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万旗公司利用尾矿生产的色釉陶瓷烛台。(资料图片) 生态经济扮绿千年瓷都 9月11日,德化县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建设规划通过国家环保部评审,这是福建首个在获得国家生态县命名基础上通过评审的县市区。 这个历时一年半编制完成《规划》,提出了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等在内的生态文明建设框架。参与审核认证的专家组认为,德化生态建设能与工业发展充分结合,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致力建设绿色瓷都和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卓有成效。 多年来,德化人苦心钻研技术,用多次能源变革解决了陶瓷业节能减排的难题;现如今,德化借循环化改造的东风,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走上一条节能减排与工业发展齐头并进的新路子。 薪材—油电—天然气—微波,“能源革命”保住青山绿水 千百年来,德化陶瓷业都是以薪炭材作为燃料。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德化陶瓷业开始大发展,大量的树木被砍倒,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严重的森林危机和工业污染让德化人意识到,用森林换工业增长行不通。 怎么办?积极思变的德化人开始研究替代木材的能源。从1991年开始,在政府的引导下,一方面,陶瓷企业潜心研究窑炉技术改造,终于完成以电代柴烧瓷、以天然气烧瓷的两次能源革命;另一方面,德化大力发展小水电,为陶瓷业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 如今,德化县1400多家陶瓷企业已全部完成以柴油、电能、液化天然气等高效清洁能源的改造。德化县的森林覆盖率已达77.7%,位列福建省第四。 成绩面前,德化并未停止对陶瓷业节能技术的探索。陶瓷烧成技术、控制技术和配方技术,新技术在政府引导下层出不穷。德化县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苏俊基说:“我们每年投入2000万元资金到陶瓷产业,用于奖励科技创新,因为节能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所以企业积极性非常高。” 值得一提的是,用微波辅助电气烧瓷技术,让德化正酝酿“第三次能源革命”。在顺美集团的陶瓷烧制车间,记者看到,一台体积稍大的烧制设备独具一格。“这就是我们研发出来的微波辅助烧成设备,与传统设备相比,它可提高大件瓷器的成品率,实现综合节能15%左右。”主导技术研发工作的顺美集团董事长郑泽悦说,“目前,这项技术的应用推广项目正在申请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能4万吨标准煤。” 尾矿、废水、废瓷、石膏回收,循环经济助力工业增长 本无一用的矿渣摇身一变,成为畅销的新型环保建材,近日,一条总投资数百万元的循环工业生产线在德化阳山投产。大量尾矿废渣顺着管道被源源不断地送到生产车间,经过多道工艺处理后,变成了一块块砖头。 “吃掉”废弃资源,“吐出”工业产值,“省去”能源消耗,是这条生产线的特色所在。每年,它可“消化”尾矿渣和废弃的煤矸石10万吨,节约原煤3600万吨,同时,为德化县增加3600万块多孔空心砖的工业产值。既能实现节能减排,又能带来工业增长。 在德化,阳山这类项目不是孤例。自2012年德化成为福建省首个循环经济试点县份后,截至今年8月,德化147家企业的227个循环化改造项目已先行获批,计划总投资额7.1亿多元。据德化县陶瓷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其中202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如火如荼的工业循环化改造,使在德化生根发芽不久的新型节能环保产业迅速成长。据德化县委书记吴深生介绍,当前,德化静脉产业的产值,已经占该县工业总产值的10%左右,成为德化工业的新增长点。 一组统计数据印证了德化县工业增长的速度,2013年,德化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20亿元,同比增长18.6%。今年1-7月,德化县GDP同比增长11.6%,其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 工业增长成绩不俗,节能减排同样建树颇丰。德化县环保局长方文才介绍,自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来,德化县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由2011年的0.84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3年的0.69吨标准煤/万元,每年均能完成节能任务。德化每年回收废石膏模20多万吨,年节约成本6800万元,年利用铁、黄金等金属尾矿20多万吨,增收节支约2300万元,完成减排任务同样没有压力。 |
相关阅读:
- [ 09-18]一泡桂岭红 几多脱贫梦——山区贫困村岭后的致富求索
- [ 09-16]“文化”坦洋,以传统哺育现代
- [ 09-15]漳州芗城区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少用地:为绿色留地,为发展添力
- [ 09-14]《百姓富生态美·若干个怎么办》:山区农村如何留住壮劳力
- [ 09-14]厦门:名专家下到社区,大医院办到社区
- [ 09-12]解码利用低丘缓坡解决工业用地的“龙岩模式”
- [ 09-11]《百姓富生态美·若干个怎么办》:养殖业如何升级
- [ 09-10]过半劳动力外出乡村面临空心化 看沙县的新农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