在东南亚开设的茶号达100多家。

如今,如何激活千年海丝基因,重现溪茶昔日辉煌?

“经济新常态下,各大茶类群雄并起,安溪铁观音国内的销售面临新的竞争压力,市场空间被压缩。新形势下,借力‘一带一路’释放的红利、拓展海外市场,是安溪茶业做大做强做优的不二法门。”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一语中的。

安溪县领导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的今天,安溪茶企不应满足于当国内行业的“老大”,而要以更高的发展定位,以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安溪茶叶公会会长王文礼说,当前全球实体经济低迷,在海外市场开设专卖店、办事处和分公司,各项成本都相对低廉,是绝佳时机。同时,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时代,为溪茶以更大的步幅走向世界提供了新路径与新机遇。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茶企龙头领头

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众多安溪茶业龙头企业,充当了“领头羊”——

2010年,英国前副首相普雷斯科特访华,现场品鉴华祥苑铁观音,并成为华祥苑儒士会员俱乐部的首位会员;2011年5月至今,八马全球巡回品鉴会,先后在德国柏林,波兰华沙、克拉科夫,捷克布拉格等50多个城市举行;2012年,八马、华祥苑、中闽魏氏、坪山、三和联合以“安溪铁观音”大品牌在法国巴黎开设营销中心,强势进军欧洲市场。

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和茶业生产的安溪铁观音分别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中意建交45周年、中希建交45周年的纪念茶,成为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的重要元素;2016年,三和与意大利总统府联办“从古丝路到新丝路”展览;2017年3月,华祥苑与英国中华总商会签订了茶叶经贸合同;12月,华祥苑组团走进墨西哥,并签订相关合作合同;目前,华祥苑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形象店装修扫尾,将于5月开业。

众多安溪铁观音企业动作频频,吹响了安溪铁观音国际化的号角,承载缕缕茶香的海丝茶路仿佛从尘封的历史中复活。溪茶的运输方式改变了,但通道依然复制当年轨迹——从安溪出发抵东南亚各地,直至行销全球,由东南亚扩大到日本、欧美,拓展至俄罗斯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1.6万吨,居全国首位,为国家创汇超1亿美元,成为中国茶的一张“世界名片”。

政府助力出海

在安溪铁观音国际化过程中,当地政府始终扮演着推手的角色。

去年,县领导分别率团远赴俄罗斯、越南、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推介溪茶,为安溪铁观音在当地设立营销中心和茶文化推广中心布局谋篇;县政府多次组织茶企,赴海外学习,到印度、斯里兰卡学习生态建设、品牌的塑造与推介等,取“国际经”。

面对众多茶企“走出去”的冲动,政府一整套扶持组合拳一路相伴。

“安溪先人一步,在46个国家注册了‘安溪铁观音’商标。”高向荣介绍说,政府以整体品牌在海外注册,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协助企业获得海外食品绿色认证、鼓励茶企赴海外设分支机构等多个方面,为企业助力。

质量安全是茶业永续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安溪先后组织全县近千家企业,培训美国USDA、欧盟BCS等最新认证知识,强化产品质量。此外,该县还注重铁观音茶文化推广,鼓励企业将茶文化元素融入销售过程,大力向海外消费者普及铁观音茶文化。以法国营销中心的“福德茶”为例,该中心的装饰,就是在安溪县政府指导下完成的。

与此同时,近年来,安溪县委、县政府通过中法文化论坛、“闽茶海丝行”及安溪主导的“中国茶、丝路行”等活动,展示茶文化、打造茶品牌、引领茶消费,用茶的视角和语言讲述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如今,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正在接受安溪铁观音茶。以新加坡南苑茶庄的上等铁观音茶为例,目前已卖到每500克2000新币以上,主销高尔夫球场等高端场所,茶叶供不应求。

“安溪将充分用好‘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机遇,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建设世界茶叶加工中心、茶机械茶配套生产中心、茶叶贸易中心和茶文化旅游中心,锻造世界级安溪铁观音品牌。”谈及安溪茶业未来,高向荣胸有成竹。

推进乡村振兴 让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

即时 | 2018-03-30 21:28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农业之于人类生存发展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农业的兴衰,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农业农村现代化一直是短板和薄弱环节。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尽快补齐农业现代化这块短板,下大力气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重点是完善农业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补齐短板,建设美丽乡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政府需加大农村民生工程投入力度,完善农村水、电、路、气等基本公共基础设施,加快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农村道路、电网改造、危房改造等方面的建设。要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培育农业现代产业体系,消除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出问题是龙头加工企业尚未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和法律体系没有明确建立。市场、企业、基地、农户等资源要素,需要通过制度完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础是健全完善农民基本生活生存保障体系,消除贫困,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让亿万农民过上幸福美好的富裕生活。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大批农村青年人不断向城镇迁移,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村庄“空心化”趋势日益严重。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必须把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重点培养务农队伍、支农队伍、管理队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环节。通过技术培训、政策扶持等措施,留住一批拥有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从事农业,吸引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现代农业,才能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作者:刘英,系甘肃行政学院教授,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

1  2  3  4  5  6  7  8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