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3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通讯员 陈清) 从沈海高速霞浦三沙互通口下高速,出了高速公路向左拐入县道,没多久即到达霞浦县三沙镇东山村。在村委会周边,可以看见许多安置造福工程搬迁户的楼房,其中也包括1997年因实行茅草房改造而从湖家山、罗伍等自然村搬迁出来的村民。 深山里的“孤岛村” 湖家山是东山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距离东山村仅2公里。炎炎夏日,在东山村村主任陈李寿的带领下,记者向湖家山进发。 湖家山坐落在白岩里山脚下,连绵的山峰环抱着村庄,村口横亘着大龙溪,村民外出必须蹚过大龙溪。每逢雨季,溪水暴涨,村庄常常受淹。水患来临,村里的人出不去,村外的人进不来,湖家山便成了水上孤岛。 村民钟新水仍记得,过去住在湖家山时,儿子在东山小学读书,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蹚过大龙溪,雨季来临时,溪水暴涨,有时接连着十多天都无法外出上学。 今年56岁的钟新水,是过去湖家山贫困生活的亲历者。“茅草房土墙仅一人高,进出房子时都要低头以免撞到。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夏天气温高,屋内泥土为地,水汽一蒸发,不仅湿热难耐,泥地也变得湿滑,在屋内走动经常打滑摔倒。”钟新水说,“这是全村村民过去的生活写照。” 茅草房抗灾能力几乎为零。钟新水还记得,1993年台风来袭,他家茅草房的屋顶整个被吹翻,土墙也严重损毁。 湖家山村民世代务农为生,村民靠天吃饭,生活贫困。“平常都吃地瓜米,大米舍不得吃,都留着换钱做人情。”钟新水回忆说,“所谓做人情,就是亲戚间红白喜事时的随礼。” 这样的状况不只出现在湖家山,距离东山村10多公里的罗伍自然村的4户村民也住在茅草房里,生活状态大同小异。 百年山民终出山 时任东山村村主任林阿瑶回忆说,1996年,从省里到霞浦县挂职县委常委的罗志沙到湖家山走访时,感到十分吃惊。他说没想到这个年代还有这样的山村。 1997年,在闽东仍有一些少数民族群众住在以茅草为顶、泥土为地的茅草房里,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当年,我省出台了帮助闽东少数民族实施茅草房改造的有关政策和扶持措施。于是,湖家山和罗伍的茅草房开始改造。 很快,由政府无偿提供土地,并对建房提供资金补助,村民投工投劳的茅草房改造工程随即展开。 1997年底,湖家山和罗伍的13户村民搬进了全新的砖瓦房。 “房子占地面积近50平方米,水泥地、红砖墙、黑瓦顶,这样的房子对世代居住在茅草房的我们来说,是质的飞跃。”钟新水说。 如今,钟新水的房子和过去相比又有了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2007年,钟新水对原来的房子进行了扩建,将房子的面积增加到近100平方米,并新盖了一层楼,还进行了内外装修。 村民兰阿真记得,湖家山直到1994年左右才通电,村里通电后,家里买了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但因村里接收不到信号,电视机派不上用场。为看电视,他经常蹚过大龙溪到东山村找小卖部。如今对兰阿真而言,看电视早已不是新鲜事,对过去买东西都要往东山村跑 的他来说,如今他家200米范围内,就能找到五六家小卖部。 新房带来新生活 和钟新水一样,张李忠也是茅草房改造后搬迁到东山村的村民。但不同的是,今年32岁的张李忠对过去在罗伍生活的记忆已经模糊,他的记忆更多地与现在的生活有关。 从罗伍搬到东山村后的十年里,张李忠卖过早餐、做过刨冰。2009年起,张李忠开始养殖山羊。 “清明节时,我卖了80多只山羊,把羊圈里的山羊都出清了。”张李忠说,每头山羊出栏时重35公斤到40公斤,每公斤的批发价约60元,他和两个朋友合作,每年饲养山羊近200头,效益不错。他还管理十几亩西瓜田。 2009年,张李忠在陇头村离沈海高速三沙互通口约1公里的地段买下了一座5层半的楼房,一家人搬出了当年茅草房改造所得的红砖房。“这里离高速公路很近,交通十分方便。”张李忠说。 走进张李忠的新家,记者看到房子临街的店面被充当成车库,里面停放着一部小轿车,房间的角落堆放着早餐车、桌椅、店铺招牌等,墙边的一个纸箱里放着两根钓竿和一个电脑主机。 张李忠告诉记者,去年他在霞浦城关买了套房子,为方便往返买了这部小车。“从三沙互通口上高速到霞浦城关,仅需20分钟车程。” 说起业余时间的休闲,张李忠指着钓竿告诉记者:“平常有空的时候,我喜欢和朋友出海垂钓。” 在张李忠看来,和大山里靠天吃饭不同,山外交通便利、信息发达、就业机会多、致富项目多,只要肯努力,生活会越过越好。 东山村村主任陈李寿介绍,如今在东山村村委会周边,安置着茅草房改造及造福工程的搬迁户120多户,这些村民有的仍回到旧村从事生产。如今随着道路的修建,交通已经十分便利。在东山村和陇头村内的10多家企业,为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去年东山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8000元。 |
相关阅读:
- [ 06-24]福建造福工程增70个安置区 搬迁户每人可获得3000元
- [ 06-23]连城培田村:造福工程解了古村居民“三愁”
- [ 06-20]三明莘口镇造福工程溪口安置点:新家建在公路旁 打工就在家门口
- [ 06-16]罗源庭洋坂造福新村: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是搬迁最大动力
- [ 06-13]建阳:告别“夺命溪”,搬迁户的日子安稳又踏实
- [ 06-09]长汀县三洲镇小溪头村:花果山依然飘香 搬迁户天地更宽
- [ 05-29]福建造福工程走过二十年:造就一番新天地 福到农家感党恩
- [ 08-19]三明市5500农户将获造福工程危房改造补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