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官埔油扇摇动悠悠乡情

2014-10-10 08:57:3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0月1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姚瑾 通讯员 郑祖辉 文/图)

秋分过后,天气日渐凉爽。忙完夏日旺销季,年已古稀的郑鸿生和老伴林淑英本应多几分从容闲适的时光。但老郑说,来年用料要着手准备了,而且国庆返乡的一些老客户又带来数日订货小高峰。

老郑夫妇是福安城北街道官埔村一家油扇老作坊的主人。油扇,曾是福安人乃至闽东部分地区民众最常用的传统生活物件之一,官埔是其唯一产地,现存手工作坊仅剩两家。在空调、电风扇盛行的今天,对于仍眷恋着官埔油扇的福安人而言,一柄小小油扇,摇动的或许不只是阵阵消暑清风,更承载着韵味独特的乡情民俗。

别致的30度扇弧 不一样的“风味”

9月26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郑鸿生老两口就忙开了。这几天,从乡村刚刚运来的50担竹子趁新鲜都要锯成竹段子,并且“劈八块”“剖四齿”,留待明年作为油扇骨架。

“现在得提前预备做扇骨架的竹料,得晾上大半年,等里头水分干透了才能用于裱扇面。”老郑说完,在作坊门口又埋头锯起竹子。

油扇是福安民间传统手工艺制品,由竹子、纸张、桐油等材料制成,制作粗细工序多达36道,大致可分为取料、做扇骨、裱褙、题字作画、上油并晾干等五个部分。油扇制作的作坊多为“夫妻作坊”,讲究男女搭配,男匠操取料、开竹、做扇骨等粗活,女匠则谋裱褙、画扇面等细活。

据了解,最鼎盛时期,官埔村有60%以上家庭以此为副业。

而如今油扇市场逐渐萎缩,只剩下郑鸿生夫妻和小巷内另一家作坊的老两口。老郑告诉记者:“家里这门手艺传到我这辈,已是第五代。尽管油扇市场整体不太景气,不过总还有些老客户找上门来要货,所以一直也舍不得放弃。”

妻子林淑英操作的多是精巧细致的活儿。经过“开丝”等初步工序的扇骨架,是与一节竹筒扇柄相连的五六十根细长竹条,发散成扇型,再由一条事先打制好的小竹弓穿柄而过。她先对原有已晾干的一些老扇骨架进行“绑线”等加固工序,再用专用纸对扇面、扇底进行裱褙,一把把扇子随之初具雏型。

等这些扇子晒干后,在扇面画上简洁的花花草草,再晾晒上一阵,刷上一层桐油,整把油扇便收刀完工了。林淑英说,有时应客户要求,还会请人题些“清风徐来”之类的雅言佳句。这样一来,原本素净的扇面上便添了些诗情画意。

稍加留意可以发现,这些扇子别致之处还在于,纸扇面与竹扇柄连接地方做成了30度弯曲的扇弧。拿起一把已完工的成品油扇,记者轻轻摇动两三下,那风劲确实要比一般的扇子更大更凉爽。

由于油扇制作工序烦琐、费时,按材质和大小规格每把售价在6元至15元,利润微薄,如今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这门手艺。

油扇在手 一缕清风几许乡情

“油扇拍拍,糟菜配茶”。一把小小油扇,承载着福安甚至闽东一带许多老人难以忘怀的生活印迹。

国庆长假期间返乡的阮先生,仍不忘捎带几把油扇。这几乎是长期在外经商的他每次回福安必带的“特产”。

“我妈跟着我到上海生活六七年,夏秋两季,手摇油扇的习惯还是改不了啊。”长期在外经商的阮先生说,老母亲觉得空调房内待久了闷得慌、电风扇吹着全身酸痛,“就喜欢摇着油扇在小区闲坐,因此结识了不少邻居老人”。

像阮先生母亲一样有着“恋扇情结”的大爷大妈,在福安当地的一些纳凉广场、民房门前过道都不难见到。在80多岁的陈大妈看来,天热时一把油扇在手,扇风、遮阳、赶蚊子都能用上。

其实,官埔油扇之所以能成为福安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还在于它也是当地民间习俗中的礼器之一。

在福安,汉族新婚男女双方亲家在头三年有互送“端午节礼”习俗。男方家人会向女方亲家送鱼等礼品,而女方家人要回送油扇、小孩新衣等“红礼担”给婆家。如今仍有相当部分家庭延续着这样的传统。在约定俗成的礼尚往来中,油扇传递着温暖的亲情和祝福。

25岁的林美娇婚后三年,每年都给丈夫家的长辈送去端午节礼。“头一年几乎是被母亲‘逼’着去的,当时觉得送油扇真‘老土’。”小林说,没想到公公婆婆很受用。到了第二、三年的端午前,自然就更乐于操办了。

今年初,由福安青年小愚和闽一泓制作的视频短片《最后的油扇》,即以“端午送节”这一特有风俗的视角,展示油扇在当地民间迎亲嫁娶中的地位。目前仅在优酷视频上,这段近6分钟的纪录片点击播放量已达35万多次。

网友“@低头也要微笑”回忆道:“记得夏天总能见到摇着大油扇坐在凉亭下或门口石阶上聊天的外婆,顽皮的我们经常抢过扇子扮起孔明,或拿着扇子跑开了;外婆总是带着慈爱的笑容慢悠悠地喊,这些顽童,还我扇子……”

有的网友则呼吁多关注这项老手艺的日渐式微,别让这门绝技“失传”。他们期待,油扇这一民间手工艺品,在岁月的流逝中依然能散发出“或深或浅的光泽”,建议将油扇作为地方特色工艺品向外推介,并将这门手工制作技艺的传承纳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