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建经济 > 正文

泉港德化努力破解节能减排与工业增长的矛盾

2014-09-22 08:43: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一道考题两种解法

如何破解节能减排与工业增长的矛盾,泉港与德化做出了各自的尝试与努力。

东南网9月2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阮锡桂 戴艳梅 游笑春 通讯员 肖咸强 寇婉琼)

泉港石化:循环+集约=绿色

在林德气体公司,工人在作业线上操作。

在刚刚闭幕的“9·8”投洽会上,泉港赢得了全球石化仓储运输巨头奥德费尔集团的青睐,一个投资总额达5亿美元的“巨无霸”石化物流基地有望落户。奥德费尔选择泉港,除了看中泉港现有石化产品的物流量外,也因为南山石化片区几个即将投产的石化产业链大项目,投产后,相关中下游及配套项目必将跟进,物流运输需求将“滚雪球式”地增长。而在去年,泉港实现石化产值673亿元,名列“中国石油化工园区20强”第6名。

与此同时,2014年6月,泉港入选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其实施方案在评审中综合得分名列第六。

是什么,让泉港的工业发展与节能减排齐头并进?循环经济扛起了这面大旗。

延长产业链将物料“吃干榨尽”

没有林立的烟囱,没有刺鼻的气味,只有排列整齐的厂房、架设井然的管网和笔直矗立的风光互补LED路灯。甫抵泉港,这个石化新城,与印象中的石化园区判若两然。

废水、废气、废渣,去哪了?

在泉州林德二氧化碳气体有限公司,我们改变了对废气的固有认识。

来自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二氧化碳尾气,通过1公里多长的管道进入该公司车间,经脱硫、压变吸附、气体分离、提纯精制和低温液化,变成纯度达99.95%的工业级二氧化碳产品,发往我省沿海地区造船企业、工程机械等企业,用于作焊接保护气体。而在该公司附近的恒河化工公司,下一步将使用液体二氧化碳生产碳酸二甲酯。

泉州林德二氧化碳气体有限公司管理人员介绍,以年产6万吨液体二氧化碳计,每年就直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6万吨。在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同时,满足了地区市场的生产和商业需要,带来经济效益。

在泉港构建的石化产业链中,“让上家的产品或废料成为下家的原料”的思路,贯穿始终。

泉港区委书记洪自强说,基于“产业链建在循环经济上”的理念,泉港对区内企业可供的产品、副产品以及产生废弃物,进行建档和分类,并以此来规划设计产业和招商项目,以形成关联度高的石化产业链,最大程度地实现对物料循环和吃干榨尽。“我们实施项目准入评审制度,项目必须能在产业链上找到合适位置,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否则不能入驻。”

目前,泉港形成以联合石化为龙头,以聚丙烯、烧碱等中游项目为延伸,以塑胶、塑料等下游项目为配套的石化产业链,形成“资源—产品—可再生资源”封闭式流程”,其关联度达85%。2013年泉港石化产值达673亿元,循环产业链上的企业就贡献了127.8亿元产值。

效益的指挥棒,让全流程的绿色和零排放成为泉港石化业界的共识——

福建联合石化公司投建硫黄回收装置,使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变成硫黄;实施催化烟气能量回收技术,利用废气发电、供热,每小时可节省燃油2.6吨。

南埔火电厂则从最初单一发电变成资源综合利用的佼佼者:发电产生的余热输送到周边企业作工业蒸汽,煤渣运去做蒸压砖原料,脱硫产生的石膏也用于生产新型建材原料,通过循环水回收改造,年节约原水36万吨,废水处理后用于煤场喷淋、厂区绿化、煤灰调湿等。

东鑫石化投资5.67亿元建设了省内首套环己酮生产线,其中投资近2亿元建设一套污水处理和废气回收装置,不仅实现了污水达标处理,还通过回收处理生产出化工原料碳酸钠,使其成为泉港石化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

泉港石化工业区建设发展公司副总经理陈庆芳说,泉港去年石化产业废旧资源综合利用量达16万吨,目前10万吨/年食品级二氧化碳、2万吨/年废催化剂回收利用、2.5万吨/年火炬气回用、2.3万吨/年丁二烯装置尾气回收利用等多个项目计划上马,2018年废旧资源综合利用量有望实现90万吨的目标。

一体化集约发展带来“共赢”格局

8月30日,在泉港石化工业区南山片区福建联合石化公司环氧乙烷/乙二醇项目工地,一台重1583吨、高105.75米的洗涤塔,成功实现一次性整体吊装就位。这标志着该项目设备全面安装阶段取得关键性的节点胜利,为年底实现投产奠定基础。

对于这样的大手笔项目,福林气体生产运行部经理孙永辉早已见惯。在泉港待了整整10年,孙永辉眼见着一片片荒地先是成了工地,又成了厂区。作为一名参与建设的工程师,他慨叹快速发展的成就,也深深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变化。他说,为实现石化产业集约发展,当地提供一体化的工业气体、蒸汽、公用管廊、污水处理、物流仓储等配套服务,大项目频频落地上马。“像我们企业的蒸汽、水等物料通过园区的管廊传送过来,同时我们的产品通过管廊为其他企业提供气体配套,效率高,成本又低。”孙永辉说。

福海粮油公司将是泉港一家即将停用锅炉的企业。目前南埔电厂供热管道已铺设到该公司一期厂区门口。该公司负责人说,公司锅炉也一直达标排放,但要市场上树立“健康安全、低碳消费”形象,就要追求零排放,锅炉该关还是要关,公司二、三期项目已全部按照园区集中供热来规划建设。

“企业不消灭污染,污染就会消灭企业。”近年来泉港狠抓污染减排,关停飞达储运、华瑞电池等13家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产能企业,里面不乏纳税大户。

泉港发展改革局苏纯益说,泉港石化产业发展也经历了从无序到规范的过程,产业园区化是转型提升的关键所在。

泉港近年来集约开发仙境、氯碱、洋屿、南山4个片区,引厂入园,并按照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环保安全和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思路,推动整体循环化改造。

择优引进挪威奥德菲尔、德国林德、国电热电、新奥燃气、北京桑德污水处理等知名公用配套服务供应商,泉港集约开发建设一体化、高效率的公用工程岛,为园区企业提供熟悉信赖的工业配套条件:

南埔电厂是泉港石化工业区唯一集中供热源,利用总装机容量196万千瓦的4台亚临界燃煤脱硫发电机组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为联合石化、福橡化工、东鑫石化等8家企业集中供热,替代了周边企业的10台燃煤或燃油锅炉。

福建联合石化林德气体项目4万立方米/小时的2套空分装置,利用空气,生产出氧气、氮气、液态氩气等多种气体产品,可以满足园区内企业生产需求。

园区内已建成30多公里的公用管廊主体工程四通八达,为区内企业供热蒸汽以及各种液体化工原料互供提供“高速公路”。此外,泉港编制《项目设计管理规定》等,落实市政规划、场地平整、地下管网、公用管廊等项目设计对接事项147条,让入驻企业在设计建设上有统一标准。

化工企业纷纷带着生产线图纸过来。江苏金浦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聚醚多元醇项目;环球联合化工有限公司投资35.3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聚碳酸酯项目;福建省石化集团投资19.4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环氧丙烷……园区外的敬泰公司、德立化工等10多家化工企业,也正有序搬迁整合到专业园区。

“企业进园区,城市公园化”,泉港人这么说,也这样做了。

德化万旗公司利用尾矿生产的色釉陶瓷烛台。(资料图片)

生态经济扮绿千年瓷都

9月11日,德化县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建设规划通过国家环保部评审,这是福建首个在获得国家生态县命名基础上通过评审的县市区。

这个历时一年半编制完成《规划》,提出了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等在内的生态文明建设框架。参与审核认证的专家组认为,德化生态建设能与工业发展充分结合,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致力建设绿色瓷都和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卓有成效。

多年来,德化人苦心钻研技术,用多次能源变革解决了陶瓷业节能减排的难题;现如今,德化借循环化改造的东风,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走上一条节能减排与工业发展齐头并进的新路子。

薪材—油电—天然气—微波,“能源革命”保住青山绿水

千百年来,德化陶瓷业都是以薪炭材作为燃料。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德化陶瓷业开始大发展,大量的树木被砍倒,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严重的森林危机和工业污染让德化人意识到,用森林换工业增长行不通。

怎么办?积极思变的德化人开始研究替代木材的能源。从1991年开始,在政府的引导下,一方面,陶瓷企业潜心研究窑炉技术改造,终于完成以电代柴烧瓷、以天然气烧瓷的两次能源革命;另一方面,德化大力发展小水电,为陶瓷业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

如今,德化县1400多家陶瓷企业已全部完成以柴油、电能、液化天然气等高效清洁能源的改造。德化县的森林覆盖率已达77.7%,位列福建省第四。

成绩面前,德化并未停止对陶瓷业节能技术的探索。陶瓷烧成技术、控制技术和配方技术,新技术在政府引导下层出不穷。德化县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苏俊基说:“我们每年投入2000万元资金到陶瓷产业,用于奖励科技创新,因为节能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所以企业积极性非常高。”

值得一提的是,用微波辅助电气烧瓷技术,让德化正酝酿“第三次能源革命”。在顺美集团的陶瓷烧制车间,记者看到,一台体积稍大的烧制设备独具一格。“这就是我们研发出来的微波辅助烧成设备,与传统设备相比,它可提高大件瓷器的成品率,实现综合节能15%左右。”主导技术研发工作的顺美集团董事长郑泽悦说,“目前,这项技术的应用推广项目正在申请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能4万吨标准煤。”

尾矿、废水、废瓷、石膏回收,循环经济助力工业增长

本无一用的矿渣摇身一变,成为畅销的新型环保建材,近日,一条总投资数百万元的循环工业生产线在德化阳山投产。大量尾矿废渣顺着管道被源源不断地送到生产车间,经过多道工艺处理后,变成了一块块砖头。

“吃掉”废弃资源,“吐出”工业产值,“省去”能源消耗,是这条生产线的特色所在。每年,它可“消化”尾矿渣和废弃的煤矸石10万吨,节约原煤3600万吨,同时,为德化县增加3600万块多孔空心砖的工业产值。既能实现节能减排,又能带来工业增长。

在德化,阳山这类项目不是孤例。自2012年德化成为福建省首个循环经济试点县份后,截至今年8月,德化147家企业的227个循环化改造项目已先行获批,计划总投资额7.1亿多元。据德化县陶瓷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其中202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如火如荼的工业循环化改造,使在德化生根发芽不久的新型节能环保产业迅速成长。据德化县委书记吴深生介绍,当前,德化静脉产业的产值,已经占该县工业总产值的10%左右,成为德化工业的新增长点。

一组统计数据印证了德化县工业增长的速度,2013年,德化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20亿元,同比增长18.6%。今年1-7月,德化县GDP同比增长11.6%,其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

工业增长成绩不俗,节能减排同样建树颇丰。德化县环保局长方文才介绍,自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来,德化县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由2011年的0.84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3年的0.69吨标准煤/万元,每年均能完成节能任务。德化每年回收废石膏模20多万吨,年节约成本6800万元,年利用铁、黄金等金属尾矿20多万吨,增收节支约2300万元,完成减排任务同样没有压力。

殊途同归的选择

不同的发展路径选择,一样的绿色发展理念。

泉港与德化,无论是在发展区位、产业选择、发展定位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但在追求绿色发展过程中,都做出了不同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它们的实践证明,既要完成节能减排,又要确保工业增长,这看似两难的选择,通过努力完全有可能做到两全其美。

解剖样本,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透过它们的探索,可以较为清晰地理出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

集约发展是基础。德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小县大城关”战略,提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城关周围边地区发展陶瓷业,实现产城并举,产城融合。这一战略选择使得原先分散在各乡镇的陶瓷企业,90%都集中到城关的工业园区。泉港在石化产业发展中则制定实施了较为完善的园区规划与产业规划,产业发展导向明确。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配置优化,使得工业发展的集约效应得以更好地发挥,节能减排实现有了坚实基础。

模式创新是关键。实现绿色发展,首先要牵住制约节能减排的“牛鼻子”,实现发展理念创新与发展模式创新。

在陶瓷产业发展进程中,德化不断探索能源替代,实现了以电代柴、以气代柴,可以说对于陶瓷业的污染和排放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泉港石化公用管廊建设,实现了园区企业集中供热、供气,既避免了单一企业建设锅炉造成的浪费和污染,也提高了单位能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在工业发展中,泉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提出了依托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园区内一个企业产生的废料或副产品用作另一个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和能量转化效率以及尽量减少废物排放甚至实现零排放的目标。

技术革新是支撑。近年来,泉港和德化正是不断通过企业技术革新和节能技术的推广,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在增量项目引进上,注重把好能耗、物耗、水耗关,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实施最严格的排放标准。

“要使节能减排从依靠法律和行政‘硬约束’变成企业的自主自愿行为,需要让企业从中获益。”在德化采访,一位企业负责人这样表示。

节能减排与企业增效并行不悖。多年来,在泉港和德化,大部分富有针对性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一两年之内就收回了成本,同时通过循环化改造与技术革新,使得过去的废气、废水、废渣,成为新的生产资料和资源,成为企业新增长点,确保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涉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权衡,又涉及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博弈,只有同时算好经济账和责任账,打好理念、体制、技术创新的“组合拳”,才能真正达成目标。

工业节能他山之石

为解决工业部门的合理用能和提高工业用能效率问题,西方国家有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有些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健全节能相关法律法规

大多数能源消费大国和能源短缺的发达国家都非常注重节能的立法工作,其目的在于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

国外节能的法律法规一般涵盖了节能的各个领域,工业节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具体内容包括:超过一定规模的用能企业必须进行能源审计,向政府提交能源供需计划,开展节能监督检测,耗能设备执行严格的能效标准等。

加强监督重点耗能企业

国外有关工业节能方面的政策大多瞄准用能大户或高耗能行业。1998年日本修改后的《节能法》 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责任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要求重点用能企业必须配备专职能源管理人员,每年报告能耗状况。如不能按期完成节能目标,又提不出合理的改进计划,主管部门有权向社会公布,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处以一定的罚金。

在法国,政府要求企业做出“自愿”节能保证,并通过中介组织向其推广节能措施。

制定税费和财政政策

国外促进工业节能的税收和财政经济政策主要有2类,一类是税费政策,目的是增加能源利用的成本。政策措施包括:能源或与能源有关的CO2税、污染罚款、公共效益收费等。目前开征能源及CO2排放税的国家有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另一类是财政政策,目的是降低提高能效的成本。政策措施包括:赠款和补贴、补贴审计、贷款(包括公共贷款和创新基金)、特殊技术的税费减免等。

研发推广节能新技术

德国政府努力推动能源公司实施“供热供电结合”,鼓励能源公司将发电的余热尽可能用于供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美国的做法则是大力发展节能产品,广泛推广高效节能设备。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就全面推广节能电动机,与原有电动机相比,节能电机的效率要高4.5%~7%,每年可减少电费4%~8%,每年损耗费用减少37%。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