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建经济 > 正文

古田:全面转型升级 推动“中国食用菌之都”新跨越

2015-02-25 09:50:38 杜新华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以产业龙头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牢牢掌握产业核心竞争力环节的科技研发权、质量检测权、标准制定权、市场定价权,奋力实现由主要追求产量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由千家万户粗放型生产向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转变,由简单加工销售向精深化加工、精细化营销转变,由依靠资源消耗向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转变——

古田:全面转型升级,推动“中国食用菌之都”新跨越

东南网2月2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杜新华)

古田县70%的农村人口从事食用菌生产,70%的农业总产值来源于食用菌生产,70%的农民收入来自食用菌生产。

古田山清水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隋大业年间种植香菇开始,勤劳智慧的古田人艰苦创业,几经风雨,一往无前,在食用菌的“王国”里创造了一个个令人自豪的菌业传奇,走出一条具有古田特色的发展路子,使古田成为全国产业链条最全、专业分工最细、种植品种最齐、生产规模最大、科技创新最强、销售市场最广、品牌效应最响的“中国食用菌之都”。2014年,古田再次跻身全省县域发展十佳县行列,并连膺“中国食用菌之都”荣誉称号,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6.7亿元、比年初增加12.5亿元,各项贷款75.2亿元、比年初增加15.8亿元,增速均居闽东第一。

近年来,古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审时度势,不断制订、修订出台《促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九条意见》,县财政每年安排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资金1000万元、普惠金融资金1000万元,扶持传统菇棚改造、设施栽培、精细化分工生产、科技成果转化、名牌产品培植、质量标准监管、营销上市等,加快推动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有效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2012年,古田成为宁德市首个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的县份。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103元,同比增长10.9%。

“今年,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农产品主产区的功能定位及宁德市委市政府加快食用菌转型升级的要求,我们将以产业龙头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牢牢掌握产业核心竞争力环节的科技研发权、质量检测权、标准制定权、市场定价权,奋力实现由主要追求产量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由千家万户粗放型生产向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转变,由简单加工销售向精深化加工、精细化营销转变,由依靠资源消耗向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转变,推动‘中国食用菌之都’新跨越,为促进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古田县主要领导表示。

据介绍,通过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目前古田食用菌产业在政策引领、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质量标准、营销模式、品牌创建和文化传播等八个方面亮点纷呈,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的跨越发展。

惠企惠民政策取得实效。随着《古田县政府关于促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九条意见的通知》实施,推动了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建设,鼓励了新机具新设备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支持了现代农业设施栽培和传统菇棚标准化改造。全县已发放产业发展基金共2184万元,完成菇棚改造963亩,开展“助保贷”业务近3000万元。

产业重大项目助力发展。成功申报了省级农民创业园项目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已投入项目资金达1600多万元,推动省级农民创业园项目的福建省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平台、杏鲍菇(白灵菇)工厂化瓶栽厂及产品加工、茶树菇工厂化瓶栽厂、渭洋银耳标准化设施菇房、南方黑木耳吊袋栽培示范生产基地等15个食用菌重点项目建设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正式投入运营,整合14家科研机构及团队计45名科研人员入驻,开展20个重大科研课题的攻关;与省内外科研单位合作研发,全自动层式凉菇架及前处理加工操作台、食用菌菌棒打孔贴胶带一体机、自动微电脑高压灭菌设备、液体菌种技术和净化车间等一系列机械设计、技术创新和工艺革新的涌现,极大地推动了产业发展上新台阶。

产业人才队伍纵深发展。依托菌业研究院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现已引进福建农林大学留美博士后1人,教授博导团队6人,研究生6人及本县食用菌技术专家戴维浩等14名高层次人才;培养了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体系专家、省标准化十佳管理者、2014年福建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福建省食用菌生产工技能大师、福建省引智项目评委库专家和中国(国际)食用菌烹饪大师等多名优秀的本土人才。

菌政质量标准三管齐下。一是加强食用菌质量安全监管,全县发放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106家;二是赴全国主要市场开展银耳产品质量安全巡回宣传,推进创建国家级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出口示范区工作,全县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推动福建省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市检验所合作运行,累计接收检测食用菌样本558个,出具检测报告46份,合格率100%。三是全国银耳标准化工作组在2项国标、4项地标发布实施的基础上,起草制定3项国标、1项市级规范。

推动营销模式华丽升级。加大力度推动食用菌营销渠道的拓展和营销策略的转变。一是渤海商品交易所银耳交收运营中心自去年4月28日投入运营以来,实现了银耳交收提货“通存通兑”,截至2014年底,总成交金额300亿元,平均每天交易额1.6亿元;二是成立食用菌协会电子商务分会;三是积极推动古田县食用菌电子商务创业园建设,扶持规范企业入园。

培育县域优势特色品牌。连膺“中国食用菌之都”荣誉称号,新增1家省级示范社,4家县级示范社,2家市级山地农业开发示范基地,新增1个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累计数量达6个。目前全县拥有20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家企业获ISO和HACCP认证的企业,44家企业获QS认证。全县食用菌产业拥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福建省著名商标、6个宁德市知名商标;4家企业银耳产品被省政府授予“福建名牌产品”称号。

创新菇菌文化传播模式。紧紧抓住产业文化特色,促进对外交流,加大对古田银耳、“中国食用菌之都”的宣传力度。组织相关工厂化、辅料设备、电商等企业至漳州、郑州、牡丹江、武汉等地考察学习,参加全国性食用菌会议、会展等;创作了“龙舟载宝”、“祥龙入卷”、“琵琶鸡腿蘑”等经典食用菌美食,荣获2014年“众兴菌业杯”中国(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团体亚军、最佳主题展台奖。

相关链接>>>

◆“古田现象”

在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因国家建设古田溪水电厂和水口水电站,古田人先后两次大规模移民,奉献出了世代相传的家园和土地。但古田人民毫不气馁,白手起家,逢山栽果、遇水养鱼、平地种菇,探寻着脱贫致富的路径。

上世纪60年代初,古田人就开始用椴木栽培银耳;70年代中后期,先后试验成功银耳瓶栽和银耳袋栽技术,在全球首创食用菌袋栽技术,使银耳生产成本大大节省,并普及推广到偏僻山村;80年代,成功开发银耳棉籽壳代料栽培技术,使北方大量棉籽壳变废为宝,有效解决了菌林矛盾;90年代以来,先后发明了香菇室外袋栽和竹荪生料栽培技术,实现了黑木耳南方栽培技术和茶薪菇菌种攻关、配方创新技术的突破。古田人还先后研制出粉碎机、切片机、装袋机、脱水机,还制造出原料搅拌机、接菌机、蒸气杀菌锅等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工效。古田的食用菌营销队伍更是遍布全国、走向世界,产品销往日本、东南亚、欧洲、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银耳产品,可以说是“十分天下有其九”,一直占据着全球市场份额的大头,形成了“哪里有食用菌,哪里就有古田人;哪里需要食用菌,古田人就将食用菌送到哪里”的发展格局。

逐渐富裕的古田人并没有独享发展成果。从1986年起,通过连续举办全国性食用菌产品、技术、设备交易会、联谊会和中国食用菌节,把“古田模式”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迅速推向全国,各国专家学者纷至沓来、参观学习,许多古田县食用菌技术能手受邀到全国各地传经送宝,带动了全国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崛起,帮助数以千万的农民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被业界誉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古田现象”。

◆“古田商帮”

古田因朱熹流寓而被称为“先贤过化之乡”。受朱子理学文化熏陶,从事经商的古田能人志士更是重感情、讲义气,守诺言、讲诚信,以义为先、以义致利,以信交友、以信从事,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做到了世界各地,被誉为“古田商帮”。正是他们的智慧和汗水,让古田食用菌产业一枝独秀,并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始终保持较快发展。

“古田商帮”的信用更是有口皆碑,美名远播。古田农村信用社的佼人业绩就是一大例证:2013年,获得农信社系统“全省业务增长十佳”第一名;2014年,成为全县纳税第一大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