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陈俊毅) 在敬老院里生活的孤寡老人,本身就需要社会关心和帮助。然而,在漳平市双洋镇敬老院,有这么一位耄耋老人,十年捡废品省吃俭用,却将节省下来的1.4万多元钱资助公益事业,被大家称作“五保户雷锋”。 4月初的一天上午,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走进双洋镇麟山塔和烈士陵园修缮理事会办公室,他就是双洋镇敬老院五保户院民陈礼东。 “你好,我来捐款。”陈礼东从上衣内衬袋子里拿出一个布包,一层层打开,一大沓皱巴巴的各种面额的钞票露了出来。 “陈老又来捐款啦!感谢感谢!”理事会会长赖荣灶急忙迎了上来。 对于陈礼东,赖荣灶已十分熟悉,麟山塔和烈士陵园的每一次修缮,这位老人都踊跃捐款,或几百或上千。 陈礼东将布包里的钱递给工作人员,经清点共3000元。工作人员要登记名字,他却连连摆手,像前几次捐款一样,老人还是执意不肯留名。 在理事会对外公布的捐款名单上,有好几笔款项后写着“无名氏”。赖荣灶告诉记者,这些钱都是陈礼东捐的,三年多来,老人为双洋镇各项公益事业共捐款1.4万多元,仅为修缮陵园就捐了7100元。 一位孤寡老人何来这些钱?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如此热心做公益?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陈礼东的“家”。 陈礼东住在双洋镇敬老院,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干净整洁,只有简单的生活用品。老人生活十分简单,不抽烟不喝酒。他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却喜欢读报写字,兴致来了还会哼上几句红歌解解闷。 屋外的小阳台上,一个蛇皮袋和散落在旁边的一些矿泉水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这是我早上出去捡的,运气好的话,一天能捡好几十个呢。”陈礼东一边收拾瓶子一边说。原来,从2004年开始,陈礼东坚持每天捡废品,天刚蒙蒙亮就出门,早饭、午饭后再出去,一天三趟,风雨无阻。 “现在政策好,对五保户不仅各种费用全免,逢年过节还发补贴。”双洋镇敬老院工作人员老王对记者说,他们劝了老人好几次,怕他那么大年纪累坏了身体,可是他还是坚持捡废品,然后把省吃俭用省下的钱都捐了出去。 陈礼东的事迹在当地传开后,引起强烈反响,带动不少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据了解,修缮麟山塔、烈士陵园、青云桥等公益项目现已收到群众捐款30多万元。 “我以前生活很苦,现在有了政府照顾,不愁吃不愁穿。我平时也没事,就捡点废品,把剩余的钱捐出去,用自己的一点力量为社会做点事,算是对社会的报答吧。”谈到捐款原因,陈礼东动情地说。 记者手记>>> 采访结束后,记者特地到双洋镇麟山塔、烈士陵园及青云桥看了看。经过各方努力,这些修缮工程有的已经完成,有的正在施工。看着眼前情景,回想采访时所见所闻,记者心生敬意。这1.4万多元钱,或许对于这些工程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对于陈礼东来说是一笔巨款,而老人身上焕发出的公益精神以及其示范作用更显弥足珍贵。 这位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孤寡老人,本着知恩图报的朴实想法,用平凡善举生动地诠释了“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在为这位“五保户雷锋”喝彩的同时,更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身边的公益事业中去,让这样的正能量心手相传。 |
相关阅读:
- [ 04-08]张嵘:超越诉讼的追求
- [ 04-08]罗增寿:30年,他在慈善路上一步不停
- [ 04-04]陈萍:做旅客的贴心人
- [ 04-03]郭宜良:乐当村民致富的铺路石
- [ 04-02]陈美龙:群众利益就是职责所在
- [ 04-01]张银珠:帮助贫困生,收获快乐
- [ 03-27]诏安县秀篆镇龙镜里村“憨人”老王与路的故事
- [ 03-26]姜小鹰: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