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县康美镇铜钵村谢女士失去独生儿子,县、镇计生部门及时为她办理再生育手续,还给予其经济援助。谢女士于今年9月9日重新生育一名健康男孩。婴儿出生第40天,计生部门、计生协会人员上门祝贺,谢女士(右一)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省计生协会联合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与困难失独家庭结对帮扶活动。
东南网12月2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谢婷 实习生 张萍萍)
阅读提示:近年来,从推出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扶制度开始,我省陆续推出各种扶助失独家庭政策,福州、泉州、三明等地也纷纷从提高救助金标准,从建立医疗救助、心理辅导机制等方面探索关怀路径。与此同时,在各地计生协会的组织下,不少义工走进这些家庭,为他们带去了持续的温暖。然而,面对这部分特殊群体,系统的制度化帮扶措施仍需完善。
据初步统计,我省现有失独家庭2062户,失独父母3614人,其中女方年满49周岁以上的有1008人。近半数失独父母年过五旬,独生子女的早逝让这些家庭面临养老、医疗、心理等方面的困境。如何让失独父母老有所依,成为当前社会关心的话题。
德化县龙门滩镇计生志愿者上门为失独家庭办理生育服务证。
政府关怀,摸索破题良方
2011年11月,武平县十方镇十方村村民肖可乾(化名)的11岁独生儿子不幸意外身亡。他和妻子曾一度沉浸在深深的悲伤之中,难以自拔。得知这一情况,省、市、县计生协会人员以及镇有关负责人先后上门慰问,鼓励他们树立生活信心。
肖可乾夫妇有再生育需求,十方镇计生办主动为他们办理了生育服务证,并邀请县妇幼保健院医生专门为他们提供优生优育咨询、孕期保健等服务。县计生协会为他们送上了1万元的“幸福工程”项目资金,并协调解决了2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帮助他们发展山庄饮食店。
肖可乾夫妇振作精神,山庄饮食店生意日益红火。今年4月,他们又添了个胖小子,家里重新有了笑声。
“在失独家庭中,肖可乾的这种情况是比较乐观的,毕竟他们正处盛年,在创业和再生育上都还有优势,只要政府帮一把,他们就能走出阴霾。”省计生协会相关负责人说。然而,不少失独父母面临着年老后失去生活依靠和来源,有的家庭还要担负起抚养孙辈的重任,对于他们的帮扶,涉及经济扶助、医疗救助、生活照料等多个层面。为此,我省各地探索了多种帮扶路径。
厦门市对特困失独家庭实施专项养老保障和住房专项补助政策;三明市计生协会明确紧急救助金不低于5000元,进行经济援助、结对帮扶等;泉州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决定将失独家庭经济援助标准由每人每月400元提高到1000元,较大地改善了困难家庭的生活;泉州泉港区财政每年从社会抚养费中提取2%作为失独专项经费,下拨到计生协会账户单列科目列支,并将紧急救助金提到最高4万元,特殊扶助金标准提高到1200元。
三明市积极引导和帮助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失独家庭夫妇入住安养院,实行集中供养,享受“三无”人员(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补助待遇。
三明为失独家庭夫妇免费办理计生意外伤害保险。(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义工送暖,抚慰精神创伤
“年轻生命的飘逝,带走了年迈父母的寄望,留下了无尽思念。”
对于不少失独家庭来说,精神上的打击可能会导致接下来的生活一蹶不振。如何抚慰他们的精神创伤,成为帮扶者们面临的一道难题。
“失去亲人的巨大悲伤,外人很难劝解。”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富强是泉州计生协会心理辅导队的一名义工,他说,失独家庭的心理帮扶对于很多同行来说都是新命题,自己最初面对时也常充满无力感。
然而,对于专业心理咨询师来说,这是对受助者的不负责任。针对这些问题,泉州市计生协会为义工们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对失独人群的案例分析、心理规律的了解,让他们掌握不少实用的心理援助技术。
“培训后,我们心里有底了。”刘富强说。现在,他会先从打开失独者心中的“顽结”着手,在开解中和受助者交流一些能起到安慰作用的生死观。譬如,刘富强会开导受助者:“人生有风有浪,有离有合。孩子已经去世了,但他并没有离开,他只不过完成他在世上的工作。你们能勇敢
地、好好地生活下去,相信也是孩子的最大愿望。”这会让失独者们感觉到温暖,让其可以慢慢接受与亲人分别的事实。
此外,义工们还发现,不同的家庭在失独后,面临着不同的困难。有的家庭担心养老没有着落,有的家庭经济陷入困境,有的家庭有生育或领养需求。在此情况下,一对一帮扶显得尤为重要。
泉州师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主任林永乐为当地失独家庭建立了一个心理辅导中心,为每个家庭配备了一对一的辅导专家,并且专家至少要到失独家庭走访3次。“失独者普遍心理脆弱,敏感、自卑。在他们看来,每提起一次自己的遭遇,就像是在他们的伤疤上多划了一刀。专人辅导帮扶,可以建立信任感,有助于心理疏导的成功。”
此外,林永乐还打算创办“沙龙服务”。“这样可以为失独家庭提供一个倾诉平台,让他们抱团取暖,相互表达,吐露自我内心的伤痛,同时相互鼓励安慰。这有助于失独者与他人接触,增加其社会交流,并通过团体力量来使失独者得到心理上的寄托。”
“抱团取暖”的方式,在三明市取得了成功。三明市的欧女士,是该市计生协会心理疏导服务队黄晓梅医师的辅导对象之一。几年前,欧女士的孩子因见义勇为牺牲,中年丧子让这个家庭陷入极大痛苦。夫妻两人无法沟通,最后导致离婚。黄晓梅医师引导欧女士积极倾诉,还让她参加群体公益活动,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存在感。现在,欧女士走出心理阴影,还能现身说法劝导别的失独家庭渡过心理难关。
在帮扶不同对象的过程中,义工队伍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一方面,他们将政府的各项帮扶政策及时传达给失独者,让他们遇到问题时可以有效求助;另一方面,也将失独者的诉求反馈给政府,为政府出台帮扶政策提供建议。
重在化解养老之忧
“各地政府的扶助政策、社会的关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失独者的现实困境。未来应多部门合作,形成精神抚慰、经济救助、养老保障、医疗救助等多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尤其在养老保障方面,要以‘制度手杖’帮助他们安度晚年。”林永乐说。
“有些失独老人一想到因无人担保无法入住养老院,生病时无人护理,动手术无人签字,身后无人料理后事等,就十分痛苦。老无所依,是所有失独家庭最担忧的事。”据省计生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在调研过程中,确实发现部分养老院因老人无子女签字,拒收其入院的情况。
对此,黄晓梅建议,政府可设立专门机构为失独群体服务,明确功能职责,负责失独群体的养老、治病以及身后财产处理等事项。条件允许的地区,可设立失独者敬老院,并开展临终关怀等服务,不让失独者“孤独终老”。
省计生协会相关负责人建议,我省应完善失独家庭养老体系,根据个人意愿分别安排。愿意到养老院养老的,简化入住养老院手续,并参照“三无”人员和“五保户”待遇,免除养老费用;愿意在社区养老的,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开展生活照料、上门诊病等服务,所需经费根据失独家庭经济情况,由政府全部或部分承担。此外,失独家庭有再生育意愿的,人口计生和卫生部门要提供再生育所需的技术服务,经费由省级财政承担。民政、公安等部门对失独家庭在办理收养手续方面给予简化和便捷服务。
此外,业内人士也认为,失独是一个社会问题,对失独者应建立长期照护的保险制度,既包括社会保险也包括商业保险,长期照护保险的建立应该加快进程。而国家在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同时,壮大社会救助体系同样不可或缺。社会上应组建专业帮扶失独老人的公益组织,民间团体和社区工作者要针对老年失独者不同的境遇进行个性化的志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